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自定义类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自定义类型(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青霉素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素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α-氨基酸
B. 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多肽
C. 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5个峰
D. 青霉素过敏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用药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2.氮化铜晶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该晶胞边长为ap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N
B. 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apm
C. 与N原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铜原子有12个
D. 该晶体密度
3.有机化合物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机产物的官能团不同 B. 反应类型均为氧化反应
C. 有机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不能用银氨溶液鉴别两者的有机产物
4.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构型的重要参数,键角和键长共同决定了分子的结构
B. 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
C. 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共价化合物越稳定
D. 键角的大小与键长、键能的大小无关
5.如图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
A. ③④ B. ②⑤ C. ①②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6.萜类化合物a、b、c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
B. a、b、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C. a和c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因反应褪色
D. 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7.下列微粒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而立体构型为V形的是(  )
A. B. CS2 C. NCl3 D. OF2
8.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D. 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脂,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9.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其水溶液显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B. 苯酚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C.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 在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苯酚的水溶液后立即放出二氧化碳
10.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不同反应中断裂的化学键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金属钠反应,只有化学键①断裂
B. 和金属钠反应,只有化学键③断裂
C. 和浓硫酸共热,与乙酸反应时只有化学键②断裂
D. 乙醇完全燃烧时,只有化学键①、②断裂
11.常用氨基乙酸钠(NH2CH2COONa)合成工业洗涤剂的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径大小:r(O2-)<r(Na+) B. 电负性大小:χ(N)<χ(C)
C. 电离能大小:I1(O)<I1(N) D. 稳定性大小:H2O<NH3
12.乙酸与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二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剂混合顺序为:乙醇、浓硫酸、冰醋酸,主要目的是防止有副反应发生
B. 实验开始时要大火加热,以加快反应速率
C. 实验过程中饱和碳酸钠溶液表面有香味的油状液体产生,振摇后,油层会变薄且有气泡产生
D. 换成图2装置进行吸收,效果会更好
13.某超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超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的超分子是两个不同的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B. 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
C. 超分子就是高分子
D. 图示中的超分子中的N原子采取sp2、sp3杂化
14.某物质的分子式为CxHyOz,取该物质ag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将产物全部通入过量的Na2O2中,若Na2O2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g,且a<b,则该物质(  )
A. C2H4O B. C2H4O2 C. CH2O2 D. C2H4O3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门捷列夫把用石油作燃料比喻为“就像用钞票给厨房的炉灶生火”。原油经过炼油厂的加工,制备某些化工产品,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图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备某些化工产品的部分流程。
(1)下列生产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
A.煤的气化
B.石油分馏
C.煤的干馏
D.重油裂化
(2)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图是实验室制取乙炔及性质检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①中是饱和食盐水
B.②的作用是吸收SO2,排除干扰
C.③和④的褪色原理相同
D.乙炔点燃前要检验纯度
(3)丙烯通过反应③得到B,B分子式为C3H5Cl,且分子中无甲基,则B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4)反应③的类型是 ______反应。
A.聚合
B.加成
C.取代
D.置换
(5)反应④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6)丙烯与2-丁烯关系是互为 ______,写出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______。
(7)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加成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______。
A.CH2=CH—CH3和H2OB.CH2=CH—CH2—CH3和HBrC.  (CH3)2—C=CH—CH3和Br2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有机物M(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具有令人愉悦的牛奶香气,主要用于配制奶油、乳品和草莓型香精等。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粗品中分离提纯有机物M,然后借助李比希法、现代科学仪器测定有机物M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粗品纯化后确定M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按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对有机化合物M进行C、H元素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时,依次点燃煤气灯 ______。(填“a、b”或者“b、a”)
(2)c和d中的试剂分别是 ______、______(填标号)。c和d中的试剂不可调换,理由是 ______。
A.无水CaCl2 B.NaCl C.碱石灰(固体CaO和NaOH的混合物)D.Na2SO3
(3)经上述燃烧分析实验测得有机物M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则M的实验式为 ______。
(4)已知M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甲烷密度的5.5倍,则M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步骤二:确定M的结构简式。
(5)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图3。M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7.现有六种元素A、B、C、D、E、F,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元素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738kJ mol-1;I2=1451kJ mol-1;I3=7733kJ mol-1;I4=10540kJ mol-1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______。
(2)B元素的电负性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元素的电负性。
(3)C与D形成的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___。
(4)E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______个方向。
(5)下列关于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______。
(6)基态F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过量单质F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BC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五、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会阻碍消化道内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复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是治疗肠炎痢疾的常用药。但此药对未成年人骨骼形成有延缓作用,会影响发育,故禁止未成年人服用。一种合成诺氟沙星的路线如图所示:
(1)诺氟沙星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
(2)A→C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C→D中,另一产物是 ______(填结构简式)。
(3)E→F的反应条件是 ______。
(4)D→E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5)在G的链状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结构有 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①含2个氨基(—NH2)
②一个碳原子上不连接2个氨基。
(6)已知:硝基苯在铁粉和盐酸作用下被还原成苯胺。以苯、为原料合成某药物中间(),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 ______(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H2C=CH2CH3CH2OHCH3COOC2H5)。
1.【答案】
【解析】解:A.氨基和羧基在同一个C原子上,为α-氨基酸,故A正确;
B.含有-COOH、氨基,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多肽,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5种性质不同的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5个峰,故C正确;
D.青霉素过敏严重者应慎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过敏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故D正确.
故选B.
青霉素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OOH、氨基和-SH,可发生缩聚反应,分子中含有5种性质不同的H原子,属于α-氨基酸.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注意反应类型以及有机物结构的分析.
2.【答案】
【解析】解:A.N原子位于晶胞8个顶点,个数为8×,Cu位于12条棱上,个数为12×,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3N,故A错误;
B.Cu位于12条棱的中点,晶胞边长为apm,面对角线为,2个铜原子的最近距离为,故B错误;
C.取晶胞顶点N原子,与其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铜原子位于该顶点所在的3条棱上,在晶体中的位置为其上、下、左、右、前、后,即与N原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铜原子有6个,故C错误;
D.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a×10-10)3cm3,所以该晶体密度,故D正确;
故选:D。
A.N原子位于晶胞8个顶点,个数为8×,Cu位于12条棱上,个数为12×;
B.Cu位于12条棱的中点,晶胞边长为apm,面对角线为;
C.取晶胞顶点N原子,与其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铜原子位于该顶点所在的3条棱上,在晶体中的位置为其上、下、左、右、前、后;
D.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a×10-10)3cm3。
本题考查晶体结构,侧重考查学生晶胞计算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3.【答案】
【解析】解:A.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的产物分别是CH3CH2CHO、CH3COCH3,前者官能团是醛基、后者官能团是羰基,二者官能团不同,故A正确;
B.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分别生成醛和酮,反应类型相同,都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
C.CH3CH2CHO、CH3COCH3的分子式都是C3H6O,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CH3CH2CHO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H3COCH3和银氨溶液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A.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的产物分别是CH3CH2CHO、CH3COCH3,前者官能团是醛基、后者官能团是羰基;
B.HOCH2CH2CH3和CH3CH(OH)CH3在Cu催化下与O2反应分别生成醛和酮,都是氧化反应;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含有醛基的有机物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的关系、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内涵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
【解析】解:A.键角和键长共同决定分子结构,键角是正确描述了分子构型的决定因素,故A正确;
B.键长受原子半径和成键数目影响(如双键比单键短,原子半径大则键长增加),故B正确;
C.键能越大,键长应越短,化合物越稳定,故C错误;
D.键角由分子杂化轨道和电子对排斥决定,与键长、键能无关,故D正确;
故选:C。
A.键角和键长共同决定分子结构,;
B.键长受原子半径和成键数目影响;
C.键能越大,键长应越短,化合物越稳定;
D.键角由分子杂化轨道和电子对排斥决定。
本题主要考查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5.【答案】
【解析】解:①甲苯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侧链是甲基,是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故①错误;
②苯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侧链是乙烯基,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故②正确;
③硝基苯中含有硝基,属于烃的衍生物,不属于芳香烃,故③错误;
④苯酚中含有羟基,属于烃的衍生物,不属于芳香烃,故④错误;
⑤萘分子中含有2个苯环,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故⑤正确;
⑥乙苯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侧链是乙基,是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故⑥错误;
故选:B。
芳香烃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烃类化合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系物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答案】
【解析】解:A.b含14个H,c含16个H,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a、b、c中含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等均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B正确;
C.a含碳碳双键、c含-CHO,a可发生加成反应,c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只有-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则b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A.b含14个H,c含16个H;
B.a、b、c中含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等均为四面体构型;
C.a含碳碳双键、c含-CHO;
D.只有-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
7.【答案】
【解析】解:A.铵根离子没有孤对电子,其构型为四面体,故A错误;
B.CS2为直线形(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故B错误;
C.NCl3含有1对孤对电子,构型为三角锥形,故C错误;
D.OF2含有2对孤对电子,成键对受排斥形成V形,故D正确;
故选:D。
VSEPR模型由价层电子对数目决定,四面体形对应4对电子(包括孤对电子)。立体构型为V形需满足:4对电子中2对为孤对电子,2对为成键电子(如H2O)。
本题主要考查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答案】
【解析】解: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而油脂和蛋白质均能水解,故A错误;
B.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类,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葡萄糖与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化学式虽然都表示为(C6H10O5)n,但是二者n值不同,所以其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脂,其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A.葡萄糖是单糖;
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是高分子化合物;
C.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据此概念分析判定即可;
D.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把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9.【答案】
【解析】解:A.苯酚水溶液呈弱酸性,其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俗称石炭酸,故A正确;
B.苯酚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故B正确;
C.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时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C正确;
D.苯酚酸性弱于碳酸,无法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苯酚的俗称进行分析;
B.根据苯酚对皮肤的腐蚀性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D.根据苯酚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苯酚的性质,注意完成此题,要熟悉苯酚的化学性质,掌握苯酚与不同物质的反应特点。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了解其性质对于化学学习和应用非常重要。
10.【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以乙醇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明确有机物反应类型及断键和成键方式是解本题关键,掌握乙醇发生反应断键位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醇和钠反应时醇羟基上O-H键断裂,即键①断裂,故A正确;
B.醇和钠反应时醇羟基上O-H键断裂,即键①断裂,故B错误;
C.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醇羟基上O-H键断裂,即键①断裂,故C错误;
D.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有化学键都断裂,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
【解析】解:A.核外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所以r(Na+)<r(O2-),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强,所以χ(N)>χ(C),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强,但VA大于VIA,I1(O)<I1(N),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H2O>NH3,故D错误;
故选:C。
A.当核外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强;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增强,但VA大于VIA;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2.【答案】
【解析】解:A.试剂混合顺序为:乙醇、浓硫酸、冰醋酸,主要是防止乙醇与浓硫酸混合时液体飞溅,故A错误;
B.开始时不宜大火加热,因为乙醇、乙酸均易挥发损失,故B错误;
C.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比水轻,所以分层,而其中的乙醇与乙酸易溶于水,所以振摇后其中的乙酸与乙醇进入水层,所以油层变薄,由于醋酸可与Na2CO3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故C正确;
D.换成图2装置,虽然可以防止倒吸,但是NaOH碱性太强,会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水解而损失,导致产率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方程式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产品,也可以溶解挥发的乙醇和除去乙酸。
本题主要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答案】
【解析】解:A.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图示中的超分子是两个不同的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分子聚集体,故A正确;
B.超分子的特征是分子识别和分子自组装,例如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具有自组装性质,生物体的细胞即是由各种生物分子自组装而成,故B正确;
C.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超分子不同于高分子,故C错误;
D.图示中的超分子中的N原子有双键、有单键,则采取sp2、sp3杂化,故D正确;
故选:C。
A.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
B.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具有自组装性质,生物体的细胞即是由各种生物分子自组装而成;
C.超分子通常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组成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
D.图示中的超分子中的N原子有双键、有单键。
本题考查超分子,侧重考查学生分子结构和杂化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4.【答案】
【解析】解:A.C2H4O中C原子数目大于氧原子数目,符合题意,故A正确;
B.C2H4O2中C原子数目等于氧原子数目,过氧化钠增大的质量等于有机物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CH2O2中C原子数目小于氧原子数目,过氧化钠增大的质量小于有机物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C2H4O3中C原子数目小于氧原子数目,过氧化钠增大的质量小于有机物的质量,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有机物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2、H2O,通过过量的Na2O2,发生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由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增重=与CO2同物质的量的CO质量+与H2O同物质的量的H2质量,组成增重质量的组成可以表示为nCO mH2,Na2O2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g,大于有机物CxHyOz的质量ag,说明CxHyOz中x>z。
苯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CO2、H2O与过氧化钠反应判断组成质量增重的化学式是关键,再根据过氧化钠的增重与有机物质量关系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数目关系。
15.【答案】
【解析】(1)A.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重油裂化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实验室利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制取乙炔,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H2S,乙炔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其褪色,乙炔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
A.根据分析可知:①中是饱和食盐水,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的H2S,故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乙炔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乙炔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乙炔作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而丙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C3H5Cl),B(C3H5Cl)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3H5Br2Cl,则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l,
故答案为:CH2=CH—CH2Cl;
(4)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③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5)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2Cl+Br2→BrCH2CHBrCH2Cl,
故答案为:CH2=CHCH2Cl+Br2→BrCH2CHBrCH2Cl;
(6)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丙烯和2—丁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丙烯和2—丁烯是同系物,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同系物;;
(7)A.CH2=CH—CH3和H2O的加成产物有和两种,故A错误;
B.CH2=CH—CH2—CH3和HBr的加成产物有和两种,故B错误;
C.(CH3)2—C=CH—CH3和Br2的加成产物有一种,一定为纯净物,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石油通过物理变化分馏得到汽油,石油通过化学变化得到乙炔和丙烯,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氯乙烯,而丙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3H5Cl,C3H5Cl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3H5Br2Cl。
本题主要考查乙炔的性质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6.【答案】
【解析】(1)先点燃 b 处煤气灯,使CuO处于高温,确保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能被氧化为CO2,再点燃 a 处煤气灯使有机物 M 燃烧,
故答案为:b、a;
(2)c 用于吸收水,选A(无水CaCl2 );d用于吸收CO2,选 C(碱石灰)。若调换,碱石灰会同时吸收水和CO2,无法分别准确测定水和CO2 质量,故 c 和 d 试剂不可调换,
故答案为:A;C;碱石灰会同时吸收水和CO2;
(3)根据题意:氧的质量分数:1-54.5%-9.1%=36.4%;假设有100g有机物 M,,,物质的量之比n(C):n(H):(O)≈2:4:1,实验式为 C2H4O,
故答案为:C2H4O;
(4)已知 M 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甲烷密度的5.5倍,则 M 的相对分子质量 M=16×5.5=88,
故答案为:88;
(5)实验式为 C2H4O,式量为 12×2+1×4+16=44,,故分子式为C4H8O2。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组峰,说明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个数比为1:3:1:3,结合红外光谱图所示含有C—H、H—O、C=O等化学键,其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
(1)根据实验装置的原理,分析燃烧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根据实验装置中试剂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试剂并解释不可调换的原因;
(3)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实验式;
(4)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5)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构简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的应用。解题时,需要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分析仪器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特别是对于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的解读,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17.【答案】
【解析】由分析可知,A为C、B为N、C为O、D为Mg、E为P、F为Fe;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中2p能级的2个轨道分别填充1个电子且2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反,违背了洪特规则,
故答案为:洪特规则;
(2)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则电负性:N<O,
故答案为:小于;
(3)C与D形成的化合物是MgO,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
(4)E是P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2p3,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3p轨道,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伸展方向,
故答案为:3;
(5)F为第四周期元素且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则F为铁元素,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c;
(6)基态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5,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过量Fe与稀硝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8H++2=3Fe2++2NO↑+4H2O,
故答案为:ls22s22p63s23p63d5;3Fe+8H++2=3Fe2++2NO↑+4H2O。
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则A为C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B有2个电子层,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B为N元素;由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可知,第三电离能剧增,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原子序数大于但元素,故D为Mg元素;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其原子序数大于氮且小于Mg,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故C为O元素;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其原子序数大于Mg,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2p3,则E为P元素;F处于第四周期,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则F为Fe元素。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涉及核外电子运动与排布规律、电离能、电负性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电子构型对电离能的影响。
18.【答案】
【解析】(1)根据诺氟沙星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酮(羰)基,
故答案为:羰基、羧基;
(2)对比A和C的结构可知该反应是A中氨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为取代反应;对比C和D的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另一个产物为CH3CH2OH,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CH3CH2OH;
(3)对比E和F的结构可知,E→F为酯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为:稀硫酸、加热,
故答案为:稀硫酸、加热;
(4)D→E为D中氨基上的氢被乙基取代,则方程式为:+CH3CH2Br→+HBr,
故答案为:CH3CH2Br+→+HBr;
(5)G的不饱和度为1,链状同分异构体分子含1个碳碳双键、2个氨基,可以看成是丁烯分子中2个氢被氨基取代,丁烯有3种同分异构体:、、,2个氨基连接在两个碳原子上,a、b、c依次得到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4种、2种,共12种,
故答案为:12;
(6)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随后还原氨基得到苯胺,随后根据D→E的反应条件可知,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根据诺氟沙星的结构简式可知,可知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对比A和C的结构,以及C和D的结构可知,A→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根据对比C和D的分子式可知,C→D中的另一产物是乙醇,同时对比E和F的结构可知,E物质的酯基发生水解,可以推出E→F的反应条件,以此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合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