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学历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孙权劝学》学历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劝学名篇中的成长启示 ——《孙权劝学》学历案
【课标要求】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了解史传文的基本特点,把握人物对话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如 “当涂”“辞”“涉猎”“见事” 等)的含义,疏通文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和妙处,理解对话对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作用。
(3)结合故事内容,领悟 “开卷有益”“劝学的艺术” 等道理,体会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背诵全文,体会史传文简洁生动、言简意丰的语言特点。
【评价任务】
(1)能准确解释文中重点字词,流畅翻译全文并概括故事内容,正确率不低于 90%。
(2)能准确分析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结合具体对话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合理。
(3)能结合故事,说出学习的重要性及劝学的艺术,感悟符合文章主旨。
(4)能熟练背诵全文,默写无错别字,把握文言文的节奏和语气。
【学习过程】
导入:以 “学习的重要性” 话题导入 ——
同学们,“活到老,学到老” 是我们常说的俗语,说的是学习不分年龄、不分阶段。在三国时期,有一位武将,原本不爱读书,在君主的劝说下开始学习,最终让人 “刮目相看”。这个故事就记载在《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中。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君主是如何劝学的,武将又有怎样的变化。
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朗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作品与背景: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 1362 年的历史。书名 “资治通鉴” 意为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通过历史借鉴治理国家的道理。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在位期间重视人才,鼓励学习。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勇猛善战但不爱读书,后在孙权劝说下勤学,成为文武双全的将领。
【创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记录的是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通过学习获得成长的故事,体现了三国时期重视学习、重视人才培养的风气。
任务一:梳理故事内容,解析重点字词
活动(1):初读文章,圈出不理解的字词,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的含义。(指向目标一)
① 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③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
④ 但当涉猎:________
⑤ 见往事耳:________
⑥ 蒙乃始就学:________
⑦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⑧ 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
⑨ 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⑩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评价任务:能准确解释上述重点字词,解释错误不超过 1 个。
活动(2):再次朗读文章,逐句翻译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向目标一)
翻译全文:________
概括:________
评价任务:能准确翻译语句,概括内容符合文意,语言简洁。
活动(3):小组讨论,故事围绕 “劝学” 展开,可分为哪几个情节?请简要梳理。
评价任务:能说出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蒙” 三个情节,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对话妙处
活动(4):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学习的?找出他的话语,分析其劝说的语气和技巧,说说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向目标二)
示例:孙权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定,点明学习的必要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自以为大有所益”,语气委婉,先打消吕蒙的顾虑,再以自身为例讲道理,体现孙权的善劝、关心下属、有远见。
评价任务:仿照示例分析,能结合对话说出孙权的劝说技巧和形象特点(善劝、睿智、重视学习)。
活动(5):吕蒙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 “蒙辞以军中多务” 到 “蒙乃始就学”,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指向目标二)
评价任务:能说出吕蒙从 “推辞” 到 “就学” 的态度变化,分析其 “知错能改、虚心接受建议” 的特点。
活动(6):鲁肃见到吕蒙后说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回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两句对话有何妙处?表现了两人怎样的心态?(指向目标二)
评价任务:能分析鲁肃的 “惊讶、赞赏” 和吕蒙的 “自豪、坦诚”,说出对话对表现吕蒙进步、推动情节的作用。
活动(7):“刮目相待” 这个成语出自本文,结合故事说说它的含义和用法。(指向目标二)
评价任务:能解释 “刮目相待” 指 “用新的眼光看待”,结合吕蒙的变化说明其含义,举例说明用法。
任务三:领悟故事主旨,联系现实生活
活动(8):结合故事内容,填写下表,分析学习给吕蒙带来的变化及故事的启示。(指向目标三)
人物变化 启示
吕蒙:从 “吴下阿蒙” 到 “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
孙权:以理服人、现身说法劝学 ________
鲁肃:以赞赏肯定他人进步 ________
评价任务:表格填写准确,能说出 “学习使人进步”“要善于接受建议”“劝学要讲究方法” 等启示。
活动(9):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 “劝学” 或 “被劝学” 的经历?结合本文,说说有效的劝学应该注意什么。(指向目标三)
评价任务:能结合自身经历,说出 “语气委婉”“讲清道理”“以身作则” 等有效劝学的方法,言之有物。
活动(10):拓展延伸,将《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对比,说说两则故事在内容和主旨上的异同。
评价任务:能从 “学习的重要性” 的共同点,以及 “后天学习使人进步” 与 “后天不学习导致退步” 的不同点进行分析,合理且有条理。
【检测与作业】
(1)背诵全文,要求无错别字,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解释下列词语,并各造一个句子。
涉猎:________ 造句: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__ 造句:________
见事:________ 造句:________
(3)结合故事,写一段 15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 “开卷有益” 的理解。
(4)搜集古今中外 “劝学” 的名言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学后反思】
(1)本节课学习了《孙权劝学》,我掌握了________(如文言文对话的赏析方法、人物形象分析技巧等),还存在的困惑是________。
(2)吕蒙的进步让我联想到了________(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历),我从中明白了________。
(3)对于史传文中的小故事,我觉得赏析的关键在于________。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必要性(当涂掌事)→ 方法(涉猎往事)→ 榜样(孤常读书)—— 善劝、睿智
吕蒙就学:辞→ 乃始就学 —— 知错能改、虚心
鲁肃赞蒙:非复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 坦诚、赞赏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主旨:学习使人进步、劝学要讲艺术
语言:简洁生动、对话传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