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国际合作-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不同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综合思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分析国际合作的驱动因素。人地协调观:认识国际合作对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要性。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联合国活动,提升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及典型案例。难点:理解国际合作中"利益共享与责任共担"的辩证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总情境:以"2030年全球气候危机应对峰会"为背景,学生化身不同国家代表团,通过完成系列任务争取国际合作基金,最终形成《气候行动合作方案》。任务一:新闻播报——感知国际合作现状 情境创设:播放3段真实新闻视频(中欧班列开通、COVAX新冠疫苗分配计划、巴黎协定签署仪式),每组抽取1条新闻进行"3分钟模拟播报"。活动要求:用地理术语概括新闻中的合作领域(如"交通合作""公共卫生合作")。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合作涉及的国家或地区。推测合作对参与方的潜在影响。 通过多媒体素材快速聚焦主题,建立"合作就在身边"的认知。地图标注强化空间思维,语言表述培养地理表达能力。真实案例为后续抽象概念学习提供具体支撑。新课讲授 任务二:案例探秘——解构合作驱动因素情境创设:发放"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案例包(含文字、数据图表、照片),组织"5W1H分析法"小组探究:What:合作内容(产业链分工)Why:合作动因(市场/技术/政策需求)Who:参与主体(中美企业、政府)When:时间节点(2019年建厂)Where:空间布局(上海自贸区)How:合作模式(独资+本地化采购)成果展示:每组用思维导图呈现分析结果,其他组通过"两星一愿"(两个优点、一个改进建议)进行评价。任务三:角色扮演——体验合作博弈过程情境创设:模拟"国际碳减排配额分配谈判",学生随机抽取国家身份卡(含GDP、碳排放量、可再生能源比例等数据),需在15分钟内完成:立场陈述:基于国家利益提出配额诉求(如发达国家强调历史责任,发展中国家主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小组协商: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寻找利益平衡点。方案投票:采用加权表决制(人口占比40%、GDP占比30%、减排目标完成度30%)形成决议。教师引导:适时引入"囚徒困境"理论,解释集体行动困境与信任建立机制。任务四:方案设计——践行合作解决路径情境创设:发布"北极航道开发"挑战任务,要求结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计合作框架:资源评估:标注航道沿线的矿产、渔业资源分布。风险识别:分析冰川融化、生态破坏、地缘冲突等潜在问题。机制构建:从"技术共享""利益分配""争端调解"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成果形式:制作A3海报,用图标、关键词呈现核心观点。任务五:总结升华——构建合作价值体系情境创设:播放"国际空间站建设纪实"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竞争对手(美俄)能在太空领域深度合作?如果各国都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人类可能面临什么后果?教师总结:板书呈现"合作金字塔"模型(底层:资源互补;中层:风险共担;顶层:文明互鉴)。引用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升华主题。设计意图:结构化分析工具降低抽象概念理解难度。思维导图可视化呈现思维过程,培养逻辑梳理能力。同伴评价机制促进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设计意图:角色代入深化对"国家利益"与"全球公益"矛盾的理解。加权投票机制渗透公平性原则,培养规则意识。博弈论引入提升思维深度,为理解国际组织运作奠定基础。设计意图:跨学科整合地理、法律、政治知识,培养综合思维。海报制作强化信息筛选与视觉化表达能力。开放性任务鼓励创新思维,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设计意图:视频情感渲染激发责任意识,实现知识向价值观的内化。金字塔模型构建认知框架,帮助梳理学习脉络。时政热点链接增强课程时代性,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总结 情境链贯穿:以"气候峰会"为主线,五个任务形成"感知-分析-体验-实践-升华"的认知螺旋。地理味突出:所有案例均标注经纬度,分析工具包含地图、数据图表等专业载体。德育渗透自然:通过角色冲突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潜移默化传递合作价值观。评价多元化:融入表现性评价、同伴互评、过程性记录等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习成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