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 湘教版设计理念 本课时为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地理“世界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衔接点。教材通过对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培养全球视野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目标 区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概念,列举典型国家。通过数据图表分析两类国家在人口、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的含义及意义。教学重难点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划分标准及差异表现。全球发展不平衡的成因与解决路径。理解历史、自然等因素对发展差异的深远影响。辩证看待两类国家合作中的矛盾与共赢。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环节一:情境导入——联合国会议邀请函情境设计:教师展示一封“虚拟”的联合国青年峰会邀请函,内容为:“全球发展差异问题亟待解决,特邀各国学生代表共商对策。请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世界发展差异调查报告》并提交提案。”任务启动:学生随机抽取“国家身份卡”(如中国、印度、美国、挪威等),明确自身代表的国家类型。提问引导:“你的国家属于哪一类?如何证明?” 通过角色代入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课题。以真实国际组织为背景,增强学习代入感与社会责任感。新课讲授 环节二:任务探究——发展差异大调查任务1:数据解码——差异可视化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分析教材图表及补充材料(如人均GDP、教育支出占比、碳排放量等)。关键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各占全球国家总数的多少?哪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更高?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结合地图,描述两类国家的分布特征(如“北多南少”)。教师支持:提供动态柱状图生成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对比数据。引导关注“非洲地区”与“欧洲地区”的极端差异案例。任务2:案例深挖——走进埃塞俄比亚与挪威情境对比:播放埃塞俄比亚儿童放牧视频与挪威极光旅游宣传片。提供两国在医疗、教育、工业方面的具体数据(如婴儿死亡率、大学入学率)。小组讨论:造成差异的自然与社会因素有哪些?如果你是埃塞俄比亚总理,会优先发展哪一领域?为什么?教师点拨:板书梳理因果链:殖民历史→工业基础薄弱→经济依赖农业→教育投入不足→技术落后。环节三:合作实践——模拟“南北对话”情境升级:联合国峰会进入辩论环节,主题为“发达国家是否应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学生按国家类型分组,准备3分钟立场陈述。角色扮演规则:发达国家代表(如美国、日本):强调技术保密、市场开放条件。发展中国家代表(如巴西、南非):呼吁债务减免、技术转让。观察员(教师指定2-3名学生):记录争议焦点,提出调解建议。辩论引导问题:援助是“责任”还是“施舍”?如何避免“依赖陷阱”?中国在其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总结:呈现“南南合作”案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强调平等互利原则。引用习近平主席讲话:“全球发展倡议,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环节四:反思迁移——我的行动计划任务闭环:学生撰写“微提案”:作为青年代表,你建议从哪些小事做起促进全球公平?示例:减少浪费(资源节约)、支持公平贸易产品、学习外语了解多元文化。选取3份提案全班分享,教师点评并赠送“地球公民”徽章。 设计意图:通过量化数据与质性案例结合,突破“发展差异”抽象概念。培养“从空间视角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理解人地关系。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深化对国际合作复杂性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国外交政策。设计意图:连接课堂与生活,强化“可持续发展从我做起”的价值观。通过即时反馈增强学习成就感,形成情感共鸣。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