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小说专练--【法】加缪小说(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小说专练--【法】加缪小说(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小说专练--【法】加缪小说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鼠疫(节选)①
【法】加缪
报纸在老鼠事件里喋喋不休,对死人的事却只字不提。原因是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不过省政府和市政府已在开始考虑问题了。但只要每个大夫掌握的病例不超过三两个,便没有人想到要行动。其实,如果有谁想到把那些数字加一加就好了,因为加起来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仅仅几天工夫,致死病例已在成倍增加,而在那些关心此怪病的人眼里,很明显,那是真正的瘟疫。贝尔纳·里厄的一位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同行卡斯特尔,正好选在这个时刻,前来看望他。
“您自然知道那是什么,里厄?”卡斯特尔说。
里厄回答说:“我在等化验结果。”
“我可明白,用不着化验分析。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这样的病,只不过当时谁也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罢了。舆论,很神圣嘛:它说不要惊慌,千万不要惊慌。呵呵。里厄,您和我一样清楚这是什么病。”
里厄在思忖。他从诊室的窗口眺望着远处俯瞰海湾的悬崖。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
“是的,卡斯特尔,”里厄说,“这难以置信。但这很像是鼠疫。”
卡斯特尔老大夫起身朝门口走去。他边走边说:
“你知道人家会怎样回答我们:‘鼠疫在温带国家已经绝迹多年了。’”
“绝迹,绝迹意味着什么?”里厄回答时耸耸肩。
“是啊,别忘了:大约二十年前,巴黎还发生过呢。”
“好吧,但愿这次不比当年严重。不过这真难以置信。”里厄说完,便沉默下来。
疫情发展到现在,适才是里厄医生第一次承认“鼠疫”这个词。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暂且把贝尔纳·里厄留在窗前,让笔者对大丈夫心里的犹豫和惊异作些解释。天灾人祸本是常见之事。然而当灾祸落在大家头上时,谁都难以相信那会是灾祸。人世间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两者的次数不分轩轾,然而无论面对鼠疫还是面对战争,人们都同样措手不及。里厄大夫与我们的同胞一样措手不及,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他为什么会焦虑不安而同时又充满信心。就如同一场战争爆发时,人们会说:“这仗打不长,因为那太愚蠢了。”
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他们认为天灾只是一场噩梦,很快就会过去。他们继续做买卖、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如何能想到会有鼠疫来毁掉他们的前程、取消他们的出行、阻止他们的议论?他们自以为无拘无束,但只要大难临头,谁都不可能无拘无束。
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时,面对所谓“前景堪忧”的鼠疫,他几乎感觉不出在他心里已产生了轻微的沮丧之情。他竭力回想着自己对此病所知道的一切。一些数字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他想,在历史上大约发生过三十次大规模的鼠疫,大约造成一亿人死亡。但死一亿人算什么?人只有在打过仗时才知道死人是怎么回事。既然人在死亡时只有被别人看见才受重视,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亿尸体也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而已……
大夫不耐烦了。他这是在听任自己遐想,不应该这样。几个病例算不得瘟疫,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就行了。不过必须抓住已知的情况不放:昏迷、虚脱、眼睛发红、口腔肮脏、淋巴结炎、极度口渴、谵语、身上出现斑点、体内有撕裂般的疼痛,而出现这一切之后……这一切之后,里厄大夫想起了一句话,这句话正好成了他在手册里列举症状后写下的结束语:“脉搏变得极为细弱,稍一动弹就骤然死亡。”是的,那一切症状之后,病人危在旦夕,而四成有三成的病人——这是准确数字——都按捺不住去做这个难以觉察的动作,加速他们的死亡。
大夫仍在凭窗眺望。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这面却还能听见“鼠疫”这个词在屋里回荡。这个词不仅有科学赋予的内涵,而且有一长串与这个平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城市很不协调的图景:瘟疫肆虐的雅典连鸟儿都弃它而飞;中国的许多城市满街躺着默默等死的病人;君士坦丁堡医院里硬土地上潮湿霉臭的病床、堆放在米兰的一片片墓地里的还活着的人、惊恐万状的伦敦城里那些运死人的大车,还有日日夜夜到处都能听见的人们无休无止的呼号。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惟有那鳞次栉比的灰暗屋群后边涌动的大海才能证明,这世界上还有令人忧虑和永无安宁的东西存在。里厄大夫凝视着海湾,不错,“鼠疫”这个词是说出来了;不错,就在那一刻,疫病已使一两个人罹难。但那没关系,有办法可以阻止疫病蔓延。目前应当做的,是明确承认必须承认的事实,消除无益的疑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随后,假如鼠疫停止了——这最有可能——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假如情况并非如此,大家也可以知道什么是瘟疫,知道是否有办法先处理它,后制服它。
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一台机锯千篇一律而又短促的咝咝声从隔壁的车间传了进来。里厄振作精神。坚定的信心就在那里,在日常的劳动中。其余的一切如系游丝,都由一些毫无可取之处的意念左右,可不能停留在那里面。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里厄医生想到这里,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去。他要向省政府提出一个也许会被认为不得体的谏言与要求。
【注】①长篇小说《鼠疫》首版发行于1947年,选文刘方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细腻描摹了里厄医生面对疫情从焦虑又乐观,到沮丧不安,再到回归理智、下定决心面对灾难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强烈的抗争精神。
B.“老鼠死在大街上,而人却死在他们自己的房间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一句中作者用煞有介事的口吻,犀利讽刺了媒体有意掩盖疫情的行为。
C.在与卡斯特尔的讨论中,里厄医生两次“难以置信”的言语和“耸耸肩”这一细节描写,都暗示了他此时和多数人一样,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
D.“人们总是过高的看待自己”“无非是想象中的一缕青烟”等表述一方面提醒着读者应该及时审视自我,另一方面也点破了生命的虚无感。
2.下列与小说艺术特点有关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作者是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单一线索来展开叙事的,但他却能旁征博引,借史诗般的悲壮话语,勾勒出跨越时空的人类苦难图景。
B.选文建构多层象征,如“经历过多少鼠疫和战争”、“人只有在打过仗时”都在暗示残酷的战争与鼠疫的对应关系,而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创作背景。
C.小说擅长营造反差。叙说口吻与故事的反差、人们的预期与即将到来的鼠疫的反差、惨烈图景与平静小城的反差都使小说在短小篇幅中迸发巨大张力。
D.在其他译本中,画波浪线句也被译为“舆论不可惊动:不能慌乱,切不能慌乱”,这种翻译虽然简洁有力,但两者相比,选文更生动,也更符合情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默的人们(节选)
【法】加缪
虽说是隆冬,天气却极好,海堤的尽头,水天一色,明晃晃一片。伊瓦尔无心观看,骑着自行车,在俯瞰港口的林荫道上笨重地行驶着。他的一条病腿放在固定的脚镫上,一动不动,另一条腿费力地蹬着,他常常一拧车把,让过超越他的汽车,不时地用胳膊肘碰碰腰间的挎包,那里面放着妻子费南德为他准备的午饭。这时,他就想到了挎包里的东西,心头一阵酸楚。两大片面包中间只夹着奶酪,而不是他爱吃的西班牙式煎蛋或炸牛排。他的心情很是沉重。昨晚他开会回来,说他们复工了。“那么,”费南德快活地说,“老板给你们提工资了?”老板根本就没有给提工资,罢工失败了。
这两年制桶业受到船舶和罐槽车制造业的威胁,很不景气。老板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意受到损害,但仍然想维持一定的利润;他们认为最简单的就是冻结工资,尽管物价上涨了。要是制桶业垮台了,制桶工人怎么办呢?千辛万苦学了一门手艺,是不能改行的;制桶手艺又难学,很长时间才能出师。优秀的制桶工人为数很少,他得会装配弯曲的桶板,在火上用铁箍箍紧,不用棕毛或麻就箍得差不多滴水不漏。伊瓦尔会,并且颇为自豪。改行并没有什么,可放弃自己精通的、内行的手艺,那就不容易了。每天早晨去上班,越来越累,到了周末,人家爱给多少就领多少,而那点儿钱是越来越不够用了。
于是,他们愤怒了,有两三个人还犹豫,可是同老板进行了第一轮谈判之后,他们也被激怒了。确实,老板冷冰冰地说,爱干不干。一个人是不能这么说话的。“他是怎么想的!”埃斯波西托说,“他以为我们会低头吗?”不过,老板人并不坏。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厂里长大,几年来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工人。过年的时候,他总是送给每个工人五瓶好酒。工人中谁有了病,或有点什么事,结婚或受洗之类,他往往会送一件银器。他的女儿出生时,人人都分到糖果。无疑,他爱自己的工人,他常常记起他的父亲是学徒出身,而现在居然说出爱干不干的话来。他们迫使工会同意罢工,工厂关了门。
罢工二十天了,女人们在家里愁眉苦脸的,有两三个人泄气了,最后,工会建议让步,答应作仲裁,以加班来弥补罢工的损失。他们决定复工。伊瓦尔蹬着那唯一的脚镫,仿佛每蹬一圈他就老了一点似的。他一想到又要看到工厂、同志和老板,心情就越发沉重。费南德不安地问:“你们要对他说什么?”“什么也不说。”伊瓦尔骑上车,摇了摇头。他紧咬着牙,有着纤细线条的、满是皱纹的小脸也绷得紧紧的。“大家干活了,这就够了。”他骑着车,始终咬着牙,心里憋着一股阴郁的冰冷的怒气,仿佛天也阴了下来。
工厂大门开了,工人们一个个走进去。他们不说话,对于像战败者一样进厂感到耻辱,对自己的沉默感到愤怒,而沉默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不能打破。工头巴莱斯泰一处处简短地提醒工人们,哪件活该开始,哪件活该结束。没有人吭声。很快,第一锤打了下去,敲在把铁箍嵌入木桶鼓起部分的包铁木楔上,发出了响声;刨子碰在木结上,发出吱吱声。伊瓦尔刨光和装配埃斯波西托破好的木板,他又闻到了熟悉的气味,心里稍稍敞亮了些。大家闷头干活,渐渐地,一种热乎劲,一种生命力,又在厂里复苏了。明亮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亮了厂房。在金光闪烁的空气中,烟雾发出淡蓝的颜色,伊瓦尔甚至听见附近有只小虫在鸣叫。
这时,对着旧厂的门朝里打开了,老板拉萨尔先生站在门口。他身材瘦长,褐发,刚过三十岁。不过,他进门时似乎有些窘迫。他的问好声没有平时响亮,反正是没有人搭理。锤声迟疑了片刻,有些杂乱,随后又更加起劲地响了起来。
伊瓦尔现在感到弯向长刨的背酸痛起来。通常疲乏要来得晚些。显然,这是因为他几个星期不活动,缺乏锻炼。但是,他也想到了年龄,在那种年龄上,手工劳动比一般要求精确性的劳动更令人感到吃力。今天的酸痛也说明他老了。伊瓦尔直起腰,想喘口气,也想驱散这些阴郁的想法,这时铃突然响了。工人们都放下了活计。巴莱斯泰听着,感到惊讶,随后他拿定主意,慢慢地朝门口走去。他走后不久,铃声终于停止了。他们又干起活来。门突然开了,巴莱斯泰朝更衣室跑去,旋即出来,脚上穿着帆布鞋,在经过伊瓦尔身旁的时候,一面还在穿外衣,一面对他说:“拉萨尔的小女儿犯病了,我去叫杰尔曼大夫。”他朝大门跑去了。伊瓦尔重复了这个消息,未加评论。大伙儿围着他,面面相觑。陷入窘境。只听见电锯发动机空转的响声。“也许没事吧。”一个工人说。他们回到原处,车间里又充满了响声,但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下午剩下的时间过得又慢又长。伊瓦尔只是感到疲倦,他的心一直很难过。他真该说点什么,可是他无话可说,其他人也一样。在他们无言的脸上,只有悲哀和某种固执的表情。有时候,不幸这个词刚刚在他心中形成,转眼就消失了,像肥皂泡一样方生方死。他想回家,想见到费南德、孩子。
下班的时候,拉萨尔进来了。他的穿着和他第一次来看望他们的时候一样,但头发有些散乱。他站在门口,凝视着没有人的宽敞的车间,走了几步,又停住了,朝更衣室望着。拉萨尔声音有些嘶哑地说了声:“晚安,”就朝小门走去。伊瓦尔心想应该叫住他,但门已经关上了。
(有删改)
【注】五十年代初,法国制桶业经历着一场变革,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生产逐渐排挤小规模的制桶业,凭手工技术劳动的工人面临丢掉饭碗的威胁。
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抓住“沉默”二字用笔,一开篇便以伊瓦尔上班路上的沉重心情和沉思默想呼应标题,然后围绕“沉默”展开情节。
B.小说善于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如“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突出工人们想怠工出气的心理。
C.小说将深广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内容集中到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上加以绘写,这样就取得了含蓄凝练的艺术效果。
D.小说风格朴实自然,表现了工业化冲击下,旧行业普通工人的生活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4.请简要概括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的形象特点。
5.在工人与老板的对峙中,工人们“沉默”的情绪经历了怎样微妙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局外人
【法】加缪
检察官要求玛丽讲一讲我碰见她的那一天的情况。玛丽不愿意说,但在他的坚持下,她讲了我们游泳,看电影,然后回到我那里去。他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她的声音都变了,说那是一部费南代尔的片子。她说完,大厅里鸦雀无声。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至于别的,我就用不着多说了。”他坐下了,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玛丽大哭起来,说情况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刚才的话不是她心里想的,是人家逼她说的,她很了解我,我没做过任何坏事。但是达吏在庭长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审讯继续。
紧接着是马松说话,人们都不怎么听了,他说我是个正经人,他甚至还要说,“是个老实人”。
至于萨拉玛诺,就更没有人听了。他说我对他的狗很好。当问到关于我母亲和我的时候,他说我跟妈妈无话可说,所以我才把妈妈送进养老院。他说:“应该理解呀,应该理解呀。”可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被带了出去。
轮到莱蒙了,他是最后一个证人。莱蒙朝我点点头,立刻说道我是无罪的。但是,庭长说法庭要的不是判断而是证据。他要他先等着提问,然后再回答。他们要他明确他和被害人的关系。莱蒙趁此机会说被害人恨的是他,因为他羞辱了他姐姐。但庭长问他被害人是否就没有理由恨我。
莱蒙说我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检察官反驳说偶然在这宗案子里对人的良心所产生的坏作用已经不少了。
这是一个最下流的无耻事件,由于加进了一个道德上的魔鬼而变得更加严重。莱蒙要声辩,我的律师也提出抗议,但是人家要他们让检察官说完。他说:“我的话不多了。他是您的朋友吗?”他问莱蒙。莱蒙说:“是,他是我的朋友。”检察官又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了看莱蒙,他也正看着我。我说:“是。”检察官于是转向陪审团,说道:“还是这个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去随随便便地杀人。”
他坐下了。我的律师已经按捺不住,只见他举起胳膊,法衣的袖子都落了下来,露出了里面浆得雪白的衬衫,大声嚷道:“说来说去,他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听众一阵大笑。但检察官又站了起来,披了披法衣,说需要有这位可敬的辩护人那样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感到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种深刻的、感人的、本质的关系。他用力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我明白我的事情不妙了。
下午,巨大的电扇依旧搅动着大厅里沉浊的空气,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我觉得我的律师的辩护词大概说不完了。有一阵,我注意听了听,因为他说:“的确,我是杀了人。”接着,他继续使用这种口吻,每次谈到我时他也总是以“我”相称。我很奇怪。我朝一个法警弯下身子,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叫我住嘴,过了一会儿,他跟我说:“所有的律师都是这样。” 我呢,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不过,我已经和这个法庭距离很远了。
最后,我只记得,正当我的律师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的小贩吹响了喇叭,从街上穿过所有的大厅和法庭传到我的耳畔。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某一种夜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
最后庭长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对我说要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广场上将我斩首示众。
……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神甫,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尔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
B.莱蒙认为默尔索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有杀人动机。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
C.马松和萨拉玛诺作为证人,都想证明默尔索无罪,但是人们根本不想听他们说,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们的话。
D.律师继续发言时,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默尔索的脑海,让他觉得在法庭上所做的事虽无用,但还是要抗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这处描写暗示了陪审员们对默尔索的案件拥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
B.本文从默尔索的角度来叙事,他静静地看着法庭上各人的表演,律师和法庭的其他人站在了一起,成为了他的对立面。
C.“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借助心理描写,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D.结尾处,默尔索不再沉默,对着神甫喊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话。这段语言描写,说明默尔索不相信上帝,认为世界是荒诞的。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9.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局外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
C.“对可能发生的鼠疫感到惊异”错误,“耸耸肩”表现的是里厄医生的不以为然,他并不认同“鼠疫已经绝迹”这个观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为单一线索”错误,并非单一线索,除了“以里厄医生关于‘鼠疫’的联想为线索”外,小说中明显还有一条线索,即窗外的景色。景色的变化与里厄医生的心绪变化相协,与小说的叙事节奏一致。如:“天空虽然还呈蔚蓝色,但亮丽的色彩已经随着午后的逐渐消逝而暗淡下来”“里厄大夫在凭窗眺望这座尚未起变化的城市”“窗玻璃那面,天高云淡,春意盎然”“在窗玻璃那边突然传来一阵电车铃声,刹那间赶走了那些痛苦的景象”“大夫打开窗户,街市的喧闹声骤然增大了”。
故选A。
3.B 4.①热爱工作 ②充满自尊 ③不善言辞 ④心地善良 ⑤热爱家人 5.①余怒未消。老板拉萨尔向工人们问好,工人们不搭理老板。②关切关心。拉萨尔的小女儿病了,工人们都牵挂她的安危,希望她没事。③内疚。他们为没搭理老板的问好而感到内疚。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突出工人们想怠工出气的心理”分析错误。工人们放慢手里的活,是因为担心拉萨尔小女儿的安危,也是在为早上不搭理老板的行为感到内疚,并非消极怠工。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第二段第五段“大家闷头干活,渐渐地,一种热乎劲,一种生命力,又在厂里复苏了。明亮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亮了厂房。在金光闪烁的空气中,烟雾发出淡蓝的颜色,伊瓦尔甚至听见附近有只小虫在鸣叫”可以看出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热爱自己的工作。
从第三段“可是同老板进行了第一轮谈判之后,他们也被激怒了。确实,老板冷冰冰地说,爱干不干。一个人是不能这么说话的”可以看出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充满自尊。
从第七段“大伙儿围着他,面面相觑。陷入窘境。只听见电锯发动机空转的响声。“也许没事吧。”一个工人说。他们回到原处,车间里又充满了响声,但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可以看出,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心地善良。
从第八段“伊瓦尔只是感到疲倦,他的心一直很难过。他真该说点什么,可是他无话可说,其他人也一样。在他们无言的脸上,只有悲哀和某种固执的表情”“伊瓦尔心想应该叫住他,但门已经关上了”可以看出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不善言辞。
从第八段“有时候,不幸这个词刚刚在他心中形成,转眼就消失了,像肥皂泡一样方生方死。他想回家,想见到费南德、孩子”可以看出,以伊瓦尔为代表的制桶工人热爱家人。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第六段“老板拉萨尔先生站在门口……他进门时似乎有些窘迫。他的问好声没有平时响亮,反正是没有人搭理。锤声迟疑了片刻,有些杂乱,随后又更加起劲地响了起来”可以看出,工人们对老板的怒气还没有完全消除,所以面对老板的问好都没有人搭理。
从第七段“大伙儿围着他,面面相觑。陷入窘境。只听见电锯发动机空转的响声。‘也许没事吧。’”一个工人说”可知,此时工人们对老板女儿的安危心存牵挂,希望她会没事。
从第七段“他们回到原处,车间里又充满了响声,但他们放慢了手里的活儿,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在听到老板女儿生病的消息后,他们开始反思面对老板的问候不理的态度是否有些过分,此时他们内心感到有些愧疚。
6.C 7.C 8.检察官的话,表明他主观上已认定默尔索是一个坏人(杀人犯),这误导(影响)了听众,使他们也认为默尔索冷漠有罪。 9.①在法庭审判时,作为当事人的默尔索被撇在一边,不能表达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
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局外人:人身不由己地被命运选中,被生活选择,本质上毫无差别,是荒诞和虚无的,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理解有误,依据原文文句“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分析可知,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不仅仅为了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更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不仅不落泪还开怀大笑,毫无悲伤之情,违背社会道德。故他是有罪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个孝子。
B.“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理解有误。因果关系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莱蒙的证词没公信力是因为人们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也被当成一位“局外人”。
D.“但还是要抗争”理解有误。阅读原文文句“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可知,他不想抗争,他只是想回牢房睡觉。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理解有误。句中的“化为乌有”是意思是全部消失到完全不存在。在小说中,整个审讯过程里,人们对主人公所犯命案的前因后果、事实细节毫无兴趣,也没有作深入调查分析。故“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司法人士对主人公的漠视。不是“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在文段的段首,其中的这句话指“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句话是检察官在听到默尔索的辩护律师的质问之后给默尔索下的结论。从检察官的角度看,他在主观上认定默尔索是有罪的,他的主观感受影响着听众甚至包括我的律师,正如原文“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所描绘的那样,本意为我辩护的律师甚至都动摇了,这种导向影响了所有在场的人,故他们都认为我是有罪的。这就是“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理解小说的标题“局外人”的含义。
(1)局外人”,顾名思义,就是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人,超越于现实生活的之上的人。但是,事实上,人是不能脱离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是每时每刻都与社会生活发生着联系的。因此,所谓“局外”,并非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局外,而是主观感受上的局外。
(2)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自己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很少主动去感受人生,对外界具有一种盲目的超脱感、麻木感。他对母亲的去世、女友的爱情、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甚至对自己被判死刑都十分冷漠、不屑一顾。在他的眼里,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毫无意义、荒诞可悲的。“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即使在法庭审判现场,原告的默尔索被搁置在一边,律师甚至不让他开口讲话,于是乎,当事人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在这里,默尔索真实地传达了“人和生活”分离的荒诞感。他的命运事实上已不再为他自己所掌握,他对现实的承受更多的是出于他想生活,但不得不生活在生活之外。
(3)加缪塑造的默尔索这个“局外人”,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而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境,或者人知道自己身处何境,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这个时候,人无法投入自己的生活,只能面对“荒诞”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