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溜索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溜索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7课 溜索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字词积累(1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1)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qì(  )
(2)那索似有千jūn(  )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3)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wěn(  )住自己,再瞟一眼汉子们
(4)瘦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bào(  )地倒扣在索上
(5)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发出fū(  )fū(  )的声音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5分)
(1)森气:
(2)战战兢兢:
(3)瞟:
(4)顷刻:
(5)涓涓:
(二)语言运用(15分)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 怒江峡谷险峻异常,令人战战兢兢。
B.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纹丝不动。
C. 他瞟了一眼对岸,飞身离岸,暴地倒扣在索上。
D. 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稳住自己,再瞟一眼汉子们。
4. 仿照例句,以"溜索"为话题写一个比喻句(4分)
例:溜索像一条绷紧的琴弦,横跨在怒江峡谷之上。
仿写:溜索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修改病句(4分)
(1)通过阅读《溜索》,使我深刻体会到了怒江峡谷的险峻。
修改:
(2)阿城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怒江峡谷的壮丽景色和溜索过江的惊险场面。
修改: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____________
(2)那索似有____________之力,扯住两岸石壁
(3)瘦小的汉子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____________
(4)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发出____________的声音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课内阅读(20分)
阅读《溜索》选段,回答问题。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稳住自己,再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索子走去。
7. 文中描写怒江的句子有什么特点?(4分)
答:
8.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首领和马的细节?(4分)
答:
9. "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0. 结合全文,分析"溜索"这一标题的含义。(4分)
答:
11.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课外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
《边城》节选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12. 文中描写的小溪有什么特点?(4分)
答:
13.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14. 作者描写了渡船的哪些细节?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5. 比较《溜索》和《边城》在表现边地生活上的异同。(6分)
答:
16. 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边地人民生活的理解。(6分)
答:
三、写作表达(20分)
17. 请以"我眼中的边地生活"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对边地生活的理解。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字词积累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气 (2)钧 (3)稳 (4)暴 (5)噗 噗
2. 解释下列词语
(1)森气:阴森可怕的气氛
(2)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发抖的样子
(3)瞟:斜着眼睛看
(4)顷刻:极短的时间
(5)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二)语言运用
3. 成语使用不当
C("暴地倒扣"不是成语)
4. 仿写比喻句
示例:溜索像一条生命的纽带,连接着两岸的村民。(符合比喻要求,句式一致即可)
5. 修改病句
(1)删去"通过"或"使"
(2)"描绘了"与"惊险场面"搭配不当,可改为"描绘了...壮丽景色,描写了...惊险场面"
6. 课文填空
(1)涓涓细流
(2)千钧
(3)飞身离岸
(4)噗噗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7. 怒江描写特点
描写了怒江的源头、水势和声音,突出了怒江的深远、汹涌和可怕。
8. 首领和马细节的作用
通过首领和马的表现,反衬出怒江峡谷的险峻和溜索过江的危险。
9. 修辞手法及效果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叫声在峡谷中的回荡,突出了峡谷的空旷和险峻。
10. "溜索"标题含义
"溜索"既是文章描写的对象,也是边地人民生活的象征,表现了边地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11. 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怒江峡谷自然景观的惊叹和对边地人民勇敢精神的赞美。
(二)课外阅读
12. 小溪特点
小溪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是川湘来往的交通要道。
13. 描写手法及效果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溪和山路的关系,突出了地形的特点。
14. 渡船细节及作用
描写了渡船的结构、载客量和渡船人的操作,展现了边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淳朴民风。
15. 边地生活异同
相同点:两文都描写了边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
不同点:《溜索》侧重表现边地生活的惊险;《边城》侧重表现边地生活的宁静和谐。
16. 对边地生活的理解
边地生活既有惊险艰难的一面,也有宁静美好的一面,反映了边地人民的智慧和淳朴。
三、写作表达
17. 评分标准:
(1)内容充实,观点明确(8分)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6分)
(3)语言流畅,表达准确(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