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科学思维——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样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标记 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密度抽样 检测法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生物的数量取样器 取样法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关的内容,错误的是( )A.调查某溪流两侧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要用等距取样法B.调查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一般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C.对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数量进行调查不可用标记重捕法D.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的物种数目就是该土壤中的实际值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如图为某林区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量持续增加C.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林区某些善于奔跑动物的种群密度2.社会责任——外来物种入侵与群落演替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竞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稳地进入协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4.水葫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我国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并对水环境的污染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芽孢,一旦根系和芽孢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该水体中原有种类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C.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5.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图甲、图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CK为对照,a为年份)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 。(2)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 。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3)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 (填“种间”或“种内”)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位置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 。(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 。1.(2023·海南高考5题)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采伐迹地→杂草群落→灌丛→马尾松林→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青冈栎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2.(2023·海南高考6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 上部 潮下带 下部海神草 + + + -齿叶海神草 - + + -羽叶二药藻 + + + +二药藻 + + + +海菖蒲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3.(2023·浙江6月选考8题)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4.(2023·山东高考24题)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章末整合提升综合归纳1.D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若所调查植物所处地形为方形则用五点取样法,若所调查植物所处地形为长条形则用等距取样法,溪流地形为长条形,故调查某溪流两侧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要用等距取样法,A正确;因为微生物个体微小,不能逐一计数,所以调查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抽样检测法,而且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B正确;对猛禽猛兽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而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就属于猛兽,C正确;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的是取样器取出的土壤中的物种数目,而不是该土壤中的实际值,D错误。2.B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试管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若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则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不能确定是偏大还是偏小,A不符合题意;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符合题意;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如果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C不符合题意;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不符合题意。3.A 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增加实验可信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B错误;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4,以保证尽可能囊括所有物种,C错误;调查林区某些善于奔跑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D错误。4.A 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此物种可能会大量繁殖,给当地某些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A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该水体中原有种类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D正确。5.(1)优势种 (2)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 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种间 群落演替 (4)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草本植物,高大的灌木和乔木的大量繁殖,使飞机草在竞争中失去争夺阳光的优势,生长受到抑制解析:(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盖度大于80%,说明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2)图乙中,仔细观察柱形图的变化可知,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为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种间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位置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草本植物,高大的灌木和乔木的大量繁殖,使飞机草在竞争中失去争夺阳光的优势,生长受到抑制。真题体验1.D 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而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2.D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故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3.B 竹笋明显长高属于生物个体生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演替,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没有物种替代和群落类型替代,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属于种群数量波动,D错误。4.(1)时间短,速度较快 (2)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不能确定 乙种群相对多变下降可能是由于丙种群数量增加的更快,占地更多,优势取代 (4)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解析:(1)退耕农田上进行的自然演替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但无法确定乙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丙种群数量增加的更快,占地更多,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 / 4(共34张PPT)章末整合提升1. 科学思维——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样方法 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和卵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标记 重捕法 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密度方法 适用范围 计数方法抽样 检测法 生活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测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培养液中待测生物的数量取样器 取样法 具有较强活动能力,身体微小的土壤小动物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关的内容,错误的是( )A. 调查某溪流两侧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要用等距取样法B. 调查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一般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C. 对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数量进行调查不可用标记重捕法D.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的物种数目就是该土壤中的实际值解析: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若所调查植物所处地形为方形则用五点取样法,若所调查植物所处地形为长条形则用等距取样法,溪流地形为长条形,故调查某溪流两侧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要用等距取样法,A正确;因为微生物个体微小,不能逐一计数,所以调查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抽样检测法,而且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B正确;对猛禽猛兽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而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就属于猛兽,C正确;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出的是取样器取出的土壤中的物种数目,而不是该土壤中的实际值,D错误。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一定偏大的是(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C.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数量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试管中酵母菌分布不均匀,若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则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不能确定是偏大还是偏小,A不符合题意;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时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符合题意;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避光、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如果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C不符合题意;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数目,若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不符合题意。3. 如图为某林区乔木、灌木、草本的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 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量持续增加C. 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S1D.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林区某些善于奔跑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 若调查区域物种数量太少,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增加实验可信度,A正确;由曲线可知,随样方面积逐渐增大,样方中物种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B错误;调查乔木的物种数应该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S4,以保证尽可能囊括所有物种,C错误;调查林区某些善于奔跑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D错误。2. 社会责任——外来物种入侵与群落演替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竞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稳地进入协同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4. 水葫芦在一定时期促进了我国畜、禽、渔养殖业的发展,并对水环境的污染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水葫芦由于过度繁殖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生态学后果。研究发现草鱼喜食水葫芦较嫩的根系芽孢,一旦根系和芽孢被吃掉,水葫芦就无法生存,于是研究人员在该水域投放草鱼苗,数月后,水葫芦开始减少,水质得到改善,鱼类养殖效益大大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该水体中原有种类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C. 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 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解析: 引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外来物种,此物种可能会大量繁殖,给当地某些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A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该水体中原有种类被取代,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间的选择过程能改变该地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混合饲养能提高空间和饵料的利用率,D正确。5. 飞机草是一种喜阳不耐阴的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能够迅速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造成生态系统极度退化,被视为世界上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图甲、图乙分别为不同修复年份飞机草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和物种丰富度变化图(图中CK为对照,a为年份)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 。解析: 图甲中,修复初期飞机草盖度大于80%,说明飞机草种群大量繁殖成为该群落的优势种。优势种(2)图乙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 。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 。解析: 图乙中,仔细观察柱形图的变化可知,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描述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由于人工替代种植,修复3a后灌木物种丰富度显著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能够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 (填“种间”或“种内”)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位置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 。种间群落演替解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为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选择具有强大竞争优势或通过根分泌有机化合物的物种抑制外来入侵物种生长,是利用了种间竞争的关系。高生态空间位置的本地物种逐渐削弱或替代低生态空间位置的飞机草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4)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 。解析: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可知,飞机草被抑制的原因可能是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草本植物,高大的灌木和乔木的大量繁殖,使飞机草在竞争中失去争夺阳光的优势,生长受到抑制。飞机草为喜阳不耐阴草本植物,高大的灌木和乔木的大量繁殖,使飞机草在竞争中失去争夺阳光的优势,生长受到抑制 1. (2023·海南高考5题)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采伐迹地→杂草群落→灌丛→马尾松林→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青冈栎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 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 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 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解析: 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而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2. (2023·海南高考6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 上部 潮下带下部海神草 + + + -齿叶海神草 - + + -羽叶二药藻 + + + +二药藻 + + + +海菖蒲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 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 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 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解析: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故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3. (2023·浙江6月选考8题)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A.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B. 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C. 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D. 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解析: 竹笋明显长高属于生物个体生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群落中物种组成发生改变,属于群落的演替,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没有物种替代和群落类型替代,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属于种群数量波动,D错误。4. (2023·山东高考24题)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解析: 退耕农田上进行的自然演替为次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较缓慢。(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时间短,速度较快(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解析: 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不能确定 乙种群相对多变下降可能是由于丙种群数量增加的更快,占地更多,优势取代解析: 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但无法确定乙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丙种群数量增加的更快,占地更多,优势取代。(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解析: 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整合提升.docx 章末整合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