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第一节 植被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新课导入2017 年 8 月中旬,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出现罕见的丰沛降雨。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不毛的沙漠,遍地野花绽放,俨然成为花的海洋。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植被类型,认识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2.综合思维:结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植被垂直结构的形成原因。3.地理实践力:利用地图或图片,指出典型植被类型的分布区域并说明其特征。4.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植被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及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重难点导航1.天然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规律及特征。重点1.理解植被垂直结构与气候条件的关联。难点目录01植被与环境02森林03草原与荒漠植被与环境PART ONE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植被定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植物≠植被)什么是植被(2)分类天然植被人工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森林草原荒漠人工草场经济林1.植被及其分类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类的植被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条件,从而促进更多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这样的过程,往往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2.植被的形成过程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知识拓展——植被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森林)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分布特征: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类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3.植被与环境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3.植被与环境1.决定某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该地区的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2.气候决定植被,植被是气候的一面镜子。知识拓展——环境决定植被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不同的纬度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亚寒带植被、寒带植被)1.纬度——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降水量: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200mm以下为荒漠2.海陆位置——降水阳坡热量好,迎风坡水分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差,背风坡水分差,植被相对稀疏;3.地形光照 喜光植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分布在向阳的地方,占据林中的上层。喜阴植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少量的阳光,分布在背阴荫蔽的地方,生长在密林的底层。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校园树木调查应根据校园实际情况,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也可独自进行。通过校园树木调查,体会因地制宜进行校园绿化的意义。1. 实地观察并记录按照一定的顺序,开展校园树木调查,对每株树木进行编号,并参照表 5.1 登记。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2. 室内整理(1)对于不认识的树木,可通过网络查询、查阅资料或请教相关人员等方式解决。(2)统计每种树木的植株数量,并按数量由多至少排序。3. 相关研究(1)查阅资料,了解每一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气温、湿度、光照、土壤等。(2)查阅当地气温、土壤等信息。(3)将每种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与当地环境条件比较,并结合经验把所有树种分为“当地树种”和“引进树种”两类。(4)针对“引进树种”类树木的生长状况(如良好或不佳),探究原因。4. 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以“因地制宜绿化校园”为题,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森林PART TWO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热带的森林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温带则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森林。可以通过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森林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 降雨丰沛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开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1.热带雨林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2.常绿阔叶林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 4—6 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 3—4 个月,且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 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叶片呈针状,以抗寒抗旱4.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生态特征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与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 降水丰沛 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生物;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区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夏季炎热或温暖, 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亚寒带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叶子缩小为针状,以抗旱抗寒。森林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1.支柱根和板状根。红树林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支柱根自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最后插入土中,形成弓状的稳固支架,纵横交错,高度过人。有些树种发育明显的板状根,高 30—50 厘米。2.呼吸根。红树林发育各种形状的凸出地面的呼吸根。呼吸根的外表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呼吸根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3.“胎生”。红树科植物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树的果实时就开始萌发,长出绿色棒状的胚轴,长 13—30 厘米,下端粗大,顶端渐尖,到一定时候便和果实一起下落或脱离果实坠入淤泥中,数小时内即可扎根,生长成为独立的植株。胚轴组织疏松,含有空气,可长期漂浮海上而不失生命力。4.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红树林因由红树科植物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1. 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2. 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1. 针对上述红树林植物的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支柱根和板状根:适应和防止风浪冲击;呼吸根:退潮时和海水淹没时用于通气,促淤保滩,净化空气;胎生:适应海滩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应海水浸泡,净化海水。活动——分析红树林植物特征的环境适应性2. 说明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净化海水和空气、防风消浪固岸护堤、促淤保滩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草原与荒漠PART THREE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特点,区分草原与荒漠,认识它们的环境特征。草原与荒漠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 4—6 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1.热带草原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可见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2.温带草原分布 气候特征 特点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 干旱, 降水稀少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降水合适,完成生命活动。3.荒漠植被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生态特征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时,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时,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温带草原 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可见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热带温带荒漠 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 干旱, 降水稀少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降水合适,完成生命活动。草原与荒漠自学窗——精品公园“精”在何处2002年,在北京市精品公园评比中,皇城根遗址公园入选。皇城根遗址公园于2001年建成,长2.8千米,平均宽29米,在北京公园中无论名气、历史还是规模都很不起眼。可是,这座不起眼的公园,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中的精品呢?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有四个方面值得称道。第一,全部选用当地树种。在此之前,北京新建公园的景观设计和绿化往往关注“好看”的树木,甚至选择南方的一些树种。第二,多树种混栽。据介绍,小小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栽植70多种树木,从而改变了绿化采用单一树种或少数几种树种的做法。自学窗——精品公园“精”在何处第三,乔灌草结合。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绿化具有垂直层次,且地表的植被覆盖度很高,鲜见裸露地面。第四,绿化率高。公园总体绿化率在 90% 以上,改变了城市公园多大面积硬地广场的设计。皇城根遗址公园的绿化设计和良好的生态效益,为广大地区的植树造林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课堂小练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红花的生长与加工应用为对象开展跨学科系列研学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为我国四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红色染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2.采摘红花时临近( )A.春分B.清明C.小暑D.小寒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B.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C.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D.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CB解析1.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为高寒山地地区,②为草原地区,③为沙漠地区,④为山地森林区,④所示地区水热条件好,组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红色染料植物资源应最丰富,D正确。故选D。2.答案:C解析:采摘红花的时间在7月初,惊蛰的时间是在3月5日—6日,A错误;清明的时间是在4月4日—6日,B错误;小暑的时间是7月6日—7月8日,C正确;白露的时间是9月7日—9日,D错误。故选C。3.答案:B解析:红花的生长期间是4月初到7月初,从4月初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至7月初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其中夏至日那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太阳辐射最强,日落方位最偏北,正午影长最短。4月初到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而夏至日到7月初时段内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红花的生长期间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正确;太阳辐射先变强后变弱,C错误;日落方位先北移后南移,D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旗杆影长先变短后变长,A错误。故选B。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完成下面小题。4.该山地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5.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DD解析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枫树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树种,冷杉树是亚寒带针叶林树种,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草主要分布在高山草甸。根据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来看,该四类植被中,草所在的海拔最高,其次是冷杉树叶,再其次是枫树叶,樟树叶的海拔最低,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D项,结合所学可知,香樟树为常绿树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故D项正确;A项、C项,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均位于温带气候区,典型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故A项、C项均错误;B项,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典型植被为高山草甸。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甲树种广泛分布于( )A.华北平原B.东南丘陵C.藏北高原D.东北大兴安岭7.乙树种的特点的是( )A.全年生长、开花,深绿茎花、板状根B.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C.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D.针状树叶BC解析6.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甲树种凋落物主要时间为冬春之际及秋季,冬春之际有调落说明树木属常绿,冬季气温低,树木仍有枯枝落叶发生,说明树木所在纬度较低。华北平原主要属落叶阔叶林,其植被主要是夏季茂密,秋季为主要枯枝落叶的掉落时间,冬季树木较为凋零,A选项错误。东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在气温水分较差的春季与秋季较多,B选项正确。藏北高原以高原草原和高原荒漠为主,其主要生长在夏季,秋季即枯落,冬季地表较为荒芜,C选项错误。东北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为针叶林带,其凋落物数量较少,春季调落现象并不集中,D选项错误。故选B。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到乙树种凋落物集中的时间主要为秋季,冬季并无凋落物。全年生长、开花,深绿茎花、板状根为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特征,雨林带由于其全年均可生长,其调落物全年皆有,A选项错误。常绿、花期集中、多革质叶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典型植被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常绿,凋落物在气温水源较差的春季与秋季较多,B选项错误。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典型植被特征,由于秋季气温降低,植被凋落物在秋季集中凋落,C选项正确。针状树叶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典型植被特征,亚寒带针叶林带四季常青,其调落物数量较少,且各季节均有分布,D选项错误。故选C。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9.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自然植被的是( )A.椰子树B.樟树C.榆树D.茶树10.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自然植被的是( )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多革质叶片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D.常见茎花和板根CCA解析8.答案:C解析:冬季植被是否落叶,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植被常绿。北方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冬季植被会落叶。C正确;地形和海陆位置对气温影响比较小,不是决定作用,AD错误;河流不会影响植被是否落叶,B错误,故本题选C。9.答案:C解析:椰子树和橡胶树为热带常绿植物,茶树为亚热带常绿植物,明明的家乡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榆树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常绿阔叶林树冠浑圆,树叶叶面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坚硬;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荒漠植物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根系发达;热带雨林常见茎花、板跟等现象。贝贝家乡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