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生态工程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点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B.生态工程建设有统一的模板,可以直接照搬C.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2.关于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的结合B.生态工程就是指根据分析、设计、调控,建设一个全新的人工生态工程体系C.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D.生态工程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3.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生态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我国生态工程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重经济效益D.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4.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某同学提出以下观点:①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②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上述观点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自生原理、协调原理 B.循环原理、整体原理C.协调原理、循环原理 D.自生原理、整体原理5.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A.a、b、c、d B.d、c、b、aC.d、c、a、b D.b、c、d、a6.(2024·湖北荆州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反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B.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的原理C.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违背了协调的原理,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D.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7.下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8.如图为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 、 和整体原理。(2)蓝绿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9.在漫长的历史中,祖先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学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生态工程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10.(多选)如图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由于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1.(多选)(2024·辽宁联考)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某生物氧化塘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物氧化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B.设计生物氧化塘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原理C.该生物氧化塘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自给自足,所以可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D.该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12.如图是某一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 、 、 的特点。(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自生、 、协调以及 。(5)根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解释。 (填“是”或“否”),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A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直接照搬,A正确,B错误;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错误。2.B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都属于生态工程,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此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C正确。3.C 我国生态工程既注重生态恢复,也注重经济效益,C错误。4.D 观点①中尽量增加树木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观点②中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考虑到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遵循整体原理。5.B 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6.D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7.C 该生态工程中,某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或资源,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确;能量是不能循环的,该玉米生态工程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8.(1)循环 自生(两空顺序可颠倒) (2)生产者 (3)自生 (4)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1)图中的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和整体原理。(2)蓝绿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9.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A正确,B错误;生态工程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提供务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10.ABC 微生物可将牛粪、猪粪分解利用;生态农业主要遵循循环原理,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蔬菜),蔬菜可与人、牛、猪等消费者构成食物网;废物的再利用只能提高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1.ABD 设计生物氧化塘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A、B正确;该生物氧化塘系统内的物质经循环可自给自足,但依赖太阳光源源不断输入光能才得以维持,C错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12.(1)减少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2)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3)物质循环 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续 (4)循环 整体 (5)否 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解析:(1)使用太阳能或沼气可以减少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生态工程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自生、循环、协调以及整体。(5)生态农业建设中,不是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因为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4 / 4第3节 生态工程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 聚焦 1.对比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点(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概念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经济效益和 的同步发展。3.生态工程的特点生态工程是一类少 、多效益、 的工程体系。4.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追求生态效益,不再追求经济效益。( )(2)生态工程解决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生态学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增强社会责任 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态环境意识,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仅以化肥用量为例,2000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08 hm2,平均化肥施用量是318.8 kg/hm2。过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由于相当一部分不能被作物充分利用,而通过各种途径对土壤、水体和食物造成污染。又如,现代工厂化的饲养方法,使得畜、禽的排泄物,往往不能及时地、按照规定的土地负荷量返回田间,从而造成存放地的污染或者污水所流入水域的富营养化。(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2)“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能有效降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C.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D.生态工程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2.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原理(2)循环原理(3)协调原理(4)整体原理2.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2)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任何被破坏的湖泊生态系统都能很快地恢复原状。( )(3)能量分层次多级循环利用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之一。( )(4)荒漠中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干旱环境,这是利用的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5)“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协调原理。(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提高理解能力1.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③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2.某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四位工程师依次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甲: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构建复合群落,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丁:通过系统设计,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以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请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工程师分别从哪个原理提出自己的理念? 把握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中,错误的是( )A.应该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B.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中一些元素的循环利用C.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杨树,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只需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2.下列实例遵循生态工程自生原理的是( )A.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时,可选择泓森槐等有一定抗旱和耐盐碱特性的树种B.林业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C.湿地生态工程中,采取减轻水体污染等措施为生物组分创造有益于共存关系的条件D.农业生态工程中,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用来生产沼气,然后将沼渣施入农田中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2)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3)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等。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等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无消耗、无污染、高效益D.遵循自生、循环等原理2.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A.协调原理 B.自生原理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3.“零废弃生态农业”是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让农田秸秆和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B.“零废弃生态农业”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各物种的生态位C.“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D.“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4.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遵循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农田连年种植单一农产品品种,违背自生原理,易引发病虫害B.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循环原理,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C.可利用整体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D.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需要遵循协调原理5.下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自生原理等B.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 生态学 系统学 分析、设计和调控 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生产力 生态环境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2.生态学 环境污染 生态效益3.消耗 可持续4.(1)× 提示:生态工程建设既追求生态效益,也追求经济效益。(2)√(3)× 提示: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互动探究 (1)提示:“石油农业”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2)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学以致用1.D 生态工程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2.C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可能会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1)生物组分 ①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②互利共存(2) 物质迁移与转化 物质迁移 转化率 废物 无废弃物农业 (3) 环境 生物 适应 失衡和破坏 (4) 比例 有序的结构 改善系统功能 经济和社会 生活2.(1)√(2)× 提示: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不能使被破坏的湖泊生态系统很快地恢复原状。(3)× 提示: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 提示:利用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5)× 提示:遵循的是循环原理。互动探究1.提示:①自生原理;②协调原理;③协调原理;④整体原理。2.提示:甲:考虑了自然生态规律的同时,也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考虑了环境容纳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丁:通过设计,考虑了物质循环再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学以致用1.D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A正确;“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B正确;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杨树,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的生长,导致许多杨树长得十分矮小,枯枝很多,这说明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错误。2.C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时,可选择泓森槐等有一定抗旱和耐盐碱特性的树种,遵循的是协调原理,A错误;林业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这遵循了整体原理,B错误;湿地生态工程中,减轻水体污染,增加水体溶氧量,为生物组分创造生长、发育、繁殖及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农业生态工程中,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沼气后,将沼渣施入农田中,这遵循了循环原理,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 (1)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2)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整体、协调、循环、自生课堂演练1.C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相结合进行设计的,A正确;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B正确;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C错误;生态工程的设计遵循循环、协调、自生和整体等原理,D正确。2.C “落红”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形成“春泥”,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到“护花”的作用,因此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循环原理,C正确。3.A 酶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速率,但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A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而“零废弃生态农业”能够加速物质的循环过程,增加了部分废弃物的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各物种的生态位,B正确;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C、D正确。4.B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原理,既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B错误。5.C 该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有循环、自生原理等;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5 / 5(共66张PPT)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导学 聚焦 1.对比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提素能03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 生态工程概念2.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经济效益和 的同步发展。3. 生态工程的特点生态工程是一类少 、多效益、 的工程体系。生态学 环境污染 生态效益 消耗 可持续 4.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追求生态效益,不再追求经济效益。 ( × )提示:生态工程建设既追求生态效益,也追求经济效益。(2)生态工程解决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 √ )(3)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生态学和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提示:生态工程主要利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也是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 √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建设,增强社会责任 我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态环境意识,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仅以化肥用量为例,2000年,全国耕地面积约为108 hm2,平均化肥施用量是318.8 kg/hm2。过量施用的农药和化肥,由于相当一部分不能被作物充分利用,而通过各种途径对土壤、水体和食物造成污染。又如,现代工厂化的饲养方法,使得畜、禽的排泄物,往往不能及时地、按照规定的土地负荷量返回田间,从而造成存放地的污染或者污水所流入水域的富营养化。(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提示:“石油农业”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2)“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提示: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 能有效降低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C. 遵循物质循环规律,实现废弃物资源化D. 生态工程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解析: 生态工程不能解决所有的环境问题,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2. 下列叙述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 防止环境污染C.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可能会影响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原理(2)循环原理(3)协调原理(4)整体原理2.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 )(2)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任何被破坏的湖泊生态系统都能很快地恢复原状。 ( × )提示:依据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不能使被破坏的湖泊生态系统很快地恢复原状。(3)能量分层次多级循环利用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之一。 ( × )提示:能量不能循环利用。√××(4)荒漠中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干旱环境,这是利用的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 )提示:利用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5)“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协调原理。 ( × )提示:遵循的是循环原理。××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提高理解能力1. 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③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提示:①自生原理;②协调原理;③协调原理;④整体原理。2. 某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四位工程师依次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甲: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构建复合群落,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丁:通过系统设计,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以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请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工程师分别从哪个原理提出自己的理念?提示:甲:考虑了自然生态规律的同时,也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考虑了环境容纳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有效的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丁:通过设计,考虑了物质循环再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把握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断方法(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2)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自生原理。(3)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4)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指整个系统,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整体原理。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中,错误的是( )A. 应该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B. 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中一些元素的循环利用C. 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杨树,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该只需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解析: 一般而言,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才能有效利用各种群之间的互利共存关系,从而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A正确;“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用,B正确;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我国的西北部干旱地区种植杨树,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的生长,导致许多杨树长得十分矮小,枯枝很多,这说明没有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错误。2. 下列实例遵循生态工程自生原理的是( )A.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时,可选择泓森槐等有一定抗旱和耐盐碱特性的树种B. 林业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C. 湿地生态工程中,采取减轻水体污染等措施为生物组分创造有益于共存关系的条件D. 农业生态工程中,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用来生产沼气,然后将沼渣施入农田中解析: 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防护林时,可选择泓森槐等有一定抗旱和耐盐碱特性的树种,遵循的是协调原理,A错误;林业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这遵循了整体原理,B错误;湿地生态工程中,减轻水体污染,增加水体溶氧量,为生物组分创造生长、发育、繁殖及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这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农业生态工程中,将人畜粪便、枯枝败叶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沼气后,将沼渣施入农田中,这遵循了循环原理,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2)生态工程是一类 的工程体系。(3)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 等。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整体、协调、循环、自生 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等的结合B. 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 生态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无消耗、无污染、高效益D. 遵循自生、循环等原理解析: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工程学的相结合进行设计的,A正确;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B正确;生态工程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C错误;生态工程的设计遵循循环、协调、自生和整体等原理,D正确。2. 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 )A. 协调原理 B. 自生原理C. 循环原理 D. 整体原理解析: “落红”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形成“春泥”,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起到“护花”的作用,因此从生态工程的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循环原理,C正确。3. “零废弃生态农业”是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让农田秸秆和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的一种新型生态农业。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B. “零废弃生态农业”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各物种的生态位C. “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D. “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解析: 酶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速率,但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A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而“零废弃生态农业”能够加速物质的循环过程,增加了部分废弃物的利用率,但并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各物种的生态位,B正确;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C、D正确。4. 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遵循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某农田连年种植单一农产品品种,违背自生原理,易引发病虫害B.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循环原理,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C. 可利用整体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D. 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需要遵循协调原理解析: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原理,既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B错误。5. 如图是某农户家庭种、养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设计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自生原理等B. 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C. 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D. 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解析: 该农业生态工程遵循的主要原理有循环、自生原理等;作物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其他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因而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塘泥、粪中的有机物,有机物需要被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因此塘泥、粪等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离不开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B. 生态工程建设有统一的模板,可以直接照搬C.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123456789101112解析: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直接照搬,A正确,B错误;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错误。1234567891011122. 关于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的结合B. 生态工程就是指根据分析、设计、调控,建设一个全新的人工生态工程体系C. 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D. 生态工程追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123456789101112解析: 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都属于生态工程,B错误;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因此通过生态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C正确。1234567891011123.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生态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B. 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环境承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 我国生态工程注重生态恢复,而较少注重经济效益D. 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析: 我国生态工程既注重生态恢复,也注重经济效益,C错误。123456789101112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4. 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某同学提出以下观点:①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②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上述观点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A. 自生原理、协调原理 B. 循环原理、整体原理C. 协调原理、循环原理 D. 自生原理、整体原理解析: 观点①中尽量增加树木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观点②中可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考虑到了农民的收入问题,遵循整体原理。1234567891011125. 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A. a、b、c、d B. d、c、b、aC. d、c、a、b D. b、c、d、a123456789101112解析: 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1234567891011126. (2024·湖北荆州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若违反整体原理,就会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B. 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时要合理放牧,考虑环境承载力,遵循协调的原理C. 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违背了协调的原理,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D. 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123456789101112解析: 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桑基鱼塘将鱼的粪便作为有机物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错误。1234567891011127.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B. 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C. 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D. 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123456789101112解析: 该生态工程中,某环节产生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个环节的原料或资源,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生物多样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确;能量是不能循环的,该玉米生态工程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D正确。1234567891011128. 如图为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23456789101112(1)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 、 和整体原理。解析: 图中的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和整体原理。(2)蓝绿萍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解析: 蓝绿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循环自生(两空顺序可颠倒)生产者123456789101112(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解析: 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自生(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解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1234567891011129. 在漫长的历史中,祖先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学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 生态工程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123456789101112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但能量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不可反复利用,A正确,B错误;生态工程在充分利用自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提供务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C正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其相对稳定,D正确。12345678910111210. (多选)如图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 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循环原理C. 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 由于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23456789101112解析: 微生物可将牛粪、猪粪分解利用;生态农业主要遵循循环原理,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蔬菜),蔬菜可与人、牛、猪等消费者构成食物网;废物的再利用只能提高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2345678910111211. (多选)(2024·辽宁联考)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某生物氧化塘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生物氧化塘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B. 设计生物氧化塘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原理C. 该生物氧化塘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自给自足,所以可以实现化肥、农药零投入D. 该系统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123456789101112解析: 设计生物氧化塘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A、B正确;该生物氧化塘系统内的物质经循环可自给自足,但依赖太阳光源源不断输入光能才得以维持,C错误;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12345678910111212. 如图是某一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解析: 使用太阳能或沼气可以减少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减少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123456789101112(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 、 、 的特点。解析: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生态工程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物质循环少消耗多效益 可持续123456789101112(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自生、 、协调以及 。解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自生、循环、协调以及整体。循环整体123456789101112(5)根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请解释。 (填“是”或“否”), 。解析: 生态农业建设中,不是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因为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否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则能量损耗越多,能量的利用效率越低,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123456789101112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docx 第3节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x 第3节 第1课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