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1.沼气工程是当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种厌氧的原核生物B.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循环原理的重要环节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循环利用的实例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3.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指一切以水为主要环境因素的生态系统,如江、海、湖泊等B.地球上80%的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等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最关键的是人类干预,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快速有效演替4.如图为某地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生态农业模式能够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了废物量,减轻了污染B.此生态农业模式中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降低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图中沼液、沼渣能够用于植物生长和鱼类养殖的主要原因存在一定差异D.若停止人员的管理,此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5.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③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 ④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7.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玻璃大棚内的作用是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3)植物秸秆除作为畜禽的饲料外,还可以被微生物产生的 酶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进而转化成酒精作为燃料。葡萄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8.如图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有了生态工程,可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排污企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9.(多选)(2024·河北保定调研)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D.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和自生10.(多选)(2024·吉林长春高二期末)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B.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C.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D.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的原理11.随着工业的发展,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 (填选项)。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影响土地景观 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③(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 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4)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 、 。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 ,以及 的重建。(5)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C 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种异养厌氧的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沼气池将废弃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循环原理的重要环节,B正确;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C错误;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D正确。2.D 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做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3.C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而不是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综上所述,C正确。4.B 此生态农业模式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了废物量,减轻了污染,A正确;此生态农业模式中通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错误;沼液、沼渣能够用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沼液、沼渣中的有机物能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沼液、沼渣能够用于鱼类养殖的主要原因是沼液、沼渣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可以流向鱼类,C正确;此生态农业系统受人的影响较大,停止人员的管理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D正确。5.A 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①②正确;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而不是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③错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④错误。6.C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应该先污染,后治理,否则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很困难,A错误;生态工程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废弃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B错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C正确;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生态现代化建设同时进行,D错误。7.(1)太阳能 分解者 可以增加玻璃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2)粪便等废物 循环 (3)纤维素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整体解析:(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玻璃大棚内,可以增加玻璃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因此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3)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被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8.D 有了生态工程,也不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A错误;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还是需要人为处理,B错误;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不能杜绝建设排污企业,C错误;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9.ACD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的过程中,厌氧沉淀池中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曝气池中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兼氧池中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A正确;该植物池中的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B错误;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该生态工程建设考虑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并增加了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和自生,D正确。10.BCD 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了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减少了废物的产生,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了循环原理,A错误;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实现了无废弃物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B正确;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更加关注了生物的适应性,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11.(1)C (2)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整体、协调、自生 (4)工程机械措施 制造表土、压实 恢复植被 恢复植被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 (5)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解析:(3)图中体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是整体原理;植被恢复时,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树种、草等,为协调原理;在恢复过程中各种生物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并最终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为自生原理。(4)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养分极其贫瘠,导致植被很难恢复,因此应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工制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进一步建立畜牧养殖业。(5)矿区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等。3 / 3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导学 聚焦 1.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树立建设生态工程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观念。 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1.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2.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北京郊区的某村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4)湿地生态恢复应尽可能多的引进外来物种。( )(5)湿地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的“肾”。(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实例,提高综合运用能力1.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 。(2)该生态工程借鉴了“无废弃物农业”,其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主要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3)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和果树等,并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民收入问题。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2.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之一。据某生态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主要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什么?(5)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原因主要是什么? 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食物链(网)的“相接”与“加环”(1)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例如,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态工程中,鱼与稻原属于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但在人为调控下,将一些草食性鱼、滤食性鱼和杂食性鱼的鱼苗放养在稻田中,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能量部分找到出路。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等,其残余物用来培养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粪再作为优良有机肥还田等。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京郊区某村的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不完全相同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恢复生态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的是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在湿地的周围,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3.(2024·山东济宁期末)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我国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2.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 )(2)建设生态文明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增强社会责任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我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级政府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个理念,思考着如何将“绿水青山”更有效地变为“金山银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有些地方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立体农业,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立体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原因什么?(2)在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1.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B.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C.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D.我国生态工程已十分成熟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B.我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C.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D.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 ,取得了 的全面提高。(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主要采用 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主要解决 。1.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A.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植被恢复和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2.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利用提升泵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多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微生物共同降解B.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C.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D.上述工艺应用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3.(2024·江苏淮安调研)设计生态工程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D.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4.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B.该生态系统的设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一)自主学习1.(1) 人多地少 综合发展型 多级循环利用 沼气工程 (2) 排水 围垦 80% 工程学 生态学 缓冲带 自然演替 (3) 人工制造表土 土壤侵蚀控制 植被恢复 土壤微生物群落 平整压实土地 植树种草 自生、协调2.(1)√(2)× 提示:应在防止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4)× 提示: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应引入合适的动植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5)√互动探究1.(1)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循环 分解者(3)协调和整体2.(1)提示: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主要能体现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2)提示: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3)提示:蘑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4)提示: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提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学以致用1.A 生态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照搬一个模式;不同的生态工程应用的原理不一定相同。2.C 对湿地的恢复不是简单的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湿地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情况,以及如何解决迁出农民的生计问题,C错误。3.C 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工生态系统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B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知识点(二)自主学习1. 农业生产 城镇建设 定量化模型 标准化 易操作 环境污染 人口激增 环境与资源破坏 能源短缺2.(1)× 提示: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是人口、环境和能源等问题结合在一起共同造成的。(2)√(3)× 提示: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4)√互动探究 (1)提示:立体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原因是能更好地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2)提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学以致用1.A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目的不仅仅在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应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我国生态工程还有许多不足,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等。2.A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并不是将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而是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A错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B正确;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C正确;今天,古老的智慧融合了现代科学成就,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D正确。【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 (1)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3)植被恢复,以及对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课堂演练1.C 矿区废弃地几乎很少有动植物,而且土壤也被严重破坏,所以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和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2.C 水耕蔬菜会吸收水体中的N、P等,同时遮住了阳光,这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C错误。3.B 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将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4.C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甘薯→奶牛,A正确;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正确;题图中具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甘薯藤青贮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无氧呼吸),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6 / 6(共72张PPT)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导学 聚焦 1.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树立建设生态工程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的观念。2.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提素能03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1. 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2.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北京郊区的某村实施了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沼气池的建立遵循了循环原理。 ( √ )(2)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 )提示:应在防止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根据协调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4)湿地生态恢复应尽可能多的引进外来物种。 ( × )提示: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应引入合适的动植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5)湿地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有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的“肾”。 ( √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实例,提高综合运用能力1. 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 。(2)该生态工程借鉴了“无废弃物农业”,其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主要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3)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和果树等,并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农民收入问题。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循环 分解者 协调和整体 2.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战略,生态农业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之一。据某生态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主要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提示: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主要能体现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蘑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提示: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进行除草灭虫工作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原因主要是什么?提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 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食物链(网)的“相接”与“加环”(1)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食物链(网)的“相接”。例如,在稻田养鱼的农业生态工程中,鱼与稻原属于不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但在人为调控下,将一些草食性鱼、滤食性鱼和杂食性鱼的鱼苗放养在稻田中,使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所改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为合理。(2)生态工程设计的常用方法之二是食物链(网)的“加环”。“加环”可为未被利用的能量部分找到出路。例如,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等,其残余物用来培养食用菌,培养食用菌后的残余物再用来养殖蛆蛹,粪再作为优良有机肥还田等。1.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北京郊区某村的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B.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 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不完全相同D.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恢复生态解析: 生态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照搬一个模式;不同的生态工程应用的原理不一定相同。2. 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工程采用的是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 在湿地的周围,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 对湿地的恢复,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 对湿地的恢复不是简单的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能奏效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湿地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情况,以及如何解决迁出农民的生计问题,C错误。3. (2024·山东济宁期末)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工生态系统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B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清除农田中的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 我国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2. 判断下列有关表述的正误(1)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 × )提示: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是人口、环境和能源等问题结合在一起共同造成的。(2)建设生态文明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 )×√(3)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提示: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结合,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4)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 ( √ )×√探讨 分析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增强社会责任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我国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各级政府也在不断践行着这个理念,思考着如何将“绿水青山”更有效地变为“金山银山”,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回答以下问题:(1)为了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有些地方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开展了各式各样的立体农业,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立体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原因什么?提示:立体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原因是能更好地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2)在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口号,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提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1. 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B. 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C. 加大投资力度,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D. 我国生态工程已十分成熟解析: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目的不仅仅在于保护生态环境,还应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我国生态工程还有许多不足,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尚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的支持等。2.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把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B. 我国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C. 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D. 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解析: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工程建设,并不是将生态工程建设放在首位,而是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A错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B正确;中华民族传承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在发展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C正确;今天,古老的智慧融合了现代科学成就,生态工程的发展和应用,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大有作为,D正确。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 ,取得了 的全面提高。(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主要采用 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主要解决 。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 植被恢复,以及对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1.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 )A. 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B. 选择合适的养殖动物以增加物种多样性C. 植被恢复和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D. 尽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 矿区废弃地几乎很少有动植物,而且土壤也被严重破坏,所以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和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2. 为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科研人员研发了“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其原理是生活污水先进入厌氧沼气池发酵,发酵后的污水利用提升泵进入多级跌水池,通过污水的多级跌落自然充氧,不断降解有机物;经过跌水池的污水再进入水耕蔬菜型人工湿地(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水中污染物得以去除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微生物共同降解B.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水温、跌水高度、水的停留时间均有关系C. 水耕蔬菜的生长,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D. 上述工艺应用了循环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解析: 水耕蔬菜会吸收水体中的N、P等,同时遮住了阳光,这对水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C错误。3. (2024·江苏淮安调研)设计生态工程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B. 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 人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D. 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解析: 该设计遵循了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A错误;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正确;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离开人的管理,该生态工程将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4. 下图表示一种“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可以组成的食物链是甘薯→奶牛B. 该生态系统的设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 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D. 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分解甘薯藤中的有机物,有利于奶牛的消化吸收解析: 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即甘薯→奶牛,A正确;该生态系统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正确;题图中具有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甘薯、花木等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底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等都属于分解者,奶牛属于消费者,沼渣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甘薯藤青贮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无氧呼吸),将甘薯藤中不容易被奶牛消化吸收的有机物分解为较易吸收的有机物,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实例1. 沼气工程是当今农村生态工程建设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种厌氧的原核生物B. 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循环原理的重要环节C. 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循环利用的实例D. 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1234567891011解析: 沼气池内的产甲烷菌是一种异养厌氧的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沼气池将废弃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循环原理的重要环节,B正确;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C错误;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D正确。12345678910112. 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 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 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 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 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1234567891011解析: 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做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12345678910113.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指一切以水为主要环境因素的生态系统,如江、海、湖泊等B. 地球上80%的湿地生态遭到破坏,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灾害C.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自然净化污水等D.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最关键的是人类干预,以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快速有效演替1234567891011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而不是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人类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综上所述,C正确。12345678910114. 如图为某地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生态农业模式能够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了废物量,减轻了污染B. 此生态农业模式中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降低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C. 图中沼液、沼渣能够用于植物生长和鱼类养殖的主要原因存在一定差异D. 若停止人员的管理,此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1234567891011解析: 此生态农业模式中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了废物量,减轻了污染,A正确;此生态农业模式中通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量利用率,B错误;沼液、沼渣能够用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沼液、沼渣中的有机物能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以被植物利用,沼液、沼渣能够用于鱼类养殖的主要原因是沼液、沼渣中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可以流向鱼类,C正确;此生态农业系统受人的影响较大,停止人员的管理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D正确。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5. 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结合 ②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效益结合 ③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 ④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A. ①②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1234567891011解析: 我国生态工程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体现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①②正确;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而不是加大投资力度,把生产放在首位,③错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应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④错误。12345678910116. 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当时世界中等水平,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40名,2100年生态现代化指数进入世界前20名,整体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下列有关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应当是先污染,后治理,再向生态现代化转型B. 应当是发展“原料—产品—废料—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C. 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D. 应当是先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再进行城市生态建设,最后再进行生态现代化建设1234567891011解析: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应该先污染,后治理,否则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很困难,A错误;生态工程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废弃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B错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C正确;中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生态农业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生态现代化建设同时进行,D错误。12345678910117. 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1234567891011(1)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玻璃大棚内的作用是 ,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解析: 图中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玻璃大棚内,可以增加玻璃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太阳能分解者可以增加玻璃大棚中CO2浓度,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1234567891011(2)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解析: 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因此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无废弃物农业”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粪便等废物循环1234567891011(3)植物秸秆除作为畜禽的饲料外,还可以被微生物产生的 酶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进而转化成酒精作为燃料。葡萄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 。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纤维素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整体1234567891011解析: 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被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水解。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少量能量。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12345678910118. 如图显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有了生态工程,可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建设排污企业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1234567891011解析: 有了生态工程,也不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策略,A错误;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还是需要人为处理,B错误;保护环境至关重要,但不能杜绝建设排污企业,C错误;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12345678910119. (多选)(2024·河北保定调研)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B. 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C. 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D. 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和自生1234567891011解析: 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的过程中,厌氧沉淀池中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曝气池中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兼氧池中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A正确;该植物池中的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群落,B错误;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C正确;该生态工程建设考虑了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并增加了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和自生,D正确。123456789101110. (多选)(2024·吉林长春高二期末)我国华北某地建立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密切结合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其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1234567891011A. 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遵循了自生的原理B. 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遵循了循环的原理C. 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遵循了协调的原理D. 同时实现防治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遵循了整体的原理1234567891011解析: 用沼气满足村民的需求,实现了清洁能源代替传统散煤能源,减少了废物的产生,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遵循了循环原理,A错误;以饲料化、肥料化和能源化来提升种养废弃物的利用率,实现了无废弃物工程,遵循了循环原理,B正确;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和养殖的生物种类并实现种养平衡,更加关注了生物的适应性,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123456789101111. 随着工业的发展,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恢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流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矿区废弃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 (填选项)。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 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 ③影响土地景观 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A. ①② B. ③④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C1234567891011(2)在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到 三者间的持续协调发展关系。(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体、协调、自生 解析: 图中体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是整体原理;植被恢复时,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树种、草等,为协调原理;在恢复过程中各种生物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并最终实现自我更新和维持,为自生原理。1234567891011(4)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 、 。该生态恢复的关键在于 ,以及 的重建。工程机械措施制造表土、压实恢复植被恢复植被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解析: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养分极其贫瘠,导致植被很难恢复,因此应首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在人工制造表土上植树种草,进一步建立畜牧养殖业。1234567891011(5)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 。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解析:矿区水分状况差,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适宜种植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树等。1234567891011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docx 第3节 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pptx 第3节 第2课时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