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社会责任——水体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1)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 含N、P等 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 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 农药污染 重金属、 农药进入 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2)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过程1.(2024·江苏无锡试题调研)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2.(2024·江苏南通期末)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细菌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某大型水库近年来常常爆发大规模水华,为探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调查并分析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更容易导致水华的爆发B.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与藻类数量变动有关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C.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D.水华发生时,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科学视野——生态浮床与水污染治理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图1是该河道引清渐推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3.结合水域中的生态浮床示意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浮床能美化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生态浮床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避免水华C.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与植物根系吸收有机物有关D.增设生态浮床,改变水体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4.某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生活有机污水和工业重金属废水污染,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当地环保部门遵循生态学原理,通过投放生态浮床等多项措施对该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修复后的湿地水清草绿、鸟语花香,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该湿地中的植物包括蒲草、芦苇等各种挺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和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 。湿地中生长的芦苇、金鱼藻和黑藻这三类生物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两种生物是 。(2)生态浮床技术就是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 。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1.(2023·辽宁高考5题)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2023·江苏高考4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2023·湖南高考13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4.(2023·湖北高考1题)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5.(2022·辽宁高考13题)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城市公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物种数量 41 52 63 38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6.(2022·湖北高考2题)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章末整合提升综合归纳1.D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2.A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使浮游动物增多,能更好地控制藻类的数量,所以不易导致水华的爆发,A错误;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与藻类数量变动有关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B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解氧,而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C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恶化,甚至导致生态系统崩溃,D正确。3.B 增设生态浮床,能够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化环境、提高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阳光中占有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繁殖避免水华的发生,B正确;植物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需要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根系吸收,C错误;增设生态浮床,改变水体的能量流动方向,但并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4.(1)直接 显著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金鱼藻和黑藻 (2)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不可行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重金属难以被机体代谢出去,会沿着制作家畜饲料的“植物→家畜→人”这一食物链传递,对家畜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解析:(1)修复后的湿地水清草绿、鸟语花香,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休闲旅游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金鱼藻和黑藻都完全生活在水中,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生态位重叠更大。(2)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枓上,能有效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浮床植物芦苇、美人蕉等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料、阳光、空气等,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由于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重金属难以被机体代谢出去,会沿着制作家畜饲料的“植物→家畜→人”这一食物链传递,对家畜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故浮床中的水生植物不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真题体验1.A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正确;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C 天然林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但气候变化对其仍有显著影响,A错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形成,还需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才能减弱温室效应,B错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正确;天然林的保护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3.D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综合运用自生、整体、协调、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4.A 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因此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B正确;该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品系丙产量高、品质好,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品系丙的成功培育利用了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的特点,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D正确。5.A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6.B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实施“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并非长期禁渔,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提高相应鱼类的种群密度,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B正确;长江保护应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4 / 4(共30张PPT)章末整合提升1. 社会责任——水体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1)以成因与危害为突破口,正确区分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 成因 危害无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 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 水体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 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2)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过程1. (2024·江苏无锡试题调研)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 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 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 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2. (2024·江苏南通期末)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细菌等藻类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某大型水库近年来常常爆发大规模水华,为探究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调查并分析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部分环境因素,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更容易导致水华的爆发B. 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与藻类数量变动有关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C. 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D. 水华发生时,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解析: 从营养结构角度分析,人工大量捕捞银鱼,使浮游动物增多,能更好地控制藻类的数量,所以不易导致水华的爆发,A错误;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图中的“抑制”是通过捕食关系影响与藻类数量变动有关的部分环境因素来实现的,B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大量繁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解氧,而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降低,C正确;水华发生时,藻类、水生动物的相继死亡会加剧水体的恶化,甚至导致生态系统崩溃,D正确。2. 科学视野——生态浮床与水污染治理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纳米曝气—生物膜—水生植物”一体化生态修复集成系统是当前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常用技术手段,该系统分别从水体增氧、微生物负载增殖、植物吸收降解等途径对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水质净化,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实现对河道的生物修复。图1是该河道引清渐推生态修复工程流程图,图2是该河道的模拟修复示意图。3. 结合水域中的生态浮床示意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浮床能美化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生态浮床通过遮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避免水华C. 生态浮床进行水体修复与植物根系吸收有机物有关D. 增设生态浮床,改变水体的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解析: 增设生态浮床,能够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化环境、提高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阳光中占有优势,从而抑制藻类繁殖避免水华的发生,B正确;植物的根系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需要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后才能被根系吸收,C错误;增设生态浮床,改变水体的能量流动方向,但并没有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4. 某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生活有机污水和工业重金属废水污染,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当地环保部门遵循生态学原理,通过投放生态浮床等多项措施对该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回答下列问题:(1)修复后的湿地水清草绿、鸟语花香,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该湿地中的植物包括蒲草、芦苇等各种挺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和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是 。直接显著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湿地中生长的芦苇、金鱼藻和黑藻这三类生物中,生态位重叠较大的两种生物是 。解析: 修复后的湿地水清草绿、鸟语花香,可作为休闲旅游资源,休闲旅游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垂直分层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金鱼藻和黑藻都完全生活在水中,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相同点更多,生态位重叠更大。金鱼藻和黑藻 (2)生态浮床技术就是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 。有人提议,浮床中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提议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可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重金属难以被机体代谢出去,会沿着制作家畜饲料的“植物→家畜→人”这一食物链传递,对家畜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解析:(2)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枓上,能有效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浮床植物芦苇、美人蕉等植物与藻类竞争养料、阳光、空气等,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关系。由于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重金属难以被机体代谢出去,会沿着制作家畜饲料的“植物→家畜→人”这一食物链传递,对家畜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故浮床中的水生植物不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1. (2023·辽宁高考5题)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 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 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 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 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A正确;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B错误;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次生演替,C错误;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2. (2023·江苏高考4题)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B. 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C. 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 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 天然林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但气候变化对其仍有显著影响,A错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形成,还需要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才能减弱温室效应,B错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可以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正确;天然林的保护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3. (2023·湖南高考13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 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且几乎每个复杂的生态工程建设都以整体观为指导,所以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B正确;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C正确;综合运用自生、整体、协调、循环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仅运用自生原理很难达到,D错误。4. (2023·湖北高考1题)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 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D. 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解析: 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因此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B正确;该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品系丙产量高、品质好,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C正确;品系丙的成功培育利用了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的特点,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D正确。5. (2022·辽宁高考13题)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城市公 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物种数量 41 52 63 38A.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 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 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 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解析: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6. (2022·湖北高考2题)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 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 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 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实施“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并非长期禁渔,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可提高相应鱼类的种群密度,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B正确;长江保护应优先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D错误。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整合提升.docx 章末整合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