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四)(全国)试卷及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四)(全国)试卷及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语文试卷(四)
适用范围(全国)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请阅读文字,完成1、2题。
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贮藏于根深叶茂的文学之树。
文学,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炼精 ① ,陶冶身心。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照片、莽莽雪原、茵茵绿草、酸辛与欢喜、 ② 别与重逢……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酝酿,沉淀。
1、依次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贮(zhù) 酿(niàng) B.贮(chǔ) 酿(liàng)
C.贮(zhù) 酿(liàng) D.贮(chǔ) 酿(niàng)
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悴 ②决 B.①粹 ②诀
C.①悴 ②诀 D. ①粹 ②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走起来要小心。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
D. 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棵棵翠绿挺拔。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济南市图书馆推出“书香泉城 享阅到家”,让借书变得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D.线上学习应在光照充足的房间进行,房间光线不足时应打开房间顶灯或台灯。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也日益延长。
②人的成长是一件奢侈的事。
③漫长的学生时代,属于社会对人的昂贵的投资期。
④人的学习生存技能的时间也最长。
⑤在所有的动物中,人的孕育期最长。
⑥人是大自然精雕细刻的一件作品,成长岁月的奢侈,正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件珍品。
A. ⑥③⑤①④② B.②⑤④①③⑥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⑥⑤④①③②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两句中,借用典故抒发自己对故友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
(2)《无题》中,抒写李商隐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7~10题,共10分)
(一)学习与探究(5分)
你们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承习俗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2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7、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 请写出本诗中所描写的节日是什么?同时写出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2分)
(2)活动二:学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以上的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8、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 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3分)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二)名著阅读(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戴宗与宋江酒楼上才饮得两三杯酒,只听楼下喧闹起来。戴宗问道:“在楼下作闹的是谁?”过卖(店员)道:“便是时常同院长(指戴宗)走的那个唤做铁牛李大哥(指李逵),在底下寻主人家借钱。”戴宗笑道:“又是这厮在下面无礼。我只道是甚么人。兄长少坐,我去叫了这厮上来。”不多时,引着一个黑凛凛大汉上楼来。宋江看见,吃了一惊。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宋江连忙答礼,说道:“壮士大哥请坐。”戴宗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
9、以上文字出自中国古典章回小说《___________》,小说能够借助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同类性格的独特个性,选段是___________(绰号)李逵出场的描写,是通过酒保的议论和戴宗的介绍出场的。(2分)
10、赏析李逵出场后的第一句话“哥哥,这黑汉子是谁?”的表达效果。(3分)
三、阅读(11~22题,共3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1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子城西北隅,城堞①圮毁,蓁养荒秽。遂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余②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巳。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③也。 (选自《古文观止 黄冈竹楼记》,有删改)
【注】①城堞: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②余:我,指本文作者王禹偁( chēng)。③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这里指快乐之处。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____ __ ②树林阴翳_____ _
③被鹤氅衣______ ④迎素月____ 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遂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15、甲、乙选文中欧阳修与王禹偁均被贬、身处逆境,他们的志趣有何异同?(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8分)
说“名”道“姓”
顾军
①近日,各地纷纷公布2025年新生儿“爆款”名字。看得出,家长们为宝宝取名绞尽了脑汁。好在“姓”都是现成的,现代人主要琢磨一下“名”,但古人还要“烧脑”多想个“字”。这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姓”“名”“字”这几个字。
②先来看看“姓”。人类在蒙昧时期,兄弟姐妹之间均可通婚。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步形成了一些氏族。氏族中开始有意识地避免近亲和乱婚现象的出现,因为这对氏族人口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为了保证氏族人口的持续健康和氏族的长久发展,客观上需要一个形式上的标志,在此情况下便产生了姓。
③甲骨文中的“姓”是由“女”和“生”两个部分组成的。“女”表示意义,说明姓的产生与母系社会有关;“生”则表示读音。
④但甲骨文中的“姓”往往用作女性的名字,当时还没有“姓氏”义。金文的“姓”字开始写成“生”,到了春秋时期才加“亻”,并且可以作为“姓氏”意义的专用字使用了。后来的字体演变中,保留了“女”和“生”两个部分。根据考古学的资料发现,西周铜器的铭文中所见的姓有不少是带“女”字旁的字,由此可见,“姓”带女字旁,也并不是偶然的。
⑤再来看看“名”。“名”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由“口”和“夕”两部分构成。“口”表示嘴,“夕”表示晚上。《说文解字》中对“名”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我国古人常常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晚上看不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说出自己的名字与对方进行沟通。
⑥在古代,婴儿出生3个月左右就已经取名了。古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一种不敬的行为。因此,男子到了20岁之后,朋友和晚辈就不可以称他的名了。同时,古人又讲究尊卑有序,因此尊长对晚辈可以称名,但晚辈对尊长以及平辈之间均不宜称名。
⑦______________。“字”是由“宀”和“子”两部分组成的。“宀”表示房屋,“子”表示在襁褓中的孩子,所以“字”本来表示“生孩子”的意思。后来这个基础上又发展出“出嫁”“文字”等意义。可是你要知道,“文”和“字”本来是有区别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因为“文”本来是独体字,所以用“文”表示“独体字”的含义;“字”是合体字,所以用“字”表示合体字的含义。后来对“文”和“字”不再进行单独区分,而是用“文字”的名称涵盖所有的独体字和合体字。
⑧《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到了20岁,由长辈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表示有资格娶妻、参军、参加祭祀等成人的活动了,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女孩子则是到15岁举行笄礼并取字,表明女性已经成年了。
⑨古人的字和名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明”和“亮”是意义相同的关系;朱熹字元晦,“熹”指明亮,“晦”则指“昏暗”,“熹”和“晦”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⑩古人自称时一般用“名”,称呼长辈和平辈则一般用“字”,但偶尔也有例外,要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其原因。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试为文中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个过渡句。(2分)
17、请分析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8、《三国演义》中周瑜曾这样感慨说:“既生瑜,何生亮。”西西和珊珊两人为这句话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选文中所学将对话补充完整。(3分)
【西西】周瑜自称“瑜”是对的,他姓“周”,名“瑜”,字“公瑾”。自称可以用名。
【珊珊】周瑜称呼诸葛亮为“亮”是 (判断对错)的。原因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1分)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已经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19、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2分)
20、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3分)
21、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3 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22、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3分)
四、作文(40分)
23、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_______〉(高兴、伤心、快乐、发愁、懊悔……)
题目二:你留意过自己的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 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A
2、B
3、B
4、 D
5、B
6、(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7、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8、B 理由:B项,“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9、《水浒传》;黑旋风
10、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李逵见人不懂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约束的率直、粗鲁个性,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
11、 C
12、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3、①昏暗 ②遮盖 ③同“披”,穿 ④白色的(皎洁)
14、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②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15、两人都寄情山水(寓情山水)、 豁达乐观(恰然自得)、随遇而安。但甲文中欧阳修还表现出“与民同乐”的志趣。
16、除了“姓”与“名”,古人还有“字”。
17、此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诸葛亮和朱熹的字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古人的字和名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联系。
18、示例:是错误的。 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周瑜与他平辈应当称呼“孔明”才对,这里充分体现了周瑜嫉贤妒能的狭隘心理。
19、(1)老去的舌尖:老去一一退化(迟钱、麻木)。
(2)老去的味道:老去消逝。
20、用心用情,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21、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不会细致地品尝食物的味道了。
22、放慢生活节奏,清除心中欲念,保持心头的单纯和从容,找回心头的敏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