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一、 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二、 产生的自然现象
1. 四季变化: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    保持不变。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    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    变换。
节气(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 赤道     赤道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四季划分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获得光热 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较    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较   
南北半球的月份与季节
南北半球日期相同,北半球为7月,南半球也为7月。7月为北半球的夏季,为南半球的冬季。
2. 五带的划分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巧记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转也公转,自西向东未改变;身子倾斜绕太阳,转动一周用一年;处于轨道不同位,地面光热随之变。
  (教材改编题·P26活动)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做的模拟地球公转运动的实验(支架顶部的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2题。
1. 手持地球仪同时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中的正确做法有 (  )
① 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 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 围绕光源在同一平面上移动
④ 从右向左匀速拨动地球仪
⑤ 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⑥ 地球仪与光源的距离逐渐变远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2. 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公转一周,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是 (  )
A. 始终直射在赤道上 B. 23.5°S~23.5°N
C. 90°S~90°N D. 66.5°S~66.5°N
(传统文化)日晷是古人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天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投影的长度和方向会发生变化。下图为郑州某地和杭州某地相同时刻日晷晷针投影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 图示相同时刻郑州和杭州晷针投影位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地球形状 D. 地球大小
4. 一年中两地晷针正午投影达到最长,发生在 (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济南市(36°40'N,117°02'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拍下了一张“白墙树影”的照片(图1),此时树干地面影子刚好与东西向白墙垂直。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 照片拍摄的季节和时间大致是 (  )
A. 夏季 8:00前后 B. 冬季 10:00前后
C. 冬季 12:00前后 D. 夏季 16:00前后
6. 忽略树木生长,一年中下列节气相同时间树影最短的是 (  )
A. 芒种 B. 立秋 C. 大雪 D. 雨水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带,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冷热就有差别。有的地方气候终年炎热,有的地方气候终年寒冷,还有的地方四季变化比较明显。读图,完成7~8题。
7. 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的依据是 (  )
A. 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B. 是否有太阳直射
C. 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D. 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
8. 在黑龙江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是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四季的变化,据此推断黑龙江省位于 (  )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南寒带 D. 北寒带
9. 太阳直射点在图中乙点附近时接近北半球的哪个节气 (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读天安门广场2023年四个节日升国旗的时间表,完成10~11题。
日期 1月1日 5月1日 7月1日 10月1日
升旗时间 07:36 05:16 04:49 06:10
10. 一年之中,造成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昼夜更替 D. 四季变化
11. 四天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 1月1日 B. 5月1日
C. 7月1日 D. 10月1日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当天禁烟火,只吃冷食,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二日,也就是每年的阳历4月初。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完成12~13题。
12. 寒食节当天,太阳直射点运动至图中的 (  )
A. ④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①段
13. 寒食节过后的一个月中,陇南市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为 (  )
A. 昼渐长,夜渐短
B. 夜渐长,昼渐短
C. 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D. 昼长先变短,后变长
14.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1)和九九消寒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数九是我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民间有描画九九消寒图的习惯,人们用墨笔每天着色染一瓣梅花,九九八十一天后,梅花点遍,春回大地。
(1) 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    运动。
(2) 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其中记载着许多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B.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C. 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
D.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地球公转至数九第一天的位置时,阳光直射    (填纬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填节气),这一天济南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图3是正午时刻室内的太阳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北半球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
(4) 当九九消寒图中,有30瓣梅花被着色时,最接近的节气应是    ;此时,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中的    (填字母)段。济南的白昼时间逐渐变    。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核心知识梳理]
一、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二、 1. 倾斜方向 纬度 季节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多 少 2. 太阳光热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北寒 北温 热 南温 南寒 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 阳光直射 阳光直射
[课时达标精练]
1. A 2. B 3. A 4. D 5. C 6. A 7. A 8. B
[综合素养提升]
9. B 10. B 11. C 12. D 13. A
14. (1) 公转 (2) B (3) 南回归线(23.5°S) 冬至日 昼短夜长 ① (4) 大寒 D 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