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形图的判读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 等高线地形图
1. 海拔与相对高度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点之间的    。
2. 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用    表示地形的地图。
(3) 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    ,说明坡度较陡;等高线    ,说明坡度较缓。
(4)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位置 名称 等高线特征
①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②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④     等高线重叠
⑤     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相对高度不一定小于海拔
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如果计算相对高度时有一起算点选在海平面以下,这两点的相对高度就大于海拔。
3.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    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叫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出海洋的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     。
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1. 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 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特征 地表起伏特征
    500米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 四周高,中间低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地面高度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甲地的海拔是 (  )
A. 1000米 B. 500米
C. 1500米 D. 300米
2.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400米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识别地形部位。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3~4题。
3. 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B.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C. 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 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4. 甲地—乙地—丙地的坡度变化是 (  )
A. 上坡—下坡 B. 上坡—上坡
C. 下坡—上坡 D. 下坡—下坡
如图表示的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通道,古人称井陉(xíng)。秦始皇在井陉的地势狭窄险要处设置关口,修建驿道,称为秦皇古道。读图,完成5~6题。
5. 图中四点海拔最低的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6. 秦皇古道途经的主要地形部位是 (  )
A. 山脊 B. 山谷
C. 山峰 D. 盆地
(教材改编题·P36活动)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小淘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马铃薯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9题。
7. 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的要点分别是 (  )
① 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
② 舍弃最小切片
③ 任意摆放各切片
④ 保持中心点和方向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关于第三、第四步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高
B. 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低
C. 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
D. 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低
9.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平原的颜色一般是(  )
A. 绿色 B. 黄色 C. 褐色 D. 蓝色
2023年10月19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其晾晒农作物独特的“晒秋”景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图为篁岭等高线地图和晒秋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 “晒秋”观景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是 (  )
A. 150m B. 200m
C. 500m D. 850m
11. 游客在观景栈道上欣赏到“小桥、流水、人家”景观,该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4·江苏南通)通济堰水利工程位于浙江省南部,由长275米、宽25 米、高 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部分组成,被列入世界首批灌溉工程遗产。该工程顺应地势变化修建水渠,基本实现自流灌溉。下图为通济堰位置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 通济堰拱形拦水大坝向上游凸起,由此可推测,松阴溪图示河段自 (  )
A. 西北流向东南 B. 东北流向西南
C. 东南流向西北 D. 西南流向东北
13. 通济堰水渠修筑于 (  )
A. 山脊 B. 山峰
C. 山谷 D. 陡崖
14.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句中描述了岳麓山附近的美景。下图为岳麓山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橘子洲头位于爱晚亭的    方向,若其与爱晚亭的实地距离约为2千米,计算 上图的比例尺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反映了温带地区    季的典型景观。
(2) 爱晚亭是岳麓山的著名景点,其海拔为    ,它与岳麓山山顶的相对高度为    。
(3) 登山路线AC段主要沿      (填地形部位)前行。与AC段相比,BC段路线长度更    ,坡度更    。
(4) 在岳麓山不同地点欣赏周边风光,对应正确的是(双选) (   )
A. ①地—在山谷静听枫林窸窣
B. ②地—在陡崖远眺湘江东岸
C. ③地—在山谷遥望橘子洲头
D. ④地—在山脊观赏江湖水景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核心知识梳理]
一、 1. (1) 海平面 (2) 海拔差 2. (1) 海拔 (2) 等高线 (3) 密集 稀疏 (4)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鞍部 3. 深度 深浅 坡度的大小
二、 1. 颜色 2. 山地 平原 丘陵 高原 盆地
[课时达标精练]
1. C 2. B 3. B 4. A 5. A 6. B 7. D 8. C 9. A
[综合素养提升]
10. A 11. D 12. A 13. C
14. (1) 东南 1∶100000 秋 (2) 50~100米 200.8~250.8米 (3) 山脊 短 陡 (4) 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