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道德与法治2.2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共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新教材道德与法治2.2养成亲社会行为课件(共27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故事分享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位司机本可以像往常一样提醒女孩补票或请她下车,可她为什么会主动帮陌生的小女孩垫付车费?这个举动里,藏着一种怎样的道德品质,让一个微小的帮助能引发后续的爱心传递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愿意为他人伸出援手、让社会更温暖’的行为——亲社会行为。
2.2养成亲社会行为
(统编版)八年级

第一单元
01
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观察认识到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通过探究与分享和名人对联落实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核心素养:
总议题:
让善意流动——在亲社会成为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子议题一:
子议题二:
为何要让亲社会行为成为生活的“心修课”
如何让亲社会行为融入日常
02
新课讲授
议题一
为何要让亲社会行为成为生活的“心修课”
慧眼识真
观察以下几幅图片,哪些属于亲社会行为?
给老人让座
分享美食
义务植树
乱扔垃圾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含义和表现
表现:谦让、分享、合作、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都是亲社会行为。
我们作为中学生,要不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呢
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宣传“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几位同学就此展开了讨论。
节能降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都应该出一份力。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甲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并不矛盾,反而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节能降碳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做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促进社会的发展。
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认识到了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
丁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认识到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有利于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
结合以上同学观点,我们要不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呢?
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
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署假在社区组织了“墨缘·大手拉小手”活动,每周五下午教小学生书法和国画。为了让小学生们进步更快,他们还一起讨论教学方法。一个暑假下来,小东和伙伴们收获了很多“粉丝”,小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哥哥”“墨姐姐”。在这一过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结合自己参加的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获。
今年暑假,我参与了社区组织的“银发结伴”志愿服务,结对帮助独居老人张奶奶,我付出了时间和耐心,但也收获了很多美好的情感。
前几天暴雨,小区门口的积水挡住了行人去路,我看到一位阿姨推着婴儿车在路边犯难,就赶紧回家拿了几块木板,和路过的两个邻居一起搭了个临时“小桥”。这种微小的付出,让我感到快乐,也方便了他人。
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重要性)
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社会进步:
个人成长:
议题小结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必要性:青少年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
(2)重要性(意义):亲社会行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使人际关 系更加融洽,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议题二
如何让亲社会行为融入生活日常
今天,很多青少年走进社会课堂,参加社区服务,为建设和谐社区出力献策;参观现代化工厂、体会科技变革的力量;参观博物馆,感受人类文明成果的灿烂辉煌;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整理社区阅览室图书
参观新能源工厂
参观博物馆
参加防沙治沙活动
结合这几幅图片,谈谈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有哪些?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原因:
社会是我们成长的课堂,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这副对联给我们什么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
②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 社会生活。
③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 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议题小结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做法:
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变化发展。
②了解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积极融入 社会生活。
③热心帮助他人,积极投身于社会实 践,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途径)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人生感悟,并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学生:
青年人在求学期间,喜欢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我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是七年“梁家河大学”时光里也常思考这些问题。那时,当地老百姓常说:“肥正月,瘦二月,半死不活三四月.”大受触动,感觉农民怎么这么苦,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事情。我曾把郑板桥的诗《竹石》改写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希望你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感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用脚步、眼睛、耳朵和内心去感受祖国与人民的需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
从小到大,我们了解了很多模范人物的故事。以你熟悉的一个人物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1. 对成长环境的认知:她目睹山区女孩因贫困辍学,深知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判断“女孩子受教育,能改变三代人”。
2. 确立志向:看到女孩们求学无门的困境,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让山区女孩有书读。
3. 利用社会条件:争取政府支持解决办学场地,借助媒体呼吁获得社会捐赠,凝聚师生力量克服资金、师资短缺问题。
4. 社会贡献:创办华坪女高,帮助2000多名山区女孩考入大学,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5. 社会评价: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被赞为“大山里的灯塔”。
6. 启示:微小的坚持能汇聚巨大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他人需求,生命会更有重量。
张桂梅校长
03
课堂小测
1. 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前全国已有实名志愿者2.31亿人,无数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只有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让社会更美好。为此,我们中学生应该做到( )
①亲近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怀
②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③服务社会,以实际行动管理社会治安
④了奉献社会,热心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B
2.2025年学雷锋活动月期间,平遥县某中学的志愿者走进社区进行环保宣传,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走进敬老院帮扶老弱病残……他们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样的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
①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物质支持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接纳和认可
④提高网络媒介素养,传播正能量
A,①③ B. ②③ C.①② D.②④
A
3.某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维护社区秩序,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劝导居民文明养宠、爱护公共设施等。志愿者这样做( )
A.是在履行法定义务
B.能够养成亲社会行为
C.能够获得物质回报
D.能彻底解决社区问题
B
4.(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生活更舒适、更舒心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某初中学生社团计划暑假期间开展助老爱老活动,以下方式合适的是( )
①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共享互联网时代的便捷②开设老年课程班,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
③打扫文体活动场地,为老年人创造安全方便的环境
④成立老年观光团,带领老年人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B
04
收获与反思
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环节?
反思:
通过学习,你觉得我们今后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