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4.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是一个科技上的问题,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更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问题。《变废为宝有妙招》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中11课,本单元承接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儿童绿色生活的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
本课共两课时,旨在通过探究垃圾暴增的现状以及危害,认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从本课的板块结构上来看,第一课时的话题是“暴增的垃圾”,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垃圾的来源以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明白如果不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宝贵资源,不仅污染环境,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二课时以“减少垃圾 变废为宝”为话题,通过探究活动“怎样才能让垃圾减量”,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进行垃圾分类,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活动展,帮助儿童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生活方式,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下一课《低碳生活每一天》做准备。
通过教材解读,可以梳理本课时的教学逻辑:观察、了解垃圾哪里来——由近及远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探究暴增带来的危害,以及垃圾与资源的关系。
◇学情分析
绍兴正在积极学习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小学四年级学生同样参与其中,这既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孩子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对此了解不深,对垃圾与资源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缺乏认识和体会。
因此,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外调查活动,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通过课内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垃圾暴增带来的各种危害。并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牛奶盒为突破,帮助学生发现垃圾与资源的联系,铺垫第二课时的学习。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以真实生活为学习内容。从观察社会现象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借助劝说邻居坚持垃圾分类的情境,逐渐引导学生思考垃圾暴增与危害,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认识垃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教学目标
1.从生活调查出发,帮助学生由近及远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
2.发现垃圾的来源,小组合作探究暴增的垃圾带来的危害。
3.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垃圾与资源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减少垃圾,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调查中感受垃圾暴增的现状。
◇教学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多角度认识垃圾暴增的现状及其危害。
◇教学准备
准备1:观察学生生活,进行学情研判。
准备2:课前分组,指导多形式课外调查活动。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图片情境:邻居的抱怨——垃圾分类真不好!)邻居奶奶在抱怨什么呢?——垃圾分类真不好,实在太麻烦了!
那你对垃圾分类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已有感知,进行生活化的思辨: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板块一:发现垃圾在暴增
1.小小记录员的发现
引导语:看来,咱们对垃圾分类还是挺支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垃圾。课前,老师请大家以手机拍照或便利贴纸的形式记录你在哪里发现了垃圾,小小记录员们,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发现,分享完成之后请你把照片或便利贴贴到黑板上。
①这是你在家里拍摄的垃圾桶照片,嗯,满满一桶垃圾呢。请把照片贴到黑板上。
②你记录了学校里吃过中饭后产生的垃圾,很会观察!(做一个贴的动作)
③这张照片记录的是什么呢?哦,这么漂亮的公园里如果你细细寻找,也能发现不少垃圾呢。
④这是你们小区里拍的照片吗?装修时的建筑垃圾堆那么高。
小结:小小记录员发现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垃圾。(板贴:处处有垃圾)
2.小小调查者的发现
①小小调查员们,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称重的家中至少3天的垃圾数据。音乐停止,交流结束。
②有请小小调查者代表分享数据,看到同学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是呀,生活中时时都在产生垃圾呀!(板贴:时时有垃圾)
3.小小探究员的发现
我们发现了千家万户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垃圾,那么小小探究员又有什么发现呢?请看他们小组探究过程的视频
①视频展示: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你看明白了什么?
他们小组的探究结果太让人震惊了,我们绍兴一天居然要产生那么多的垃圾,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更是惊人,全球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
②我们的探究员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原来,我们每个人丢下的,剩下的一点点都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垃圾!
(板贴:垃圾在暴增)
处处有垃圾,时时有垃圾,我们在日常生活产生的一点点垃圾,让我们身边的垃圾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发现垃圾暴增的现象:记录身边找到的垃圾,利用微信群收集学生调查的照片、文字等素材;称重家中垃圾的重量进行同伴分析交流;指导学生小组进行探究发现每个人产生的垃圾有量变的可怕后果。
板块二:发现垃圾的来源
引导语:大家再看小小记录员的板贴,我们同学在课前调查中发现的大部分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些垃圾怎么来呢?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垃圾!
2.猜猜什么是医疗垃圾?是呀,医疗垃圾就是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
图片1:我们受伤了使用后的绷带、纱布
图片2:医疗器械(针筒)
图片3:过期药品
图片4:医院的提醒语
小结:我们都可能受伤、生病,这些使用过的医疗用品被我们丢弃就成了大量的医疗垃圾。
3.工业垃圾:让我们一起听听轮胎的自述
引导语:轮胎载着车子跑,多威风;可一旦破损不能装载车子上继续行驶了,就成了被弃置一旁的工业垃圾。你还知道哪些工业垃圾?(像碎铁屑、活性炭渣这些都属于工业垃圾。)
利用图片总结:大家请看,这些图片中各种各样的垃圾会出现在陆地、海洋,甚至是太空。看到越来越多的垃圾,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说——是呀,垃圾越来越多,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了。
请你——没错,垃圾的危害实在太大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猜想以及趣味化的拟人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垃圾暴增现象。
板块三:探究垃圾的危害
1.初探垃圾危害:上网搜索
引导语:大家提到了垃圾的危害之一就是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①搜索垃圾处理办法
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平板电脑上输入关键词:绍兴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然后请组长汇报你们的搜索到的结果。
②小结:越城区、诸暨、上虞等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妙招:垃圾分类、集中堆放、填埋、焚烧……政府部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了。
再探垃圾危害:知识闯关
①迅速扩大的“垃圾家族”其危害可不仅仅是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请大家认真看课本82页,等下我们一起进行知识闯关。
②头脑大风暴,闯关我最棒
第一关:判断题
垃圾焚烧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对人、动植物造成严重伤害。对还是错?
判断正确。
第二关:选择题
填埋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 )里,对填埋场周围的如让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池塘 B、河流 C、大海 D、地下水
没错,地下水会造成严重污染。
第三关:视听题
看完视频,新闻中播放的河流散发臭味、污水四溢、蚊子肆虐和人们的那种行为有关( )
你真会学习,随意乱丢生活垃圾真是要不得呀。
第四关:连线题
请你为下列垃圾和他们的“寿命”正确连线。
完全正确,
电池:约100年
混合废塑料:约30万年
玻璃瓶及玻璃制品:约100万年
恭喜大家闯关成功,可老师的心情却非常沉重。请看微课《垃圾的危害》看完视频,我们不断在思考,丢弃的东西不仅仅只是垃圾,更是一种危害。(板贴:危害)
设计意图:根据初步认知,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再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不断深入认识垃圾的危害。
板块四:垃圾资源有联系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更好的办法解决垃圾暴增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大家注意到这小小的牛奶盒了吗?
1.聚焦牛奶盒 发现问题
据统计纸盒奶在中国的年产能达400亿包。
2.认识牛奶盒 减少垃圾
一个10克重的牛奶饮料包装盒,其中有优质长纤维纸约8克,铝塑材料2克。
一个小小的牛奶盒也是宝贵资源。看来,我们不能充分利用牛奶盒,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
3.认可回收物 分类垃圾
上海世博会上就利用废弃的牛奶盒做成了环保座椅。
话题:什么是可回收物标志,试判断一箱牛奶哪些是可回收物?
结课:垃圾也是一种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被我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其实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成为我们再利用的宝贵资源。(板贴课题)
此刻,再回到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看的这张图画,现在大家学会怎么劝说身边的邻居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了吗?
作业:如何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承认并尊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垃圾分类是眼下社会热门话题,学生的生活中同样在参与,但对此却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道德与法治》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本课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如何劝说邻居坚持垃圾分类其实就是学生在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过程。
从感性认识垃圾暴增到理性思考垃圾危害,本课第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对垃圾在意识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学习活动中搜集的各种调查素材还为第二课时的继续学习做好了准备。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有一些疑惑:垃圾的危害认识侧重点是在垃圾本身还是处理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何让学生对垃圾危害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才会引导学生不断去思考“变废为宝有妙招”。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