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下《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选自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由三个话题构成,分别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属于《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编写依据为课程标准中“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的第二学段要求,分别是“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关心社会生活;学会承担责任。”横向来看,本课位于第四单元的中间部分,是对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补充,引导学生更为具象化地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下一课立足家乡发展、辩证认识发展问题做好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的铺垫。本课聚焦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纵向来看,本课与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有递进的关系,聚焦中国版图上各地特色的风貌和物产;为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了解世界文化铺垫理解和尊重的基础。【学情分析】在时代变革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时代难题。在四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文旅宣传、视频媒介、非遗场馆等接触到民间艺术,但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是相对薄弱的,走马观花,也不了解其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和典型代表,体会了民间艺术的精彩纷呈;通过第二课时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了解片面,稍有接触,但对于背后的智慧结晶也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唤醒民族意识,激发艺术行动,动员其责任心。【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感知家乡的民间艺术,并能做简单介绍,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风采。2.体会民间艺术对人民生活的意义,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3.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培养尊重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民间艺术对人民生活的意义,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自己喜爱的家乡民间艺术,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展示教师五一假期去鄞州非遗馆的收获:带回金银彩绣,看一看,摸一摸,夸一夸。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就让我们沉浸式感受民间艺术,上课!一、沉浸情境,呈现多姿多彩1.在刚才的分享中,我们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板贴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我们宁波的民间艺术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播放海曙非遗馆视频)你看到了什么?请听入场券的兑换要求!(板贴: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馆长朗读: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参观!我是非遗馆馆长“艺先生”。只要你在这趟学习之旅中多多发现宁波的民间艺术、探究它们的产生原因,并且能合作发现人们的智慧,就能获得入场券!3.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开启解码之旅吧!二、解码民艺,细探追本溯源(一)一次采风的收获1.馆长过渡:同学们,你对宁波的民间艺术了解多少呢?同我说来听听吧!2.同学交流课前采风记录:预设①介绍宁波甬剧,补充:听一听《田螺姑娘》,古时宁波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文化交流频繁,音乐和表演逐渐融合,唱腔柔美,表演优美。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板贴:审美需求)预设②介绍奉化布龙,补充:布龙表演特点,想一想:盘龙游龙,有什么寓意?(相机板贴:美好愿望)预设③介绍宁波朱金漆木雕,补充:千工床、万工轿、万工船的照片,看到了哪些形象?猜一猜:有什么寓意?展示其他宁波民间艺术的照片:你还想了解哪一个?4.恭喜你们解锁第一个密码,刮开来,是什么字?【评价1:多】(二)一根蔺草的故事1.提问:你们知道吗?在海曙,还有一种民间手工艺,自悠悠大唐传承至今,原材料更是朴实无华。就是它:展示蔺草帽子,猜一猜,这是什么草?追问:摸一摸,戴一戴,跑一跑有没有出汗?真神奇!2.老师不禁有个疑问,这种草是怎么出现,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自由阅读蔺草名片,思考:找一找历史与特点、想一想流行的原因。追问①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宁波海曙的蔺草那么丰茂?②从历史的传承中你有什么发现?③随着时代的发展,蔺草编织也在更新,你见过这样的手工艺吗?(图片预设:席子、枕套、扇子)(板贴:满足生活)生活中、旅行途中见过蔺草手工艺品吗?4.过渡:这样小小一根草,在劳动者的手中就像被施了魔法,可以变出这么多物品,满足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真是神奇啊。5.尝试编蔺草手环;第一步,交叉打结,第二步,左边捻右边,第三步,绕手打结,第四步,塞入平扣,整理课桌。6.通过刚才的草编体验,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和这顶帽子的编织比一比呢?(预设:要编得好不容易、要细心耐心)7.过渡:是啊,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这群民间艺人的大本事!一起来解锁第二个密码吧!【评价2:奇】8.追问:谁来说说?看似容易的民间艺术神奇在哪里了吗?解码匠心,感悟努力智慧过渡:天气渐渐炎热,古林镇一片片蔺草田里,蔺草客们的心更是火热!提问:哪些场景让你印象深刻?介绍蔺草编织手艺人:郑仁菊。你想了解什么呢?开展小组合作,思考蔺草编织的奥秘剧场组:四人小组扮演郑奶奶和她的家人,模拟草席压筘过程。补充资料:这样压筘有什么好处? 思考蔺草编织传承靠的是什么?(2)导图组:阅读资料,还有哪些人加入了蔺草编织的行列?追问:你想试一试做什么?思考蔺草编织传承靠的是什么?(3)数字组:介绍郑奶奶和蔺草协会售卖手工产品的途径。补充资料:今昔销量和收益对比。思考蔺草编织传承靠的是什么?思辨:有人说:现在机械化的程度那么高,早就可以淘汰人工编织了。对此,你是什么看法?(板贴:聪明才智) 补充:1954年,周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就带了40多条黄古林草席作为国礼送给各国领导。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送这份国礼了吗?恭喜你们解锁第三个密码,刮开来,是什么字?【评价3:智】小结:从一根小草,到走出国门,离不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更离不开一辈又一辈的接续传承!四、解码未来,续写民艺辉煌1.馆长有话说:你们揭开了入场券的三个密码,真了不起!连起来读一读这段密码(多、奇、智)希望你们能拿着这张入场券,做多彩民艺的智慧接班人!2.课后任务:课后可以去逛一逛非遗博物馆,访一访民间艺人并向家人介绍,深入地去感受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吧。期待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做一名海曙非遗馆的优秀学员。【评价单】三个字用刮刮乐胶带封住【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