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赏读课课题 《春》——读好重音和停连教学目标1.朗读,学会设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的美。 2.能欣赏朱自清笔下春的美景及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3. 能了解确定句子的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会设计重音和停连。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把握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好,朗读是一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我们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 心通其情,意会其理。重音和停连是朗读的重要技巧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通过读《春》 的重音和停连,想象朱自清笔下春天的美丽景象,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一、知含义,晓目的 教材 18 页,“阅读综合实践 ”链接材料中告诉我们: 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 用“ . ”标示在词语下面。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通过重 读“ 朗润 ”“涨 ”“红 ”,突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用竖和 半个尖括号表示,连接用半弧表示。如下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中间停顿,表 现人们在草地的悠闲惬意。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连读,语速加快, 用人们的行为突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人们在草地上,共沐春光,共享春色。 总结:设计重音和停连的目的就是传情达意。二、析文本,品效果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读好《春》的重音和停连。具体要求: ①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在课本上用符号标出重音和停连。 ②按照自己的设计朗读,小组内交流评价,提出建议。 ③小组确定一个较为完整的朗读方案,并说明设计原因。 第一小组设计方案及原因分享: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 “偷偷 ”重读,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 ”重读,突出春草破土 而出的奋力向上,顽强的生命力。“嫩嫩 ”“绿绿 ”重读突出出小草的颜色和质地,写出小草 的可爱。 第二小组设计方案及原因分享: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第二小组的设计方案是:“不让 ”“满 ”“赶趟儿 ”重读,写出春花儿闹春的热闹 气氛。“火 ” “霞 ” “雪 ”重读,突出春花色彩艳丽,五彩缤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连读,突出作者喜悦、新奇。 学生尝试重读“红、粉、 白 ”和重读“火、霞、雪 ” 体会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像眼睛,像星星 ”连读突出野花的繁多。“眼睛 ”“星星 ”“眨 ” 重读,写出草从里的野花时隐时现,迎风摇摆的情态。突出野花的明亮和灵动。 第三小组设计方案及原因分享: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母亲的手 ”“抚摸 ”重 读,让人觉得温暖而舒适,突出春风的轻柔和温暖。“泥土 ”“青草味儿 ” “香 ” “酝酿 ” 重读,给人嗅觉上的美感,突出春风的清香,表现作者的满足和陶醉。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卖弄 ”“清脆 ” “宛转 ”“成天 ”“嘹亮 ”重读,让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交响乐。 第四小组设计方案及原因分享: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 ”“密 ””织“写出春雨细密的特点。“笼 ”“薄烟 ”重读,突出春雨轻柔梦幻,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亮 ”“逼 ”重读,写出春雨对草树的滋润, “逼 ”写出眼前完全被草的青色占据了,不得不看,突出雨后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五小组设计方案及原因分享: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 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城里乡下, 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读,表现出来踏青赏景的人多,各个区域,各个年龄,表现人们对 春天的热爱。“舒活 ”“抖擞 ” 重读,表现春带给人们的青春与活力,希望与动力。 总结:通过同学们重音和停连的朗读设计,我们欣赏到了朱自清笔下嫩绿软又生命力的 春草,繁茂鲜艳的春花,温暖轻柔清新的春风,细密轻柔的春雨,充满希望与动力的人。体 会到了作者盼春天到来的欣喜以及对春的热爱、赞美。不难发现读好重音和停连:一是为了 突出景物的特点。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 春,本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朱自清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用生动诗意的语言,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朱自清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 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文章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诗意的散文,美好的情感是需要我们朗读出来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朗读 的重要方法重音和停连。 三、明方法,巧运用 同学们到底该如何确定句子的重音和停连呢?除了要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感,还有如 下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重音:表程度、范围的副词,作谓语的动词,比喻句中的喻体,表示人物情态的词。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我们重读 ”特别、放、安静不动地、低声、准“, 表现小山的可爱。 停顿:句中主语需要突出时;句中有多个修饰动词的状语时。 如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小山 ”的主语后面可停顿。“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 “安静不动地 ”和“低声地 ”都修饰动词“说 ”,中间可停顿。 连读:类型上,短句为主。数量上,两句起连,多则三五句。 句式上,相近相似,而且情感一致(或逐步推进、加强)。 《春》中需要连读的句子: 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 田野里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像眼睛,像星星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小路上,石桥边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等等,都可以连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设计重音和停连,感受到了朱自清笔下的美景,体 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板书:作业练习(标注符号:重音“. ”、停顿“ ∧ ”、连接“︵ ”) 一、 用着重号“. ”标出下面语段的重音,读一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 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二、 用符号标出下面语段的重音和停连,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4.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 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5.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 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三、选择《雨的四季》中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运用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 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 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 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 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 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 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雨的四季》教学反思: 优点:第一,依照新教材的要求,第一次尝试通过做朗读设计来分析朱自清笔下的景物, 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很感兴趣,课堂也生动有趣,培养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孩子们明白朗读的重要性。第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大胆朗读并发表看 法,课堂气氛活跃,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不足:因为文中要赏析的句子太多,学生想发表看法的也多,所以导致课堂用时太多。 效率比较低。下次的改进措施:选取典型句子,给学生赏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