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9《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19《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顾颉刚
求知明智
教学目标
1
2
3
解读文章标题,明确中心论点。
寻找关键句,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论证手法,明确论证技巧。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怀疑精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尤其需要培养善于质疑、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一文也许会给我们启发。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 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资料补充:
论点型,就是题目就是议论文的观点,主张,论点。
论题型,问题型,就是题目只提出一个问题,它既不是议论文的论点,也不是要议论的话题。
明确:本文是论题型。告诉了我们文章要议论的范围。
1.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一读题目,说一说标题属于论点型还是论题型,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任务一:分析标题,找准论点
任务一:分析标题,找准论点
虽然标题不是论点,但我们可以围绕《怀疑与学问》这一论题,找到论证中心。请速读课文,筛选有关“怀疑与学问”的句子,并归纳中心论点。
2.
预设:
(1)“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①引用名言,充当道理论据,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于怀疑。
任务一:分析标题,找准论点
开头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3.
明确:
②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会疑”与“须疑”。
③同时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明确:
1.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3-6段,找出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并画出来。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任务二:寻关键句,理清思路
任务二:寻关键句,理清思路
明确:
2.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长句,并把它拆成两个短句,思考这两个短句分别可以放在哪两段的开头?
(1)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承上,应放3段的开头);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启下,应放在第6段开头)。
因为第6段的首句的前半句是3、4、5段总结,后半句是引出了第6段。
任务二:寻关键句,理清思路
3.小组合作,梳理论证思路。
明确:
(1)(1—2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
(2)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自然段)
第一层:(3-4自然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
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任务二:寻关键句,理清思路
(3)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自然段)
一层:(第1句)提出分论点。
二层:(2-5句)从道理上论证第1句的论点。其中②、③句是从反面论证,④、⑤句从正面论证,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
三层:(6-8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例子论证第1句的论点。其中第⑥句提出本段中的一个小论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第⑦、⑧句用戴震治学善问的事例来证明第⑥句,从而也证明了第①句的论点。
四层:(9句-最后):前两句先正面论述了一切学问家都依赖怀疑精神做学问,对文化建设起的巨大作用。最后一句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自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批注论证手法及其作用,小组合作,总结论证技巧。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明确:
1.论证手法:
(1)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分析:
这段话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要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论证更加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2)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分析: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好疑的例子,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很有说服力。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3)“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分析:
这段话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4)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分析:
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5)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分析: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突出强调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基本条件的观点,使人印象深刻。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1.
任务三:赏析手法,总结技巧
2.讨论后明确论证技巧:
①层层深入论证,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②运用多种论证手法,引名言、举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能写作出《怀疑与学问》一文,与作者顾颉刚先生经年累月的思考与实践分不开,更与他严谨治学、疑中有思的学术态度分不开。所以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要学会锤炼思辨能力,掌握议论性文本的论证方法。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对于我们学过的课文,你有没有对哪篇文章产生过怀疑呢?请将你由“怀疑”“思索”到“辨别”的过程写下来,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
分论点
做学问“须疑”与“会疑”
①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证
怀疑与学问
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