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应城市(2024-2025)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计24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简本)》中曾评价某历史事件:“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略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该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1950年,太原醋业老字号“益源庆”为私营企业;1956年,该企业归属国营企业,更名为“新星食品酿造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为益源庆醋厂,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共和国历史上,老字号“益源庆”的发展说明了(  )
A.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富强
B.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企业做出调整
C.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艰难
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说:1966—1976年成了中国“失落的10年”。由此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
A.国民经济的调整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载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太大了……”这表明当时(  )
A.全党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B.“左”的错误思想束缚了国家发展
C.国家已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已深入贯彻
5.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图,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6.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表明(  )
A.我国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B.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7.中共二十大继续强调党员干部要“为民、务实、清廉”,继续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8.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段话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9.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
A.93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93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3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3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10.1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如图)这样写道:“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是指(  )
A.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此重大问题上坚持中方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他们甚至发出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呢”的质问,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D.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2.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
图一 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材料一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指什么?(2分)
14.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问题复杂的表现。(2分)为此,我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2分)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2分)
15.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积极开展外交工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中国积极走向世界,成功的践行了多边外交,建立了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中国逐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的外交模式,中国成为了促进世界发展的坚定力量,为国际发展贡献了巨大的中国力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战略。(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调整对外政策的国际因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积极走向世界”的表现。(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事业历程呈现的特点。(2分)
16.《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精神品牌栏目,以下是历届感动中国某些颁奖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天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忍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2003年度)
材料二: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
材料三: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的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萵。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
阅读三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体现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应城市(2024-2025)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C B C B D D
题 号 7 8 9 10 11 12
答 案 D A A D D C
二、非选择题
13.(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2)历史事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表现:历史上民族隔阂深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复杂。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构想:一国两制。
范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15.(1)战略:“一边倒”。
(2)因素: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
表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一点2分,共4分)
(3)特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实事求是。 (任答一点即可)
16.【示例一】
观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2分)
论述:杨利伟是中国太空第一人。2003年,他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由于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分)
结论: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推动,杰出人物推动了社会进步。 (2分)
【示例二】
观点: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2分)
论述: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的战略措施。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6分)
结论: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