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珍视自由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珍视自由分层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7.1珍视自由 分层练习
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由的含义及价值。
2.明确自由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3.区分好自由与规则的关系。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知识点一 自由的含义
1. “开盒挂人”是通过非法手段挖掘和收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在网络上公开发布的新型犯罪方式。赵某 和成某对多名主播进行“开盒” ,受害者人数多达 3000 余人。赵某和成某因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这说明(  )
①自由是相对的,有限制的, “自媒体”没有自由可言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③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④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侵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二 自由的价值
2.“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拥有自由的意义在于(  )
①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③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④能随心所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三 处理好自由和规则的关系
3.孟德斯鸠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句话说明(  )
①自由永远是不存在的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真正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④法律社会的自由是不超越法律法规的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一、选择题(18题)
1.违法人员尚某某未经核实使用“AI千文”生成虚假信息,并在某网络平台发布,误导网民,引发社会恐慌,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尚某某给予行政处罚。这说明(  )
①对自由的追求,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和伤害
③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④珍视自由,必须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两微一抖”(微博、微信、抖音)已成为大众传播时代的社会符号,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新型传播格局。由于网络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用户在网络上的言行更加随心所欲,容易逾越法律和道德的限度。这提醒我们(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③享有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④拒绝“两微一抖”,就不会触碰法律的红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为我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乃至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从实 际应用场景来看,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潜在的侵权风险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泄露、隐私侵犯以 及著作权侵权等方面。这说明(  )
①法治规范和保障自由,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应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监管
③法治标定自由界限,应完善人工智能领域法律体系
④网络无边际,可以在网络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针对下面的资料,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不认同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第三十条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 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 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A.小芸:遛狗时不牵绳属于违法行为
B.小轩:遛狗牵绳是公民的法定义务
C.小楠:遛狗牵不牵绳是公民的自由
D.小清:遛狗牵绳靠他律更要靠自律
5.
案 例 在网络群聊中,马某使用了一个用同学李某照片制成的表情包。李某看到后,要求马某立即删除并道歉,却遭对方拒绝。 民法典(节选):未经肖像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人的肖像。
针对上面案例,两位同学有如下对话。据此,请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甲:小题大做,同学之间搞怪就是开个玩笑,李某没必要在意。
乙:我反对,未经本人同意使用人家照片,马某明显侵犯李某肖像权了。
甲:不用那么较真吧,否则,同学情谊在哪里?而且,马某想发什么是他的自由。
乙:现在是法治社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和解不成,可以调解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A.甲正确 B.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不正确
6.2025年3月10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件,涉案人员均被依法查处。警方提示,网络非法外之地,呼吁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这警示青少年要(  )
①理性上网,遵守法律法规 ②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
③践行平等,尊重他人权益 ④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其中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此规定理解贴切的是(  )
A.青少年对自由自在生活无限向往
B.这是限制而不是保护我们的自由
C.无限制的自由必会导致社会混乱
D.必要的法律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8.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带有优越感去歧视他人、地越法律,不能因为家里有权就违背法律,也不能因为贫穷就不敢寻求法律的保护。若我们选背法律,就一定会被惩罚;当我们受到伤害,一定也要寻求法律的帮助。”这体现的法律追求是(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追求绝对自由
③依宪施政,简政放权 ④维护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2024年8月3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某网民发帖诋毁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公安机关立即行动,将犯罪嫌疑人贺某某抓获归案,依法将其刑事拘留。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法治与自由不能同时存在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③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④法律限制了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25年4月,旅客吴某因同行人未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高铁车门,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公民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B.自由是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C.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
D.违反法律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11.学校举办宪法宣传周活动,某班负责收集相关素材。以下行为践行了“宪法自由平等精神”的是(  )
① 本班同学一人一票选举产生班委会干部
② 某体育馆为老年人增设无障碍通行设施
③ 某网民在社交平台对他人随意发表评论
④ 小颖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当小小讲解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如图漫画体现了(  )
A.法治与自由共生 B.权利与责任同在
C.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13.自2014年起,教育部门已连续11年为11省(区)15名盲人考生命制高考盲文试卷,保障特殊群体高考权益。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维护正义,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②珍视自由,树立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③践行平等,维护盲人考生的合法权益④坚守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下列观点中,可以作为驳斥漫画中骑车人的理由的有(  )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侵害
③自由在法律上表现随心所欲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2025年3月10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件,涉案人员均被依法查处。警方提示,网络非法外之地,呼吁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这警示青少年要(  )
①理性上网,遵守法律法规
②科学立法,维护公平正义
③践行平等,尊重他人权益
④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题)
16.汶川地震幸存女孩讲述遭遇网暴经历,部分网友利用私信对其进行侮辱谩骂、恶意骚扰;湖南桑植一名高三学生因高考誓词激情澎湃,被网友冷嘲热讽为“疯癫”……最近,几起网络暴力事件引发关注,让人们在震惊愤怒之余,更加呼唤用法治方式、法治办法彻底根治“按键伤人”问题。互联网时代,人人都能表达,这既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管束。无论披上怎样的网络“马甲”,谁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正当权益之上的特权,也没有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自由。
请围绕“法治”“自由”等关键词,就“按键伤人”这一现象写一篇小报道。(不少于80字)
17.【落实手机管理】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0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于这一规定,有的同学产生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现在是网络时代,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有何不可?
(1)请你结合实际,分析中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会产生哪些危害?
(2)困惑二:手机是我的,带不带是我的自由,为啥要限制?
请你结合所学,解答这一困惑。
(3)困惑三:家离学校远,父母接送放学需要用手机联系。没有手机如何联系?
请你为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出谋划策。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请你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遵守这一规定。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D
2.【答案】A
1.【答案】C
综合提升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①按键伤人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自由和法治的关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②自由和法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7.【答案】(1)长时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严重影响视力;使用搜题类APP,影响独立思考的习惯、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沉迷游戏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等。
(2)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3)学校设立公用电话,父母制作醒目提示牌,和父母约定接送地点等。
(4)不断反省、严于律己,做到自觉遵守规则;让同学、朋友、老师不断提醒、监督自己等;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