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为例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能够说出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2.根据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点,分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构建理解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框架,能有效分析现实中的其他同类问题。3.通过探究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脆弱问题,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学习目标:环境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问题:产生机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土地荒漠化1. 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2. 土地退化气候变化人类过度开发植被无法生长水分养分进一步流失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交错区):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分布: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① 全球分布荒漠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② 我国的荒漠化分布根据区域的特征,我国不同区域的土地退化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土壤盐碱化土地红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荒漠化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土地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西北地区属于全球同纬度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自主探究:1.从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有重重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造成了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降水年份多的时候抑制土地荒漠化,降水年份少的时候促进土地荒漠化。自主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和干湿区分布图说出下图中A、B、C三地的植被类型,说明不同植被类型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降水越少,植被覆盖率越低,荒漠化的程度越强。ABC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干旱地形高山环绕盆地高原面积广大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阻挡作用水汽难以到达综合 作用生态脆弱,荒漠化问题严重自主探究: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植被的角度,分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植被稀疏塞罕坝的前世今生材料1: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离北京约400km,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度地带,年平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滦河自此地流经华北平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势征。生态环境脆弱。1.根据材料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和图归纳塞罕坝地区的降水特征。3.分析塞罕坝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对荒漠化的影响。合作探究:要求:先独立思考3分钟,再小组交流3分钟探究荒漠化的成因——以塞罕坝为例合作探究:材料1: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离北京约400km,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度地带,年平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多大风天气。滦河自此地流经华北平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势征。1.说明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的主要表现。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地形因素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因素气候由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干湿交替区)水文因素河流水文由内流区向外流区过渡地带植被因素植被由草原、荒漠向森林过渡地带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水文因素荒漠草原森林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外流区内流区合作探究:2.根据材料和图归纳塞罕坝地区的降水特征。塞罕坝降水较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8月份;受季风影响,雨季降水强度较大;降水量年际变化大。3.分析塞罕坝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对荒漠化的影响。降雨集中,使土壤遭受强烈侵蚀,植被破坏;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冬春季降水少,地表干燥,利于起沙。材料1: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距离北京约400km,位于干湿交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到华北山地、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度地带,年平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多大风天气。滦河自此地流经华北平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东北部的重要水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势征。①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②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集中在冬春季节③ 物质基础 —— 植被稀少,多沙质土壤④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自然原因合作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自然成因归纳总结合作探究:材料2:塞罕坝过去这里曾经是一望无垠的森林,1863年清政府为了充实财政并安置移民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抗日战争时期,塞罕坝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专家称,若不治理,50年内北京将面临沙化风险。4.推测塞罕坝原始植被破坏的主要人为原因。开围放垦过度开垦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过度砍伐(滥砍滥伐)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答案:过度开垦;连年战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缺乏能源地区,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问题;为增加收入,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过度放牧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超载放牧。不合理灌溉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塔里木河上游河道塔里木河下游干枯的河床合作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人为成因归纳总结人为原因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增加人口激增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类活动不当土地荒漠化农业减产水源减少5.结合下图分析塞罕坝原始植被破坏后,风沙紧逼北京的原因。①北京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盛;②北京离浑善达克沙地距离近,只有400多公里,受风沙影响较大。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风沙南侵;④塞罕坝原始森林破坏后,北京失去绿色屏障,土地沙化,为沙尘天气提供了沙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为原因我国的荒漠化生态脆弱区自然原因地形:重重山脉阻挡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巨大经济损失、丧失大量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引发饥荒等危害恢复生态平衡,人地协调发展本节总结:措施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