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2小题(8 分)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一壮举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关键一步,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心血与汗水。从 “嫦娥奔月” 的神话传说到 “飞天” 凌空的现实壮举,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的国际瞩目到国行公祭时的庄严缅怀,这些瞬间都被新闻定格成永恒的记忆。新闻如同历史的见证者,用客观的文字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用鲜活的细节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力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① 壮举( ) ② 凝聚( )
(2)请结合语段内容,解释 “定格” 一词在文中的含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题(8 分)
(1)下列关于消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B. 导语通常概括消息的核心内容,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C. 消息的主体部分可以对导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和补充
D. 消息的语言可以追求华丽辞藻,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成就令人瞩目。
B.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瞬间,全场观众都屏息敛声。
C. 国行公祭仪式上,人们神情肃穆,缅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
D.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场面十分喧闹。
(3)下列关于《“飞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这是一篇消息,详细报道了吕伟夺冠的过程
B. 文章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跳水场景
C. 文中没有交代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D. 文章的标题 “飞天” 凌空既指吕伟的跳水动作,又象征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
(4)下列对新闻体裁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一则消息
B. 《“飞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则通讯
C. 《一着惊海天 --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则新闻特写
D.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议论文
3. 名著阅读(4 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了作者埃德加 斯诺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采访经历。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说说这部作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综合性学习(5 分)
班级将开展 “走进新闻世界”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标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你采访一位航天工作者,你会提出什么问题?(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新闻类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酒泉 11 月 29 日电 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时 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发射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 6 个月,开展空间站舱段转位、大小机械臂在轨组装及测试、舱外载荷安装等工作,验证货物气闸舱出舱活动功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最大的构型。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 5 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据了解,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 12 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后续,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在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哪一段?导语交代了哪些主要内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概括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文中加点词语 “约”“圆满” 的表达效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则消息的结尾有什么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过去,警示未来。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30 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极其黑暗的篇章。
80 多年来,我们从未忘记这段伤痛的历史。每年的 12 月 13 日,国家都会举行国行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国行公祭,不仅是对遇难者的告慰,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守护。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沾满血泪的遗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惨的历史。这些历史遗迹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如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上仍有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有一些人在试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更要坚定地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我们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了解历史、铭记历史。通过学习历史,青少年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只有守护和平,才能让人类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说 “国行公祭,不仅是对遇难者的告慰,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守护”?(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历史遗迹有什么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青少年为什么要了解历史、铭记历史(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篇新闻作品,它们或记录重大事件,或展现精彩瞬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闻的力量。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瞬间,可能是一次成功的喜悦,可能是一份温暖的帮助,可能是一个感人的场景……
请你以 “那一刻,被定格的瞬间”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② 不少于 600 字;③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详解
一、积累与运用
(1)① zhuàng ② níng
解析:“壮举” 的 “壮” 读 zhuàng,“凝聚” 的 “凝” 读 níng,注意汉字的正确读音。
解析:仔细阅读语段,检查汉字的书写是否正确,确保没有错别字。
(2)“定格” 在文中指新闻将这些重要的瞬间固定、保存下来,使其成为永恒的记忆。
解析:结合上下文,“这些瞬间都被新闻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可知 “定格” 在这里是指新闻对瞬间的固定保存。
2.(1)D
解析:消息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客观,不需要追求华丽辞藻,所以 D 选项不正确。
(2)D
解析:“喧闹” 指声音大而杂乱,用于形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场面不合适,可改为 “热烈”,所以 D 选项不正确。
(3)B
解析:A 选项《“飞天” 凌空》是新闻特写不是消息;C 选项文中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和地点;D 选项标题 “飞天” 凌空主要指吕伟的跳水动作,所以 B 选项正确。
(4)D
解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新闻评论,属于新闻体裁,不是议论文,所以 D 选项不正确。
3.《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为中国革命赢得了国际舆论支持。同时,它也让后人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解析:从作品对中国革命的对外传播、历史记录等方面阐述其意义。
4.(1)示例:走进新闻世界,感受时代脉搏
解析:主题标语要简洁明了,突出活动主题。
(2)示例:您在航天工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来的?
解析:问题要围绕航天工作展开,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二、阅读理解
(一)新闻类阅读
导语是第一段。导语交代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事件和结果,即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时 08 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10 分钟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解析:导语通常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概括消息的核心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即可。
2.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此次发射任务的性质和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内容;二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入轨后的对接情况和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的在轨轮换安排;三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
解析:通读主体部分,划分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3.“约” 表示大概,说明时间是估计的,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圆满” 指完美无缺、没有缺憾,强调了发射任务的成功程度,表达了人们对发射成功的喜悦和肯定。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约” 体现准确性,“圆满” 体现对结果的评价。
4.结尾点明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意义,即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 12 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同时展望了后续航天员乘组的工作,升华了消息的主题,强调了中国对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贡献。
解析:从点明意义、展望未来、升华主题等方面分析结尾的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
1.文章开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历史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历史能够映照过去、警示未来的作用,引出下文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叙述。
解析:判断修辞手法为比喻,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引出下文和说明历史的作用。
2.国行公祭缅怀遇难同胞,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所以是对遇难者的告慰;它铭记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不允许历史被遗忘,所以是对历史的尊重;它传递了珍爱和平的理念,提醒人们守护和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所以是对和平的守护。
解析:从对遇难者、历史、和平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原因。
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历史遗迹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惨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让我们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解析:结合文中 “这些历史遗迹时刻提醒着我们……” 的内容进行概括。
4.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开创未来,守护和平,让人类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解析:从青少年的身份以及了解和铭记历史对他们的积极影响方面回答。
5.示例:历史是沉重的,我们必须铭记那段悲惨的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地守护和平,反对战争和侵略,用实际行动为和平贡献力量。
解析:围绕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等方面谈自己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
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45-50 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情感真挚,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 600 字。
二等(38-44 分):立意明确,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感真实,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 600 字。
三等(30-37 分):立意基本明确,中心基本明确,内容不够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情感基本真实,基本符合文体要求,字数基本达到要求。
四等(29 分以下):立意不明确,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情感虚假,不符合文体要求,字数不足。
解析: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记叙文写作的能力,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评分,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符合题目要求。
参考范文:
那一刻,被定格的瞬间
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掠过操场,我站在跑道旁,手心沁出的汗水把号码布浸得有些发皱。作为班级最后一棒的接力选手,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可我脑海里反复闪现的却是练习时掉棒的画面。
前三棒的同学拼尽全力追赶,当接力棒传到我手中时,我们班依然落在第三名。金属棒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我咬紧牙关冲出弯道,风声在耳边呼啸,脚下的塑胶跑道仿佛在不停向后移动。就在即将进入直道时,我脚下一滑,身体猛地向前倾斜 —— 接力棒要掉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身后突然传来震耳欲聋的呐喊:“稳住!我们相信你!” 那是全班同学的声音,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我下意识地收紧手指,身体前倾几乎与地面平行,膝盖擦过跑道传来一阵刺痛,但手中的接力棒却牢牢攥在掌心。
我抬起头,看见班主任站在终点线旁,脸上带着焦急又充满鼓励的神情,他的拳头紧紧握着,仿佛比我还要用力。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他的银丝上,那些平时被我们打趣的白发,此刻却像一根根坚韧的丝线,编织成温暖的网。周围的同学都站在跑道边,有的踮着脚尖挥舞手臂,有的扯着嗓子喊加油,他们的脸庞因激动而涨得通红,眼神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同学们的脸庞、班主任的白发、空中飞舞的落叶,还有手中那根沉甸甸的接力棒,都在阳光中被定格成一幅温暖的画面。我突然浑身充满了力量,忘记了膝盖的疼痛,忘记了之前的紧张,只想着拼尽全力向前冲。
我咬紧牙关,迈开大步冲向终点,耳边的呐喊声越来越响亮。当我的胸膛撞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全班同学欢呼着围了上来。虽然我们最终还是得了第三名,但没有人抱怨,大家笑着拍我的肩膀,七嘴八舌地说:“刚才太惊险了!”“你真棒,没有掉棒!”
班主任走过来,轻轻揉了揉我的头发,他手掌的温度透过发丝传来:“在关键时刻没有放弃,这就是最棒的胜利。” 我看着他眼角的笑纹,突然发现那些被阳光照亮的白发,其实是岁月赋予的勋章。
后来每次翻看运动会的照片,我总会停留在那张定格了呐喊瞬间的照片上。照片里没有冠军的奖杯,没有耀眼的奖牌,却记录着一群少年最真挚的鼓励与陪伴。那一刻被定格的不仅是画面,更是青春里最温暖的力量,让我明白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名次,而在于并肩前行时的坚持与信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