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山海联盟协作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由于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水陆交界处常出现季节性水位涨落,导致地质结构不稳定,从而形成生态脆弱区,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对其治理尤为重要。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水陆交界处利用柳树条捆栽及单枝扦插技术修复手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水陆交界处生态脆弱形成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地震灾害较多 B. 风沙天气频繁
C. 地表岩石破碎 D. 水土流失严重
2. 该地选取柳树条进行生态修复,主要原因是柳树条( )
A. 生长速度较慢 B. 抗风蚀能力强
C 耐水耐旱性强 D. 经济价值较高
3. 原木树桩的主要作用是( )
A. 为柳树条提供养分 B. 稳定边坡土层结构
C. 调控水位季节变化 D. 减少植物根系蔓延
肇庆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正全面融入珠三角城市群中,打造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特定领域的次核心区。下图为珠三角城市群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肇庆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体现在( )
①工业用地充足②基础设施完善③人才吸引力较强④生活成本较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5. 肇庆融入珠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为次核心区,最应该( )
A. 提高科研水平 B. 承接产业转入
C. 增强文化认同 D. 并入沿海城市
20世纪初,洛杉矶发展成为美国西海岸最大的货物转运口岸和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其军工、能源、机械制造等工业产业也获得充足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中,洛杉矶仍保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现今洛杉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洛杉矶在大萧条时期仍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因为其( )
A. 经济实力雄厚 B. 产业结构多样化 C. 工业起步较早 D. 对外开放程度高
7. 现今洛杉矶能够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产业,主要得益于( )
①资金充足②劳动力成本低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技术创新能力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广西某喀斯特溶洞发育明显,洞内蜿蜒曲折,有众多独立洞体,形成“洞中有洞”的独特景观。如图为该喀斯特溶洞某独立洞体构造示意图,其下部岩体在地球内部热液上涌下有新的岩石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与洞体上部裂隙形成关联性最大的是( )
A. 流水对岩体的溶蚀 B. 昼夜热胀冷缩变化 C. 溶洞与外界气压差 D. 断层下产生的裂隙
9. 图中新形成的岩石可能是( )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板岩
10. 未来该独立洞体发育过程中( )
A. 洞内沉积物减少 B. 洞体先缩小、再扩大 C. 地下水水位下降 D. 可能会形成高大山岭
图里河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处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附近,自1990年以来,图里河流域冻土出现退化现象,整个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但冬季径流量有所增加。下表为图里河1990~2020年各季节径流量占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年份 各季节径流量占比(%)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90 22 51 24 3
2000 24 53 19 4
2010 22 47 24 7
2020 27 46 22 5
11. 图里河主要补给类型( )
A. 地下水补给 B. 冰川融水补给 C. 湖泊补给 D. 大气降水补给
12. 1990~2020年,图里河流域( )
①下渗量增多②降雨量减少③春季降水量多于冬季④年内径流量变化增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导致1990~2020年图里河冬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结冰期延长 B. 积雪融水增多
C. 地下水补给增多 D. 河流蒸发量减少
青藏高原某断陷盆地在12.6~1.17万年前为湖泊环境,现今平均海拔3500m,土层发育深厚,很好地记录了古湖泊消失后地表形成及演化。CIA是通过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含量反映风化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土埌中黏土含量越高、化学风化作用越强。下表示意该盆地不同形成年份的土壌剖面相关效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壤类型 形成年代(千年) CIA均值
现代土壤 15~至今 58.11
黄土 3~1.5 59.03
古土壤 8.5~3 60.83
黄土 10~8.5 49.31
14. 该盆地的现代土壤( )
A. 透气性好 B. 水分较少 C. 腐殖质少 D. 肥力较高
15. 在黄土一古土壌一黄土形成过程期间,总体上该地区( )
A. 古湖泊面积趋小、变浅 B. 风沙活动先增强后减弱
C. 气候趋于温湿转为冷干 D. 土壤层厚度整体变小
16. 推测12.6~1.17万年前该盆地外力作用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沉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东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气旋过境,其中沈阳、长春等地出现了降水现象。图1为该气旋过境时沈阳(41°48′N,123°25′E)、长春(44°08′N,125°26′E)两地气象资料示意图,图2为沈阳、长春地理位置示意图。
判断此次气旋移动方向,并比较此次气旋过境时沈阳与长春降水量大小及说明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供水范围涵盖安徽省12市,工程自南向北分引江济巢、江淮沟通及江水北送三段,输水线路总长732千米。下图为引江济淮线路示意图。
(1)分析淮河流域需要从长江引水的原因。
(2)指出引江济淮工程中输水单位成本最高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省发展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受青藏高原隆升差异的影响,整体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格局。清水江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总体自西向东流,其上游河流下切速度大于下游,部分河段不断发生推移。下图为清水江下游某地河段剖面示意图,阶地沉积物多由基岩产生,T1阶地形成晚于T2阶地,施洞镇分布在宽广的T1阶地上。
(1)分析清水江上游河流下切速度大于下游的原因。
(2)说明图中施洞镇所在的T1阶地只有砾石层分布的成因。
(3)图示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试从河流侵蚀角度解释原因。
(4)说明T1阶地利于聚落分布的原因。
高二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4~5题答案】
【答案】4. D 5. B
【6~7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A 9. B 10. C
【11~13题答案】
【答案】11. D 12. A 13. C
【14~16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16. 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移动方向:自西南向东北。
降水量大小:沈阳大于长春(或长春小于沈阳)。
原因:沈阳距离海洋较近,气旋携带的水汽更为丰富;沈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上升气流相对旺盛;沈阳降水时间更长等(从“长春”角度答亦可)。
【18题答案】
【答案】(1)(与长江相比)降水总量较少且变率大,河流径流小,流域水资源总量少;工农业发展快,用水需求大,水资源供给不足;水环境持续恶化,需调水用作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低,为促进航运发展需调水等。
(2)路段:江淮沟通。理由:江淮沟通段要穿越江淮分水岭,地势起伏较大,需要逐级提水,输水过程中单位成本最高。
(3)优化水资源配置,提供充足的水量,满足农业、工业、城镇用水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水利、电力、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改善淮河及巢湖水质,恢复境内河湖等水域的生态功能;实现江淮联运,促进安徽省航运发展,加快货物流通等。
【19题答案】
【答案】(1)上游地势起伏较下游大,河流向下侵蚀显著;上游地壳抬升速度大于下游,河流落差大,下切侵蚀强;上游受地壳运动影响剧烈,地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河流侵蚀等。
(2)形成时间晚,受流水等外力作用磨蚀小,颗粒物粒径较大,以砾石层为主;人类活动影响大,表层砂粒沉积物损失殆尽;坡面径流易将粒径小的砂粒冲走,只有砾石层出露等。
(3)南部阶地为河流凸岸,北部阶地为河流凹岸,河流不断向北部侵蚀,导致北岸基岩消失,河岸线不断向北推移。
(4)地势平坦开阔,利于聚落建设;地处清水江沿岸,生产生活用水便利;河流沉积土壤深厚肥沃,便于农业生产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