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1.2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学习目标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境导入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狮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情境导入某地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种群数量的波动(1)一段时期内维持相对稳定1.种群的数量波动(3)持续性的或急剧地下降,甚至衰退、消亡(2)种群数量过少,近亲繁殖使种群适应性降低。2.种群的数量波动的原因(2)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1)人类乱捕滥杀、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的波动3.种群的数量波动研究意义(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3)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4)合理确定载畜量。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菌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可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 培养;采用抽样检测法,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 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3. 作出假设:①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一开始呈“J”形增长;②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酵母菌数量呈“S”形增长。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5. 探究思路怎样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应怎样设计和操作?本探究需要做重复实验吗?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酵母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等。4.材料用具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血细胞计数板的基本构造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它由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观察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注:先盖后滴两个计数室所在区域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计数室计数室(中间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 mm3 ,合 _________ mL。0.11×10-4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计数室大方格中方格小方格每个计数室共有400小格,总容积为0.1mm3。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总结两种计数室估算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的公式=80×400×104×稀释倍数A1+A2+A3+A4+A51mL样品中酵母菌数=A1+A2+A3+A4+A580×400÷0.1mm3×稀释倍数A1、A2、A3、A4、A5分别为五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25×16型A1A2A3A4A51mm3=10-3mL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总结两种计数室估算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的公式=100×400×104×稀释倍数A1+A2+A3+A4A1A2A4A31mL样品中酵母菌数=A1、A2、A3、A4分别为四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A1+A2+A3+A4100×400÷0.1mm3×稀释倍数1mm3=10-3mL16×25型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现学现用1.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25×16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取1 mL培养液加9 mL无菌水,若观察到所选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30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为 。1.5×108(个)5个中方格(共80小方格)共酵母菌300个,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300÷80×400=1 500(个)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倍,因此上述1 mL酵母菌样液中约有菌体=1500×10×1 000×10=1.5×108(个)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现学现用2.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2×108解析 :根据公式:5×400×10000×10=2×108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1: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先盖专用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若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那么盖玻片可能由于已加入液滴的表面张力而不能严密地盖到计数板表面,使计数室内部液体增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还能避免因直接滴加培养液时,在计数室内产生气泡,导致计数室相对体积减小而造成误差。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2:滴加培养液后要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请分析原因。如果酵母菌未能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通过显微镜观察时,就可能出现以下现象:要么能看清酵母菌但看不清格线,要么能看清格线但看不清酵母菌。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分布均匀,以减少误差。如果未振荡试管就吸取培养液,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从试管下部吸取的培养液浓度偏大;二是从试管上部吸取的培养液浓度偏小。另外,酵母菌常出现“抱团”现象,因此取样前需要将培养液充分振荡、摇匀,最好用移液器来回吹吸若干次,以确保样品被混匀。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4: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当小方格中的酵母菌过多时,可以增大稀释倍数然后再计数,即计数前应摇匀→取样→稀释→计数。第 1 天第 4 天第 6 天第 7 天死亡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5:计数的酵母菌都是活的吗?不都是,计数的包括活菌和死菌。可以用台盼蓝对菌体进行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死菌,没有染色的是活菌。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怎样计数?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一般是左上边界及其夹角)的酵母菌。离开母体的芽体,无论大小均算一个。如果正在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或超过母细胞一半时,芽体可算1个。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应怎样设计和操作?本实验有前后对照,可以不单设对照组。如果担心培养过程中有污染,则需要单设不接种酵母菌的空白对照组。要做重复实验吗?为什么?本实验需要设置重复以减少实验误差。如果全班同学所测量的酵母菌来自同一培养样品,可以取全班同学计数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或者每名同学计数3 个或3 个以上计数室求平均值。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计数一个培养时段。每人计数一个计数室,以小组计数平均值作该时段估值。0 h9 h12 h18 h15 h21 h6 h3 h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怎样设计?学生姓名 左上中格 右上中格 正中中格 左下中格 右下中格 计数室估算值(个/0.1 μL)个人记录表格培养时间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小组估算值(个/ mL)小组统计表格全班汇总表格培养时间 0 h 3 h 6 h 9 h 12 h 15 h 18 h 21 h菌体浓度单位(109 个/ mL)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取样:振荡培养基,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计数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室内。静置数分钟,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6.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4)连续测定7天,汇图分析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7.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1)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先增加再降低0 1 2 3 4 5 6 7 时间/天种群数量酵母菌数量为何会下降?①营养物质消耗殆尽②有害代谢产物积累③pH改变结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前期呈“S”形增长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7.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2)根据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曲线,作出对应增长速率的曲线图。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A-B:开始时培养液中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快速增加B-C:随着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C-D:随着酵母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积累、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升高,种群数量下降ABCD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考: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大家能否提出一些可以探究的问题 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增长的因素作出的推测,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温度条件(或通02量、通CO2量等)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是怎样的 不同培养基(如加糖或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是怎样的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注意事项:取样时间需一致,且应做到随机取样(每天同一时间取样,或者每隔相同一段时间取样)。计数时应不时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按公式计算每1ml(或10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活酵母有出芽生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1个酵母细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