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替代研究对象的实验。某兴趣小组用不同颜色的双格密封罐(如下图所示),分别标记♂、♀;将分别贴有Y、y标签的黑色棋子各10枚一起放入标记有“♂”的密封罐的一个格子中,将分别贴有R、r标签的白色棋子各10枚一起放入标记有“♂”的密封罐的另一个格子中;同样处理在标记有“♀”的密封罐的两个格子中分别放入数量一样的两种颜色的棋子,摇动双格罐,使每个格子中的棋子混合均匀。进行相关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每个罐的两个格子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合在一起,代表♂、♀配子的随机结合
B.从每个罐的两个格子中各取出一枚棋子合在一起,代表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C.将从“♂”罐的两个格子中取出的两枚棋子与从“♀”罐同样取出的两枚棋子合在一起,代表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D.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从格子中取出的棋子不能再放回原有格子中
2.某花卉生产基地,在培育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时,偶然出现了一株开紫花的植株,基地人员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种花卉新品种。但当他们将这株紫花所结种子播种下去后,长成的植株中既有开紫花的,也有开白花的,为培育开紫花的纯合植株,基地人员开展了如图所示的育种提纯工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
B.F2所淘汰的白花占F2的1/6
C.可剪取P紫花的一段茎尖经植物组织培养来培育纯合的紫花植株
D.可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来缩短培育纯合紫花植株的年限
3.如果在做杂交时,父母本相互交换,这在遗传学上称为互交,其中一组称为正交,则另一组就称之为反交。遗传学上可根据互交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来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4.有些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出任何可见的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基因为抑制基因。例如家蚕的茧有黄茧(Y)和白茧(y),但Y基因的作用会受非等位基因I的抑制,只有I基因不存在时,Y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i基因无此效应,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相关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I/i和Y/y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中白茧的基因型为IIyy
C.F2的白茧中能稳定遗传的占3/13
D.F2的黄茧个体随机交配,其后代白茧占1/9
5.A1型短指症是一种表现为骨骼异常的AD病,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下图为一个A1型短指症的遗传系谱。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该病男女有同样的发病可能
C.Ⅲ-5与Ⅲ-6结婚生育病孩的概率为1/2
D.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
6.下列关于DNA复制和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时,脱氧核苷酸通过氢键连接成子链
B.复制时,解旋酶使DNA双链由5′端向3′端解旋
C.复制和转录时,在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链解开
D.DNA复制合成的子链和转录合成的RNA延伸方向均为由5′端向3′端
7.脉孢霉的二倍体合子会先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体细胞,紧接着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孢子在子囊中按分裂的顺序依次排列,如图所示。观察基因型为的脉孢霉子囊中孢子的颜色,基因型为A的孢子呈深色,基因型为a的孢子呈浅色,以下①~⑤五种不同的结果中,哪些结果说明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间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与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没有发生互换(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⑤
8.一只母鸡原本能产蛋,后来突然停止产蛋,出现打鸣、羽毛艳丽等雄鸡的表征,而且能和正常的母鸡交配使后者产蛋并孵出小鸡,这种现象称为牝鸡司晨,经研究证实牝鸡司晨的母鸡其性染色体并没改变。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当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WW时会导致胚胎死亡。芦花与非芦花是鸡羽毛的一对相对性状,芦花为显性,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现用一只牝鸡司晨的芦花鸡与一只非芦花鸡交配,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后代公鸡与母鸡的性别比例为1:1
B.后代公鸡都芦花,母鸡都为非芦花
C.牝鸡司晨的芦花鸡可产生两种精子
D.牝鸡司晨现象的出现与环境因素无关
9.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含有转化因子,进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进一步探究清楚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实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型细菌细胞裂解后所产生的任一DNA片段都能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B.S基因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从而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S基因促使R型细菌转化而成的S型细菌能够稳定地遗传
D.S基因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所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10.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纸层析等技术,对多种生物的做碱基定量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来源 A:G T:C A:T G:C 嘌呤:嘧啶
牛 1.29 1.43 1.04 1.00 1.1
人 1.56 1.75 1.00 1.00 1.0
母鸡 1.45 1.29 1.06 0.91 0.99
鲱鱼 1.43 1.43 1.02 1.02 1.02
小麦 1.22 1.18 1.00 0.97 0.99
酵母 1.67 1.92 1.03 1.20 1.0
A.查哥夫的实验为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提供了有力支撑
B.不同生物的DNA碱基组成不同,表现为(A+T)/(G+C)的比值不同
C.不同生物的DNA热稳定性不同,与(A+T)/(G+C)的比值不同无关
D.不同生物的DNA中(A+G)/(T+C)的比值相同,但碱基序列不同
11.1956年,美国生化学家科恩伯格首次构建了DNA体外合成体系。他将大肠杆菌破碎,用其不含细胞核的提取液,加入四种脱氧核苷酸(其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微量的T2噬菌体DNA,将上述混合物在有Mg2+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结果检测发现合成了新的DNA,且具有放射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DNA复制不需要酶的参与
B.上述实验证明DNA复制不需要ATP供能
C.加入的噬菌体DNA在子代DNA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D.所合成的子代DNA,其每一条链都具有放射性
12.生物学家马默(Marmer)在侵染枯草杆菌的噬菌体实验中发现,DNA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具有转录功能,称为反义链,另一条无转录功能的链称为有义链。下图为一个DNA分子中A、B、C3个基因的有义链和反义链的分布情况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个含有若干基因的DNA分子中,各个基因的有义链并不一定在一条链上
B.图中A、B、C3个基因的反义链分布不同,因此转录时子链延伸的方向不同
C.图中A、B、C3个基因的表达是相关的,一个基因表达时另两个基因也表达
D.图中A、B、C3个基因复制时,只有各自的反义链作模板,有义链不作模板
13.一些化学物质是能够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其中亚硝酸具有氧化脱氨作用,它能使腺嘌呤(A)脱去氨基变成次黄嘌呤(H),H能与C配对。某个基因经亚硝酸的作用导致其某一位点上的A变成了H,从而导致该基因复制产生的子代基因中发生突变。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基因复制所产生的突变基因属于碱基对的替换
B.该基因复制所产生的所有子代基因都会发生突变
C.该基因复制可得到由原来的A/T碱基对变成G/C碱基对的突变基因
D.该基因复制所产生的突变基因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
14.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得到的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F2中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D.将F1与感锈病有芒杂交可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
15.英国未开启工业化之前,其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种群中,98%的个体为灰白色,少量的为黑色,后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使得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种群中98%的个体变成黑色,称为“工业黑化”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工业黑化”现象的出现是黑化的环境促使桦尺蛾基因突变的结果
B.“工业黑化”现象的出现是黑化的环境与桦尺蛾协同进化的结果
C.“工业黑化”现象的出现不会导致桦尺蛾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改变
D.“工业黑化”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灰白色与黑色桦尺蛾间出现生殖隔离
二、解答题
16.自然群体中太阳鹦鹉的眼色为棕色,现于饲养群体中获得了甲和乙两个红眼纯系。为了确定眼色变异的遗传方式,某课题组选取甲和乙品系的太阳鹦鹉做正反交实验,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型及比值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常染色体上基因用A/a表示,性染色体上基因B/b表示)。
表型 正交 反交
棕眼雄 3/16 6/16
红眼雄 5/16 2/16
棕眼雌 3/16 3/16
红眼雌 5/16 5/16
(1)太阳鹦鹉的眼色至少由两对基因控制,判断的依据为 ;其中一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 。
(2)正交的母本基因型为 ,F1表型及比例为 。
(3)反交的父本基因型为 ,F1表型及比例为 。
(4)下图为太阳鹦鹉眼色素合成的可能途径,写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和色素的颜色。
① ② ③ ④
17.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的 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丙病的遗传方式是 ,Ⅱ-6有关甲乙两病的基因型是 。
(2)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
(3)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碱基的甲基化引起的,转录不能进行,而使患者发病,这种遗传称为 。
18.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果蝇刚毛和截毛为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为探究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某科研小组开展了相关杂交实验,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刚毛(♂)=1:1
杂交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1)可根据杂交组合 的实验结果,判断出该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为 。
(2)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X、Y染色体的 区段上(填“Ⅰ”或“Ⅱ1”或“Ⅱ2”),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
(3)杂交组合三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
三、实验题
19.玉米糯性与非糯性(受等位基因A/a控制)、甜粒与非甜粒(受等位基因B/b控制)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型,其数量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甲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型。请回答:
(1)从实验结果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为 。
(2)甲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 变异的结果,从而导致两对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为进一步验证甲株发生变异的原因,分别取正常植株和甲株根尖分生区来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它们处于 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 (填“数目”或“结构”),从而加以验证。
(4)甲株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含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染色体会形成 个四分体。
(5)甲株自交产生的F2中,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的分离比为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C D A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A B
16.(1) 正反交F2的性状分离比都为9:3:3:1的变式 正反交结果不同或后代表型与性别相关联
(2) aaZBW 棕眼♂:红眼♀=1:1
(3) aaZBZB 棕眼♂:棕眼♀=1:1
(4) A或B B或A 红色 棕色
17.(1) 显 伴X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ABXab
(2)Ⅱ-6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3) 1/2400 1/1200
(4)表观遗传
18.(1) 一 刚毛
(2) Ⅰ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则亲代雌蝇为截毛时,子代雄蝇应全为截毛,与实验结果相悖;若基因位于Ⅰ片段上,则截毛雌蝇与刚毛雄蝇杂交,子代雄蝇可全为刚毛
(3) XbXb XbYB
19.(1)非糯、非甜
(2) 染色体变异或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易位 不遵循
(3) 中 结构
(4)1/一
(5)3: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