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 西游记》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 西游记》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著《 西游记》高频考点 专题练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一、选择题
1.在“《西游记》情节与人物”主题讨论中,小敏分享道:《西游记》的情节就像一面多棱镜,能折射出人物的多面性。例如:和孙悟空有关的情节有“大闹天宫”“智取红孩儿”“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情节表现了他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机智灵活的斗争策略、坚持原则的执着形象。听了她的分享,你想再为她补充一个和孙悟空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老庄招亲 B.车迟国斗法 C.封为金身罗汉 D.金蝉子转世
2.在整体浏览整本书后,小语想再次精读孙悟空与红孩儿相遇的这部分内容,应该阅读哪一回目( )
A.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B.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C.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D.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官 群圣除邪获宝贝
3.下面有关《西游记》的内容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三调芭蕉扇 ②大闹五庄观 ③智取红孩儿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4.《西游记》中,孙行者真正调得芭蕉扇最终翻越火焰山的故事情节是( )
A.变身蟭蟟虫 B.降服牛魔王 C.收服红孩儿 D.变身猪八戒
5.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反映出古代神魔小说在当今时代的文化生命力。小濠同学以该文化现象为主题,开展名著阅读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他完成探究。
小濠在收集资料时发现,游戏《黑神话:悟空》中设置了“黑风山”“黄风岭”“小西天”“盘丝岭”“火焰山”“花果山”六个主要场景。结合《西游记》原著内容,请你帮助小濠判断游戏创作者在设计相应场景内容时不会参考下面哪个回目?( )
A.第二十一回 护教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疯魔
B.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C.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 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D.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二、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话说孙大圣牵着马,挑着担,满山头寻叫师父,忽见猪八戒气呼呼的跑将来道:“哥哥,你喊怎的?”行者道:“师父不见了,你可曾看见?”八戒道:“我原来只跟唐僧做和尚的,你又捉弄我,教做什么将军!我舍着命,与那妖精战了一会,得命回来。师父是你与沙僧看着的,反来问我?”行者道:“兄弟,我不怪你。你不知怎么眼花了,把妖精放回来拿师父。我去打那妖精,教沙和尚看着师父的,如今连沙和尚也不见了。”八戒笑道:“想是沙和尚带师父那里出恭去了。”说不了,只见沙僧来到。行者问道:“沙僧,师父那里去了?”
沙僧道:“你两个眼都昏了,把妖精放将来拿师父,老沙去打那妖精的,师父自家在马上坐来。”行者气得暴跳道:“中他计了,中他计了!”沙僧道:“中他什么计?”行者道:“这是分瓣梅花计,把我弟兄们调开,他劈心里捞了师父去了。天,天,天!却怎么好!”止不住腮边泪滴。八戒道:“不要哭,一哭就脓包了!横竖不远,只在这座山上,我们寻去来。”三人没计奈何,只得入山找寻。
(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6.结合本回主要情节,说说标题“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的意思。
7.结合选文和上一回“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的内容,解释“分瓣梅花计”?
8.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9.孙悟空拥有“火眼金睛”,很多妖魔鬼怪的把戏都被他识破,但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在本回中,他就将豹子精抛出的假人头误认为是师父的。本回师徒共哭了五回,请简要概述孙悟空哭的故事情节,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第下面小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 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 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绕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 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0.《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上面选段出自哪一个故事?
11.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给孙悟空?请结合小说之前的情节简要回答。
12.请结合本小说其他情节说说孙悟空的形象特点。
①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绰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那老者猛抬头,看见行者,吃了一惊,拄着竹杖,喝道:“你是那里来的怪人?在我这门首何干?”行者答礼道:“老施主,休怕我,我不是什么怪人,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方求经者。师徒四人,适至宝方,见天气蒸热,一则不解其故,二来不知地名特拜问指教一二。”那老者却才放心,笑云:“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行者道:“不敢。”老者又问:“令师在那条路上?”行者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老者教:“请来,请来。”行者欢喜,把手一招,三藏即同八戒、沙僧,牵白马,挑行李近前,都对老者作礼。老者见三藏丰姿标致,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惊又喜,只得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三藏闻言,起身称谢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②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行者道:“铁扇仙怎的?”那人道:“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行者闻言,急抽身走入里面,将糕递与三藏道:“师父放心,且莫隔年焦着,吃了糕,我与你说。”长老接糕在手,向本宅老者道:“公公请糕。”老者道:“我家的茶饭未奉,敢吃你糕?”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③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伐木。行者即趋步至前,又闻得他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④行者近前作礼道:“憔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①女。”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注释】①罗刹:佛教中指食人肉的恶鬼。
跳读·关联
13.下列回目内容与选文内容有因果关联的一项是( )
A.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B.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C.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D.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精读·批注
14.从不同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进行批注。
(1)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从修辞角度批注)
(2)“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此诗为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作者在这里引用是否合理?请结合内容,以批注的方式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精读·探究
15.选文中铁扇公主的称呼有很多,如铁扇公主、铁扇仙、罗刹女、圣贤、大力牛魔王妻等,请说说下列两个称呼的来由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
A.铁扇仙 B.罗刹女
16.孙悟空只要问询老者就可以知道火焰山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少年男子?
精读·深思
17.联系整部《西游记》,结合选文,谈谈你对选文中孙悟空的认识。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脱了妖衣,整一整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执了铁棒,径出门来。慌得那群猴拦住道:“大圣爷爷,你往那里去?带挈我们耍子几年也好。”行者道:“小的们,你说那里话!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如今只因这件事,你们却都要仔细看守家业,依时插柳栽松,毋得废坠,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众猴各各领命。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8.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答案不得超过10个字)。
19.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20.请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孙悟空对八戒说的话与对群猴说的话意思一致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却说那孙大圣兄弟三人,按下云头,径至朝内,只见那君臣储后,几班儿拜接谢恩。行者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正都在贺喜之间,又听得黄门官来奏:“主公,外面又有四个和尚来也。”八戒慌了道:“哥哥,莫是妖精弄法,假捏文殊菩萨哄了我等,却又变作和尚,来与我们斗智哩?”行者道:“岂有此理!”即命宣进来看。
②众文武传令,着他进来。行者看时,原来是那宝林寺僧人,捧着那冲天冠、碧玉带、赭黄袍、无忧履进得来也。行者大喜道:“来得好!来得好!”且教道人过来,摘下包巾,戴上冲天冠;脱了布衣,穿上赭黄袍;解了绦子,系上碧玉带;褪了僧鞋,登上无忧履。教太子拿出白玉圭来,与他执在手里,早请上殿称孤,正是自古道:“朝廷不可一日无君。”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那三藏那里肯受,一心只是要拜佛求经。又请行者,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
(节选自《西游记》)
21.以上名著章节内容主要选自《西游记》中的一回是( )
A.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B.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C.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D.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22.选文中,八戒担心门外来的四个和尚是妖精假扮的。而在原著中也有不少“真假难辨”的故事,通过比较这些情节,我们会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解。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完成比较阅读卡片的内容。
出处 《西游记》
比较 真假国王 真假美猴王
情节梗概 (1) 因悟空打杀强盗,被唐僧认为“不善”,将他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乘虚而入,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找回悟空,真假猴王大战,难以辨认。最后被如来佛识破,悟空打死六耳猕猴。
出现假冒者的共同原因 (2)
你得到的启发 (3)
23.《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请结合猪八戒在“四圣试禅心”以及“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两个故事情节中的表现,全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三、填空题
24.读贵有记。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情节曲折生动。如《水浒传》中有“林冲三取投名状”,《西游记》中有“ ”“ ”等故事。
25.《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断翻山越岭,不断修行,最终修成正果。《西游记》里有四座山,翻过才是人生。请根据提示,在相应的位置补充恰当的内容。
【甲】 【乙】
【丙】
26.《西游记》中孙悟空和某些神仙结交的方式,可谓“不打不相识”。请根据下列内容,填写出相应的神仙。
(1)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
(2) 笑道:“那猴儿才自变座庙宇哄我。我正要捣他窗棂,踢他门扇,他就纵一纵,又渺无踪迹。可怪!可怪!”
(3) 指定笑道:“我把你这个泼猴!你瞒谁哩?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你连夜走在此间,还不招认,遮饰甚么?不要走!趁早去还我树来!”
27.请根据《西游记》中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变化,补全空格。
悟空五行山获救,师徒结缘→悟空杀盗贼,师徒生嫌隙→悟空被戴上紧箍咒,师徒关系始稳定→ ① ,师徒关系“破裂”→悟空降黄袍怪救师父,师徒彼此信任→ ② ,师徒关系再“破裂”→观音指出假悟空,师徒关系融合。
答:① ②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B A B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该情节与猪八戒相关,讲述他化作人形强占高小姐,后被孙悟空降服,与孙悟空无关;
B.这是孙悟空的经典情节。他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国师比试求雨、云梯显圣等,识破其妖术并将其打败,展现了孙悟空疾恶如仇、本领高强的特点,符合补充要求;
C.这是沙僧在取经成功后的封号,属于沙僧的结局,与孙悟空无关;
D.这指的是唐僧的身世,他是如来佛祖弟子金蝉子转世,与孙悟空无关;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A.第二十二回内容概括:八戒与沙僧在流沙河大战,后经木叉(观音弟子)调解,沙僧(悟净)被收服加入取经团队。完全不涉及红孩儿;
B.第四十回内容概括:红孩儿化身孩童戏弄唐僧,掳走唐僧后与孙悟空斗法,最终导致师徒分离。直接描述红孩儿与孙悟空初次相遇和斗法的情节;
C.第五十九回内容概括:唐僧师徒被火焰山阻挡,孙悟空首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失败,引发冲突。并未直接描写红孩儿;
D.第六十三回内容概括:悟空、八戒在祭赛国与偷佛宝的九头虫争斗,后得龙宫众神相助夺回佛宝。完全不涉及红孩儿;
故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大闹五庄观:出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至二十六回,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因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引发一系列故事。
智取红孩儿:出自《西游记》第四十回至四十二回,红孩儿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唐僧师徒遇红孩儿受阻,后孙悟空等智取收服。
三调芭蕉扇: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唐僧师徒过火焰山,需借铁扇公主芭蕉扇,由此有三次借扇的情节。
按《西游记》故事发展顺序,先是大闹五庄观,接着智取红孩儿,最后三调芭蕉扇,即②③①;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相关情节。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因火焰山火势凶猛,无法直接通过,唯有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焰。孙悟空初次借扇时,铁扇公主因红孩儿被观音收走之事对他怀恨在心,用芭蕉扇将他扇飞。第二次借扇时,孙悟空得到灵吉菩萨赠予的定风丹,铁扇公主扇不动他,便闭门不出,于是孙悟空变作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腹中,迫使她答应借扇,但拿到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借扇,孙悟空变成了牛魔王的模样,骗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上孙悟空,变作猪八戒的模样将扇子骗回。孙悟空十分懊恼,与其展开大战,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孙悟空用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的火焰,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行。所以孙行者真正调得芭蕉扇最终翻越火焰山的故事情节是“降服牛魔王”。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结合原著可知,该回目讲述了黄风岭黄风洞的黄毛貂鼠精捉了唐僧,孙悟空不敌,后请灵吉菩萨收服妖怪的故事。游戏场景中有“黄风岭”,设计该场景内容时会参考此回目;
B.此回目主要讲述唐僧师徒夜阻通天水,遇到灵感大王,孙悟空和猪八戒变作童男童女诱骗妖怪的故事,涉及的地点是通天水,与“黑风山”“黄风岭”“小西天”“盘丝岭”“火焰山”“花果山”这六个场景均无关;
C.根据原著,该回目讲的是孙悟空联合猪八戒与牛魔王大战,最终借到芭蕉扇,熄灭火焰山大火的故事。游戏中有“火焰山”场景,设计时会参考此回目;
D.原著中此回目对应的是小雷音寺相关情节,黄眉大王假扮如来佛祖设下陷阱,诸神不敌,最后弥勒佛祖前来收服妖魔。游戏中的“小西天”一般对应小雷音寺,设计场景内容时会参考该回目;
故选B。
6.猪八戒协助孙悟空征服妖怪,孙悟空实施法术消灭豹子精,救出唐僧。 7.妖王从洞中小妖中,选三个有能力、会变化的小妖,都变做大王的模样,顶大王之盔,穿大王之甲,拿大王之杵,分三处埋伏。先着一个战猪八戒,再着一个战孙行者,再着一个战沙和尚:用三小妖,调开行者等三个,大王在半空伸下拿云手捉住唐僧。 8.语言描写,这曾是行者劝解唐僧的话,此处被猪八戒引用,可见他在西天取经路上不断地成长,刻画了猪八戒永不气馁,积极乐观的形象。 9.孙悟空因为弄丢了师傅而“腮边挂泪”,可见他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小妖抛出一真人头,悟空见其血滴滴的乱滚,认为是真的,便哭祭师父的人头,悟空发誓为师傅报仇,于是变化进入洞中才发现真相,从而救出师父,可见他有担当,英勇无畏。
【解析】6.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猪八戒将妖洞之门击破,妖怪抛出树根做成的唐僧头,被孙悟空识破。又抛出真人头,骗过唐僧三徒。孙悟空、猪八戒决心报仇,一定要与那怪相战。悟空变成瞌睡虫,使众小妖睡倒,又去后园解救下师父,再次入妖洞将妖怪绑出。八戒一耙将其打死,原来是一豹精。据此可作答。
7.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分瓣梅花计”指分散团体实力,以一对一先各个击破,最后攻入中心,达到最终目的。从“把我弟兄们调开,他劈心里捞了师父去了”可以理解这一点。
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横竖不远,只在这座山上,我们寻去来”是对八戒的语言描写,这是他劝慰孙悟空的话,体现了猪八戒的冷静与乐观。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止不住腮边泪滴”可以看出孙悟空牵挂师傅,他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当他误以为小妖扔出的是师傅的人头时,他痛哭,说明他有责任感,感觉自己对不起师傅。
10.吴承恩 三借芭蕉扇 11.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她的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去做善财童子,使得他们母子分离。 12.“大闹天宫”突出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的性格;“三借芭蕉扇”突出他足智多谋、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智激美猴王”突出他重情重义、喜欢“戴高帽”的特点;“三打白骨精”突出他无所畏惧、除恶务尽、嫉恶如仇、机智过人的特点。
【解析】10.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从文本中的“罗刹”“行者”等内容可知,选文选自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11.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识记。本题可结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这一情节来概括作答。唐僧不听孙悟空的劝解,执意救下被吊着的红孩儿,结果被红孩儿掳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想要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孙悟空与红孩儿攀亲不成,反而被烧伤,请来龙王相助也不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孙悟空化身牛魔王还是没能救出师父。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做了观音菩萨的身边善财童子。铁扇公主认为是孙悟空害她的儿子红孩儿被观音收去做善财童子,使得他们母子分离。所以不肯借扇。
1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要根据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和事件来分析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1)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2)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3)善恶分明,做事谨慎:在遇到各种妖怪的时候,不管他们怎么瞒天过海,但骗不过孙悟空,每次遇到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仔细的观察,所以,很少会上妖怪的当。(4)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5)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作答时,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作答。如:如:“大闹天宫”突出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于反抗的性格;“三打白骨精”突出他无所畏惧、除恶务尽、嫉恶如仇、机智过人的特点;“智激美猴王”突出他重情重义、喜欢“戴高帽”的特点等。
13.C 14.(1)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糕”比作“火盆里的灼炭”“煤炉里内的红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糕”的热和烫手。又连用三个“热”,两个“难吃”,反复强调了“糕”的热和烫嘴。两处内容都从侧面有力地表现了火焰山的热异乎寻常。
(2)示例一:不合理。此诗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虽写樵者,但属文人作品,在樵者间传诵的可能性较小。樵者在此处吟诵,与身份不太符合。所以不合理。
示例二:合理。此诗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因写樵者,可能会引起此类人群的关注,进而去吟诵。且此诗内容相对简单直白,空间感很强,樵者容易理解,可能会接受。所以樵者在此处吟诵,就具一定的合理性。 15.A.铁扇仙 有神器芭蕉扇,善能熄火,保护一方人家,因此被称为铁扇仙。 表达了火焰山地区的百姓对铁扇公主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B.罗刹女 罗刹本指佛教中食人肉的恶鬼,而铁扇公主本就是妖怪修炼而成,又是大力牛魔王之妻,翠云山地区百姓又未得其荫庇,便以本质属性称之。表达了翠云山地区百姓对铁扇公主的敬畏之心。 16.唐僧师徒长途跋涉,势必饥肠辘辘,而老者刚安排饭,所以卖糕的“少年男子”出现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孙悟空买糕时的反应,从侧面再次表现火焰山的炎热非比寻常,不禁让人质疑做糕材料的来源,自然引出了铁扇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少年男子阅历相对浅显,所知毕竟有限,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由老者完善铁扇仙情况,知“其二”,衔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一老者,再加一少年男子,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铁扇公主这个形象。 17.孙悟空是由天地灵石孕育而成的石猴,外形、行为、性情必然具有猴子的特性,而他又集天地精华,还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得一身本领,具有超凡的神力。但随着他入唐僧门下,与之同修行,一路降妖除魔,他身上的人性渐渐增强。选文中,他见人之前要整理仪容,“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面对老者的呵斥,能有效控制情绪并礼貌作答。备钱买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不会直接上手抢,有人类以钱易物的意识。后面在翠云山询问樵夫,“近前作礼”“樵哥”,称呼、礼节都到位。选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性特点极其突出的孙悟空,为后面的成佛奠定坚实的基础。孙悟空这一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猴到人到佛,不断成长,最后实现质的蜕变。
【解析】13.本题考查情节识记。
选文情节内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灭。在“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描述了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的情节,炉里的焰火掉到了人间变成了火焰山。正是因为有了火焰山,才有了选文中的情节。
故选C。
14.(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糕”比作“火盆里的灼炭”“煤炉里内的红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糕”的热和烫手;“热,热,热!难吃,难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糕”的热和烫嘴。表现出火焰山的炎热。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句的意思是:在白云边上那很远的地方依旧认得出旧时的树林,那里全是断崖荒草,连路也难以寻找。在西边的山上远远望见早上即将到来的雨,从南边的山涧归家的时候渡口的水已经很深了。
示例一:作者在此引用不合理。樵者吟诵诗歌,与其身份不太符合。
示例二:作者在此引用合理。此诗内容直白,通俗易懂;所描写景色与樵者生活实际相贴近,樵者对诗歌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传诵下去。
15.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或铁扇仙。铁扇公主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其子红孩儿后被观音所收。在“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开始出现。最初的名称叫“铁扇仙”,之后才更清楚其名,根据小说所言: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之所以称她为“铁扇仙”,是因为她有“芭蕉扇”这一个法宝工具,这神器是天地间自然产生的一个灵宝,为太阴的精叶,“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这一称呼表达出火焰山地区的百姓对铁扇公主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之所以叫她“罗刹女”,是因为铁扇公主是由罗刹修炼而来的,原本的身份是恶鬼,后来得道成一个地仙;由如樵子所言“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也就是说,铁扇公主本就是妖怪修炼而成,又是大力牛魔王之妻,翠云山地区百姓又未得其荫庇,便以本质属性称之。此称呼表达了翠云山地区百姓对铁扇公主的敬畏之心。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安排少年男子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从孙悟空把糕托在手中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火焰山的炎热非比寻常;②由卖糕这个情节,自然引出做糕材料来源的询问从而引出对铁扇仙的介绍;③少年男子阅历相对浅显,所知毕竟有限,后由老者进一步介绍铁扇仙情况,显得自然,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铁扇公主这个形象。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①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②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③善恶分明,做事谨慎:在遇到各种妖怪的时候,不管他们怎么瞒天过海,但骗不过孙悟空,每次遇到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仔细的观察,所以,很少会上妖怪的当。④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⑤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⑥意志坚定,敢于吃苦:当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我们看到,差点被三味真火烧死,幸好太行老君故意在里面放了金丹,否则,孙悟空就此一命呜呼了。孙悟空集“猴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选文第①段“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中的“扭捏”、“整肃衣裳”,可见他具有“猴性”,同时能注重仪表,具有“人性”。结合第②段“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可见他具有“神性”,同时具有人类以钱易物的意识。据此作答即可。
18.猪八戒请孙悟空出山。(或:猪八戒智激美猴王) 19.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20.不一致,孙悟空对八戒说报完妖精骂他之仇就回花果山,对群猴却说保唐僧取经成功后才回花果山。因为孙悟空既好胜,好强,要面子,又心系取经,心系师父,有报恩思想。
【解析】18.本题考查文段内容概括。
这个文段,主要人物是猪八戒和孙悟空,事件是猪八戒请孙悟空回到取经队伍去救师父,根据这两个要素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10个的要求。如: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猪八戒激将孙悟空;猪八戒请孙悟空出山,等。
1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分析人物性格。
根据第一段中的“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可知,他使用的是激将法。
根据第一段中“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猪八戒预知孙悟空为人心高气傲,不好请,便思量转变方法,不能靠直接去求他,要积极变通。于是八戒敏锐地抓住孙悟空争强好胜这一点,运用激将法。根据“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可知,猪八戒假说妖怪要对孙悟空“剥皮”“抽筋”“啃骨”“吃心”,以激怒孙悟空,连忙去报被骂仇,从而救了唐僧。从中可看出猪八戒深知孙悟空性格,采用激将法请他归队。从这个情节可知,八戒虽然貌似憨厚却富有心计,善于分析人性的弱点,对症下药。
20.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和人物心理揣摩。
孙悟空在猪八戒的激将之下,说八戒“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报毕,我即回来”,意思是:我出山降服妖精,是因为他骂我,降服之后我就再回花果山。这是因为孙悟空是被唐僧赶回来的,因此他不能直说回去救唐僧,然后再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对群猴说的是“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待我还去保唐僧,取经回东土。功成之后,仍回来与你们共乐天真”,意思是:唐僧让我暂且回家看看,放松一下,我这次回去要保唐僧取经成功,功德圆满后我再回来与你们团聚。因为群猴不知孙悟空回来的原因,所以他这样说。
这体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虽然人在花果山,但心系取经人,时刻惦记着唐僧等人的安危,听了他们遇到危难,便义无反顾地回去救助他们。之所以对八戒和群猴的说法不一致,是因为他争强好胜,好面子,有虚荣心。
21.A 22. 文殊菩萨来渡化乌鸡国国王时,国王因被言语难住,恼羞成怒,将文殊菩萨捆绑后,浸在御水河中三天三夜。虽然文殊后面被解救出来,但如来佛还是派出青毛狮精来惩罚国王,将他推入井中,而狮精冒充了国王三年。 不能与人为善。补充:信任危机、被表面现象蒙蔽、是非不分 与人相处要宽以待人。补充:要学会去伪存真、理性辨别、明辨是非等 23.示例:在《四圣试禅心》中猪八戒动了凡心,把三位小姐做的衣裳都穿上身,想娶三位小姐,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贪心、好色的一面。在《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中,在悟空的芭蕉扇被牛魔王骗走后,猪八戒赶来帮助悟空共战牛魔王,非常勇猛,不怕苦不怕累;但在与牛魔王大战无法取胜之后,他萌生退意,表现出他意志薄弱、懒惰、不思进取的一面。
【解析】2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积累。
根据选段第②段“那皇帝那里肯坐,哭啼啼跪在阶心道:‘我已死三年,今蒙师父救我回生,怎么又敢妄自称尊?请那一位师父为君,我情愿领妻子城外为民足矣。’”等内容可知,该选段出自《西游记》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该回主要内容为: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乌鸡国国王,假国王大恐,变为唐僧,但因不会念紧箍咒而被识破。文殊菩萨对悟空说,国王曾将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骑来浸国王年,以报前恨。
B.第40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主要内容: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C.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主要内容: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D.第43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主要内容:黑水河中妖怪变成船家,将乘船的唐僧、八戒摄去水底。沙僧潜水与那怪大战,不能获胜。悟空问罪于龙王。龙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故选A。
2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及感悟。
第一空: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情节的概括。作答此题,要了解故事梗概,进行简要概括即可。
示例:乌鸡国国王被变身凡僧的文殊几句言语相难,便把菩萨一条绳捆了,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如来令文殊菩萨坐下的青毛狮子下凡到此处推乌鸡国王下井,浸他三年,以报三日水灾之恨。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最后救活国王。
第二空:本题考查名著的拓展理解。
将乌鸡国国王和真假美猴王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假冒者的共同原因,要寻找共同点,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这都是因为心“不善良”而导致出现了假冒者。
示例:源于“不善”。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
第三空: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
乌鸡国王因被言语责难将凡僧在河水中浸了三天三夜,而孙悟空则冲动将强盗打死。这都是因为心“不善良”而导致出现了假冒者。结合实际谈论得到的启示。
示例:这告诉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凡事不可冲动,肆意妄为,要三思而后行。
2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
一定要联系故事的情节,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中,唐僧、孙悟空、沙僧都通过了考验,唯独八戒没有把持住自己,猪八戒想要一人独占贾夫人和三个女儿,因此被吊在树上。由此可见,八戒取经意志不坚定,贪恋女色。
在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中,猪八戒帮助悟空打败牛魔王。从这回可以看出,猪八戒机智勇敢,是孙悟空得力的助手。
2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符合“三”字故事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
问题中提到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字来叙述故事,使得情节变得曲折生动。这是因为在文学中,重复的结构或情节能够加强故事的节奏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这种“三”的重复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的哲学含义,常常代表着完整、多次尝试或某种转变。具体的例子:《水浒传》中的“林冲三取投名状”展示了“三”字在叙述故事中的应用,即通过三次的尝试或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西游记》中找出两个符合这种叙述模式的故事即可。
示例: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尸魔三戏唐三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岛求方。
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取经途中行至白虎岭,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先后变幻成村姑、老妪、老父。均被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三次举棒将其打死。但唐僧肉眼凡胎,不辨妖魔,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将其赶回花果山。之后唐僧被白骨精擒获,猪八戒去花果山找回孙悟空,孙悟空救出唐僧,唐僧幡然醒悟 。
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行路上,遇火焰山阻挡,其火势猛烈,常人无法通过。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灭火,孙悟空便去借扇。一借:铁扇公主因红孩儿被孙悟空降伏之事怀恨在心,一扇将孙悟空扇到小须弥山。灵吉菩萨送他定风丹,悟空再去索扇,铁扇公主闭门不出,悟空变作小虫钻入她腹内折腾,铁扇公主受不了,给了一把假扇,越扇火越旺。二借:悟空变作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却又被牛魔王变的猪八戒骗回。三借:孙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哪吒等众神前来相助,牛魔王败走,铁扇公主无奈交出芭蕉扇。孙悟空用芭蕉扇灭了火焰山之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
三入无底洞:陷空山无底洞的女妖玉鼠精,想与唐僧成亲。她先幻化被难女子,让唐僧搭救,趁机将唐僧摄入无底洞。一入:孙悟空探洞,发现洞中供着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的牌位,于是盗了神牌上天宫告状。二入:天王和哪吒率天兵下界擒拿,玉鼠精却又把唐僧藏起来,天兵难寻其踪迹,未能成功降伏。三入:孙悟空使计引玉鼠精出洞,配合天兵天将,最后猫神将玉鼠精擒获,唐僧才得脱险 ,师徒继续踏上取经路 。
25. 五行山 翻过火焰山,坚持克难关。 灵山
【详解】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甲:
五行山:孙悟空因性格轻狂,太上老君将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用三昧真火烧炼,不料过了四十九日,悟空蹦出丹炉,炼成一双火眼金睛。他盛怒之下打上灵霄宝殿,大闹天宫。玉帝请来如来,孙悟空一路筋斗云,却跳不出佛掌。如来将五指化为五行山压住悟空,并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它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转折。印证了人生得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的哲理。
乙:
火焰山:师徒四人遇火焰山受阻无法前行。悟空由老者处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灭火。悟空前去借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之事对悟空心生怨恨,不肯借扇,悟空变成虫子入洞,飞到茶水中被罗刹女饮下,逼罗刹女借扇子,没想到,这是扇子是假的。悟空偷偷骑走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变作牛魔王去芭蕉洞哄骗铁扇公主交出扇子。牛魔王得知后,变成八戒将扇子夺回,悟空与牛魔王激战,八戒赶来助战。天上众神与如来处的金刚助悟空降伏牛魔王,罗刹女答应借扇。孙悟空通过三次不懈的努力,才最终成功了,这个考验突出孙悟空机智和毅力的重要性。孙悟空过火焰山时三调芭蕉扇,印证了“战胜困难需要多次努力”的成长哲理。
丙:
灵山: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取得五千零四十八卷经书。如来命八大金刚护送唐僧回东土大唐。师徒四人回到长安,太宗以礼迎接。请唐僧在雁塔寺诵经,并命人誊写经文,建誊黄寺。八大金刚现身将唐僧师徒接回灵山,如来加升唐僧为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马为八部天龙马。白马在化龙池内化出真身,悟空亦脱了金箍。唐僧师徒俱得正果。灵山是《西游记》中取经队伍的终点,代表修行的最终成功。灵山是佛教圣地,孙悟空在这里修成正果。
26. (1)木吒(木叉) (2)二郎神(二郎真君又或杨戬) (3)镇元大仙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情节识记。
(1)根据“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分析可知,此对话出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为李天王攻打花果山时,观音菩萨带木吒前来助战。木吒与齐天大圣大战的情节。故此处应填木吒(木叉)。
(2)根据“那猴儿才自变座庙宇哄我”分析可知,此对话出自《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二郎真君杨戬与一番神通变化争斗后的对话。故此处应填二郎神(二郎真君又或杨戬)
(3)根据“你倒在我观里,把我人参果树打倒”分析可知,此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为孙悟空打翻人参果树后,与镇元大仙斗法失利后,镇元大仙所说。故此处应填镇元大仙。
27. 悟空三打白骨精; 悟空被以假乱真(或;真假美猴王)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唐僧在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后,结为师徒;紧接着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让唐僧非常恼怒;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把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师徒关系“破裂”;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因真假美猴王问题,师徒关系再次“破裂”;直到假悟空现形,师徒关系才真正变得融洽。据此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