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跟踪练习 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小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快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2.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5200米每秒、1500米每秒、340米每秒,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有一段长18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数是A.4次 B.3次 C.2次 D.1次3.在北京天坛天心石上讲话,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这是因为( )A.讲话时没有障碍物,觉得特别洪亮B.天坛特别安静,讲话时觉得特别洪亮C.讲话时天心石发生振动,使声音变得洪亮D.讲话时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加强了原声4.我们听到“开始答题”的铃声,主要传播介质是( )A.空气 B.墙壁 C.电线 D.真空5.贵州省盘州市水塘镇丹霞山上的护国寺,始建于万历年间,是贵州省佛教界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周末,同学们结伴前去游玩。在敲响寺内一口大铁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铁钟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 B.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6.如图是“会唱歌”的棒棒糖,内装有微型音乐播放器,按下开关后,可以听到棒棒糖发出微弱的音乐声,把它含在口中,听到的音乐声更大,原因是( )A.音乐声传播速度变慢 B.播放器振动频率变大C.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D.固体传声的效果更好7.如图是科技进校园活动中某同学体验无皮鼓的情景。参与者只要用手在无皮鼓空虚的鼓面上敲击几下,就能听到铿锵激昂的鼓声,下列关于无皮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皮鼓的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无皮鼓的鼓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C.无皮鼓鼓声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无关D.参与者听到的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8.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9.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10.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二、填空题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在振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她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12.写出下列各种声音的声源。(1)悠扬的短笛声: ;(2)《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咆哮”的声源是 。13.如图所示: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在竖直方向静止不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若在月球表面做实验, 看到乒乓球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14.如图所示,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 能传播声音。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声速 (选填“会变快”“会变慢”或“不会变化”)。三、实验题15.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A.实验推理B.实验验证C.归纳总结四、计算题16.一艘静止的捕鱼船在海上利用声呐装置探测鱼群,当向鱼群发射超声波8s后,收到返回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1)求鱼群当时离渔船多远?(2)若当超声波到达鱼群后,鱼群以4m/s的速度向远离渔船的方向直线游去,则渔船收到超声波时,鱼群游动了多远?17.一列长250m的列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车头距离桥头200m时,坐在车头的司机鸣笛。在鸣笛10s后列车到达桥头,此时司机恰好到来自车后面山崖传回的回声,列车再行驶1分50秒后,车尾驶过桥尾。(空气中声速为340m/s)(1)计算列车的速度;(2)计算大桥的长度;(3)司机鸣笛时,列车车头到后面山崖的距离是多少。五、综合题18.手机Phyphox软件能自动测量并记录时间,如图甲,小蓝想知道两大楼之间的距离s,她利用Phyphox软件进行了测量。查阅资料,得到空气中声速v随温度T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温度 -20 -10 0 10 20 30声速 318 324 330 336 342 348(1)用描点法,在图乙中画出声速v与温度T关系的图像 ;(2)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声速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根据表格数据推断:15℃时,空气中声速为 m/s;(4)根据表格数据,写出声速v与温度T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不必写单位);(5)如图甲所示,小蓝站在两楼间A处,她大喊一声,手机分别在0.4s后、0.6s后接收到两次回声。手机显示此时气温为0℃,则两楼的间距为 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D A B D C D A B1.D【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D【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详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0.003s;t2=≈0.012s;t3=≈0.053s;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选D.3.D【详解】在北京天坛天心石上讲话,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加强了原声,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故选D.考查了回声的利用4.A【详解】铃与人之间主要是空气,所以铃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真空不能传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详解】A.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障碍物反射的现象,停止对大铁钟的撞击后大铁钟“余音未止”,不是由于回声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虽然停止对大铁钟撞击,但大铁钟仍在振动,继续产生声响,所以出现“余音未止”现象,故B符合题意;C.停止对大铁钟的撞击后,大钟不能立即停止振动(如同敲击音叉实验一样),激起的空气的振动是声波传播时导致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人的听觉并不会发生“延长”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按下开关后,可以听到棒棒糖发出微弱的音乐声,此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把它含在口中,此时声音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所以听到的音乐声更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C【详解】A.无皮鼓的鼓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在空气中,鼓声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所以无皮鼓鼓声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学和无皮鼓之间是空气,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的耳朵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详解】由图可见,乙和丁距离两个声源一样远,声音同时到达,不会产生干扰,会听起来比较洪亮;而甲和丙两处则不同,距离两个声源的远近明显不同,两个声源传来的声音相互干扰,导致听不清楚。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A.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带动水振动使“水花四溅”,故A正确;B.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鱼洗”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10.B【详解】由得,该同学头顶距离感应器的高度是该同学的身高为故选B。1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的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12. 空气柱 黄河水【详解】(1)[1]悠扬的短笛声的声源是短笛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2)[2]《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马在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黄河在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13. 振动 空气 能【详解】[1]发声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是因为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中。[3]在月球表面做实验,虽然没有空气传播声音,但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乒乓球靠近音叉会被弹起。14. 水 会变快【详解】[1]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运动员听到,这说明除了空气,水也能传播声音。[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从空气到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变快。15. 小 大 小 介质 传声 不能 A【详解】(1)[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逐渐减小,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2)[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空气逐渐增多,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3)(4)[3][4][5]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推理,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5)[6][7]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的结论,用到实验推理法,故选A。16.(1)6000m(2)16m【详解】(1)当向鱼群发射超声波8s后,收到返回的超声波,则超声波从渔船传播到鱼群的时间根据可得,鱼群到渔船的距离s=vt=1500m/s×4s=6000m(2)根据题意可知,鱼群的运动时间则鱼群游动的距离为s′=v′t′=4m/s×4s=16m17.(1)20m/s(2)1950m(3)1600m【详解】(1)列车的速度(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2=v车t2=20m/s×(60s+50s)=2200m则大桥的长度L桥=s2-L车=2200m-250m=1950m(3)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10s=3400m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声-s1所以司机鸣笛时,列车车头到后面山崖的距离18. 变小 339 165【详解】(1)[1]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2]由图像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空气中的声速变大;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声速变小。(3)[3]根据表格数据推断,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4)[4]由表格中数据和图像可知,温度每升高10℃,声速增大6m/s,随着温度T的增大,v将增大,假设有当温度为0℃时,声速为330m/s,代入式子可得 ①当温度为10℃时,声速为336m/s,代入式子可得 ②由①②解得,,,故可得(5)[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气温为0℃时,声音的速度为330m/s,声音传到第一栋楼的时间为根据可得,人到第一栋楼的距离为声音传到第二栋楼的时间为根据可得,人到第二栋楼的距离为则两栋楼的距离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