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 声现象 章末检测试题 2025-2026学年上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陶土 B.空气 C.声带 D.嘴2.“舞狮”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狮子”随鼓声在梅花桩上表演,以下关于鼓声说法错误的是( )A.鼓声主要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鼓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D.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3.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的鱼、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都可以听到马达声,若离快艇的距离都相同,先察觉到快艇启动的是( )A.人 B.鱼C.同时听到 D.鸟4.童谣《小蜜蜂》的歌词与乐谱如图所示,当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主要是因为( )A.声波的频率逐渐变高B.声波的振幅逐渐变大C.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好5.如图所示,只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不同的是发出的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三者都不同6.如图,某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干扰蚊子的感觉和行为,达到驱蚊效果。关于驱蚊器发声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B.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C.驱蚊器发出的声音可以被人听到D.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7.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8.如图是我国航空母舰上两位甲板引导员引导飞机起飞的情景。他们工作时要配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二、填空题9.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如图所示,路人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 产生的,垂钓小儿不敢答话,因为他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和 传播,可能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现代城市中居民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起到隔音效果,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10.歼-20是我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其最大飞行速度为2.8马赫,即15℃空气中声速的2.8倍。歼击机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运动的路程为 m,当歼-20即将抵达航母时,它相对于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是 (选填“运动”或者“静止”)的。11.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吉他声由弦的 产生的。软件显示两次吉他声不同,是因为弦的 不同造成的。12.声音(响度)的波形图声音的波形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声音的波形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如图所示, 的响度小, 的响度大。13.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km的空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s(此时气温约为15℃)。一些介质中的声速空气(0℃) 331 冰 3230空气(15℃) 340 铜 3750煤油(25℃) 1324 铝 5000水(常温) 1500 铁 5200问:(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作图题14.如图所示的图甲所示为某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请在图乙的坐标图中画出一种声音的波形图,要求该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为图甲所示声音的2倍。四、实验题15.在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 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2)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3)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4)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 。16.下图是小明进行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如图甲所示,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分别将各种厚度相等的不同材料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闹钟声。听不见闹钟声的实际距离越长,材料的隔音性能越 。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和 ;(2)实验二:如图乙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内径相同,c、d内径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乙所示,小明根据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1.气柱的长短有关;2.量筒的内径有关;3.水柱的长度有关。①若探究“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高”,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其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②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 ;③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则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④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 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五、计算题17.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40m,求:(1)人与较近的山的距离?(2)人与较远的山的距离?(3)峡谷的宽度是多少?18.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汽车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前进了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声音传播的距离;(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六、科普阅读题19.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到 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2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说明潜艇B (靠拢/远离)A方向运动,潜艇B运动1分钟后与潜艇A的距离s2为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B A A C D C1.B【详解】吹奏时,按住不同的空,埙内的空气振动发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题目中的鼓声的传播是以空气为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3.B【详解】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水中的声速是1500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所以在距离相同情况下,最先听到快艇启动的马达声的是鱼,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速度慢。故选B。4.A【详解】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当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时,声音振动的频率逐渐变大,所以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故选A。5.A【详解】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只改变拨动尺子的力度,尺子振动幅度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驱蚊器发声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驱蚊器能够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而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C错误,符合题意;D.声音的音调决定于振动的频率。调高驱蚊器振动频率,声音的音调变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详解】我们把声音特有的特色叫做音色,因此我们能分辨出来鸟声与琴声这两种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故选D。8.C【详解】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员都要佩戴防护耳罩以保护听力,这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因为舰载机起飞时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很大,容易对工作人员听力造成损伤。故选C。9. 振动 液体(水) 真空【详解】[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因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声音通过水传到小鱼处,所以会把小鱼吓跑。[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可以利用双层玻璃窗(中间是真空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10. 运动【详解】[1]歼击机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运动的路程[2]当歼-20即将抵达航母时,它与航母上的工作人员间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它相对于航母上的工作人员是运动的。11. 振动 振幅【解析】【小题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由图中的参数可知,弦振动的频率相同,吉他声的分贝不同,可知声音的响度不同,而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即两次吉他声是因为弦的振幅不同造成的。12. 甲 乙【详解】[1][2]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根据图示可知:甲振幅小,故甲的响度小,乙的振幅较大,故乙的响度大。13. 空气 2.5s 5000m/s 铝【详解】(1)[1]根据数据可知,固体的传播速度比液体的快,最慢的是气体,因为是空的金属管,没有液体,所以,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2)[2]由得,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的时间(3)[3][4]声音在金属管传播的时间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14.【详解】在距离一定时,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波形图中,波峰和平衡位置间的竖直距离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要求声音的响度为原来的2倍,即波形有上下两个格的高度;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要求声音的音调为原来的2倍,即一个完整的波形需要有4个单位时间,如图所示:15. 乙 低 频率 大 大 小【详解】(1)[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2)[2][3]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因此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3)[4][5]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尺子振动幅度有关: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4)[6]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有关,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16.(1) 差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2) a、b 控制变量 气柱发声频率跟量筒的内径的关系 一样高 d【详解】(1)[1][2][3]实验中,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听不见闹钟声的实际距离越长,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差,听不见闹钟声的实际距离越短,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实验中通过测量比较听不见滴答声实际距离的远近,从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采用了转换法;实验时,应该使覆盖在鞋盒上方的各种材料厚度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①[1][2]当探究“发声的音调高低与气柱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量筒的粗细相同,气柱长短不同,观察图中可知a、b符合条件;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要控制其他量不变,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因此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3]对比b、c可以发现:气柱长短相同,但量筒的粗细不同,所以这两个探究的是“气柱发声频率跟量筒的内径的关系”。③[4]发声的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长度、粗细有关,而c、d中空气柱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因此吹c、d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一样高。④[5]用敲击的办法也能使量筒发声,声音主要是量筒和水柱的振动发出的,量筒中盛水越多,量筒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的音调比c低。17.(1)51m;(2)170m;(3)221m【详解】解:(1)根据公式可得,人与较近的山的距离(2)人与较远的山的距离(3)峡谷的宽度是答:(1)人与较近的山的距离为51m;(2)人与较远的山的距离为170m;(3)峡谷的宽度是221m。18.(1);(2)680m;(3)360m【详解】解:(1)汽车行驶的速度(2)由知道,声音2s传播的路程(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2)声音传播的距离680m;(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是360m。19. 10 20 15000m 远离 16200m【详解】(1)[1] [2] 人耳只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20000Hz,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范围是10kHz~20kHz。(2)①[3] 声波传播的距离为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②[4][5] 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艇B远离A方向运动。潜艇B运动1分钟,行驶的路程潜艇B运动1分钟后与潜艇A的距离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