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下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数学课已经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本课要求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能根据具体事物或模型辨认这些形状的物体,并利用图形的不同特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面图形,但对立体图形的特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对立体图形的辨认和区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逐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物体的形状特征。
2.通过滚动实验和叠放实验,知道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们的滚动与叠放情况。
科学思维
1.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描述常见物体的形状特征。
2.基于对滚动实验与叠放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观察、结果的分类,发现物体的形状特点,并作出比较。初步具有摆放方式影响实验结果的意识,能利用发散思维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
1.在滚动实验与叠放实验中,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与分类,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2.在滚动与叠放实验中,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与结果的意识。
态度责任
1.具有通过观察、实验收集证据的意识。
2.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滚动、叠放实验,并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类,初步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特征。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导入(5分钟)
游戏导入:
师:抽盲盒啦。这两个盲盒里面,一个是玻璃球,一个是魔方。请你在不打开的情况下,通过观察,猜猜哪个盲盒装的是玻璃球?
预设:
生1:摇动盲盒,通过玻璃球滚动,魔方不能滚动,进行猜测。
生2:晃动,重一点的是玻璃球,轻一点的是魔方。
师:你们猜得非常准确。玻璃球会滚动,魔方不能滚动。你知道身边有哪些物体是会滚动的吗?
生:篮球。。。。。。
师:这些物体能滚动是和它们的什么有关系?
生:形状。
师:很好,它们能够滚动是和它们的形状有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体的形状吧。(板书揭示课题)
环节二:认识物体的形状
师:老师这边有十种物品。你认识它们的形状吗?来,随便挑一样,说一说。
生1:乒乓球是圆形的。
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贴在黑板)纸上就画了一个圆形,但它是一个平面图形,乒乓球是这样的平面图形吗?
生:不是。乒乓球是立体的图形。
师:那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呢?(拿出一个泡沫球贴在黑板)这个形状叫球体。
其余学生分别讨论出另外九种物体的形状。
师:谁来猜一猜,哪些形状的物体可以滚下去?
学生进行自己的猜测。
学生:到底你的猜测对不对?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尝试一下吧。这边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斜面,每个同学分别挑选两到三样,放在斜面的上端,再放开手,观察哪个物体会滚下去。并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会滚动的物体贴在左边,其他不容易滚动的物体贴在右边。等实验完成后,再比较一下,看看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听到音乐时,快速整理好材料。实验开始(实验预设时间5分钟)
教师:时间到,请小组长将实验记录单留下,其余实验器材送回家。请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一边汇报,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快速展示。)
教师:有没有小组有不一样的答案?
学生:我们对于饼干的结果有异议。饼干如果平平地放,它不能滚动。如果竖起来放置,它就可以滚起来了。(教师当场展示)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物品可能也有同样的情况存在。
学生:固体胶竖起来放不能滚,倒下来放不能滚动。透明胶竖起来放置可以滚动,倒下来放置不能滚动。(请学生上台尝试)
教师:确实,同一块饼干,透明胶,固体胶,如果摆放方式不一样,有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多加尝试不同方式的摆法。经过大家的齐心接力,尝试越来越全面了,结果也越来越接近事实。左边的物品都能滚动,特别不稳定。右边的物体都不能滚动,但是它们相对稳定。现在请小朋友们学以致用。请整理盒子里的器材,要求摆放稳定。
环节三、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叠放情况
师:看一看你们的最终成果,有达到稳定的要求吗?你们在稳定地放置物体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
生:相同的不会滚动的物体叠放在一起。滚动的物体,利用固体胶等,将它们固定。
师:滚动的物体不稳定,可以想方设法固定。不会滚动的物体叠加起来,看上去更加整洁,也节省空间。你们真的是学以致用的聪明孩子。
环节四、拓展(3 分钟)
师:那聪明的你,告诉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固定鸡蛋、乒乓球或者篮球的吗?
学生分享生活所见。
教:你们拥有一双观察周边生活的眼睛。看,方法多着呢。还有很多工具箱等等的设计都利用了类似的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去生活中找找更多的收纳用品。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