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24八上·高州期中)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答案】A【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mm.故选A.【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2024八上·高州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高声呼叫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答案】C【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生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高声呼叫是指大声呼叫,“高”是指声音响度,故C正确;D.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小于20Hz,故D错误。故选C。【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调越高,频率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3)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能产生次声波,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3.(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色散现象 D.直线传播【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解析】【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太阳光射到上面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比如:漫反射、镜面反射;目前的光污染主要是镜面反射。4.(2024八上·高州期中)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不见路面的情况,说明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向下旋转,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2024八上·高州期中)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用力拨动琴弦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答案】D【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A. 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 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 用力敲打鼓,可以使得其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 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6.(2024八上·高州期中)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地方,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C.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甲的眼睛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既然乙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能再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甲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故答案为:A.【分析】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7.(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与水平面成45°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未画出),图中点A 为物体A在平面镜中的像。当A竖直向上运动时,它的像A 的运动方向为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作像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物体A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竖直向上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A'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则像A'将向图中②方向运动。故B符合同意,ACD不符合同意。故选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物体A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即可得出结论。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汽车周围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车身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它能 (选填“发出”、“反射”或“吸收”)红光;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答案】直线传播;吸收;超声波【知识点】物体的颜色;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汽车周围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红色的车身是不透明的,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声能传递信息,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吸收;超声波。【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9.(2024八上·高州期中)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 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 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选填“快”或“慢”).【答案】固体;液体;快【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解析】【解答】贝多芬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故答案为:固体;液体;块。【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0.(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小不同的编钟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振动;响度;音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 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振动产生声音; 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 ,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综上 第1空、 振动;第2空、响度; 第3空、音调。【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11.(2024八上·高州期中)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实物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晴朗的夏天,小明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答案】实像;变小;无关【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挡板往左移动,蜡烛和小孔之间的距离增大,像会逐渐变小;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答案为:实像;变小;无关。【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12.(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路段行驶时,为了尽大范围地看到路段的情况,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们会在弯道 (选填“A”、“B”或“”)处装上 (选填“凹面”或“凸面”)镜,这种镜对光线有 作用。【答案】B;凸面;发散【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 尽大范围地看到路段的情况,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们会在弯道B处装上凸面镜,这种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故答案为:B;凸面;发散。【分析】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13.(2024八上·高州期中)高城的夜晚,当瀛州大桥上的彩灯开启时,灯饰实景与鉴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鉴江水深为,桥上一彩灯距水面,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若鉴江水再上涨,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倒影”相距 ,各种彩灯的颜色都可以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答案】10;19;绿【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桥上一彩灯距水面,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10m;若鉴江水再上涨,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变为为:10m-0.5m=9.5m此时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9.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9.5m+9.5m=19m各种彩灯的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答案为:10;19;绿。【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14.(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10°角时,则反射角为 ;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10°角,则反射光线绕O点转动的角度为 。【答案】60°;50°;20°【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为60°;当光线AO沿O点顺时针转动10°角时,入射角变为50°。反射角也为50°;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10°,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入射角改变了10°,反射角也改变了10°,所以反射光线改变了20°。故答案为:60°;50°;20°。【分析】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7分)15.(2024八上·高州期中)作图题:(1)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2)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如图,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发出,经镜面反射且过点的光线。【答案】(1)(2)(3)【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即为入射点,OP为反射光线,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3)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过S的像点;连接像点与P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图即可。(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四、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答案】(1)ABC;频率(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A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B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C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是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够完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目的,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带动笔帽内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故答案为:(1)ABC;音调;(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分析】 (1)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发声体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能产生次声波,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1]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笔帽内空气振动产生的。(3)[1]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2]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3]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变慢,即频率降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则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17.(2024八上·高州期中)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 放置;(2)小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绕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 ;(4)若将纸板整体向后倾斜(如图丁),此时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①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字母序号);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②此时, (选填“是”或“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答案】(1)垂直(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内(4)C;不是【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2)将纸板绕向后折,因纸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内,虽然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存在;(3)如图丙所示,纸板右侧的下部和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若将纸板倾斜,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光仍射到镜面,法线位置不变,仍与镜面垂直,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方,故AB错误,C正确。故选C。②由 ① 的分析可知,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故答案为:(1)垂直;(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内;(4) ① C; ② 不是。【分析】(1)实验中需要使纸板与平面镜垂直;(2)(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反向后折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4)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1)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2)小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绕向后折,因纸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内,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存在。(3)[1][2]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因纸板右侧的下部和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1]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若将纸板倾斜,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光仍射到镜面,法线位置不变,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方,故选C。②[2]根据法线的定义,由上面的分析,此时,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18.(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其中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棋子,为与一模一样的另一棋子。(1)该实验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是为了便于确定 ,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尝试使它与 重合,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思想,这里棋子B替代了 (选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3)实验中发现的像偏暗,为了使A的像更亮,可用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平行光束来照射,图乙中有、、、四种照射方法,其中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的最佳方法是 (选填字母);(4)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 B.C. D.【答案】(1)像的位置;棋子A的像;棋子A(2)不能;虚(3)c(4)A【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该实验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是为了便于确定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尝试使它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思想,这里棋子B替代了棋子A的像,可以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应该在较暗环境中进行,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故c的照射方法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4)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四个模型中只有C模型左右不对称,A、T、V模型左右对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为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选择左右不对称的“C”模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故答案为:(1)反射;像的位置;棋子A的像;(2)不能;虚;(3)c;(4)A。【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3)要使像更亮一些,就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反射出的光线会更强;(4)研究目的“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需要选择左右不对称的模型,据此分析。(1)[1]由于茶色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既能成像,又能看见玻璃板的物体,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像的位置。[2][3]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使它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里棋子B替代了棋子A,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可以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1][2]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本实验中,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反射出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应该在较暗环境中进行,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其中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的最佳方法是c。(4)由图可知,四个模型中只有A选项中模型左右不对称,其它几个选项中模型左右对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为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选择“C”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2分)19.(2024八上·高州期中)有一宽度为340m的山谷,两旁都是峭壁,地质员在山谷内敲打石块,0.5s后他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当时的声速为340m/s,声音传播路径如图所示,求:(1)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2)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3)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0.1s以上,请问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吗?【答案】(1)解: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t1=×0.5s=0.25s由速度公式得,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0.25s=85m答: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为85m;(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s2=s-s1=340m-85m=255m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故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t=0.75s×2=1.5s答: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1.5s;(3)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1.5s-0.5s=1.0s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答: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为回声的一半,根据s=vt求出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等于山谷的宽度减去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由速度求出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的2倍;(3)求出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与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进行比较,即可判断人是否可以区分这两声音。(1)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t1=0.5×0.5s=0.25s由速度公式得,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0.25s=85m(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s2=s-s1=340m-85m=255m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故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t=0.75s×2=1.5s(3)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1.5s-0.5s=1.0s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20.(2024八上·高州期中)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1)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时间的单位还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试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3)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知地球和月球间的平均距离约是3.84×105千米,则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多少秒?【答案】解:(1)一光年指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3)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时间为答:(1)光年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3)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时间为。【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光年是长度单位;(2)根据s=vt,计算距离大小;(3)根据,计算时间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每空1分,做图题2分,共19分)21.(2024八上·高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有学问。(1)如图1所示,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 的原因,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请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 (选填“发亮”或“黑暗”)的是水,这是因为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3)自行车的尾灯不依靠电发光,但在夜幕中骑行时却可以“亮”起来,成为骑行中不可或缺的安全配件。自行车尾灯多为一个外表面平整、内壁有许多突出的直角锥体组成的红色塑料罩,结构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尾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 次反射,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 ,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发亮;镜面(3)不是;2;平行【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1)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在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将爸爸和小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灯泡的位置,如图所示:(2)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若迎着月光走,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较多,而地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较少,所以地上发亮的是水,这是因为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3)自行车尾灯不会自行发光,不是光源。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2次反射,光线就沿着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来,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平行,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发亮;镜面;(3)不是;2;平行。【分析】(1)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的位置;(2)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几乎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3)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解答。(1)[1]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在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将爸爸和小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灯泡的位置,如图所示:(2)[1][2]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3)[1]自行车尾灯自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2][3]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2次反射,光线就沿着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来,即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平行,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被车撞上。22.(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小凯在水平鼓面上固定了一块平面镜,用位置固定的激光笔照射平面镜,此时小凯观察到可移动挡墙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1)小凯从多个角度都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在挡墙上留下的光斑,说明光在挡墙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2)用力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挡墙上光斑的位置将 (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3)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4)当用力敲击鼓面,在听见鼓声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一现象能说明 ,(填写其中一项答案),这种设计的作用是 ;(5)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声的响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1)漫(2)上移(3)音色(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不变【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声音的产生【解析】【解答】(1)小凯在多个角度都观察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在挡墙上发生了漫反射;(2)用力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会变大,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故挡墙上光斑位置将上移;(3)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4)当用力敲击鼓面,在听见鼓声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一现象能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力的大小影响的是响度的大小,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面的振幅相同,鼓声的响度不变。故答案为:(1)漫;(2)上移;(3)音色;(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不变。【分析】(1)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3)不同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5)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1)小凯在多个角度都观察到墙上的光斑,这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即发生了漫反射。(2)用力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此时的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所以反射光线会向上移动,即墙壁上光斑位置上移。(3)不同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4)[1][2]鼓面发声时,鼓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采用了转换法。(5)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面的振幅相同,鼓声的响度不变。23.(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是天坛的回音壁,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的围墙边,一人斜对着围墙轻声说话,另一人则可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两人借助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实现对话,一呼一应、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小明想探究声音的反射,进行了以下实验。(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厚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2)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是该光路的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实验中应该保持玻璃圆筒A和入耳位置 ,只改变反射面的 。(4)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如果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选的话,应该选择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小明猜想天坛回音壁的表面比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答案】反射;不变;材料;大理石;光滑【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及其产生【解析】【解答】(2)人看见表,光线要进入眼睛,由图可知,光线A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所以∠COB是反射角;(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时,应该控制其它量不变,故应保持玻璃圆筒A和人耳位置不变,只改变反射面的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反射面反射声音的强弱,判断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4)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如果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选的话,应该选择大理石;(5)由(4)可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同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大理石的表面较光滑,故表面越光滑的材料,反射声音的能力越强;毛巾和海绵表面较粗糙,反射声音的效果较差,故表面越粗糙的材料,反射声音的能力越弱。由于天坛回音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和回音效果,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小明猜想天坛回音壁的表面比较光滑,以便更好地反射声音。故答案为:(2)反射;(3)不变;材料;(4)大理石;(5)光滑。【分析】(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判断入射角;根据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反射分析;(3)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时应改变反射面的材料,其他因素不变;(4)根据实验表格,分析反射声音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关系,并得出结论;(5)利用声音反射现象,进行选择反射效果好的材料做反射面。测量声速必须反射声音较强。1 /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24八上·高州期中)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m B.1cm C.1dm D.1m2.(2024八上·高州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高声呼叫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3.(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色散现象 D.直线传播4.(2024八上·高州期中)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5.(2024八上·高州期中)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的是( )A.用力拨动琴弦B.给二胡的弦上涂一些松香C.用力敲打鼓D.转动小提琴的旋钮调节弦的松紧程度6.(2024八上·高州期中)甲、乙两人都站在明亮的地方,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C.可能看到、也可能看不到甲的眼睛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7.(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与水平面成45°放置的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未画出),图中点A 为物体A在平面镜中的像。当A竖直向上运动时,它的像A 的运动方向为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汽车周围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车身看起来是红色,是因为它能 (选填“发出”、“反射”或“吸收”)红光;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9.(2024八上·高州期中)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 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 能传声;声音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 (选填“快”或“慢”).10.(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小不同的编钟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1.(2024八上·高州期中)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实物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倒立 (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晴朗的夏天,小明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12.(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路段行驶时,为了尽大范围地看到路段的情况,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们会在弯道 (选填“A”、“B”或“”)处装上 (选填“凹面”或“凸面”)镜,这种镜对光线有 作用。13.(2024八上·高州期中)高城的夜晚,当瀛州大桥上的彩灯开启时,灯饰实景与鉴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鉴江水深为,桥上一彩灯距水面,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若鉴江水再上涨,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倒影”相距 ,各种彩灯的颜色都可以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4.(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 ;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10°角时,则反射角为 ;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10°角,则反射光线绕O点转动的角度为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7分)15.(2024八上·高州期中)作图题:(1)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2)如图所示,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如图,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发出,经镜面反射且过点的光线。四、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6.(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选填字母),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产生的;(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17.(2024八上·高州期中)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 放置;(2)小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绕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 ;(4)若将纸板整体向后倾斜(如图丁),此时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①此时,反射光线 (选填字母序号);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②此时, (选填“是”或“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18.(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其中为放在玻璃板前面的棋子,为与一模一样的另一棋子。(1)该实验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是为了便于确定 ,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尝试使它与 重合,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思想,这里棋子B替代了 (选填“棋子A”或“棋子A的像”);(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3)实验中发现的像偏暗,为了使A的像更亮,可用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平行光束来照射,图乙中有、、、四种照射方法,其中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的最佳方法是 (选填字母);(4)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A. B.C. D.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2分)19.(2024八上·高州期中)有一宽度为340m的山谷,两旁都是峭壁,地质员在山谷内敲打石块,0.5s后他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当时的声速为340m/s,声音传播路径如图所示,求:(1)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2)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3)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0.1s以上,请问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吗?20.(2024八上·高州期中)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1)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时间的单位还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500s才能到达地球,试计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3)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知地球和月球间的平均距离约是3.84×105千米,则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多少秒?六、综合能力题(共3小题,每空1分,做图题2分,共19分)21.(2024八上·高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有学问。(1)如图1所示,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 的原因,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请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S的位置 ;(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 (选填“发亮”或“黑暗”)的是水,这是因为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3)自行车的尾灯不依靠电发光,但在夜幕中骑行时却可以“亮”起来,成为骑行中不可或缺的安全配件。自行车尾灯多为一个外表面平整、内壁有许多突出的直角锥体组成的红色塑料罩,结构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尾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 次反射,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 ,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22.(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所示,小凯在水平鼓面上固定了一块平面镜,用位置固定的激光笔照射平面镜,此时小凯观察到可移动挡墙上出现了一个小光斑。(1)小凯从多个角度都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在挡墙上留下的光斑,说明光在挡墙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2)用力压平面镜左侧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挡墙上光斑的位置将 (选填“上移”、“不变”或“下移”);(3)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4)当用力敲击鼓面,在听见鼓声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一现象能说明 ,(填写其中一项答案),这种设计的作用是 ;(5)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声的响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3.(2024八上·高州期中)如图是天坛的回音壁,若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的围墙边,一人斜对着围墙轻声说话,另一人则可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两人借助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实现对话,一呼一应、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小明想探究声音的反射,进行了以下实验。(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厚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2)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是该光路的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像光一样反射;(3)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实验中应该保持玻璃圆筒A和入耳位置 ,只改变反射面的 。(4)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如果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选的话,应该选择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小明猜想天坛回音壁的表面比较 。(选填“光滑”或“粗糙”)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mm.故选A.【分析】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答案】C【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生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高声呼叫是指大声呼叫,“高”是指声音响度,故C正确;D.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小于20Hz,故D错误。故选C。【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音调越高,频率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3)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能产生次声波,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3.【答案】B【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光的色散【解析】【解答】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太阳光射到上面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光污染,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 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被反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是光的反射,比如:漫反射、镜面反射;目前的光污染主要是镜面反射。4.【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看不见路面的情况,说明路面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反射后射向了上面,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向下旋转,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答案】D【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A. 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 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 用力敲打鼓,可以使得其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不符合题意;D. 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6.【答案】A【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根据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既然乙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能再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后进入甲的眼睛,那么逆着这束光线,光路仍然是成立的,也就是从甲的眼睛反射出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后会进入乙的眼睛,所以乙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故答案为:A.【分析】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7.【答案】B【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作像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物体A的位置,如图所示;当A竖直向上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A'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则像A'将向图中②方向运动。故B符合同意,ACD不符合同意。故选B。【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物体A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即可得出结论。8.【答案】直线传播;吸收;超声波【知识点】物体的颜色;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汽车周围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红色的车身是不透明的,能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色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声能传递信息,倒车雷达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吸收;超声波。【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9.【答案】固体;液体;快【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解析】【解答】贝多芬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另一端顶在钢琴上,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海上的渔民利用特殊的声音诱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故答案为:固体;液体;块。【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0.【答案】振动;响度;音调【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 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振动产生声音; 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 ,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不同,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综上 第1空、 振动;第2空、响度; 第3空、音调。【分析】声音的特点:不同材料决定音色不同;振幅决定响度;振动频率决定音频;振动频率决定音频,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11.【答案】实像;变小;无关【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解析】【解答】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挡板往左移动,蜡烛和小孔之间的距离增大,像会逐渐变小;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故答案为:实像;变小;无关。【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 像的大小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12.【答案】B;凸面;发散【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解析】【解答】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 尽大范围地看到路段的情况,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人们会在弯道B处装上凸面镜,这种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故答案为:B;凸面;发散。【分析】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13.【答案】10;19;绿【知识点】色光的三(基)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桥上一彩灯距水面,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10m;若鉴江水再上涨,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变为为:10m-0.5m=9.5m此时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9.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9.5m+9.5m=19m各种彩灯的颜色都可以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答案为:10;19;绿。【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14.【答案】60°;50°;20°【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为60°;当光线AO沿O点顺时针转动10°角时,入射角变为50°。反射角也为50°;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10°,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入射角改变了10°,反射角也改变了10°,所以反射光线改变了20°。故答案为:60°;50°;20°。【分析】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15.【答案】(1)(2)(3)【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解答】(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即为入射点,OP为反射光线,连接SO,即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相反,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3)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像;再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过S的像点;连接像点与P点,则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图即可。(1)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与入射角相等作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3)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先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16.【答案】(1)ABC;频率(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A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B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能够完成探究目的, 故C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是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能够完成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目的, 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如图D所示,吹笔帽带动笔帽内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故答案为:(1)ABC;音调;(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分析】 (1)发声体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发声体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4)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能产生次声波,人感觉不到,有些动物能感觉到。(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C.改变薄塑科尺划过梳子的速度,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2]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1]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硬纸板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笔帽内空气振动产生的。(3)[1]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2]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则响度变大。[3]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变慢,即频率降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变低,则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17.【答案】(1)垂直(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内(4)C;不是【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解答】(1)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2)将纸板绕向后折,因纸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内,虽然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存在;(3)如图丙所示,纸板右侧的下部和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若将纸板倾斜,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光仍射到镜面,法线位置不变,仍与镜面垂直,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方,故AB错误,C正确。故选C。②由 ① 的分析可知,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故答案为:(1)垂直;(2)存在;(3)下部;在同一平面内;(4) ① C; ② 不是。【分析】(1)实验中需要使纸板与平面镜垂直;(2)(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纸反向后折时是否能观察到反射光线;(4)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1)过入射点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实验时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应把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2)小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绕向后折,因纸板和不在同一平面内,在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存在。(3)[1][2]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因纸板右侧的下部和纸板在同一平面内,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这个现象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①[1]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若将纸板倾斜,入射光线仍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光仍射到镜面,法线位置不变,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在纸板的前方,故选C。②[2]根据法线的定义,由上面的分析,此时,不是入射光线的法线。18.【答案】(1)像的位置;棋子A的像;棋子A(2)不能;虚(3)c(4)A【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解答】(1)该实验采用茶色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又能透射光线的特点,是为了便于确定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尝试使它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思想,这里棋子B替代了棋子A的像,可以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射出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应该在较暗环境中进行,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故c的照射方法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4)由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四个模型中只有C模型左右不对称,A、T、V模型左右对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为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选择左右不对称的“C”模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故答案为:(1)反射;像的位置;棋子A的像;(2)不能;虚;(3)c;(4)A。【分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3)要使像更亮一些,就要使物体更亮一些,物体反射出的光线会更强;(4)研究目的“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需要选择左右不对称的模型,据此分析。(1)[1]由于茶色透明玻璃板是透明的,既能成像,又能看见玻璃板的物体,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像的位置。[2][3]玻璃板前放棋子A,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使它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里棋子B替代了棋子A,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可以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2)[1][2]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移去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本实验中,物体成像时,物体越亮,物体反射出的光线越强,成像越清晰,所以实验时,应该在较暗环境中进行,并用光源把棋子A照亮,棋子的像会更清晰,其中能观察到棋子的像变亮的最佳方法是c。(4)由图可知,四个模型中只有A选项中模型左右不对称,其它几个选项中模型左右对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为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要选择“C”模型,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9.【答案】(1)解: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t1=×0.5s=0.25s由速度公式得,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0.25s=85m答: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为85m;(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s2=s-s1=340m-85m=255m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故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t=0.75s×2=1.5s答:敲打石块后,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1.5s;(3)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1.5s-0.5s=1.0s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答: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为回声的一半,根据s=vt求出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等于山谷的宽度减去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由速度求出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的2倍;(3)求出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与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进行比较,即可判断人是否可以区分这两声音。(1)声音传播到左边峭壁的时间t1=0.5×0.5s=0.25s由速度公式得,敲石处到左边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0.25s=85m(2)敲石处到右边峭壁的距离s2=s-s1=340m-85m=255m由速度公式可知,声音传到右边峭壁的时间故地质员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的时间为t=0.75s×2=1.5s(3)两次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1.5s-0.5s=1.0s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人可以区分这两声音。20.【答案】解:(1)一光年指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3)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时间为答:(1)光年是长度的单位;(2)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3)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需要时间为。【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光年是长度单位;(2)根据s=vt,计算距离大小;(3)根据,计算时间21.【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发亮;镜面(3)不是;2;平行【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解析】【解答】(1)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在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将爸爸和小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灯泡的位置,如图所示:(2)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若迎着月光走,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较多,而地面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较少,所以地上发亮的是水,这是因为月光照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3)自行车尾灯不会自行发光,不是光源。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2次反射,光线就沿着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来,最终的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平行,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汽车撞上。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发亮;镜面;(3)不是;2;平行。【分析】(1)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通过作图确定路灯灯泡的位置;(2)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几乎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3)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解答。(1)[1]夜晚路灯下站着爸爸和小明两人,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会在地上留下了他们的影子AB和CD。[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将爸爸和小明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灯泡的位置,如图所示:(2)[1][2]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3)[1]自行车尾灯自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2][3]自行车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一些小平面镜组成的,后面的汽车灯光照在它上面,入射光经过2次反射,光线就沿着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射回来,即反射光线与原来光线平行,司机看上去特别耀眼,就引起了司机的注意,避免被车撞上。22.【答案】(1)漫(2)上移(3)音色(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不变【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声音的产生【解析】【解答】(1)小凯在多个角度都观察到墙上的光斑,说明光在挡墙上发生了漫反射;(2)用力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会变大,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故挡墙上光斑位置将上移;(3)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4)当用力敲击鼓面,在听见鼓声的同时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一现象能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力的大小影响的是响度的大小,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面的振幅相同,鼓声的响度不变。故答案为:(1)漫;(2)上移;(3)音色;(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5)不变。【分析】(1)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3)不同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5)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1)小凯在多个角度都观察到墙上的光斑,这说明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即发生了漫反射。(2)用力压图中平面镜左侧的鼓面,使平面镜左低右高,此时的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变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所以反射光线会向上移动,即墙壁上光斑位置上移。(3)不同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周围的同学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小凯同学是敲击的鼓面还是鼓体,是因为敲击鼓面和鼓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4)[1][2]鼓面发声时,鼓面振动带动镜子也振动,所以可以观察到挡墙上的光斑在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设计的作用是将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采用了转换法。(5)实验时在敲击鼓面力度相同的情况下,鼓面的振幅相同,鼓声的响度不变。23.【答案】反射;不变;材料;大理石;光滑【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及其产生【解析】【解答】(2)人看见表,光线要进入眼睛,由图可知,光线A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所以∠COB是反射角;(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时,应该控制其它量不变,故应保持玻璃圆筒A和人耳位置不变,只改变反射面的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反射面反射声音的强弱,判断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4)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如果利用声波的反射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材料若在表中选的话,应该选择大理石;(5)由(4)可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同时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大理石的表面较光滑,故表面越光滑的材料,反射声音的能力越强;毛巾和海绵表面较粗糙,反射声音的效果较差,故表面越粗糙的材料,反射声音的能力越弱。由于天坛回音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和回音效果,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小明猜想天坛回音壁的表面比较光滑,以便更好地反射声音。故答案为:(2)反射;(3)不变;材料;(4)大理石;(5)光滑。【分析】(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判断入射角;根据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反射分析;(3)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时应改变反射面的材料,其他因素不变;(4)根据实验表格,分析反射声音强弱与充当反射面材料的关系,并得出结论;(5)利用声音反射现象,进行选择反射效果好的材料做反射面。测量声速必须反射声音较强。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