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下第二单元《常见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常见的动物》单元的第 2 课。指向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 同类型的生物 ”中的第二点“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 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和“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 生存 ”中的第二点“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在寻 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 入的观察。本课以蜗牛为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 构到功能的顺序对蜗牛进行深入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为后续 观察其他动物奠定基础。对蜗牛生活环境与习性的探究实践,也为第 3 课“给蜗 牛建个‘家 ’”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由四部分组成。聚焦板块,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对 蜗牛的原有认知。探索板块,学生借助感官、工具等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了 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研讨板块,围绕“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 ”“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 它有哪些本领 ”的 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和建构对蜗牛完整的认识。拓展板块,安排了观察和蜗牛相 似的动物的拓展活动,隐含对动物类别的认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教 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 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对于简图记录,学生已有基础,但在画图时 容易将物体拟人化,教师要提示学生客观记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特点,知道蜗牛是用腹足 运动的,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 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探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 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及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单;3.若干只蜗牛。分组材料:1.活动记录单;2.放大镜;3.蜗牛;4.棉签;5.玻璃片;6.树枝;7.新鲜菜叶;8.饲养箱。【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课前提早布置学生去寻找蜗牛,将寻找到的蜗牛先养起来,在上 课时把寻找到的蜗牛带到学校来。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多只蜗牛,提供给有需要的 学生使用。一、聚焦(预设:5 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认识它吗?(PPT 出示蜗牛图片),这是我们今天 的“新朋友 ”——蜗牛。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一找这个“新朋友 ”,找到了吗? 说一说你们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呀?(预设:草丛里、树叶上、灌木丛里.......)2.聚焦问题:它有什么特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设计意图:课前寻找蜗牛的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通 过提前饲养的方式,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同时将观察蜗牛的活动也前置 了,更利于课堂上的深入观察和交流。】二、探索(预设:23 分钟)活动一: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预设:7 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放大镜、记录单1.过渡:这节课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好好观察一下蜗牛,它的身体结构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征呢?2.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工具——放大镜,怎么使用呢?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移动放大镜,直至图像大而清 晰;方法二: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我们在观察蜗牛时, 最好使用第一种观察方法。3.微课视频: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的方法。(观察顺序:整体——局部)4.PPT 出示温馨提示:(1)先用肉眼观察蜗牛的整体身体结构和比较明显的部分;(2)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局部细节;(3)在使用放大镜时,不要碰到蜗牛;(4)在记录单上用简图画一画蜗牛的形态特征;5.学生活动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我观察的蜗牛日期:6.交流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设计意图:此活动是本节课的初步观察活动,主要引导孩子用从整体到局 部的方法去观察一种物体。】活动二:观察蜗牛的反应(预设:8 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蜗牛、棉签、菜叶、摇铃1.蜗牛在面对外界的刺激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它会吃食物吗?它听得见声 音吗?2.出示材料:生菜叶、棉签、摇铃,思考:怎么研究?3.PPT 出示实验步骤:(1)将蜗牛轻轻放在生菜叶上,观察它是否会吃菜叶。(2)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3)制造一些声音,观察蜗牛的反应。4.提醒注意事项:(1)在观察时,动作要轻柔,不要随意伤害蜗牛;(2)制造声音时可以击掌或者摇铃,但不要用拍桌子的方式制造声音;(3)观 察时请保持安静,不要影响蜗牛对声音的判断。(4)观察结束后,请将蜗牛重新 装入饲养盒中5.交流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和对外界刺激(触碰、声音、食物)的 反应。【设计意图:从活动一过渡到活动二,一步步推进学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 对蜗牛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活动二的研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蜗牛身体结 构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三:观察蜗牛的运动(预设:8 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蜗牛、树枝、玻璃片、记录单1.小朋友们,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见过吗?你会模仿吗?(学生介绍自己原先观察到的蜗牛的运动方式或者模仿表演)。2.出示玻璃片和树枝,观察这两种物体有什么不同?(预设:玻璃片是光滑 的,树枝比较粗糙)。3.PPT 出示观察提示:(1)将蜗牛放在玻璃片上,观察蜗牛的运动,可以透过玻璃片进行观察, 也可以将玻璃片竖起来进行观察。(2)将蜗牛放在树枝上,观察它的运动,可以将树枝改变角度,观察蜗牛 的运动方式。(3)仔细观察,还有没有其他发现?(4)观察结束后,请将蜗牛重新装入饲养盒中。4.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结构化的材料往往可以助力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提供 两种不同的材料:玻璃片和树枝,让学生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方式,从 而获得更多的发现。】三、研讨(预设:10 分钟)1.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1)蜗牛的身体结构名称:眼、口、触角、壳、腹足。(2)蜗牛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什么特点吗?(预设:蜗牛壳是硬硬的,蜗牛 的身体软软的、湿湿的,触角会伸缩,腹足会分泌粘液......)2.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它有哪些本领?(1)带上蜗牛头饰,我们来进行一场模仿蜗牛的表演。(2)遇到危险时,蜗牛的触角会收缩,身体会缩进壳里。蜗牛喜欢吃新鲜 的菜叶,没有听力,对外界的声音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但是可以感受到振动, 它是用腹足爬行的。(3)介绍蜗牛黏液的作用:蜗牛爬过之后,会留下粘液的痕迹,这些粘液 有什么作用呢?第一,帮助蜗牛“溜冰 ”:蜗牛要在粗糙的地面爬行,有了这些粘液,它们 就能顺畅地行走;第二,保护蜗牛不“ 口渴 ”:这种粘液还能帮助蜗牛保持水分, 防止它们身体干燥;第三,防御“臭臭保护罩 ”:当遇到危险时,蜗牛会放出更 多的粘液,敌人一不小心就会被困住。四、拓展(预设:2 分钟)1.拓展 1: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视 频)2.拓展 2:课后请观察像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如:螺、蛞蝓、蛤等。 观察它们和蜗牛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持续研究动物的兴趣,发现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时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对动物分类产生初步的想法。五、板书设计2. 观察一种动物会用“ 口 ”吃食物 对触碰有反应没有听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