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检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红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洗澡时耳中进水
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过程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的代谢活动都会减弱
B.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
C.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因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导致血浆中pH明显下降
4.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解旋酶、Cl-、尿素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5.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
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
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
D.炎症患者可输注无菌的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
6.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能力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且极易破碎。下列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内环境中有氧呼吸过程减弱
B.该患者的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相互转化
C.该患者内环境的pH应比正常人的略微偏高
D.该患者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正常人强
8.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及小肠绒毛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入①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③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②携带的氧扩散到心肌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⑤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③内一样多
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0.关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
B.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分布在头面部,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C.脊神经有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11.人在情绪压抑的情况下,呼吸变慢、心跳减速是由于(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C.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12.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多于神经元
B.神经末梢是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13.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缩手反射需要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参与
C.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并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有反射发生
1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与这些生理现象分别对应的结构正确的是(  )
A.大脑、小脑、脑干 B.大脑、小脑、下丘脑
C.小脑、脊髓、大脑 D.脑干、小脑、大脑
15.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和④,电表指针分别偏转2次和1次
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运输消耗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D.乙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兴奋后,膜内电位由正转负
16.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17.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18.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参加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但该过程的消退与大脑皮层无关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过程,前者是非条件反射,后者是条件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形成非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但使生物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适应性
19.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状态
20.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神经纤维某位点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的状态由A转变为B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B.若组织液中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图1中甲测出的电位不止对应图2中的A点
D.图2中B点是由于乙酰胆碱与受体相结合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产生电位变化
21.2020年10月,Biospace报道,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对84285名新冠肺炎患者做了一项“大不列颠智力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与严重认知障碍(记忆空白、注意力下降、器官功能下降)相关,住院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认知衰退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和记忆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与脑内蛋白质合成无关
B.注意力下降,将会影响瞬时记忆转换至短时记忆过程
C.大脑皮层具有语言等高级功能,大多数人主导言语功能的区域在大脑右半球
D.大脑皮层虽然可控制机体反射活动,但是对外部世界感知不属于其功能范畴
22.2022年足球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阿根廷队成功在世界杯史上第三次夺冠。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身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看到裁判的手势指令后做出动作,属于条件反射
B.比赛中呼吸、心跳等活动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铲球、躲球等动作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C.弯道处快速奔跑时,运动员需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D.比赛时,发令声在运动员耳蜗处形成听觉
2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图甲中a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高K+液体环境中,则图乙所示膜电位初始值会变化
D.当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的状态时,Na+会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24.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加入稀盐酸研磨后将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
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25.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呼吸加快,提供更多能量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通过调节使血糖含量升高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又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促进生殖细胞形成和第二性征出现
26.下列关于激素和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和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27.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但对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B.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身体消瘦,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D.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侏儒症或巨人症
28.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会产生抗体作用于自身甲状腺组织,使正常的滤泡细胞被破坏而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导致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称为桥本氏甲亢。下列叙述正确的( )
A.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后期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B.检测桥本氏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应抽取甲状腺腺体组织间隙液
C.患者会表现出基础代谢偏低,产热减少
D.检测甲状腺激素含量水平即可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
29.关于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提取液进行静脉注射,排除神经调节的干扰
C.班廷给糖尿病狗注射胰腺提取液,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加法原理”
D.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体现“减法原理”
30.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和心肌细胞膜上的β 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对两组健康青年分别注射等量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阿托品是M型受体的阻断剂,心得安是β 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一组的每位健康青年共进行了8次心率的测定
B.乙酰胆碱与M型受体结合,使得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C.注射阿托品后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副交感神经作用加强
D.副交感神经对心跳的抑制作用远超过交感神经对心跳的促进作用
二、解答题
31.图1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体液,ABCD表示相关系统,abcd表示相关物质,图2为肌肉组织示意图。
(1)图1中,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数字标号)。如果C为呼吸系统,那么物质c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跨过 层生物膜。
(2)内环境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的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 。
(3)如图2所示,正常人体液流经该组织,乙侧的哪些物质浓度比甲侧更低______。
A.CO2 B.O2 C.葡萄糖
32.在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并且历史性地冲进了奥运会的决赛。在比赛过程中,他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是各神经中枢协调配合的结果。如图1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分别取3个电位差测量点,电表的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点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FE=FG,均为5cm,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起跑前该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的电荷分布为 。
(2)苏炳添听到枪声到做出起跑的反应,属于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图1中A点时膜外Na+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膜内Na+浓度。BC段Na+内流的方式为 。
(3)兴奋在FE、FG段传导的时间依次为t1、t2,两者的大小关系是t1 t2(填“=”“<”或“>”),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意,在促进膀胱排尿时,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
(4)某种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由此可见甘氨酸属于 (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三、实验题
33.为研究酒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志愿者,饮酒后测试了志愿者的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志愿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其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接收到外界信号后,在 处对信号作出分析并发出指令,通过 神经将指令传输到脊髓,进而发生肌肉收缩等运动,这属于神经系统的 调节。
(2)某人饮酒后走路东倒西歪,这是因为 ,使身体不能维持平衡。
(3)据图分析,1.5h之前,血液中乙醇浓度和简单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是 ,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酒精能 (填“延缓”或“缩短”)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时间,从而使反应时间 (填“缩短”或“延长”)。
34.生物体内有复杂的调节系统维持着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接受下丘脑激素调节,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腺体是 ,肾上腺皮质分泌能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为 。
(2)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 。
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
a.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b.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参考答案
1.B
2.D
3.C
4.C
5.D
6.C
7.B
8.C
9.B
10.B
11.A
12.D
13.D
14.A
15.B
16.C
17.C
18.D
19.C
20.D
21.B
22.D
23.B
24.B
25.C
26.A
27.C
28.A
29.D
30.D
31.(1) ①② 11
(2) 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BC
32.(1) 反射 外正内负
(2) 条件 大于 协助扩散
(3) = 副交感神经
(4)抑制
33.(1) 大脑皮层 传出 分级
(2)小脑能够协调运动,而酒精麻痹了小脑
(3) 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升高,简单反应时能力指数相对值逐渐下降 延缓 延长
34.(1) 垂体 醛固酮
(2) 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作比较 清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应降低 清水组和缓冲液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 设置添加NaOH溶液组,在清水、缓冲液、血浆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后,观察其pH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