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诗歌专练----徐铉诗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徐铉①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天子未尝过细柳②,将军寻已戍敦煌。攲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马中郎③。[注]①徐铉:五代宋初文学家。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②细柳: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以号令严明,治军有方著称。③马中郎:应是司马相如,曾拜中郎将持节使蜀,后被诬陷而失去官职。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以“蒋山”“西坊”作为参照,交代了故宅的地理位置,语气较为平和淡定。B.故宅亭馆依旧,无奈是贬官后重经,难免让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由此自然转入下文。C.“细柳”一典暗含对苗将军的赞许,强化了苗将军不得重用被贬戍边防的遭遇之不公。D.颈联变换角度,写从故宅中远观的山水景象,以景衬情,烘托出人物落寞惆怅的心境。2.宣威苗将军是“将”,诗中为什么要说“为将为儒皆寂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王四十五归东都①徐铉②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怜君负米③去,惜此落花时。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注:①东都:扬州。②徐铉:南唐至宋初诗人。③负米:源自子路的孝行。子路为了让父母尝到米饭的“甘旨”,不顾百里之遥背米回家。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表达孝顺之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说四处遍布战尘,送别的宴席很容易让人流泪,写出一种悲戚之情。B.颔联中的“落花时”营造出与“落花时节又逢君”一样的飘零萧索的意境。C.“看来信”“指后期”一实一虚,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叙事的时空。D.古人折柳相送,以表挽留之意,尾联塑造了一位不舍友人离去的诗人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答题。题梁王旧园①徐铉②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注]①梁王:汉代的梁孝王刘武。旧园,即梁园,当时一些名士如邹阳、枚乘等经常到梁园饮酒作赋。②徐铉是南唐遗臣,随后主李煜降宋,很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官至散骑常侍。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交代梁园地理形势写到乘舟来游,导入下两联写景,尾联以感慨此行作结,浑然一体。B.颔联选用草树、荒台、欹石、风雨等意象,表现旧园荒芜衰败、萧条冷落的景象,意境悲凉。C.颈联写门前与池上之景,由“不见”引出想象之情景,虚实结合,写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D.结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都用了托物寄兴、以景传情的手法。5.简要分析第三联的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萧给事徐铉①夕郎忧国不忧身,今向天涯作逐臣②。魂梦暗驰龙阙曙,啸吟闲绕虎溪春③。朝车载酒过山寺,谏纸题诗寄野人。惆怅懦夫何足道,自离群后已同尘。[注]①徐铉,南唐文学家、书法家、后随奉煜归宋。一生曾三次遭贬。②夕郎,黄门侍郎的别称。③虎溪,江西南庐山东林走前,相传晋见远法师居此,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体现诗人的为官态度,下句写出当下的身世遭际,前后句形成呼应。B.诗人身在天涯、心系君主,“曙”字表明奔赴京城的魂梦从暗夜持续到天明。C.春天的虎溪萦绕虎啸声,这里“闲”字是诗眼,既实写环境也虚指诗人心境。D.这是一首寄赠诗,诗人借诗向朋友倾诉衷肠,尾联反问句蕴含了复杂的情感。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有“车”“酒”“农人”等意象(形象),试与本诗颈联比较分析,其内涵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宣州丘判官徐铉宪署游从阻,平台道路赊。喜君驰后乘,于此会仙槎①。缓酌迟飞盖,微吟望绮霞。相迎在春渚,暂别莫咨嗟。注:①仙槎: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借称行人所乘之舟。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丘判官即将远赴“平台”,随行人员踏上征程,道路难行而漫长。B.“喜君”两句叙事,叙写友人随行人员赶来,由陆路改为水路的热闹场面。C.“微吟望绮霞”句具有绘画美,在美丽彩霞映衬下凸显了诗人孤独的形象。D.尾联交代送别季节和地点,宽慰友人,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似。9.这首诗中诗人的心理经过了多次变化,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徐铉①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往事并随残历日,春风宁识旧容仪。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傩②羡小儿。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注】①徐铉,曾仕南唐三主,历官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后主李煜归宋。此诗写于归宋后不久。②乡傩:乡间驱除疫神的祭祀。汉代宫中傩祭,以十岁至十二岁小儿百二十人为之。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寒夜已深、灯光明亮、旧年将过、新年将至的景况。B.颔联将“往事”“春风”并提,既揭示自然规律,也有象征意味。C.辞旧迎新之际,诗人内心非常复杂,眼前景、过去事有机融合。D.全诗情感真挚淳厚,表达含蓄蕴藉,语言华美富赡,手法多样。11.从全诗看,表达了哪些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①。[注]①苍华,头发之神。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此诗时,落日西斜,小雪飘舞,诗人饶有兴致地试用新炉煮茶。B.颔联中“篱菊尽”“塞鸿飞”的景象暗示秋天渐远,寒冬正逐步迫近。C.“低覆水”写菊花飘落之态,“远连霞”写鸿雁远飞之景,意境幽远。D.第六句“轻霜”与上句“小雪”相对,用比喻手法表现自己头发微白。13.本诗情感颇为丰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梁王旧园①徐铉②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注]①梁王:汉代的梁孝王刘武。旧园,即梁园,当时一些名士如邹阳、枚乘等经常到梁园饮酒作赋。②徐铉是南唐遗臣,随后主李煜降宋,很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官至散骑常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交代梁园地理形势写到乘舟来游,导入下两联写景,尾联以感慨此行作结,浑然一体。B.颔联选用草树、荒台、欹石、风雨等意象,表现旧园荒芜衰败、萧条冷落的景象,意境悲凉。C.颈联写门前与池上之景,由“不见”引出想象之情景,虚实结合,写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D.结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都用了托物寄兴、以景传情的手法。15.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D 2.①“为将寂寞”指苗将军不得志,“为儒寂寞”是指自己不得志;②本诗既有对苗将军被贬官的不平,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官的郁愤,以及与苗将军同病相怜的感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D.“远观的山水景象”错。颈联中的“攲倾怪石”“零落圆荷”皆是近景,当是故宅园中假山荷池之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为将为儒皆寂寞”,意思是:你做将军我做儒士都是寂寞的。其中“为将寂寞”的“将”指苗将军,“寂寞”的理解要结合标题中的“苗将军贬官后”这一背景分析,此处是指苗将军不得志;“为儒寂寞”中的“儒”指的是自己,“寂寞”的理解要结合注释①中“曾在南唐知制诰任上被贬官泰州司户掾”,所以此处是说自己不得志。“皆寂寞”既抒发了对苗将军被贬官的不平,也抒发了自己被贬官的郁愤,以及与苗将军同病相怜的感慨。3.C【导语】这首送别诗通过描写战乱频仍、离情别绪浓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首联写离别的悲伤,颔联论及友人孝顺离去,颈联设想来信宽慰,尾联折柳挽留。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看来信’‘指后期’一实一虚”错。诗歌颈联的意思是,以后想念你的时候,只能看看你寄来的书信,幸好可以宽慰的是,毕竟后会有期。所以这两句其实都是作者对未来日子的想象,都是虚写,没有实写。故选C。4.C 5.①对比。昔日众多名士到梁园饮酒作诗的盛况与今日不时传来雁鹜哀鸣的衰败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内心的愁思。②用典。借当年名士邹阳、枚乘等到梁园饮酒作诗的典故,写出了当年梁园的盛况。③拟人。“愁”字把雁鹜人格化,形象生动,便于抒发作者内心的愁思。④虚实结合。虚写昔日众多名士到梁园饮酒作诗的盛况,实写今日不时传来雁鹜哀鸣的梁园的衰败,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愁思。【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梁王旧园的荒凉景象,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首联导入游览之意,颔联运用荒台、垂藤等意象营造出冷清氛围,颈联虚实结合,以“醉”与“愁”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凄凉,尾联抒发秋日的感慨,呼应全诗的忧伤情绪。诗歌整体构思严谨,情景交融。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错。颈联,虚实结合,虚写昔日众多名士到梁园饮酒作诗的盛况,实写今日不时传来雁鹜哀鸣的梁园的衰败。应是追念昔日之盛,衬出今日之衰。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门前不见邹枚醉”与“池上时闻雁鹜愁”是古今对比,故去梁园是那些名士饮酒聚会的地方,而今只能听见大雁野鸭凄凉的鸣叫,这样的对比表现昔盛今衰之感,突出内心的愁思。“门前不见邹枚醉”是用典。汉代的梁孝王刘武喜好文学,网罗了一些名士如邹阳、枚乘、司马相如等经常到他的庄园梁园游赏作赋,一时传为佳话。此句借助典故写出了当年梁园的盛况。“池上时闻雁鹜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雁鹜拟人化,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更加生动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颈联写门前与池上之景,但用笔较颔联为虚,由“不见”引出悬想之词,写昔日众多名士到梁园饮酒作诗的盛况;“时闻”写今日实景,雁鹜哀声突出今日梁园的衰败。既追念昔日之盛,又见出今日之表,“雁鹜愁”则在这种今昔之慨上更蒙上了一层愁云哀雾,突出作者的愁思。6.C 7.在徐铉的诗中,“朝车”承载着对过去朝堂生涯的回忆和今昔对比的感慨;“酒”更多是消愁的工具;“野人”则是在被贬困境中为数不多可以交流的对象。多体现诗人被贬后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寻求安慰的状态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车”是自由生活的一部分;“酒”是美好生活的点缀;“农人”是和谐田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整体展现的是归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要展现陶渊明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和惬意生活。【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春天的虎溪萦绕虎啸声”错误,“啸吟闲绕虎溪春”并不是说春天的虎溪有虎啸声,而是诗人在虎溪边吟诗的声音。“闲”字主要体现的是诗人被贬后的悠闲,而非虎溪环境的“闲”。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本诗颈联“朝车载酒过山寺,谏纸题诗寄野人”中,“朝车”“酒”“野人”等意象有以下内涵:“朝车”在此处暗示诗人曾在朝为官的经历,如今被贬。 “酒”则象征着诗人借酒消愁,或是以酒寄托对往昔的回忆和对当下处境的感慨。“野人”指平民百姓,诗人向他们题诗寄情,表现出被贬后与百姓交流、寻求心灵慰藉的状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车”“酒”“农人”等意象: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中的“车”是陶渊明归隐后出行的工具,体现其自在闲适的生活状态。“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中的“酒”是归隐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是家庭温馨、生活安逸的象征。“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中的“农人”是陶渊明田园生活中的伙伴,表现了他与农民相处融洽、融入自然的生活情景。8.D 9.开始不舍与担心,后来情绪转为高兴。其后是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最后是对再次相聚的期盼。【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尾联交代送别季节和地点”分析错误。尾联“相迎在春渚”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在春天的水边迎接丘判官的情景。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通读全诗可知,作者的心情几经变化。首联“宪署游从阻,平台道路赊”叙述丘判官即将远赴“平台”,随行人员踏上征程,道路难行而漫长,此时作者对丘判官的离去充满不舍,而“平台道路赊”也表明作者对丘判官遥远路途的平安有着些许担心。颔联“喜君驰后乘,于此会仙槎”则是叙写友人随行人员赶来,行程也由陆路改为水路,那么丘判官的旅程应该会轻松一些,想到这些,让作者为朋友感到高兴。颈联“缓酌迟飞盖,微吟望绮霞”则是写送行饮酒的场面,通过慢慢饮酒来让朋友能够多留一会儿,表现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最后,尾联“相迎在春渚,暂别莫咨嗟”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两人再次相聚的期盼。10.D 11.①“送故迎新了不欺”“往事并随残历日”表现了诗人对新旧交替,月流逝的无奈之情;②“更对乡傩羡小儿”表现了诗人对“小儿”的羡慕之情,对自身衰老的感叹;③“预惭岁酒难先饮”表现了诗人因归顺新朝而担忧名节的惭愧之情。【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并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表达含蓄蕴藉,语言华美富赡”表述有误。根据诗意,由“送故迎新了不欺”“春风宁识旧容仪”“预惭岁酒难先饮”等诗句可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岁月交替的无奈、时光流逝的伤感以及因归顺新朝而担忧名节的惭愧等情感,遣词用句简练质朴,表意抒情较为直率、明白,并无“含蓄蕴藉、华美富赡”之气。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诗作于诗人随后主李煜归宋后不久的一个除夕之夜,作为一个降臣,诗人内心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有新旧交替、岁月不再、韶光流逝的无奈和伤感,由“送故迎新了不欺”“往事并随残历日”等句可知;有对自身衰老的感伤和对小儿青春年少的艳羡,这在“更对乡傩羡小儿”中可见,诗人在对比中自叹衰老,更以一个“羡”字直抒胸臆,较为直率地表达了这种情感;诗人还说,“预惭岁酒难先饮”,诗人因归顺新朝而担忧名节的惭愧之情溢于言表。总体来说,诗人在抒情达意时并不含蓄蕴藉,而是多处直抒胸臆,较为明白直露地表达了这些情感。12.A 13.①孤独寂寥,小雪时节独自试新炉煮茶;②忧伤无奈,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③不甘平庸,不向发神祈求,希望有所作为。【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手法的能力。A.“小雪飘舞”错误,诗中“小雪”是节气;另“饶有兴致”赏析有误,“独试新炉自煮茶”中“独”“自”说明诗人此时孤单寂寞,借以排遣,不是饶有兴致。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首联“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描写诗人独住征西府中,眼见太阳已经西斜,诗人百无聊赖,独自尝试用新炉去煮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颈联“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描写诗人在小雪节气中寂寥无助,悠闲度日,看到自己已经两鬓斑斑,表示人因为年华逝去而壮志难酬的情感。尾联“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描写诗人因为流年虚度而内心无奈,但是又不甘此生平庸,告诉自己不要向头发之神祈求,而是要自己有所作为的情感。14.C 15.尾联了抒发了诗人对梁园古今巨变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故国之思;表达了诗人对得遇新朝皇帝赏识的荣幸与感戴之情。【解析】14.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错,颈联,虚实结合,虚写昔日众多名士到梁园饮酒作诗的盛况,实写今日不时传来雁鹜哀鸣的梁园的衰败。故选C。15.本题考核分析概括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答题时需注意结合诗句内容以及典故分析作者的情感。答题时“感激”一词体现了诗人对得遇新朝皇帝赏识的荣幸与感戴之情。同时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梁园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