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普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我国南沙多数珊瑚岛屿土壤以石灰性的珊瑚和贝壳碎屑为母质,经过积盐脱盐、生物积累、淋溶作用形成。某研究团队对南沙新建岛屿上不同类型珊瑚砂土壤进行研究:纯海洋珊瑚砂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的酸碱度比较接近,但是与有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pH值在7.0~7.5之间)相比有一定差异。下图示意研究样品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纯海洋珊瑚砂和无植被覆盖珊瑚砂土壤的酸碱性最可能为( )A.碱性 B.中性C.酸性 D.无法确定2.推测图中S3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S4的原因为( )①新建岛屿珊瑚砂土壤缺少外源有机质的输入 ②没有植物载体,有机质来源少 ③珊瑚砂土壤黏粒含量低、质地疏松、有机质等养分易被雨水淋溶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明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为了提高南沙新建岛屿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下比较有效的措施是( )A.平整土地,改变地形地势条件B.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C.补充外源有机质,改良土壤D.岛上种果树并在果园中养畜禽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下面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外力作用 B.②——岩浆活动C.③——变质作用 D.④——重熔再生5.材料中的“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和构成石根山风景区的主体岩石分别对应图中的(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6.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C.岩浆喷出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2024年4月中旬,常年炎热干燥的波斯湾附近出现多个雷暴雨团,形成暴雨带,迪拜 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160毫米,约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倍。此类极端天气过程的形成与中纬度西风带的南移波动有关。图2示意暴雨时该区域500百帕高度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27.图中甲处500百帕高度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8.本次暴雨过程中冷空气强烈下沉会导致迪拜( )A.气温上升 B.气压降低 C.雨量剧增 D.风速突变9.相同天气现象易发生于( )A.4月 美国东南部 B.10月 南非西北部C.10月 阿根廷西部 D.4月 意大利北部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效益高 B. 木材销路好C. 劳动投入少 D. 种树有补贴11.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大开荒力度 B. 增加木材进口C. 增加粮食进口 D. 鼓励农地流转地表反照率(地表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下图示意某年3月15日至4月2日我国西北某沙漠地区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与雪深的日均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时段是( )A.3月15~20日 B.3月21~25日 C.3月27~30日 D.4月1~3日13.推测3月15~20日积雪融化较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温度 C.湿度 D.地形2023年12月10日,安徽省黄山市某地(30°11′N,117°38′E)上空出现壮美的云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霞光照耀云海,绚丽如画(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摄影师镜头正对的方向为(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15.照拍摄当天,当地( )A.夜长大于昼长 B.出现极昼现象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D.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16.当地下一次太阳在同一时间升起的日期大致是( )A.1月3日 B.1月5日 C.7月6日 D.7月8日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根河湿地地处大兴安岭北麓西坡,位于根河、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尔河的交汇处,还包括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及两岸的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水泡子及其支流,是一个大范围的冲积平原,冬季气候寒冷,夏季温暖短促,冻土发育,是我国保护原状态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繁殖地。这里不仅自然景观壮丽,河流、湖泊与植被四季变换,美不胜收,而且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和娱乐活动,如观鸟、摄影和生态探险等。材料二:呼伦贝尔市近年来加大了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统筹部署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呼伦贝尔市拥有多家煤矿开采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加剧。(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根河湿地的形成原因。(2)分析根河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原因。(3)简述呼伦贝尔煤矿产业转型可采取的主要措施。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板块运动影响下的海陆格局对大气环流和自然资源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古生代晚期,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拼合形成一个跨越南北半球的超级大陆,大陆东侧为特提斯洋。冬、夏季两半球陆—陆间热力差异驱动当时的季风环流。下图是超级大陆地理格局复原图,当时地球的质量、体积、运动状况与现在差异不大。(1)特提斯洋北侧大陆边缘有山脉,分析其成因。(2)说明7月两半球陆一陆间的热力差异对北半球夏季风的驱动过程。(3)根据古地理环境解释我国山西(属华北陆块)古生代晚期地层中存在大量煤炭的现象。参考答案【答案】1.A 2.B 3.C【答案】4.A 5.B 6.A【答案】7.A 8.D 9.B【答案】10.C 11.D【答案】12.C 13.A【答案】14.B 15.A 16.A17.【答案】(1)所处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蒸发较弱;位于众多河流交汇处,地表径流补给丰富;位于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多冻土发育,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2)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繁殖地;湿地面积大,为动植物提供广阔的栖息地;自然环境多样,适合不同动植物生存;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动物食物充足;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受人类影响小。(3)适度开采,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采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产过程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18.【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19.【答案】(1)特提斯洋所在的大洋板块向劳亚大陆所在的大陆板块强烈俯冲,大陆板块边缘受到挤压力,发生变形和抬升,形成海岸山脉;板块运动活跃,多岩浆活动,多火山。(2)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劳亚大陆的气温高于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形成热低压,冈瓦纳大陆形成冷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偏南风,进入北半球之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3)华北陆块地处低纬度,热量条件好,四面环海,降水充沛,叠加暖流流经,水热条件优渥,生物繁盛;板块运动,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在厌氧环境下生物残体分解减慢,形成泥炭,并逐渐成煤。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