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 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2
3
1
重点
重难点
难点
学会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理解v-t 图像的含义,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像,并会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知道位移传感器测速度的原理,会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
(1)测纸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测出D、G间的位移Δx和所用的
时间Δt,则D、G间的平均速度为v=。
(2)用刻度尺测出多个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然后用平均速度v=计算某些点间的平均速度,每隔0.1 s计算一次平均速度,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位置 0 1 2 3 4 …
x/m …
Δx/m …
Δt/s …
v/(m·s-1) …
0.0625
0.0290
0.0510
0.0620
0.0640
0.29
0.51
0.62
0.64
0.63
0.1
0.1
0.1
0.1
0.1
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根据v = 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 的一段位移来计算。
2.测量瞬时速度
中间时刻
(1)测纸带的瞬时速度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E=。
(2)计算纸带上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每隔相同的一段时间计算一次速度,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位置 0 1 2 3 4 5
x/m
Δx/m
Δt/s
v/(m·s-1)
0.0375
0.0150
0.0220
0.0310
0.0360
0.25
0.37
0.52
0.60
0.63
0.06
0.06
0.06
0.06
0.06
在实际测量中,是否所取的Δx越短越好呢?
答案 不是,如果所取两点间的距离过小,测量位移时的误差就会增大。所以,实际测量中要在测量点附近选择合适的位移和时间,一般采用取计数点的方式。
(2) == m/s≈0.14 m/s;B点瞬时速度vB= = m/s ≈0.13 m/s。
1. 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选出了一条清晰的纸带,并取其中的A、B、C、…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
(1)可求出A点到D点的距离是   cm,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s。
4.10
0.1
(2)由实验数据可得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    m/s;B点的瞬时速度是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0.14
0.13
速度—时间图像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测得其运动过程中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如表所示,尝试在坐标纸中作出物体运动的 v-t图像。
t/s 0 0.10 0.20 0.30 0.40 0.50
v/(m·s-1) 0.72 0.77 0.82 0.86 0.92 0.97
2.速度—时间图像的获得:用 表示时间t, 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 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v-t图像,如图所示。
1.速度—时间图像的意义: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 变化的规律。
时间
横轴
纵轴
平滑
速度——时间图像
v/(ms-1)
t/s
O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像,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 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10 m/s。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吗?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答案 变化。0~1 s是加速运动,1~3 s是匀速运动,3~4 s是减速运动,4~5 s是反向加速运动。
(3)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哪个时刻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 变化。0~4 s沿正方向运动,4~5 s沿负方向运动;在第4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不相同。
1.由v-t图像直接读出任一时刻所对应的 。
2.可以从v-t图像上直接判断速度的方向:图像位于t轴
上方,表示物体向 方向运动;图像位于t轴下方,
表示物体向 方向运动。
3.如图所示,v-t图像中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该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注意:v-t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速度有正、负两个方向。
速度


2. (多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 s末改变运动方向
B.物体在前3 s内运动方向不变
C.物体在3 s末运动方向改变
D.物体在2 s末和4 s末的速度相同


前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均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A错误,B正确;
由题图可知物体在t=3 s后速度为负,说明物体改变了运动方向,C正确;
物体在2 s末和4 s末的速度大小都为2 m/s,但方向相反,D错误。
传感器测速度

3.(2023·北京市北师大二附中期末)如图所示是用位移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示意图,这个系统由在同一直线上且等高的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被固定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某次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
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1,空气中的声速为v0(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
(1)求A第一次发射脉冲时,A与B之间的距离x1;
答案 v0t1
依题意,由于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可得第一次发射脉冲时,A、B间的距离为x1=v0t1
(2)经过Δt时间后,A再次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
答案 v0(t2-t1) 
同理可知:进行第二次测量发射脉冲时,A、B间的距离为x2=v0t2
则小车运动的距离Δx=x2-x1=v0(t2-t1)
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Δt,即为小车运动Δx所用的时间,则小车的速度为v==,解得v=。
此次B接收的时间差为t2,求A两次发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Δx为多少?小车运动的速度v为多少?
4.(2023·湖北省高一检测)高速公路上常用位移传感器测车速,它的原理如图所示,汽车D向右匀速运动,不动的仪器C在某一时刻发射短暂的超声波脉冲,经过0.2 s接收到被汽车D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再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0.025 s后又发射一个短暂的超声波脉冲,发出后经过0.25 s再次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为340 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
(1)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到仪器C的距离为    m;
(2)汽车先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    s;
(3)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   km/h。
t1=0.2 s,Δt=0.025 s,t2=0.25 s,v声=340 m/s
(1)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到仪器C的距离为x1=v声·=34.0 m
(2)汽车先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为t=+Δt+=0.250 s
(3)汽车行驶的速度大小为v==34 m/s≈122 km/h。
34.0
0.250
122
对于此类位移传感器来说,其测速根本原理为公式v=
汽车先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t=+Δt+(t1为第1次发射超声波到第1次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时间,t2为第2次发射超声波到第2次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的时间,Δt为两次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位置变化
快慢的描述
速度(二)
原理:v=
纸带处理:计数点的选取,长度的测量方法
测量纸带的瞬时速度
原理:v=,某一位置包含在内
意义:直观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获取:建坐标系、描点、连线
应用:获取某时刻速度、判断速度正负、交点意义
传感器测速
原理:v=
纸带处理:计数点的选取,长度的测量方法
Keep Think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