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首师大附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综合运用(共50分)1.(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C3.B4.C5.D6.(1)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2)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3)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7.①写明子产死去和死去的时间,交代了郑人和孔子对子产的哀悼。②为下文叙写子产的政绩和对子产的怀念做铺垫。③领起下文以树为抒情载体的叙写和议论,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形象生动。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8.(1)衬托。以子产墓前夕阳西下时的冷清苍茫来衬托子产被后人淡忘的感慨。(2)比喻。把子产执政改革中有人对他的谩骂和编排比作秋风,把子产写作那棵繁茂的大树,“抖抖身子”写出了子产对谩骂和编排的毫不在意。9.①爱民重民,为政清廉。②不畏时难,支撑危局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③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格约束后人。④知道感恩,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⑤不计诋毁的豁达胸襟。10.①主题方面的理解。“温润”主要指本文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因为本文主题更多的是正向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子产的沉痛悼念,对子产执政智慧、清廉品行、爱民措施和爱国情怀的崇敬。“凌厉”主要指本文情感抒发上批判的意味不重,导致启发性、深刻性不强。比如文章在表达对现代人遗忘了子产和子产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慨叹、对现代人毁坏自然和传统文化景观的悲痛时,情感没有针砭时弊的强烈释放,并且文章对子产价值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深刻的阐释。②语言运用上,遣词造句富有匠心,文章叙述处简洁,抒情处典雅,描写处细腻:但是规范有余创新不足,少了一点文字本身的奇崛和张力。③文章象征、比喻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深刻精警:但是缺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探索,难以给人新颖的阅读体验。11.爱(1)喜欢(2)喜爱(3)吝惜(4)爱惜(5)喜爱12.安(1)安稳,安定(2)怎么,哪里(3)安逸,安稳(4)安抚,抚慰(5)哪里(6)安身、养生(7)使…安定13.被(1)表示被动(2)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3)覆盖(4)遭受14.倍(1)背叛,违背(2)增加(3)越发,更加15.本(1)根本,基础(2)版本,稿本(3)本来,原来(4)原本的(5)推究本源2首师大附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一、综合运用(共50分)1.根据《劝学》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练习(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根据文章,完成下面练习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交往B.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嘉许,赞美C.若望仆不相师望:期望,希望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境,边邑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②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①俗之所欲,因而予之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C.①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②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D.①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下列文言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A.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B.贵轻重,慎权衡。C.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素。D.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5.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上服度则六亲固。”“六亲”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亦泛指亲族、亲戚。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管仲,字仲,名夷吾。C.孝廉,晋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的人出来做官。D.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韩信被封为淮阴侯,淮阴,当在淮水的南面。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2)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3)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答案.pdf 2025年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