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宁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4.单细胞原生动物疟原虫(2N=14)感染人体后,先后在肝细胞、红细胞内通过裂体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产生后代,引发人体产生发热、寒战等症状。裂体生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高一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卷子细胞母细胞答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0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多次有丝分裂1.“辟谷”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庄子·逍遥游》里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中医所倡导的辟谷,A.原生动物疟原虫的裂体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本质是通过间歇性饥饿的方式来延缓衰老。科学研究表明,一旦细胞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出现营养B.一个裂殖体最终产生20个子细胞,其细胞核至少要进行4轮有丝分裂匮乏的情况,细胞就会自动计算并识别出细胞内的多余物质、垃圾和毒素等,通过细胞自噬把这些多C.一个正进行2核变4核的疟原虫细胞可观察到28或56条染色体余物质分解吸收掉,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基本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裂体生殖相比于细胞正常有丝分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更多子细胞A细胞适度“饥饿”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5.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大胆地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B.细胞自噬产生的最终产物都将被排出细胞外假说,最终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辟谷”可以增强细胞的自噬,加强代谢过程A.孟德尔认为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细胞自噬过程通常情况下对自身正常的结构没有破坏作用B.孟德尔提出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2.图甲、乙分别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图丙为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的遗传现象数量变化,图丁为该生物细胞分裂相关的几个时期中染色体与核DNA分子的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不同性状的数量比为1:1或1:1:1:1()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孟德尔定律模拟实验。如图1,甲同学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同源染色体对数数量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V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a核DNA口染色体图2代表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DdDDA00O(dDdDda(a66 )时期时期b内A图丁中a时期对应图丙的②图1B.图乙细胞的名称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合子D辣②配子D墙影⑨不网架的子代图2C.精原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分裂过程均可以用图丙表示D.图甲、乙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①和③,对应图丁的b和cA.甲、乙同学实验中每只小桶内放入的两种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3.取雄性马蛔虫(24)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B.乙同学模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在过程②和③中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出现在细胞中①④四个不同的位置(箭头表C.上述每个小桶内小球总数量一定相同,且抓取记录组合后放回原处示移动路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荧光点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甲、乙同学经过多次抓取小球实验后,理论上得到的Dd、ab组合概率约为1/2、1/4A.①→②过程可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7.萨顿依据“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B.②→③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互换●红色荧光。绿色荧光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C.③→④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且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条③:D.③→④过程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C.受精卵中基因和染色体一样,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赤道板位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也是自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