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毕节地区2025年秋季八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模拟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2025年6月22日,实验中学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写的宣传稿,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6分)走进语文园地,走近历史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由不同时代的人 薪火相传,接续奋斗而来。从古至今,不少英雄豪杰或平凡人物都曾经留下自己的足迹:潜心贯注的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忧心忡忡的刘禹锡,身居陋室,读书弹琴;游 历齐鲁的杜甫远望泰山,壮志凌云;为人宽厚的叶圣陶,诲人不倦;遨游太空的杨利 伟归途惊心动魄,圆满完成任务;修茸茅屋的瑶族老人,品行如梨花般纯洁美丽…… 他们伟大的精神,如迸溅的火花,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1.(2分)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诲人不倦 B.遨 (áo) C.修茸 D.迸 (bèng)2.(2分)文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潜心贯注 B.忧心忡忡 C.壮志凌云 D.惊心动魄3.(2分)以下是同学们的学习心得,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一定会接过传承中华文化的火炬,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B.漫步语文园地,让我受到极大的鼓舞,原来历史上有这么多值得欣赏和学习的人物。C.我们初中生认真学好语文,不仅能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能增长知识才干。D.前辈们的可贵精神指引着我们,能否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对我们的人生起决定作用。4.第二小组组织“传承优良家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1)(3分)2025年2月,中国青年报社对2667名青年进行了有关家风的问卷调查,九年级一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了以下的统计表,请参照表2在表1的横线处补写表头,并根据表1、表2各探究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表1:____________内容 比例(%)是人生第一教育 74.6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 65.3影响个人树立“三观” 63.0影响社会风尚 62.9表2:优良家风的传承途径内容 比例(%)家长重言传身教 83.1要注重传承与纳新 71.6家长带孩子多做正能量的事 68.4家长重视提升自身修养 57.6表头:表一____________结论:表1 表2(2)(4分)学校对全校学生调查发现,同学们家里有“孝亲敬老”“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优良家风,请你从中选择一种或另行补充,以“______的家风助我成长”开头写一段话,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5.(8分)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1)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2)造化钟神秀, 。 (杜甫《望岳》)(3)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 ”。(6)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7)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二、阅读(共49分)(一)整本书阅读(任选一题作答)(共5分)6.阅读名著,完成下面小题。(1)(2分)保尔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2)(3分)作为好书推荐官,你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读书需求,有理有据地给出推荐理由。请你根据小语或小文的需求向其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小语:我最近很迷茫,我又对未来有很多向往,想搞好学习,但数学实在太难,很难坚持下去。有和我一样的人吗?小文:我热爱小说创作,最近陷入了困境,总感觉写作形式单一,不太吸引人。我选择向 推荐,推荐的理由:7.(5分)诗人流沙河在《理想》这首诗里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写出他的理想以及人物为此做出的努力。(二)诗歌鉴赏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楚江①怀古(其一)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④。云中君⑤不见,竟夕⑥自悲秋。【注释】①楚江:应指沅江。②微阳:夕阳。③广泽:指洞庭湖。④乱流:形容涌荡的江波。⑤云中君:神话传说中的云神。也兼指屈原《九歌·云中君》,借写屈原之事。⑥竟夕:通宵。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三)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甲、乙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三峡》(节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陆游《入蜀记》(有删改)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9.(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B.空谷传响 响:回声C.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D.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10.(2分)最适合填入画波浪线 句子□中的一项是( )旁有数矶亦奇峭, 皆非狮子比也。A.故 B.以 C.乃 D.然11.(2分)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B.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C.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的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D.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12.(4分)翻译下列句子。(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四)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菜油香,外婆忙夏生荷①超市的货架上摆了一排菜籽油,还有个好听怀旧的名字:外婆乡小炸。凑近看标签,产地居然是我的老家,不禁让我想起儿时跟外婆一起收油菜籽的情景。②我的老家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的乡人们都喜欢种油菜,大片大片的。外婆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农活不辍,种了很多油菜,能收很多菜籽。③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在田野上,是季节最美的外衣。喜欢看油菜花的人很多,知道油菜籽的人却很少,了解收割不易的人则更是没有几个了。④油菜花大美过后,会结成籽,没有了往日灿烂的模样。它先是泛青,再泛黄,等到一粒粒油菜籽饱满之时,便要收割了。更准确地说,是砍而不是割——成熟的油菜秸秆粗壮结实,需用锋利的砍刀用力去砍方可。⑤外婆是四川人,年轻时不仅是个美少女,还颇有点文化,上过高中。她千里迢迢嫁了来,外公却常年在外,家里家外的一切事宜便都由她承担起来。儿时,外出打工的父母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因此我日日见证了她的辛劳。⑥星期天,我也会去油菜地给外婆帮些小忙,比如给她送点水喝,或者带去磨刀石……外婆很能干,她给油菜上很多的土木灰当肥料,平日里除草也勤快,棵棵油菜的秸秆都长得异常粗壮。⑦收割菜籽,一般在夏初之际。5月中下旬的早晨和上午,气温不太高,还沾着点露水,那时收割,菜籽不会因外力触碰而破壳落地,造成浪费。而每到收割季,我都会看见矮小的外婆,在一望无际的油菜地里一点点地挪动,没完没了地砍呀砍。外婆手小,根本握不过来,要分好几次砍。只见她弯着身子,一刀一刀挥砍,“咔嚓”“咔嚓”的响声,伴着汗水默默流淌下来。⑧被砍倒的油菜就铺放在地里晾晒,晒干水分后,便是踩籽了。怎么踩呢?外婆在地上铺一大块塑料薄膜,再把油菜抱上去,一把把放整齐,然后站上去,用脚将菜籽从秸秆上踩下来。这看上去挺轻松的,其实不然。因为要在阳光最厉害时踩,壳才易破开,籽才能出来。天气闷热时,菜籽壳的灰末四处飘荡,落到身上痒得死人,却又不能去抓,否则会越抓越痒。⑨我问外婆,你不痒吗?外婆笑应:“痒呀,但要忍着哦。”就这样,无数粒黑得晶莹透彻的菜籽,被外婆一脚一脚踩脱壳,黑珍珠般在阳光下闪闪发亮。⑩因为太多,常常要个把星期,才能踩完所有的油菜籽。之后,外婆把它们一担担挑送到镇上的老油坊里,换回一张张油票。有了这些油票,一家人一整年的吃油就不愁了。外婆还让我父母带些去打工的地方吃,能省下不少的买油钱。那黑中泛着红亮的菜籽油可真香啊,淋进热锅里,再寻常的农家菜,也能被浸润得无比美味了。 外婆的身体很好,一直活到了86岁。我觉得其中一大部分得归功于菜籽油,它含胆固醇少,常年吃能软化血管。当然,更重要的,还跟她的勤劳有着很大关系。 油菜的一生,跟外婆很像——开花,美化春天;结籽,留下美味…… 我从超市的架子上拿下一桶“外婆家小炸”,买回了家。菜油很香,外婆在世时很忙,我想她了。(选自《半月谈》2022年9月11日,有删改)13.(3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外婆和油菜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14.(4分)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为下列句子做批注。(1)而每到收割季,我都会看见矮小的外婆,在一望无际的油菜地里一点点地挪动,没完没了地砍呀砍。(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外婆在地上铺一大块塑料薄膜,再把油菜抱上去,一把把放整齐,然后站上去,用脚将菜籽从秸秆上踩下来。(从描写的角度)15.(4分)本文题目为《菜油香,外婆忙》,可作者在③④两段用了大量篇幅写油菜花的开花与结籽,你认为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16.(4分)读完这篇文章,你也许会想到这些词语:勤劳、坚强、思念、爱……请任选两个词语,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爷爷的拐杖①小时候看见爷爷的那只拐杖就是一根杂木棒,他除了睡觉外,拐杖就没离开过,爷爷说那是他爷爷的爷爷从老山里捡来的。爷爷走路时基本就不用拐杖撑力,只是摆一个样子罢了,那时爷爷的年龄也就五十开外,但他相对于同龄人来说,他的身体是最好的,有时我跟在他后面小跑才能和他并驾齐驱,那拐杖轻飘飘的在爷爷的右腿旁随着爷爷的脚步行走。②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伴一起玩耍,他们怂恿我一起去偷杏子吃,我想,他反正是我的爷爷,即使发现了也不要紧,便和同伴们悄悄地摸进了园子,看看周围也不见爷爷的影子,同伴们趴在埂子下边,我“蹭蹭蹭”爬上了一棵大杏树,蹲在枝丫上连摘带吃,这时突然听到一声大喝:“下来……”我一听是爷爷赶忙住手,透过杏树的枝叶看着爷爷,只见他瞪着一双眼看我,我慌忙下树,裤子被树枝挂住,撕开了一道口子,爷爷站在树下说:“慢慢下……”听着他缓和的语气,我想不要紧,看来爷爷原谅了我,哪知我刚落地,爷爷的那只拐杖“啪”的一下抽在我的屁股上,打得我好疼啊。“再偷不偷了……”爷爷又一次举起拐杖,我赶忙说:“不偷了,不偷了……”爷爷举起的拐杖慢慢放下,一句话也没说……③给同伴们分了杏子,我特意留了几个,回到家里分给了弟妹,父亲看见问我:“你去园子了?”“嗯,偷杏子被爷爷打了一拐杖”“打得对对的,那杏子熟了要分给社员们的,你偷不挨打才怪呢……”④自从挨了爷爷的打,我看见那只拐杖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次看见爷爷睡下后,我悄悄地将拐杖拿出门去想把它弄折,首先我将拐杖横放在膝盖上,两手抓住拐杖的两头向内使劲,那拐杖就是“岿然不折”,我心里想看你有多结实,我走到门外的那个石锁前,抬起拐杖狠命地抡下,哪知拐杖被石锁反弹,随之挣脱弧口反向我弹来,打到我的额头上,我自讨苦吃挨了自己的“打”,折回屋里悄悄地将拐杖放回原处。⑤秋收的季节到了,园子里只剩下那些缀满树枝的杏子,村里人早出晚归上山收麦,都会路过园子,这季节爷爷拄着那只拐杖在园子里走得格外勤了,每棵杏树下面都留下了爷爷拐杖斑驳的印迹,那拐杖坚硬的性格里也渗透了爷爷的倔强和韧性。麦收刚完,爷爷便让队长派上四五个人,拿上一大块帆布,四人扯住帆布的四角站在树下,一人爬在杏树的大丫杈上,抓住树枝使劲摇晃,那杏子扑棱棱地往下掉在帆布上,偶尔有滚落地上的杏子却被摔成稀巴烂,树梢的杏子好像有些死皮赖脸不愿意掉下,爷爷边将自己的拐杖递给树上的人,用它轻轻地敲击树枝,那些杏子才不情愿的掉下……“分杏子啦……分杏子啦……”村里的孩子们听见队长的喊叫,一个个往园子里跑。⑥1981年我光荣参军了,去公社集中的那天,爷爷执意地要把我送村外的岔路口,我骑着生产队的大红马,爷爷一直跟在后面送我,我扭头看着爷爷,爷爷握着的那只拐杖,轻飘飘的、无声无息地在爷爷的身旁一上一下划着弧线,到了岔路口我连说着:“爷爷您快回去吧!”爷爷的那只拐杖和爷爷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远去的背影……⑦1990年83岁的爷爷终于闲在家里了,常常坐在那个石锁上发呆,但那只拐杖还是不离手,偶尔举起它吓唬着那些围观他的公母鸡。这年的春天爷爷不行了,等我回去时爷爷早已入土,我怀着沉痛的心情与兄弟们一起走进了家族的坟冢,爷爷的坟头上插着的魂幡仅剩几条白色的纸穗随着春分摇曳,发出“吧嗒嗒嗒”的声响,我跪在坟前点燃一卷烧纸,默默祷告在天国的爷爷原谅我迟来的送行……⑧爷爷的那只拐杖仍然立在爷爷的炕头,显得孤单凄凉,我拿起拐杖用手掌来回的滑动感觉有点冰凉,但我的内心已感觉到拐杖的骨子里渗透了爷爷体温,传送在我心灵里的仍是爷爷那种倔强坚韧的性格语言,拐杖那些纤丝交错的血管里流淌着山泉的水,偶有几片花瓣点缀,哦,这不是那园中的玫瑰花吗?细细端详那拐杖的拐弯处影影约约显现着那些高低起伏的群山,我想原来我的祖先们手握住的是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它是山河的桥梁,一头踩着地,一头撑着天,它才是大山的精灵,永远穿行在黑土地里!(作者:李孝贤。有删改)17.(3分)文章围绕“爷爷的拐杖”写了哪些事?请从爷爷的角度进行概括。18.(4分)文中“爷爷”这一形象深入人心,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爷爷”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19.(4分)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如何表现“拐杖”的倔强坚韧的?20.(4分)文章语言质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爷爷的深情,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三、作文(共50分)21.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拥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一刻,让你铭记于心,照亮你的前路。请以“我的闪耀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答案】1.C 2.B 3.A4.【答案】(1) 优良家风的重要地位 绝大多数青年认同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风气具有深远影响。 家长言传身教是传承优良家风的核心途径。(2)孝亲敬老的家风助我成长。它如一盏明灯,照亮我心灵的角落。每当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或是轻捶他们疲惫的肩膀,这份温情便化作春雨,悄然滋养我感恩的幼苗。5.【答案】 无案牍之劳形 阴阳割昏晓 箫鼓追随春社近 化作春泥更护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岂不罹凝寒 路远莫致之6.【答案】(1)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2) 示例一: 小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主人公保尔的经历一定会给你启发。保尔理想坚定,他立志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即使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仍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写成《暴风雨所诞生的》,重返战斗队伍。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无惧死亡,勇往直前。在修铁路时,天气非常恶劣,物资极度匮乏,他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即使发高烧也没有退缩。示例二:小文 《钢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艺术成就非常高的书。该书形式丰富,文章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或:环境描写非常出色,有营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等作用)。7.【答案】示例1:毛泽东怀抱改造中国的理想,于秋收起义擎起星火,在井冈山建立工农武装,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长征路上,他以智慧带领红军突破重围,在陕北建立新的革命中心,将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示例2:徐海东立志推翻剥削压迫,建立工农当家做主的红色政权。他组建农民自卫军,率部转战鄂豫皖,建立根据地。他坚守革命信念,以顽强斗志坚持武装斗争,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8.【答案】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在深秋薄暮时分,诗人泛舟于洞庭,见到残阳西下,水阔山青,听到树上猿啼,江流声声,不禁引起了对屈原的缅怀,因“云中君不见”而“竟夕自悲秋”。凭吊屈原,追慕先贤,实则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己的愁苦忧伤的心情。【答案】9.C 10.D 11.C 12.(1)这当中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答案】13.①外婆料理油菜地;②外婆收割油菜;③外婆在烈日下踩油菜;④外婆挑油菜籽换油票。 14.(1)“矮小”与“一望无际”形成巨大反差,“一点点”和“没完没了”形成反差,突出表现外婆收割油菜的艰难与不易。(2)“铺”“放”“站”“踩”等一系列的动词,是对外婆踩油菜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踩油菜过程的不易以及外婆踩油菜的娴熟,突出外婆的能干。 15.①写油菜花的美以及油菜花的成熟过程暗示了外婆的人生经历,年轻时的美少女,到嫁人后用劳动创造美好;②让大家熟悉油菜的生长过程,为下文写外婆和油菜的故事作铺垫;③同时与第12段内容“油菜的一生,跟外婆很像——开花,美化春天;结籽,留下美味……”相互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16.示例:“勤劳”与“坚强”。从外婆和油菜打交道的过程,不管是照料油菜还是收割油菜、踩油菜、卖油菜,都可以看出外婆的勤劳,这让我明白只有勤劳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勤劳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从外婆虽为美女,但能坚持劳作,尤其是外婆在烈日下踩油菜时因为菜籽壳的灰沫导致皮肤奇痒,但却强忍着去面对的细节,都体现了外婆的坚强。这让我明白做人只有坚强才能应对一切困难,才能有收获有成就。【答案】17.①爷爷用拐杖教育偷杏子的“我”;②爷爷拄着拐杖巡园子;③爷爷让杏树上的人用拐杖敲杏子;④爷爷拄着拐杖送我去参军;⑤爷爷举起拐杖吓唬着那些围观他的公母鸡;⑥爷爷去世,拐杖显得孤单凄凉。 18.①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农忙时担心杏子,拄着拐杖不停巡逻;孙子偷园子里的杏子,用拐杖教训。②关爱孙子、严慈相济:我参军时爷爷送别我后久久不肯离去;发现“我”偷杏子,当我被树枝挂住时,爷爷语言和缓,对我的安全充满了担心。看到我无事后,他用拐杖教育我;在教育我偷杏子时,爷爷点到为止,听到我承认错误后就放下了拐杖。 19.①运用词语“岿然不折”表现“拐杖”倔强坚韧;②通过我的动作、心理描写:运用“横放”“抓住”“使劲”“抬起”“抡下”等动词写出我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也没有把拐杖弄折,从侧面衬托出“拐杖”倔强坚韧;③拐杖被石锁反弹,挣脱弧口反向我弹来,打到我的额头上,从正面表现“拐杖”倔强坚韧。 20.①爷爷拄着拐杖对果园的日夜守护,手握自己的信念,忠于职守,表达了对爷爷的赞美和敬佩之情。②爷爷在我犯错时教训我,在我离开时目送我,表达我对爷爷的感激之情;③因工作原因无法送爷爷最后一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遗憾和愧疚。④通过写拐杖这一个与爷爷形影不离的物件,回忆爷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无形中表现了作者对爷爷的深深怀念之情。21.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