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1.(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列工具中, 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夹核桃 B.羊角锤起钉子
C. 筷子夹物 D.起子开瓶盖
2.(2024九上·鄞州期中)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表是台州盛产的几种水果的 pH 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水果名称 西瓜 文旦 蜜桔 杨梅
pH 值 5.5~6.5 4.5~5.5 4.0~5.0 2.5~3.5
A.西瓜 B.文旦 C.蜜桔 D.杨梅
4.(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是一款带滚轮的书包,其内部没装电池,但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图中的实验装置能反映此现象原理的是(  )
A. B.
C. D.
5.(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偏远山村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为:主食:米饭,配菜:炒土豆、咸萝卜、白菜汤。为强壮身体、均衡营养,在"心连心"活动中,最好送去的是(  )
A.猪油和菜油 B.鸡蛋和牛肉
C.小白菜和大白菜 D.白糖和红糖
7.(2024九上·鄞州期中)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改变元素化合价
8.(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B和最低点C,然后摆动到与B点等高的D点后返回。小方从A摆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方在B点和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
C.从A点摆到C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当摆动到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
9.(2024九上·鄞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10.(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将容器中的5和10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初始时甲、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甲的比乙小
B.闭合开关后,通过5电阻丝的电流大于通过10电阻丝的电流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D.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11.(2024九上·鄞州期中)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AB=BC。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13.(2024九上·鄞州期中)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14.(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6 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 W
15.(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铝、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蒸馏水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向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
16.(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竖直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   (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
17.(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   是定滑轮,   是动滑轮,若每个滑轮重20N,人手拉绳的力F为50N,则物体重   N。(不计摩擦和绳重)
18.(2024九上·鄞州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2024九上·鄞州期中)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图中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用铝压制而成。此事实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性。
(2)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转化为内能。
20.(2024九上·鄞州期中)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3)连接、、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   。
21.(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A为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A.Na2CO3 B.NaOH C.NaCl
22.(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明利用标有“6V 6W”的灯泡L1和 “6V 3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为   A。
(2)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通过L1和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将两灯连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23.(2024九上·鄞州期中)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1)你的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2)有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有气体产生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你的猜想正确
25.(2024九上·鄞州期中)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为探究此问题,小科用相同的斜面、长木板、纸盒和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1)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中,小球从斜面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是为了控制   相同;
(3)通过对比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
(4)若长木板绝对光滑,本实验还能达到探究目的吗?并说明理由:   。
26.(2024九上·鄞州期中)为探究CO2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的作用是   ,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艺认为是碳酸钠,小亮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
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结论:白色物质为   。
【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27.(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宁同学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是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小宁同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几次实验,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U/V 0.5 1.0 2.0 2.5 2.8
电流I/A 0.18 0.20 0.30 0.34
电功率P/W 0.09 0.20 0.60 0.952
灯泡发光情况 不亮 发暗光 发较亮光 正常发光 发出强光
(1)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A.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8.(2024九上·鄞州期中)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   个原子组成,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9.(2024九上·鄞州期中)本届杭州亚运会科技满满,其中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成为亮点,它们变身铁饼“搬运工”,这是世界首次使用机械狗在赛场搬运体育器械。工作人员只需将铁饼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时间操控机械狗将铁饼运输回起点处。
(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是将电能转化为   ;
(2)已知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用时13秒,求该机械狗的功率   ;
(3)机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还能进行负重登楼。已知机械狗自重12千克,现携带重为2千克的标准铁饼上五楼。试通过计算,求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每层楼高3米)
30.(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汤家里进行装修,装修的工人从建材市买来一些质量均匀的矩形实木板和墙面漆。木板的规格是1.2m×2m×0.015m,密度为0.7×103kg/m3,每一桶墙面漆的质量为30kg。
(1)工人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将木板的一端匀速抬起(图甲1位置),F的大小为   N。
(2)若F始终竖直向上,在工人把木板从位置1匀速抬升到位置2的过程中,力F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
(3)小汤和工人身形相近,他们一起用一根轻杆将一桶墙面漆抬起,工人抬起轻杆的A端,小汤抬着B端,两人施力的方向都为竖直向上,且保持轻杆水平(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为1.2m,桶悬挂点C离A端为0.4m,则小汤对木板的力F2为多少
31.(2024九上·鄞州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和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含量,现取混合溶液100g,再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30g,产生沉淀质量如图所示。
(1)实验开始时,并未立即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
(2)充分反应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   。
(3)计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的质量。   
32.(2024九上·鄞州期中)空气炸锅,因其烹制食物脂肪含量低,美味酥脆,无油烟味,深受广大市民青睐。如图甲所示为某品牌空气炸锅,有低温、中温、高温三档调节。其发热元件为两个电阻,R1=50Ω,R2=200Ω,额定工作电压为220V,发热部分内部电路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电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S1闭合,S接a处时,炸锅处于中温档工作,求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从中温档调至高温档工作,两个开关应如何操作。
(3)求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的实际功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A、核桃夹夹核桃,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羊角锤起钉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夹物,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起子开瓶盖,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3)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解答】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数值越小,酸性越强。【解答】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几种物质中,杨梅的pH最小,则集中物质中,杨梅的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题干描述的原理进行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由题意可知,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其内部没装电池,但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说明该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所以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线圈串联,线圈的匝数不同,吸引的铁钉数目不同,实验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给导体通电,导体会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解答】分析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CO分子与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和由2个O原子与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2CO+2NO═N2+2CO2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N2和CO2,两种气体均不是有毒气体,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6.【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脂肪、水和无机盐。
【解答】米饭中富含糖类,土豆中淀粉含量较高,萝卜和白菜中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缺少蛋白质,而学生比其它年龄的人需要射入更多的蛋白质,所以应送去鸡蛋和牛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故答案为:B。
7.【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会发生改变,且反应必须要有气体、水或者沉淀生成。
【解答】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A错误;
B、pH<7的溶液呈酸性,而pH<5.6的雨水是酸雨,故B错误;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只是交换成分,在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A.根据高度大小比较BD两点重力势能大小,再比较两点时动能大小,最后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比较机械能大小;
B.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都是运动状态改变,此时没有处于平衡状态;
C.注意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 B 点和 D 点时的高度相等,则二者的重力势能相等。D点时速度为零,B点是速度不为零,则B点动能大于D点动能。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B 点机械能能大于D点机械能,故A错误;
B.小方从运动到C点时,开始做减速运动,即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小方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从A点摆到 C点,由于还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当摆动到D点时,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发生化学变化时改变的性质为化学性质。
【解答】A、水垢主要是碳酸钙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盐,故A不符合题意;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消耗过量的盐酸,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起到中和酸性土壤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可给等质量的空气加热,气体吸热越多,气体膨胀程度越大,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越大,采用了转换法;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2)根据Q=I2Rt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A、由Q=I2Rt可知,在电流和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甲的电阻比乙小,所一段时间后,甲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乙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两个电阻丝串联,所以闭合开关后,通过5Ω电阻丝的电流等于通过10Ω电阻丝的电流 ,故B错误;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增大电流,则滑动变阻器电阻应变小,滑片P应向右移动,故C错误;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该实验电流和时间相同,电阻不同,是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说明是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4个阳离子、4个阴离子,而反应后有2个阳离子、2个阴离子,反应后阴、阳离子的的总数减少,此选项错误。
B、此反应过程中无气体和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的总重量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此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2.【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AB=BC,根据W=Gh可知这两段重力做的功相等;因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下落运动,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经过相同路程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得出它们的功率关系。
【解答】因为,根据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
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
故答案为:B。
13.【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其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C、稀盐酸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均含有氯离子,都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物质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选项错误;
D、稀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说明溶液中既不会稀盐酸,也不含氢氧化钠,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要判断出A所受的摩擦力,首先根据拉力F和动滑轮的特点,计算出绳子对A的拉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计算出A受地面的摩擦力;
(2)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及A的移动速度判断滑轮的移动速度;
(3)根据公式 P=Fv 计算水平拉力F的功率;
(4)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即克服物体B和地面的摩擦力做的功。
【解答】A、因为F=40N,由动滑轮特点可知滑轮细绳对A的拉力为:×40N=20N
因为物体B静止,因此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因为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三力平衡,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
20N-10N=10N;故A正确;
B、A移动的速度即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滑轮的移动速度为:
×0.3m/s=0.15m/s;故B正确;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
。故D正确。
15.【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稀释,其酸性减弱,pH增大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
D、根据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进行解答。
【解答】A、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铝全部参加反应,设铝和铁的质量都为m,生成氢气质量
,观察图像,故A正确;
B、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稀释,其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观察图象,故B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观察图象,故C错误;
D、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与酸反应的速度为镁>锌>铁,观察图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答案】(1)省力
(2)远离;动力臂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可以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动力臂越大越省力,阻力臂越大越费力。
【解答】(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一个省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时越省力。他若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动力臂,即将手远离点。
(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一个省力杠杆。
(2)[1][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时越省力。他若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动力臂,即将手远离点。
17.【答案】A;B;8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是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是轴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解答】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图中的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
由于人手拉绳的力F为50N,所以动滑轮两端的绳子拉力都是50N,即滑轮和重物总共100N,因动滑轮重20N,所以重物为80N。
18.【答案】(1)Fe
(2)紫色石蕊试液
(3)Ba(OH)2+H2SO4=BaSO4↓+2H2O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2)根据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1)稀硫酸和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所以编号①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剂;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该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1)稀硫酸和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所以编号①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剂;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该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19.【答案】延展;化学能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铝的基本属性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铝能被压成薄片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氧化钙和水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0.【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BC
(3)浓硫酸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采用的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F,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则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或BF;
(3)连接B、F、C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浓硫酸。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采用的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F,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则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或BF;
(3)连接B、F、C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浓硫酸。
21.【答案】(1)CuSO4
(2)BaSO4
(3)A;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 CuSO4 溶液呈蓝色,若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特征可判断是否存在 CuSO4 。
(2)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CO3与H2SO4反应会转化为更难溶的BaSO4沉淀并产生CO2气体 ,涉及复分解反应规律。
(3)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反应的综合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来推断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涉及多种物质间的反应及对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
【解答】(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uSO4;
(2)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
(3)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
(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uSO4;
(2)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
(3)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
22.【答案】1;4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电功率公式P=UI,可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分析电路连接方式,结合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压,确定正常发光的灯泡,再根据电路特点计算总功率。
【解答】(1)由P=UI得:I1===1A;
(2)由图象可知,L1正常发光的电流为1A,L2的正常发光电流为0.5A,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只有一灯正常发光,则一定是L2,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5A,由图甲可知L1两端的电压为2V,
所以电源电压U=2V+6V=8V,则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为:P=UI=8V×0.5A=4W.
23.【答案】右;1;变大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求出钩码的个数;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解答】(1)由图a知,杠杆的右端较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因为

所以

所以,n=1,所以在A处挂1个钩码。
(3)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4.【答案】NaCl和NaOH;甲;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碳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
【实验设计及验证】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作出猜想:
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你的猜想为溶质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即甲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设计及验证: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丙猜想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猜想正确。
25.【答案】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速度;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不能,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通过距离显示动能大小。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A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2)(3)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分析;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1)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A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2)对比甲图和乙图,小球质量
ma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分析比较甲和丙两组实验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甲中小球从斜面下滑的高度大,故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故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甲中小球推动木块通过的距离较大,由转换法,可得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6.【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吸水干燥;B
(3)反应物中无H元素;Na2CO3;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法、干燥方法和收集方法,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黑色颗粒是炭黑;然后对白色固体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元素守恒,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1)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经常做干燥剂,所起的作用是干燥作用;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B;
(3)[进行猜想]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没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通过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反思评价]碳酸钠属于盐,但是它显碱性,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经常做干燥剂,所起的作用是干燥作用;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B;
(3)[进行猜想]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没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通过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反思评价]碳酸钠属于盐,但是它显碱性,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7.【答案】增大;0.8;A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3)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出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第一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二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三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五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可知,当灯泡的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由此可知: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接入电路中,其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因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实验中,除了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并不是求平均值,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8.【答案】C;21;37.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1)小苏打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
(2)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21个原子组成。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9.【答案】机械能;500W;168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2)根据W=Fs得到机械狗做的功,根据得到机械狗的功率。
(3)根据G=mg得到总重力,从一楼跑到五楼,上升高度为4层楼的高度,再利用W=Gh可求出克服重力做功。
【解答】(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消耗电能,克服地面阻力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所做的功为
该机械狗的功率
(3)机械狗携带标准铁饼上五楼时的总重力为
上五楼总高度为
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0.【答案】(1)126
(2)D
(3)墙面漆的重力为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2)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重力的大小,知道两力臂的大小关系,知道阻力G的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动力与物重G的大小关系;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与物重G的大小关系;由此得出动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3)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F2的大小。
【解答】(1)木板的重力为
G=mg=ρgV=0.7×103kg/m3×10N/kg×1.2m×2m×0.015m=252N
如图所示:
如图,杠杆在A位置
LOA=2LOC
根据杠杆平衡可知
FLOA=GLOC

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由OC'D∽OA'B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2)根据第(1)小问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选D。
(3)墙面漆的重力为
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1)木板的重力为
G=mg=ρgV=0.7×103kg/m3×10N/kg×1.2m×2m×0.015m=252N
如图所示:
如图,杠杆在A位置
LOA=2LOC
根据杠杆平衡可知
FLOA=GLOC

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由OC'D∽OA'B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2)根据第(1)小问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选D。
(3)墙面漆的重力为
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31.【答案】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设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解得:x=1.2g答: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1.2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两种物质的反应顺序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加入30g氢氧化钠时的反应进度,根据反应产物和剩余的反应物确定溶质种类;
(3)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因实验开始时,并未立即生成Mg(OH)2沉淀;
(2)根据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2.0g时,与100g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恰好反应,而加入NaOH溶液30g,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
32.【答案】(1)当S1闭合,S接a处时,电阻R1被短路,工作电阻只有R2,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当S1闭合,S接a处时,电阻R1被短路,此时只有R2单独工作,此时为中温档,总电阻为R2;
当S1闭合,S接b时,两个电阻并联,此时总电阻为R并;由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可得电阻关系R2>R并;
根据公式可知,总功率P2(3)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两电阻并联,此时空气炸锅的实际功率等于两电阻功率之和即
答:(1)当S1闭合,S接a处时,炸锅处于中温档工作,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1A。
(2)从中温档调至高温档工作,两个开关S1闭合,S接b。
(3)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的实际功率为1210W。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2)当开关S1闭合,开关S接b处时,两电阻并联,开关S1闭合,S接a处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开关S1断开,开关S接a时,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和并联电路电阻规律以及可知空气炸锅的挡位;
中温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只有R2连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阻R2的电流;
(3)高温挡正常工作时,R1、R2并联,根据分别求出R1、R2的功率,然后求出高温挡总功率。
1 /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1.(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列工具中, 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核桃夹夹核桃 B.羊角锤起钉子
C. 筷子夹物 D.起子开瓶盖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A、核桃夹夹核桃,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羊角锤起钉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夹物,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大于阻力,为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D、起子开瓶盖,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4九上·鄞州期中)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3)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解答】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D。
3.(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表是台州盛产的几种水果的 pH 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水果名称 西瓜 文旦 蜜桔 杨梅
pH 值 5.5~6.5 4.5~5.5 4.0~5.0 2.5~3.5
A.西瓜 B.文旦 C.蜜桔 D.杨梅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常温下,pH等于7为中性,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数值越小,酸性越强。【解答】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几种物质中,杨梅的pH最小,则集中物质中,杨梅的酸性最强。
故答案为:D。
4.(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是一款带滚轮的书包,其内部没装电池,但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图中的实验装置能反映此现象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感应;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然后与题干描述的原理进行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由题意可知,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其内部没装电池,但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说明该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所以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图中,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是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线圈串联,线圈的匝数不同,吸引的铁钉数目不同,实验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给导体通电,导体会运动,说明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原理图,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能够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分子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解答】分析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前由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一个CO分子与由1个N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的N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了由2个N原子构成的N2分子和由2个O原子与1个C原子构成的CO2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2CO+2NO═N2+2CO2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故A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为N2和CO2,两种气体均不是有毒气体,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6.(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偏远山村学校食堂的中餐食谱为:主食:米饭,配菜:炒土豆、咸萝卜、白菜汤。为强壮身体、均衡营养,在"心连心"活动中,最好送去的是(  )
A.猪油和菜油 B.鸡蛋和牛肉
C.小白菜和大白菜 D.白糖和红糖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七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脂肪、水和无机盐。
【解答】米饭中富含糖类,土豆中淀粉含量较高,萝卜和白菜中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缺少蛋白质,而学生比其它年龄的人需要射入更多的蛋白质,所以应送去鸡蛋和牛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故答案为:B。
7.(2024九上·鄞州期中)推理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只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改变元素化合价
【答案】D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会发生改变,且反应必须要有气体、水或者沉淀生成。
【解答】A、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A错误;
B、pH<7的溶液呈酸性,而pH<5.6的雨水是酸雨,故B错误;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也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只是交换成分,在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小方在荡秋千,某次他摆动到右侧最高点A后,又开始向下摆动,经过点B和最低点C,然后摆动到与B点等高的D点后返回。小方从A摆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方在B点和D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B.运动到C点时,小方受力平衡
C.从A点摆到C点,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当摆动到D点时,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
【答案】D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A.根据高度大小比较BD两点重力势能大小,再比较两点时动能大小,最后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比较机械能大小;
B.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都是运动状态改变,此时没有处于平衡状态;
C.注意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 B 点和 D 点时的高度相等,则二者的重力势能相等。D点时速度为零,B点是速度不为零,则B点动能大于D点动能。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B 点机械能能大于D点机械能,故A错误;
B.小方从运动到C点时,开始做减速运动,即运动状态改变,那么小方受力不平衡,故B错误;
C.从A点摆到 C点,由于还要克服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重力势能没有全部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
D.当摆动到D点时,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假设力全部消失,则小方将保持静止,故D正确。
故选D。
9.(2024九上·鄞州期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B.用Al(OH)3可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答案】D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发生化学变化时改变的性质为化学性质。
【解答】A、水垢主要是碳酸钙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盐,故A不符合题意;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消耗过量的盐酸,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起到中和酸性土壤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将容器中的5和10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初始时甲、乙U形管中液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比较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甲的比乙小
B.闭合开关后,通过5电阻丝的电流大于通过10电阻丝的电流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D.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焦耳定律)
【解析】【分析】(1)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可给等质量的空气加热,气体吸热越多,气体膨胀程度越大,U形管内的液面高度差越大,采用了转换法;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2)根据Q=I2Rt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A、由Q=I2Rt可知,在电流和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甲的电阻比乙小,所一段时间后,甲的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比乙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两个电阻丝串联,所以闭合开关后,通过5Ω电阻丝的电流等于通过10Ω电阻丝的电流 ,故B错误;
C、闭合开关后,要使液面上升更快,应增大电流,则滑动变阻器电阻应变小,滑片P应向右移动,故C错误;
D、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该实验电流和时间相同,电阻不同,是用于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4九上·鄞州期中)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由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说明是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4个阳离子、4个阴离子,而反应后有2个阳离子、2个阴离子,反应后阴、阳离子的的总数减少,此选项错误。
B、此反应过程中无气体和沉淀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的总重量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此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12.(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从静止开始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AB=BC。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答案】B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AB=BC,根据W=Gh可知这两段重力做的功相等;因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下落运动,所以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经过相同路程的时间关系,再根据功率公式得出它们的功率关系。
【解答】因为,根据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
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根据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
故答案为:B。
13.(2024九上·鄞州期中)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其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稀盐酸,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C、稀盐酸与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均含有氯离子,都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物质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反应,选项错误;
D、稀盐酸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大于7,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说明溶液中既不会稀盐酸,也不含氢氧化钠,证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4.(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20N的物体A以0.3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是10N
B.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15m/s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6 J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6 W
【答案】C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1)要判断出A所受的摩擦力,首先根据拉力F和动滑轮的特点,计算出绳子对A的拉力,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计算出A受地面的摩擦力;
(2)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及A的移动速度判断滑轮的移动速度;
(3)根据公式 P=Fv 计算水平拉力F的功率;
(4)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即克服物体B和地面的摩擦力做的功。
【解答】A、因为F=40N,由动滑轮特点可知滑轮细绳对A的拉力为:×40N=20N
因为物体B静止,因此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10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10N,方向向右,因为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三力平衡,所以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
20N-10N=10N;故A正确;
B、A移动的速度即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3m/s,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滑轮的移动速度为:
×0.3m/s=0.15m/s;故B正确;
C、在2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
。故D正确。
15.(2024九上·鄞州期中)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铝、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蒸馏水
C.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向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
【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解答;
B、根据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稀释,其酸性减弱,pH增大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解答;
D、根据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进行解答。
【解答】A、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则铁和铝全部参加反应,设铝和铁的质量都为m,生成氢气质量
,观察图像,故A正确;
B、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稀释,其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观察图象,故B错误;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故有一部分氢氧化钙会析出,溶质的质量会减小,观察图象,故C错误;
D、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与酸反应的速度为镁>锌>铁,观察图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6.(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是一种健身器械,AOB可视为一个杠杆,O是它的支点。
(1)小明用力竖直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此时AOB是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2)他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应该将手   (选填“靠近”或“远离”)O点,这是因为增大了   。
【答案】(1)省力
(2)远离;动力臂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解析】【分析】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可以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动力臂越大越省力,阻力臂越大越费力。
【解答】(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一个省力杠杆。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时越省力。他若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动力臂,即将手远离点。
(1)小明用力向下拉杠杆时,重物被抬起,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一个省力杠杆。
(2)[1][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越大时越省力。他若想更容易抬起重物,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动力臂,即将手远离点。
17.(2024九上·鄞州期中)如图所示,   是定滑轮,   是动滑轮,若每个滑轮重20N,人手拉绳的力F为50N,则物体重   N。(不计摩擦和绳重)
【答案】A;B;8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是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是轴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解答】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能省力。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知:图中的A是定滑轮,B是动滑轮;
由于人手拉绳的力F为50N,所以动滑轮两端的绳子拉力都是50N,即滑轮和重物总共100N,因动滑轮重20N,所以重物为80N。
18.(2024九上·鄞州期中)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
(1)编号②处的物质是   。
(2)编号①指示剂可以为   。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Fe
(2)紫色石蕊试液
(3)Ba(OH)2+H2SO4=BaSO4↓+2H2O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2)根据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1)稀硫酸和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所以编号①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剂;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该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1)稀硫酸和单质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所以编号②处的物质是铁;
(2)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所以编号①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剂;
(3)若编号④的选用的物质是氢氧化钡,该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H2SO4=BaSO4↓+2H2O。
19.(2024九上·鄞州期中)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图中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用铝压制而成。此事实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性。
(2)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   转化为内能。
【答案】延展;化学能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铝的基本属性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铝能被压成薄片说明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氧化钙和水反应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反应,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0.(2024九上·鄞州期中)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3)连接、、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   。
【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
(2)BC
(3)浓硫酸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采用的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F,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则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或BF;
(3)连接B、F、C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浓硫酸。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仪器②的名称是水槽;
(2)在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采用的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或F,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E,则实验室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或BF;
(3)连接B、F、C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则F装置中加入的化学物质是浓硫酸。
21.(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
(2)白色沉淀A为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A.Na2CO3 B.NaOH C.NaCl
【答案】(1)CuSO4
(2)BaSO4
(3)A;B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 CuSO4 溶液呈蓝色,若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特征可判断是否存在 CuSO4 。
(2)B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CO3与H2SO4反应会转化为更难溶的BaSO4沉淀并产生CO2气体 ,涉及复分解反应规律。
(3)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反应的综合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现象来推断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涉及多种物质间的反应及对反应现象的分析判断。
【解答】(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uSO4;
(2)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
(3)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
(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uSO4;
(2)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硫酸钡;
(3)无色溶液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
22.(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明利用标有“6V 6W”的灯泡L1和 “6V 3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L1的电流为   A。
(2)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通过L1和L2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现将两灯连入如图乙所示电路中,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答案】1;4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电功率公式P=UI,可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2)分析电路连接方式,结合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压,确定正常发光的灯泡,再根据电路特点计算总功率。
【解答】(1)由P=UI得:I1===1A;
(2)由图象可知,L1正常发光的电流为1A,L2的正常发光电流为0.5A,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只有一灯正常发光,则一定是L2,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5A,由图甲可知L1两端的电压为2V,
所以电源电压U=2V+6V=8V,则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为:P=UI=8V×0.5A=4W.
23.(2024九上·鄞州期中)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右;1;变大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求出钩码的个数;
(3)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解答】(1)由图a知,杠杆的右端较高,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因为

所以

所以,n=1,所以在A处挂1个钩码。
(3)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24.(2024九上·鄞州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后,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乙同学猜想:溶质只有NaCl
丙同学猜想:溶质有NaCl、HCl
(1)你的猜想:溶质有   。(填化学式)
(2)有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及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有气体产生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     你的猜想正确
【答案】NaCl和NaOH;甲;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碳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作出猜想】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可以据此解答;
【实验设计及验证】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解答】作出猜想:
如果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则溶液的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所以你的猜想为溶质为NaCl和NaOH;由于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即甲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设计及验证: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则说明丙猜想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猜想正确。
25.(2024九上·鄞州期中)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关系?为探究此问题,小科用相同的斜面、长木板、纸盒和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得出结论。
(1)小科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中,小球从斜面同一位置静止释放,是为了控制   相同;
(3)通过对比甲、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
(4)若长木板绝对光滑,本实验还能达到探究目的吗?并说明理由:   。
【答案】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速度;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不能,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通过距离显示动能大小。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A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2)(3)根据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分析;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解答】(1)根据转换法,通过比较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的距离来比较小球A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2)对比甲图和乙图,小球质量
ma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3)分析比较甲和丙两组实验可知,小球的质量相同,甲中小球从斜面下滑的高度大,故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故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甲中小球推动木块通过的距离较大,由转换法,可得结论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26.(2024九上·鄞州期中)为探究CO2的化学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浓硫酸的作用是   ,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
(3)化学课上,李芹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小明认为白色物质是氧化钠,小艺认为是碳酸钠,小亮认为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小华认为是氢氧化钠。
李芹同学认为小华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CaCl2+Na2CO3=CaCO3↓+2NaCl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李芹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为氧化钠。
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结论:白色物质为   。
【反思评价】小娟同学认为实验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吸水干燥;B
(3)反应物中无H元素;Na2CO3;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法、干燥方法和收集方法,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金属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黑色颗粒是炭黑;然后对白色固体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元素守恒,要由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1)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经常做干燥剂,所起的作用是干燥作用;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B;
(3)[进行猜想]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没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通过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反思评价]碳酸钠属于盐,但是它显碱性,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经常做干燥剂,所起的作用是干燥作用;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B;
(3)[进行猜想]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没有氢元素,因此不可能是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通过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再向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出现,得出结论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反思评价]碳酸钠属于盐,但是它显碱性,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7.(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宁同学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已知电源电压是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小宁同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几次实验,得到部分U和I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电压U/V 0.5 1.0 2.0 2.5 2.8
电流I/A 0.18 0.20 0.30 0.34
电功率P/W 0.09 0.20 0.60 0.952
灯泡发光情况 不亮 发暗光 发较亮光 正常发光 发出强光
(1)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A.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答案】增大;0.8;A
【知识点】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解析】【分析】(1)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根据电流表选用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利用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3)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出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第一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二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三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第五次实验时,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可知,当灯泡的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增大,温度升高,电阻增大,由此可知: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接入电路中,其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即为通过灯泡的电流,因此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3)实验中,除了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探究灯泡亮度与灯泡实际功率的关系,并不是求平均值,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8.(2024九上·鄞州期中)汽泡爽是一种冲调饮料。其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使用时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1)小苏打(NaHCO3),从组成上看,它属于一种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一个柠檬酸分子是由   个原子组成,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C;21;37.5%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1)小苏打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C。
(2)柠檬酸化学式为C6H8O7,一个柠檬酸分子(C6H8O7)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21个原子组成。
(3)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9.(2024九上·鄞州期中)本届杭州亚运会科技满满,其中两只“呆萌”的四足机械狗成为亮点,它们变身铁饼“搬运工”,这是世界首次使用机械狗在赛场搬运体育器械。工作人员只需将铁饼放置在卡槽上,便可在第一时间操控机械狗将铁饼运输回起点处。
(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是将电能转化为   ;
(2)已知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用时13秒,求该机械狗的功率   ;
(3)机械狗除了能在平地上行走外,它还能进行负重登楼。已知机械狗自重12千克,现携带重为2千克的标准铁饼上五楼。试通过计算,求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每层楼高3米)
【答案】机械能;500W;1680J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2)根据W=Fs得到机械狗做的功,根据得到机械狗的功率。
(3)根据G=mg得到总重力,从一楼跑到五楼,上升高度为4层楼的高度,再利用W=Gh可求出克服重力做功。
【解答】(1)机械狗在平地上运输铁饼,消耗电能,克服地面阻力做功,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机械狗的牵引力为100牛,将铁饼从65米的落地点径直运到起点所做的功为
该机械狗的功率
(3)机械狗携带标准铁饼上五楼时的总重力为
上五楼总高度为
整个过程中机械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30.(2024九上·鄞州期中)小汤家里进行装修,装修的工人从建材市买来一些质量均匀的矩形实木板和墙面漆。木板的规格是1.2m×2m×0.015m,密度为0.7×103kg/m3,每一桶墙面漆的质量为30kg。
(1)工人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将木板的一端匀速抬起(图甲1位置),F的大小为   N。
(2)若F始终竖直向上,在工人把木板从位置1匀速抬升到位置2的过程中,力F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不变
(3)小汤和工人身形相近,他们一起用一根轻杆将一桶墙面漆抬起,工人抬起轻杆的A端,小汤抬着B端,两人施力的方向都为竖直向上,且保持轻杆水平(如图乙所示),其中,AB为1.2m,桶悬挂点C离A端为0.4m,则小汤对木板的力F2为多少
【答案】(1)126
(2)D
(3)墙面漆的重力为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2)根据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求出重力的大小,知道两力臂的大小关系,知道阻力G的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动力与物重G的大小关系;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拉力F与物重G的大小关系;由此得出动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3)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F2的大小。
【解答】(1)木板的重力为
G=mg=ρgV=0.7×103kg/m3×10N/kg×1.2m×2m×0.015m=252N
如图所示:
如图,杠杆在A位置
LOA=2LOC
根据杠杆平衡可知
FLOA=GLOC

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由OC'D∽OA'B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2)根据第(1)小问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选D。
(3)墙面漆的重力为
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1)木板的重力为
G=mg=ρgV=0.7×103kg/m3×10N/kg×1.2m×2m×0.015m=252N
如图所示:
如图,杠杆在A位置
LOA=2LOC
根据杠杆平衡可知
FLOA=GLOC

杠杆在B位置,OA'为动力臂,O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由OC'D∽OA'B得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2)根据第(1)小问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故选D。
(3)墙面漆的重力为
G'=m'g=30kg×10N/kg=3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G'LG=F2L2

31.(2024九上·鄞州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和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含量,现取混合溶液100g,再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30g,产生沉淀质量如图所示。
(1)实验开始时,并未立即生成沉淀的原因是   。
(2)充分反应后,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   。
(3)计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的质量。   
【答案】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设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解得:x=1.2g答:100g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1.2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两种物质的反应顺序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加入30g氢氧化钠时的反应进度,根据反应产物和剩余的反应物确定溶质种类;
(3)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镁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因实验开始时,并未立即生成Mg(OH)2沉淀;
(2)根据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2.0g时,与100g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恰好反应,而加入NaOH溶液30g,此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
32.(2024九上·鄞州期中)空气炸锅,因其烹制食物脂肪含量低,美味酥脆,无油烟味,深受广大市民青睐。如图甲所示为某品牌空气炸锅,有低温、中温、高温三档调节。其发热元件为两个电阻,R1=50Ω,R2=200Ω,额定工作电压为220V,发热部分内部电路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电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S1闭合,S接a处时,炸锅处于中温档工作,求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从中温档调至高温档工作,两个开关应如何操作。
(3)求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的实际功率。
【答案】(1)当S1闭合,S接a处时,电阻R1被短路,工作电阻只有R2,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2)当S1闭合,S接a处时,电阻R1被短路,此时只有R2单独工作,此时为中温档,总电阻为R2;
当S1闭合,S接b时,两个电阻并联,此时总电阻为R并;由并联电路电阻关系可得电阻关系R2>R并;
根据公式可知,总功率P2(3)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两电阻并联,此时空气炸锅的实际功率等于两电阻功率之和即
答:(1)当S1闭合,S接a处时,炸锅处于中温档工作,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1A。
(2)从中温档调至高温档工作,两个开关S1闭合,S接b。
(3)空气炸锅处于高温档时的实际功率为1210W。
【知识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器的电功率
【解析】【分析】(1)(2)当开关S1闭合,开关S接b处时,两电阻并联,开关S1闭合,S接a处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开关S1断开,开关S接a时,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和并联电路电阻规律以及可知空气炸锅的挡位;
中温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只有R2连入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阻R2的电流;
(3)高温挡正常工作时,R1、R2并联,根据分别求出R1、R2的功率,然后求出高温挡总功率。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