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葡萄糖、K+、淀粉 B.呼吸酶、O2、DNA
C.Ca2+、转运蛋白、胰岛素 D.尿素、氨基酸、血浆蛋白
2.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占90%左右,其余10%以蛋白质为主,还有无机盐、激素、胆固醇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
B.过量出汗、体液丢失过多会导致低血压
C.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这主要与缓冲对有关
D.血浆组成成分或理化性质的变化可能影响酶的活性
3.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的部分组成,其中①~④表示相关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B.由①渗入②的物质大部分可被重新渗回①
C.②④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4.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
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
C.B淋巴细胞仅在信息分子E的情况下可以被激活
D.信息分子A、B、C、D、E不全是大分子有机物
5.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
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
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t1~ 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体温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大于体液调节
7.下丘脑是联系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枢纽。有关人体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B.体温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C.血糖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的调控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血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醛固酮增多,促进钠离子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大
8.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由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9.如图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物质b合成的主要场所 B.细胞①能够对病原体进行特异性识别
C.物质a能促进细胞③④的增殖与分化 D.二次免疫时,物质b来源于记忆细胞的分泌
10.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被甲流病毒感染后,膜的成分会发生变化
B.细胞①与甲流病毒感染的细胞结合后即被活化
C.细胞②能识别并裂解同种甲流病毒感染的细胞
D.再次感染相同甲流病毒时,细胞②来自于细胞①③
11.某医生接待了甲、乙两位被割伤手的病人,在详细询问情况后,决定给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甲病人注射破伤风疫苗,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乙病人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人接受注射后,体内产生了二次免疫的过程,所以见效和乙一样快
B.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直接分泌相应的抗体
C.乙病人注射的抗破伤风抗体可以与相应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D.甲病人注射的破伤风疫苗在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可直接刺激浆细胞分泌抗体
12.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遗传物质为DNA,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B.曲线AB段,HIV直接利用辅助性T细胞内的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
C.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13.下图是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C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
B.M为柳树花粉,细胞1和2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3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细胞内有相应基因,而细胞2没有
D.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平滑肌收缩不属于激素调节
14.为了研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①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②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B.图②中B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的生长素浓度低
C.若图①中光照改为从顶端垂直照射,则甲和乙弯曲度相同
D.图②过程不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因为无尖端不会受光照的影响
二、多选题
15.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下图1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肾素(蛋白水解酶)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其调节过程如下图2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抗利尿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 B.水分子经水分子通道蛋白的运输为主动运输
C.肾素的作用是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 D.当血钠含量升高时,醛固酮分泌量减少
16.人体内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丙表示器官,A、B、C、D表示相关激素,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表示抑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激素D分别与B和C具有协同作用 B.抗体1攻击细胞b引起的血糖调节紊乱属于免疫缺陷病
C.细胞a既能感受血糖浓度变化又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幼年个体切除乙会导致生长发育停滞
17.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癌细胞;癌细胞存在免疫逃逸机制(如图所示)。癌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进而逃避T细胞的攻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合成PD-L1受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共同完成
B.正常细胞的表面没有PD-L1,T细胞的TCR不能识别,不触发免疫反应
C.采用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癌细胞与PD-1的结合,使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清除
D.T细胞识别和清除癌细胞属于细胞免疫,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18.下图是A、B、C、D四种植物激素调节幼苗生长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D是乙烯,它能促进果实成熟
B.A、B、C、D四种植物激素中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只有B和C
C.用相同浓度的激素C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D.激素C由温特首次发现并提取后确认其为IAA
三、解答题
19.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在生物体内由 经过一系列转化合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 ,运输方式是 ;由图甲可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性,体现此特性的实例有 。
(2)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反应敏感,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 (“Ⅰ”或“Ⅱ”),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见乙图。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充并完善该实验方案:再增加一组用 培养切段,重复前面的实验。
实验结果:若 ,则说明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茎切段伸长。
2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 。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 。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从“大于”“小于”“等于”中选填)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从而减少尿量。
(3)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 。
(4)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 。
(5)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从“单”“双”中选填)向的。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消耗棕色脂肪供能,是因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解耦联蛋白1(UCP1)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H+)浓度差,阻碍有氧呼吸 阶段ATP的正常产生,使得释放的能量中 所占比例明显增大,以维持机体体温恒定。
21.某人在一次车祸中脑部和手部受伤后,机体反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 (从“双向”“单向”中选填)的。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 ,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注:水肿指数用于评估身体水肿程度的一个指标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 ;② 。
(4)手部受伤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 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 。
(5)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 (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 。
(6)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 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 、 。
22.有些过敏原会引起人体中度过敏(疼痛、肿胀、心率加快等),从蜂毒中提取的蜂毒肽具有较好的抗过敏、镇痛作用。下图1中实线表示过敏原引起中度过敏反应的相关机制,虚线表示蜂毒肽治疗中度过敏的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①的功能是 ,辅助性T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活化的细胞②能激活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裂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和 ,后者分泌 促进细胞②的分裂与分化。
(2)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物质,一方面引起毛细血管壁 ,出现肿胀等症状;另一方面与感觉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兴奋,该过程中的信号转化形式是 。
(3)皮下注射一定量的蜂毒肽可对中度过敏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其机理是蜂毒肽 ,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减少。
(4)地塞米松(皮质醇类药物)是治疗过敏的常用药。为探究地塞米松、蜂毒肽对过敏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以足肿胀的过敏大鼠为材料,连续皮下注射给药7天,记录足肿胀程度如图2,并测定第7天大鼠肾上腺的重量如图3。

①地塞米松有较好的疗效,但导致肾上腺重量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地塞米松 。
②研究人员建议对一些过敏性体质患者进行长期治疗时,应采用地塞米松和蜂毒肽联合用药,其
依据是 。
(5)对重度过敏引起的休克病人进行抢救时,应及时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肾上腺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等)和较大剂量的 (从“地塞米松”“蜂毒肽”中选填)。
四、实验题
23.图一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作用机制,已知肌肉细胞内不存在催化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的酶(G-6-pase);图二为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细胞中肌糖原不能使血糖升高的可能是因为缺少 。
(2)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可以通过 降低血糖浓度。
(3)图二中,激素B表示 ;激素C表示 ;激素A和激素B在调节血糖的过程中表现出 (从“协同”“拮抗”中选填)关系。
(4)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 导致血糖偏高。Ⅱ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早期胰岛素水平 (从“高于”“等于”“低于”中选填)正常值,血糖浓度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由于胰岛B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形成Ⅱ型糖尿病。试给Ⅱ型糖尿病患者提出生活习惯方面的一条合理建议: 。
(5)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为人类的糖尿病治疗提供依据,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 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糖尿病模型大鼠后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 ,连续灌喂4周。在这个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L) 4周后(mmol/L)
甲 10 3.85 3.94
乙 10 19.46 19
丙 10 18.62 10.12
④实验分析与结论: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组充当对照组。
该实验的结论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D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C D B AD CD ACD BD
19.(1) 吲哚乙酸 色氨酸 极性运输 主动运输 两重性 根的向地性(或答顶端优势)
(2) Ⅱ d
(3) 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引能促进茎切段伸长 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液处理茎切段 混合液处理组的茎切段伸长率最大
20.(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C)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 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3)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4)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5) 单 第三 热能
21.(1) 属于 双向
(2)升高
(3) ACTH降低水肿的幅度要比地塞米松降低水肿的幅度大 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
(4) 特异性受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 溶酶体 非特异性免疫
(6) 大脑皮层 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形成动作电位
22.(1) 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2) 通透性增大 化学信号转化形成电信号
(3)一方面减少抗体IgE的量,另一方面增加IL-10和皮质醇的量
(4) 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生长发育 蜂毒肽能增加肾上腺重量
(5)地塞米松
23.(1)G-6-pase
(2)将葡萄糖转变为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
(3)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拮抗
(4) 胰岛素不足 高于 按时作息;锻炼身体;科学膳食
(5) 生理状况相同 等量的蒸馏水
(6)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