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踌躇(chóu chú) 狡黠(xiá) 拮据(jū) 味同嚼蜡(jiáo)
B. 诘难(jié) 桑梓(zǐ) 亵渎(xiè) 吹毛求疵(cī)
C. 栈桥(zhàn) 恣睢(zì suī) 聒噪(guō) 锲而不舍(qì)
D. 勾当(gòu) 汲取(jí) 谮害(zèn) 强聒不舍(qiǎ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前仆后继
B. 孜孜不倦 轻而易举 袖手旁观 格物致知
C. 寻章摘句 豁然贯通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D.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B. 他做事总是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
C.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显示出扎实的知识功底。
D. 他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B.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校园暴力"的事件不再发生。
C. 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了信心。
D.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
②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③ 他以笔为武器,批判旧社会,呼唤新生活。
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②①
6.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2分)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
7.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
(1)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8分)
8. 阅读下面《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4分)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武松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情节。(1分)
(2)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9. 阅读下面《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4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进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1分)
(2)作者通过这段描写讽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读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它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深度阅读越来越少。
②深度阅读是指读者全身心投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过程。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深度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与深度阅读相对的是浅阅读。浅阅读的特点是快速、随意、不求甚解。虽然浅阅读也能够获取信息,但由于缺乏深度思考,往往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长期进行浅阅读,会导致思维浅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深度阅读。只有通过深度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复杂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专注的阅读,避免被碎片化信息所淹没。
10. 下列对"深度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深度阅读需要读者全身心投入文本
B. 深度阅读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C. 深度阅读就是反复阅读同一文本
D. 深度阅读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
1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浅阅读比深度阅读更有效率
B. 深度阅读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
C. 长期浅阅读会导致思维浅薄
D. 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深度阅读
12. 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老屋
①老屋已经很老了,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的土坯。屋顶的瓦片残缺不全,有几处已经塌陷。木质的门窗早已变形,开关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②这是我祖父留下的房子,承载着我们家族几代人的记忆。父亲常说,他小时候,这房子还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之一。那时,墙壁洁白,门窗崭新,屋顶的瓦片整齐排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③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们全家都会回到老屋避暑。傍晚时分,祖父会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乘凉,给我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战火纷飞的岁月,有饥荒年代的艰辛,也有丰收季节的喜悦。
④如今,祖父已经不在了,老屋也日渐破败。父亲几次提议要拆掉重建,但都被我阻止了。对我来说,老屋不仅仅是一栋建筑,它承载着太多回忆,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都诉说着我们家族的历史。
⑤去年冬天,我带儿子回老家。儿子看着破旧的老屋,皱着眉头说:"爸爸,这房子好破啊,我们为什么不盖新房子?"我摸着他的头说:"这是太爷爷留下的房子,里面有我们家族的故事。"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⑥站在老屋前,我仿佛看到祖父坐在枣树下讲故事的身影,听到他爽朗的笑声。我知道,终有一天,老屋会倒塌,但那些记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屋是作者祖父留下的房子
B. 老屋现在是村里最好的建筑
C. 作者小时候常在老屋避暑
D. 作者阻止父亲拆掉老屋
14. 文章第②段中,父亲对老屋的描述有什么作用?(4分)
15. 结合全文,分析老屋对作者的意义。(4分)
16. 文章结尾写道"老屋会倒塌,但那些记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___________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 光:________________
(3)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______________
1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品质?(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0.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写作(共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材料一: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材料二:
居里夫人说:"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材料三: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兴趣与成功"的理解。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
1. B(A项"嚼"应为jué;C项"锲"应为qiè;D项"强"应为qiǎng)
2. D(A项"仆"应为"赴";B项"致"应为"至";C项无错别字)
3. C(A项"引人入胜"多用于形容风景或艺术作品;B项"吹毛求疵"是贬义词;D项"为民请命"指为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
4. D(A项缺主语;B项否定不当;C项前后矛盾)
5. A
6. 示例:读苏轼的词使人认识人生的豁达,读李清照的词使人体会爱情的坚贞
(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
7.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只恐双溪舴艋舟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名著阅读(共8分)
8. (1)景阳冈打虎
(2)勇敢无畏、临危不惧、武艺高强
9. (1)中举后喜极而疯
(2)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当时社会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
10. C(深度阅读不等于反复阅读)
11. C
12. ①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进行专注阅读;②选择有深度的读物;③阅读时做笔记、写感想;④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⑤避免被碎片化信息干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13. B
14. 通过对比突出老屋的沧桑变化,增强文章的怀旧氛围,为下文表达对老屋的感情做铺垫。
15. 老屋是家族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作者与祖父的美好回忆,象征着家族精神的传承。
16. 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深切怀念,对家族历史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7. (1)时候 (2)发扬光大 (3)奔走效劳
18. (1)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2)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19. 知恩图报、忠诚、谦虚谨慎、尽职尽责。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4分)
20. 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四、写作(共50分)
21. 按中考阅卷标准评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