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绯红(fēi) 诘责(jié) 锃亮(zèng) 深恶痛疾(wù)B. 禁锢(gù) 教诲(huǐ) 不逊(xùn) 杳无消息(yǎo)C. 滞留(zhì) 瞥见(piě) 匿名(nì) 油光可鉴(jiàn)D. 畸形(qí) 解剖(pōu) 佃农(diàn) 抑扬顿挫(cuò)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B. 藏污纳垢 器宇轩昂 郁郁寡欢 无可置疑C.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翻来复去 冥思遐想D.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明状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他做事总是吹毛求疵,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合作。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C.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对答如流,显示出扎实的知识功底。D. 他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B.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校园暴力"的事件不再发生。C. 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了信心。D.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②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③ 他以笔为武器,批判旧社会,呼唤新生活。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②①(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6. 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4)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游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共7分)7. 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4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话是谁说的?(1分)(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怎样的人生观?(3分)8. 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3分)"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这段文字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性格特点?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孝道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②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道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儒家思想的系统化,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③传统孝道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对父母的赡养,还包括对父母的尊敬、顺从和关爱。"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④在现代社会,孝道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孝道文化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同时,孝道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9. 下列对"孝道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孝道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B. 孝道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C. 孝道就是简单地赡养父母D. 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仍有现实意义10.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B. 《孝经》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C. 传统孝道只要求子女赡养父母D. 孝道文化对现代社会没有价值11. 结合全文,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孝道文化。(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父亲的背影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③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④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⑤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⑥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⑦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⑧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点明"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B. 父亲因为事忙,最终没有送"我"去车站C. 父亲为"我"买橘子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D.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父亲的背影13. 文章第②段中描写家庭境况有什么作用?(4分)14. 结合全文,分析"背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4分)1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缘溪行 缘:________________(2)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3)便要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4)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17. 翻译下列句子。(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8. 桃花源中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3分)19.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桃花源?(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0.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四、写作(共30分)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30分)材料一:《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材料二: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材料三: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学习之道"的理解。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0分)1. A(B项"诲"应为huì;C项"瞥"应为piē;D项"畸"应为jī)2. B(A项"烂"应为"滥";C项"复"应为"覆";D项"明"应为"名")3. C(A项"吹毛求疵"是贬义词;B项"引人入胜"多用于形容风景或艺术作品;D项"为民请命"指为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4. D(A项缺主语;B项否定不当;C项前后矛盾)5. A(二)古诗文默写(共8分)6. (1)关关雎鸠(2)白露为霜(3)青青子衿(4)微君之躬(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三)名著阅读(共7分)7. (1)保尔·柯察金(2)将个人生命与人类解放事业紧密联系的人生观;珍惜生命但不贪生怕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8. 质朴纯真、幽默风趣、信念坚定。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0分)9. C(孝道不仅包括赡养,还包括尊敬、顺从和关爱)10. B11. ①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②学习传统孝道文化;③将孝道与现代价值观结合;④通过教育传播孝道文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12. B(父亲最终决定亲自送"我")13. 为下文父亲送别和买橘子做铺垫;突出父亲在困境中对儿子的关爱;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4. 象征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象征父爱的无私与伟大;象征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15. 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自己当初不理解父爱的愧疚;对父爱的感激与赞美。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5分)16. (1)沿着 (2)整齐的样子 (3)同"邀",邀请 (4)不要说,更不必说17. (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18. 安居乐业、和平安宁、与世无争、怡然自得。19. 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20. 忧国忧民之情;对战乱中百姓疾苦的同情;对家人安危的牵挂;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四、写作(共30分)21. 写作评分标准:评分项目 评分细则 分值内容 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材料典型 10分结构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过渡自然,首尾呼应 8分语言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修辞恰当,文采斐然 8分创新 见解独到,构思新颖,表达有个性特点 4分评分等级:一等(27-3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等(23-26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等(19-2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四等(15-18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五等(0-14分):文不对题,结构混乱,语病较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