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人口1.运用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意义。2.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能够说出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说出中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的基本状况和变化。《春节假期——中国多地景区游客“爆棚”》视频、《从“四万万同胞”到“14.1178亿”》视频、“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中国人口的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等相关材料。播放《春节假期——中国多地景区游客“爆棚”》视频。教师: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人太多了!出门太难了!教师:平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城市路口堵车的长龙,超市摩肩接踵的人流。为什么我国随处可见“人山人海”的景观?学生: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教师:目前,我国有多少人口,又是怎样分布的?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世界人口大国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我国人口的数量特点;二是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三是我国的人口问题;四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1.“大国点名”说数量教师:播放《从“四万万同胞”到“14.1178亿”》视频。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学们应该都参与了此次普查,榜上有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除港、澳、台人口数)是多少?学生:约为14.12亿。教师:就是约14.12亿。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2.阅读折线析增长(1)读教材第13页图1.10,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什么不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2)阅读教材第13页,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人口增长迅速。3.知识联系谈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问题。结合教材第13页,归纳我国人口数量带来的社会问题。(归纳)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4.智慧思考研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和第14页“活动”,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归纳)0~14岁人口比重先下降,后略有回升;15~59岁人口比重先上升,后下降;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过渡)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归纳)社会保障压力增加,劳动力供应将逐渐减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调整。针对此人口变化,2021年,我国实施“三孩”政策。(过渡)我国众多的人口在中华大地上是均匀分布的吗?(二)人口分布不均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二是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通过阅读图文材料,运用数据分析法归纳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运用小组讨论法探究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1.数据说分布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和图1.12,认识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1)运用数据,说明我国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归纳)2020年,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47人/千米2,约为世界人口密度(60人/千米2)的2.5倍,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2)引导学生读教材图1.12,并结合第15页文字,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归纳)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一线为地理分界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3)结合教材第17页“活动”表1.4,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江苏省和青海省的人口密度,加深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认识。运用公式: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总数(人)/该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可计算出:江苏省的人口密度≈790.6人/千米2青海省的人口密度≈8.2人/千米2(拓展)我国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人口数量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思与学”,了解胡焕庸与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2.对比析因素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七年级上册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知识。世界人口稠密区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世界人口稀疏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教师:世界人口稠密区具备哪些有利条件?学生:位于沿海地区、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教师:世界人口稀疏区具备哪些不利条件?学生:极端干旱、过于潮湿、终年严寒等恶劣的气候,高峻、陡峭的地形,经济不发达。教师:运用教材第15页图1.12与第29页图2.5、第32页图2.8对照分析,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大的影响因素。学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多平原地形,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我国西部地区位于内陆,气候干旱,地势高峻,经济不发达,人口稀疏。 3.学以致用谈观点教材第17页“活动”第3题,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有人建议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总结)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4.城镇人口变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和图1.13,了解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结束语)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流动依然活跃,人口向中东部大中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明确我国人口的分布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机械地鼓励迁移;我国可以通过国家政策,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均衡化分布。第二节 人口教学至此,请完成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