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安徽省濉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曾说过: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和人的成熟红细胞都没有生物膜,也都没有生物膜系统B.利用泡沫、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模型属于物理模型C.动物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等D.对核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2.农业生产需铵态氮肥(或NH3)、硝态氮肥()促进植物生长,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所示,根细胞膜上有A、N、S三种转运蛋白。过量施铵态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从而抑制植物生长,该现象被称为铵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运蛋白A运输H+时不需要结合B.转运蛋白N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外源施加可以缓解植物的铵毒症状D.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萎蔫,失水严重甚至死亡3.呼吸熵(RQ)指细胞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物质的量的比值,将小麦根细胞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细胞呼吸探究实验,实验室物理条件保持不变,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测得细胞内酒精值没有增加,则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B.若测得呼吸熵为2/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C.若测得细胞内酒精值没有增加,则该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若测得呼吸熵为2/1,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化成了热能4.某种细胞的分裂周期(17小时)包括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又可分为G1(6小时)期、S(4小时)期、G2(5小时)期,其中S期完成DNA复制。科研人员利用TdR(一种可逆的DNA合成抑制剂)通过DNA合成双阻断法实现细胞周期的同步化。过程是:第一次,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过量TdR,培养一段时间;第二次,移去TdR,洗涤细胞并加入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细胞一段时间;第三次,加入过量TdR,培养并实现细胞同步化。关于该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DNA合成双阻断法不适用于睾丸中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同步化B.DNA合成双阻断法第一次操作后,细胞停留在S期及S期与G1期的交界处C.若加入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被拉向细胞两极D.DNA合成双阻断法第二次操作时间必须控制在大于5小时,小于12小时5.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当幼兔出生后,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表现。实验结果如表: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未做手术 手术后XY 雄性 雌性XX 雌性 雌性据此可知,以下错误的是( )A.发育出雄性器官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信号,当这一信号缺失时,胚胎发育为雌性B.可增设实验: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给予一定量睾酮,观察胚胎发育的性别C.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本实验和增设实验应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从实验结果来看,本实验同时证明了生物的性状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的田耕生活。下图是大豆和杂草R在某种养分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越大,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B.b越小,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小C.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a和d不会D.当c为0时,表明大豆和杂草R的该养分生态位发生了分化7.在缩手反射活动中,兴奋传递至传出神经元时,如图I、II处分别可以检测到突触后电位(EPSP为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微弱电变化,可引起神经元兴奋)、Ⅲ处能检测到动作电位(AP)。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多个阈下刺激产生的EPSP叠加可使AP的峰值增大B.检测EPSP时,电表两电极分别置于神经元膜内、外侧C.产生一次AP的过程中,Ⅲ处K+通道、Na+通道的通透性依次增大D.兴奋传递至传出神经元时,EPSP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衰减8.拟南芥的基因S与种子萌发有关。对野生型和基因S过表达株系的种子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处理方式及种子萌发率(%)如表所示,其中MS为基本培养基,WT为野生型,OX为基因S过表达株系,PAC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MS MS+脱落酸 MS+PAC MS+PAC+赤霉素培养时间 WT OX WT OX WT OX WT OX24小时 0 80 0 36 0 0 0 036小时 31 90 5 72 3 3 18 18A.MS组是为了排除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影响B.基因S通过增加赤霉素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C.基因S过表达减缓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D.脱落酸和赤霉素在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中相互拮抗9.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0.图示果蝇细胞中基因沉默蛋白(PcG)的缺失,引起染色质结构变化,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PcG使组蛋白甲基化和染色质凝集,抑制了基因表达B.细胞增殖失控可由基因突变引起,也可由染色质结构变化引起C.DNA和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都能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转录D.图示染色质结构变化也是原核细胞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机制11.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B.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C.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12.酵母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表达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培养液使用前要灭活所有细菌,包括真菌B.酵母菌是真核细胞,需放置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可能会偏大D.该表达系统不能对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13.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在生产中已得到应用。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该技术培养胡萝卜细胞并获取番茄红素,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和培养装置(如图),请同学们进行评议。下列评议不合理的是( ) A.实验流程中应该用果胶酶等处理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细胞B.装置中的充气管应置于液面上方,该管可同时作为排气管C.装置充气口需要增设无菌滤器,用于防止杂菌污染培养液D.细胞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装置需增设温度监测和控制设备14.自然条件下,甲、乙两种鱼均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后代,甲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物种,乙的种群数量多且繁殖速度较甲快。我国科学家通过下图所示流程进行相关研究,以期用于濒危鱼类的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导后的iPGCs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性B.移植的iPGCs最终产生的配子遗传信息可能不同C.该实验中,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物种甲和乙D.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得甲的克隆二、多选题15.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B.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C.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D.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三、实验题16.为科学施肥提质增产,某大棚生产基地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一探究黄瓜开花结果期镁胁迫对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适镁、多镁、缺镁3个水平,分别为A1(2.5mmol/L)、A2(5mmol/L)、A3(0mmol/L),营养液中其它元素按照黄瓜生长需求配置,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在开花结果期进行相关数据检测,结果如下表。处理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mg·g-1) 类胡萝卜素(mg·g-1) 羧化效率(μmol·m-2·s-1) 光饱和点(μmol·m-2·s-1) 光补偿点(μmol·m-2·s-1)A1 2.159 0.539 0.421 0.0734 910.0 53.08A2 2.259 0.548 0.363 0.0748 952.5 50.51A3 1.746 0.406 0.353 0.0678 827.5 58.55注:羧化效率指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固定的最大CO2摩尔数实验二 探究无机盐缺乏对蔗糖转运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1)植物正常光合作用中,在有关酶的作用下,CO2与C5结合形成的C3接受 释放的能量并被 还原,随后在叶绿体基质中转化为 。(2)实验一中检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时,需用 溶解并提取色素,再根据色素吸收光谱计算出各种色素的含量。实验二中应在茎中的 (填结构名称)检测蔗糖的输出量。(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归纳Mg2+的功能有 。(至少答出两点)(4)大棚生产基地要进一步确定不同镁钾浓度配比下番茄糖类在不同器官中分配和积累情况,请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供选择的放射性物质有14CO2、40K+、25Mg2+、3H2O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只需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17.胰岛素对维持血糖平衡至关重要,下图展示了胰岛素调节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的部分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调节中枢位于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神经中枢某区域兴奋,通过 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2)TNF-alpha是一种细胞因子,它与TNF-alpha受体结合后,通过JNK发生磷酸化,最终 (填“促进”或“抑制”)Akt蛋白的激活,该过程可能与 (填“1型”或“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3)请据图分析,运动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是 。(4)已知某药物X可缓解因TNF-alpha导致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受阻的情况。为探究该药物X的作用机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①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脂肪细胞均分为A、B、C三组;②A组不做处理,B组加入一定量的TNF-alpha,C组加入 。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并比较三组细胞中 (至少写两个检测指标)。(5)请从胰岛素作用的角度分析,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岛素分泌减少的意义是 。18.大豆是一种需要充足水分的植物,干旱天气会使大豆生长受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编辑基因L,可培育耐盐碱大豆品系。在载体上的限制酶BsaⅠ切点处插入大豆基因L的向导DNA序列,将载体导入大豆细胞后,其转录产物可引导核酸酶特异性结合基因组上的目标序列并发挥作用。载体信息、目标基因L部分序列及相关结果等如图所示。(1)用PCR技术从大豆基因组DNA中扩增目标基因L时,所用的引物越短,引物特异性越 (填“高”或“低”)。限制酶在切开DNA双链时,形成的单链突出末端为黏性末端,若用BsaⅠ酶切大豆基因组DNA,理论上可产生的黏性末端最多有 种。载体信息如图甲所示,经BsaⅠ酶切后,载体上保留的黏性末端序列应为5'- -3'和5'- -3'。(2)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导入大豆细胞,使用抗生素 筛选到具有该抗生素抗性的植株①~④。为了鉴定基因编辑是否成功,以上述抗性植株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L,部分序列信息及可选用的酶切位点如图乙所示,PCR产物完全酶切后的电泳结果如图丙所示。据图可判断选用的限制酶是 ,其中纯合的突变植株是 (填序号)。(3)实验中获得1株基因L成功突变的纯合植株,该植株具有抗生素抗性,检测发现其体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有T-DNA插入。用抗生素筛选这个植株的自交子代,其中突变位点纯合且对抗生素敏感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筛选出的敏感植株可用于后续的品种选育。四、解答题19.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一种独特且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议题。回答下列问题。(1)浮游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部分浮游植物常被作为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的指示生物,取水样调查其丰富度时,需取不同水样数值的 (填“平均值”、 “最大值”或“合并值”)。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等为食,在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 。(2)在可持续性利用某湿地时,研究人员选取部分区域种植莲藕等挺水植物,同时混养水层分布有差异、食性不同的多种经济鱼类及虾蟹等,以提高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该种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 和季节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3)鲢鱼是湿地中常见的养殖鱼类,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为研究其食性变化情况,科研人员对不同体长的鲢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若体长为8cm的鲢鱼群体增重了1kg,则理论上至少会消耗浮游植物 kg。湿地中浮游植物等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有限,据此推测鲢鱼随体长增长而不断改变食性的可能原因是 。(4)保护湿地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下列关于湿地的利用措施中,合理的有 。A.划定生态旅游区,培训渔民转型为生态导游B.保留部分传统的渔业和农业,保障居民生计C.缓冲区推广有机种植,如鱼-稻-鸭共生系统D.多种植莲藕等挺水植物,去除沉水植物E.优先引种经济性动植物,减少本地物种F.设置生态浮岛,根据季节更换植物品种20.果蝇眼色受多对基因控制。已知野生型(红眼)果蝇的A/a基因发生突变会使果蝇变成朱红眼。B/b基因发生突变会变成棕色眼。研究者在研究这些基因的遗传机制时,进行过以下杂交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杂交组合 P F1雌 雄 雌 雄一 野生型 野生型 805野生型 397野生型,404朱红眼二 野生型 朱红眼 610野生型,202棕眼 596野生型,198棕眼三 野生型 野生型 298野生型,51棕眼 150野生型,148朱红眼,51棕眼,49白眼(1)由杂交实验一可判断 (填A或a)基因控制朱红眼。A/a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2)由杂交实验二可判断 (填B或b)基因控制棕色眼。A/a和B/b两对基因 (填是或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3)杂交组合三中导致胚胎致死的基因型是 。(4)杂交组合二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取该杂交组合F1中的棕眼个体相互交配,所得子代中白眼个体的比例为 。参考答案1.B2.A3.C4.D5.D6.D7.B8.B9.D10.D11.C12.A13.B14.B15.AC16.(1) ATP、NADPH NADPH C5和(CH2O)(“C5和糖类”)(2) 无水乙醇(“丙酮”) 韧皮部(筛管)(3)合成叶绿素的原料(参与叶绿素合成)、促进物质转运(促进蔗糖转运)、影响酶的活性(4)正常番茄植物分组,用不同镁钾浓度配比的完全培养液处理,其他培养液条件相同,通入14CO2,一段时间后检测不同器官的放射性17.(1) 下丘脑 交感神经(2) 抑制 2型(3)运动能激活AMPK,抑制mTOR,减弱对Akt蛋白的抑制,AMPK和Akt蛋白都能加快含GLUT-4的囊泡向细胞膜转移,提升葡萄糖转运蛋白数量,帮助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从而降低血糖(4) 等量的TNF-alpha和药物X Akt蛋白的激活程度、GLUT-4转移到细胞膜的数量、葡萄糖的摄取速率等(5)减少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使更多的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18.(1) 低 256 5'-CAAT-3' 5'-GTTT-3'(2) 卡那霉素 SacⅠ ④(3)1/419.(1) 合并值 消费者和分解者(2) 空间结构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 15 通过增加植食性比例,减少能量流动过程中的损耗,从而获得更多能量(4)ABCF20.(1) a X(2) b 是 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bbXAXA(4) BbXAXA和BbXaY 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