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一 季风气候显著1.通过阅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记住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2.通过了解气温的分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3.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4.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1.阅读图表材料,理解影响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2.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南方、北方过大年的气温景象》视频、“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示意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等相关材料。播放《南方、北方过大年的气温景象》视频,以此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视频中,我国南方的广州过大年逛花市,北方的哈尔滨赏冰灯。为什么我国冬季的南北方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一)气温冬夏变化1.读图描画说气温分布本部分重点掌握:一是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二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读教材第31页图2.6,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描画16℃、8℃、0℃、-8℃、-16℃、-24℃等温线,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我国冬季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教师:图中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里?学生:(总结)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线,越往南气温越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教师:我国南方的三沙、最北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两地相差多少?学生:(总结)三沙在16℃以上,漠河在-28℃以下,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52℃以上。教师:根据以上发现,请你说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学生:(总结)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7,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描画28℃、24℃、20℃、16℃等温线,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找出图中20℃等温线,观察它经过的地区。学生:(总结)20℃等温线出现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北部、西北地区新疆,以及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教师:我国三沙和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两地相差多少?学生:(总结)三沙在28℃以上,漠河在16℃和20℃之间,两地相差不到11℃。教师:读教材第32页图2.7,说出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学生:(总结)我国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16℃以下。教师:根据以上发现,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学生:(总结)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暖热,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二)降水时空分布(过渡)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1.读图分析找降水规律本部分通过三组读图探究活动,归纳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探究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读教材第32页图2.8,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描画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降水量线,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区域在哪里?②我国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区域在哪里?③观察描画的四条年降水量线,说出它们的主要延伸方向。④结合四条年降水量线的数值,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学生:(总结)①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区域在东南沿海一带。②我国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区域在西北内陆。③四条年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④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探究二: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引导学生读教材第33页图2.9,回答下列问题。①一般来说,一个月的降水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当月处于雨季。说出三个城市雨季的月份。广州 ,武汉 ,北京 。②在教材第32页图2.8上,找出这三个城市的位置。分析三个城市降水变化的异同点。异:同:③结合以上分析,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学生:(总结)①广州雨季为4、5、6、7、8、9月,武汉雨季为4、5、6、7、8月,北京雨季为7、8月。②三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是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明显的差异是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③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9月(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探究三: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引导学生读教材第33页图2.10,说出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学生:(总结)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降水年际变化大。教师:通过以上三组探究,归纳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总结)(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除了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外,年际变化也很大。(拓展)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少雨年份容易导致旱灾,多雨的年份极有可能导致涝灾。第二节 气候(1)请完成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