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流与湖泊 第3课时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河流与湖泊 第3课时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三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了解黄河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分析地图、图片及材料,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1.黄河的概况,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
2.分析黄河的凌汛现象及其出现的河段,分析“地上河”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我看见!黄河》视频和“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主要地形区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等相关材料。
播放《我看见!黄河》视频,感受黄河自源头至入海口奔涌的气势,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学习欲望。
教师:同学们在视频中见到黄河的雄姿!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
(三)我国第二长河——黄河
1.读图标画说概况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黄河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二是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干湿地区;三是黄河的主要支流。
读教材第50页图2.28,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指哪一座山脉?
(2)“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指哪个海洋?
(3)用一个字描述黄河干流的形状。
学生:
(总结)(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2)黄河东流注入渤海。
(3)黄河的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教师:读教材第29页图2.5,用笔描画黄河干流,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学生:
(总结)黄河干流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教师:读教材第50页图2.28,用笔自发源地描画黄河干流,观察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
学生:
(总结)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读教材第50页图2.28,找出黄河主要支流名称并用笔描画支流。
学生:黄河支流有湟水、洮河、渭河、汾河等。
教师:阅读教材第50页和第36页图2.12并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但不是第二大河的原因。
河流 干流长度 /千米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黄河 超过5400 75 1820
长江 超过6300 约180 31060
珠江 2190 45 11070
黑龙江 3420 162 8600
淮河 1000 18 1110
  学生:
(总结)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大,平均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因为黄河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受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过渡)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它为我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呢?
2.综合思维析开发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黄河塑造平原;二是黄河提供灌溉水源;三是黄河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教师:读教材第50页图2.28,找出河口、桃花峪并用笔圈画出来,认识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学生:源头至内蒙古河口为上游,河口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
活动1.黄河沃平原
教师:阅读教材第50页并结合第36页图2.12,完成下列探究。
(1)在第50页图2.28中,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
(2)在第36页图2.12中,指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所属的干湿地区。
(3)为什么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学生:
(总结)(1)略。
(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区,华北平原位于半湿润区。
(3)宁夏平原虽然位于干旱区,但由于黄河流经该地区,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引水渠道纵横交错;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地形平坦,利于农耕;加上光照条件好,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很适合在这里生长。所以有“塞上江南”之称。
活动2.黄河藏水能
教师:读教材第50页图2.28并结合第24页图2.1,完成下列探究。
(1)在第50页图2.28上,找出黄河大型水电站、大型水利枢纽分布的河段。
(2)结合第24页图2.1,分析黄河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学生:
(总结)(1)黄河大型水电站、大型水利枢纽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上、中游河段。
(2)黄河干流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落差达4000多米,蕴藏丰富的水能;黄河支流众多,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请归纳黄河为沿岸人们做出的贡献。
学生:
(总结)黄河塑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为平原提供了灌溉之利,提供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大量的水能资源。
(过渡)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图文结合话“治理”
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黄河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师:结合教材第51页和第52页,完成下列表格。
黄河 河段 生态问题 影响因素 治理措施
中游
下游
  学生:
(总结)
黄河 河段 生态问题 影响因素 治理措施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因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裸露,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
下游 “地上河”、洪水灾害 黄河进入华北平原,河道会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黄河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黄河多次决堤改道,给两岸人民造成洪水灾害 加固黄河大堤,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为了保障黄河长期安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全流域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结束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在青海三江源建立自然保护区,在黄土高原全力推动退耕还林。20多年来,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从黄土高原冲下来的泥沙急剧减少,黄河水也由此明显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对外公布数据:黄河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1米,黄河“地上河”的历史正在被改写。“人沙赛跑”的千年危局一去不复返,黄河两岸人民实现了安居乐业的夙愿。
第三节
河流(3)
请完成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