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1.(2025六上·永康期末)透过下列物体观察文字或图像,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①近视眼镜 ②太阳镜 ③老花眼镜 ④梳妆镜 ⑤小水珠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③⑤2.(2025六上·永康期末)观察冠状病毒时,最理想的工具是(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 D.手持式简易显微镜3.(2025六上·永康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物镜下( )。A.少 B.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4.(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食物中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成的是( )。A.酸奶 B.年糕 C.泡菜 D.甜酒酿5.(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B.自然界的有些生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如树叶、草履虫等C.自然界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变形虫、细菌等,称为单细胞生物D.人体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约为10000个6.(2025六上·永康期末)伤寒、鼠疫、霍乱等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A.细胞 B.动物 C.植物 D.微生物7.(2025六上·永康期末)课堂上,我们根据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的信息有( )。①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 ②地球内部有不同的圈层 ③地球上分布有很多陆地板块④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 ⑤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2025六上·永康期末)在杭州旅游的小科同学,中午12时与远在四川成都的爷爷打电话分享旅途的快乐,下列情形最可能发生的是( )。A.成都太阳即将下山,爷爷准备吃晚饭B.成都太阳刚升起,爷爷准备吃早饭C.在成都的爷爷正从菜市场出来,准备回家烧中饭D.成都已是深夜,爷爷已在睡梦中9.(2025六上·永康期末)“地心说”和“日心说”一致认同的观点有( )。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绕轴自转 ③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10.(2025六上·永康期末)小科同学冬至日正午时刻测得校园旗杆的影长是17m,那么10月1日正午时刻旗杆的影长可能是( )左右。A.22m B.20m C.30m D.10m11.(2025六上·永康期末)我国科学家都选在冬季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因为这时南极正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2025六上·永康期末)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下列自然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四季交替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13.(2025六上·永康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的结构特点。A.斜面和杠杆 B.斜面和轮轴C.杠杆和轮轴 D.斜面、杠杆和轮轴14.(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用同一个测力计分别沿A、B个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面只是坡度不同,光滑程度等其它情况都一样)。拉动时测力计的读数将会是( )。A.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 B.在B面拉动时读数大C.拉动时两面的读数一样大 D.两面的读数都时大时小15.(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物品利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门把手 B.跷跷板 C.螺丝刀 D.菜刀16.(2025六上·永康期末)在研究“利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的测试”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推力的大小 B.搬运物的轻重C.搬运的方式 D.地面的坡度大小17.(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过程中的(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D.晾制18.(2025六上·永康期末)人类历史上,信息传播发生了五次巨大变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电报的发明与应用 ②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③语言的形成 ④文字的诞生 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A.③④①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②①⑤19.(2025六上·永康期末)有的家庭用电磁炉来烧菜,其能量来自( )A.电能 B.磁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20.(2025六上·永康期末)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写的是庐山瀑布,瀑布蕴含的能量主要是( )。A.电能 B.化学能 C.风能 D.机械能21.(2025六上·永康期末)小电动机外壳的内侧有两块瓦片状的磁铁,它的作用是( )。A.固定外壳 B.为了美观C.改变电流方向 D.使转子动起来22.(2025六上·永康期末)用下面的三个电磁铁做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下面正确的是( )。A.用1号和2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B.用1号和3号电磁铁做实验,不能比较电池个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C.用2号和3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D.用1号和2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池个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23.(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面都是有关太阳与能量的描述。正确的的是( )。①太阳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传递给植物的,阳光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②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④食物链从能量转移的角度描述了太阳能给地球上的生物提供能量的过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4.(2025六上·永康期末)以( )为代表的科学家经过22年的艰苦努力,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一个由4450个发射面面板组成的“超级大锅”。A.屠呦呦 B.南仁东 C.钱学森 D.袁隆平二、实验探究(28分)25.(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请按要求正确作答。(1)下面六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时装片的过程性图片。课堂上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B、 、 、 、 F。图F染色,所滴的液体是 。(2)认识显微镜:写出下图中C、D、E的名称。C是 D是 E是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对光;②调焦;③安放;④上片;⑤观察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4)用显微镜寻找细胞正确的方法是(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C.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D.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5)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标本向( )。A.左上方移动 B.左下方移动 C.右上方移动 D.右下方移动26.(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电磁铁。(1)如图所示,在钉尖和钉帽上面的方框中标出电磁铁的磁极。(2)图1与图2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3)图1与图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和 因素有关。(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地球的运动27.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下列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极夜现象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极昼现象28.当地球运动到C点时,太阳的直射点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29.当地球运动到A点时,我们家乡昼夜时间的特点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30.当地球运动到D点时,我们的家乡是( )节气。A.立春 B.夏至 C.立秋 D.冬至31.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我们家乡正午12时阳光下物体影子( )。A.一年中最长 B.一年中最短 C.与物体等长 D.近乎没有三、实践应用(36分)32.(2025六上·永康期末)通过《微小世界》单元的学习,我知道:菜市场或超市里可以买到的 、 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 可以防霉。病毒是一种 ,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 能看到。33.(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自行车的秘密。(1)自行车上有一颗螺母松了,以下工具最适合固定螺母的是( )。A.剪刀 B.锤子 C.扳手 D.卷尺(2)自行车车把应用轮轴的主要目的是( )。A.轻松省力地控制自行车方向 B.方便在上面安装车铃等装置C.为了自行车变速的需要 D.降低自行车的车身重量(3)下列关于车轮的发展顺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辐条车轮→无辐条车轮→有轮胎车轮B.无辐条车轮→有辐条车轮→有轮胎车轮C.有轮胎车轮→有辐条车轮→无辐条车轮D.有轮胎车轮→无辐条车轮→有辐条车轮(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是:由半径较大的 和半径较小的 组成的。(5)自行车的脚踏板主要运用了 的原理。(6)小科同学探究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更省力更轻松时,与爸爸一起到老家附近一处实地进行了骑自行车上坡。小科和爸爸骑车上坡时,第一种骑行方法是沿着直线笔直的往坡顶骑行;第二种方法是绕着“S”的路线往坡顶骑行。采用这两种骑行方法上坡时,相对轻松的是第 方法,原因是 。34.(2025六上·永康期末)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动物。下列动物:①公鸡、②山羊、③老鼠、④狗、⑤猫头鹰、⑥马、⑦牛、⑧萤火虫、⑨蝴蝶、⑩蝙蝠。属于昼行动物的有 ,属于夜行动物的有 。35.(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小电动机的秘密(1)拆开小电动机,观察结构,把电动机部件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 ( ) ( )(2)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 )有关。A.正负极的连接方式 B.线圈的粗细C.线圈的圈数 D.电池的多少(3)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 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36.(2025六上·永康期末)脚踩式垃圾桶,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平时桶盖关闭不会散发垃圾异味。根据右边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确定桶中有桶盖部件和脚踩部件两根杠杆。桶盖部件杠杆的支点是 ,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脚踩部件杠杆的支点是 ,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虽不放大但会缩小;②太阳镜多为平光镜,无放大作用;③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能放大;④梳妆镜是平面镜,成等大像,不放大;⑤小水珠可看作凸透镜,能放大。综上,②太阳镜和④梳妆镜不具有放大功能,对应选项 C。2.【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冠状病毒的直径约 60-140 纳米,远超光学仪器的分辨极限:放大镜放大倍数仅几倍到几十倍,无法观察微观结构。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最大放大约 2000 倍,分辨率极限约 200 纳米,看不清冠状病毒细节。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放大倍数可达数百万倍,分辨率达 0.1 纳米,能清晰显示冠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C正确。3.【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更大,能容纳的细胞数量更多,但细胞个体看起来较小。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大,视野范围缩小,同一视野内只能看到少量细胞,但细胞细节更清晰。因此,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物镜下多,这是显微镜视野与放大倍数的基本关系。B正确。4.【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判断食物是否经微生物发酵,核心看是否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参与并产生代谢产物:酸奶: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并产生酸味,依赖微生物。年糕:由糯米浸泡后蒸熟,再通过捶打等物理方式使淀粉糊化粘连而成,全程无微生物参与,仅为物理加工。泡菜:借助蔬菜表面天然存在的乳酸菌发酵,分解糖类产生乳酸,形成酸味和特殊风味,属于发酵食品。甜酒酿:利用酵母菌发酵糯米中的淀粉,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典型的发酵产物。只有年糕的制作未利用微生物发酵,其余均依赖微生物作用,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A.说法不正确。因为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构成形式是多样的,并非所有生物体都由多个细胞组成,像细菌、原生动物等就属于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B.错误。树叶只是多细胞生物体上的一个器官,并非独立的生物体;而草履虫是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并非多细胞生物,所以该选项的表述整体不成立。C.正确。像变形虫、细菌这类生物,整个生物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被称为单细胞生物,这个定义符合生物学对单细胞生物的界定。D.人体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的细胞数量远不止10000个,具体数量会因个体差异、皮肤部位以及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要多得多。综上,正确答案是 C。6.【答案】D【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细菌,属于微生物)引起,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鼠疫由鼠疫杆菌(细菌)引发,借鼠蚤叮咬传播,是典型的细菌性传染病。霍乱由霍乱弧菌(细菌)导致,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属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而细胞是生物体基本单位,动物、植物均为多细胞生物,与这些疾病的致病源无关。故答案为D。7.【答案】B【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主要呈现海洋与陆地的表面分布特征:①能解释:模型中海洋面积广大,可体现地球液态水丰富。③能解释:模型可显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多个板块状区域。⑤能解释:通过对比模型中南北半球的陆地占比,可发现北半球陆地更多。而②地球内部圈层(如地核、地幔)和④地球自转公转,属于地球内部结构或运动规律,无法通过海陆分布模型体现。海陆分布模型仅能解释表面海陆相关信息,①③⑤符合,故答案为B。8.【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杭州与成都基本处于同一时区,时差可忽略。A 错误:中午 12 时太阳不可能即将下山,傍晚才会出现此情景。B 错误:太阳刚升起是早晨,与 12 时的时间不符。C 正确:中午 12 时左右,正值准备或吃中饭的时段,符合实际。D 错误:深夜是凌晨,与 12 时完全矛盾。两地时区相近,时间差异极小,中午 12 时爷爷准备中饭最合理,答案为C。9.【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①一致认同:两者都认为地球是球形,而非平面,这是古代天文学对地球形状的共同认知。②存在分歧:“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不认可地球自转;“日心说” 则提出地球绕轴自转。③一致认同:两者都认为天体(如行星、恒星)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运动(尽管 “日心说” 后来被修正为椭圆轨道,但最初与 “地心说” 一样假设圆周运动)。①地球是球形、③天体做圆周运动是两者的共同观点,故答案为C。10.【答案】D【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正午旗杆影长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反之则越长。冬至日(12 月 22 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长最长(题目中为 17m)。10月1日处于秋分(9 月 23 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冬至之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未到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冬至日,因此影长短于 17m。选项中仅 10m 符合 “短于 17m” 的条件,A、B、C 均长于 17m,不符合规律。故答案为 D。11.【答案】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地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时(12 月 - 次年 2 月),南极处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冰层较稳定,便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而若选择南极冬季(对应我国夏季),南极会出现极夜、酷寒等极端条件,不利于科考。因此我国科学家冬季赴南极,正值南极夏季。答案为B。12.【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可通过成因区分。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四季交替: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热量分配变化。极昼极夜:公转导致南北极圈出现周期性昼夜极端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公转使不同季节昼夜时长不同。地球自转导致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地表昼夜不断更替,与公转无关。B符合题意。13.【答案】A【知识点】剪刀【解析】【分析】杠杆:剪刀的两片刀刃绕中间轴转动,符合杠杆 “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三要素,手柄是用力点,刀刃是阻力点,轴是支点,属于杠杆结构。斜面:刀刃边缘呈斜坡状(斜面),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使剪切更省力,属于斜面结构。轮轴:轮轴需有 “轮” 和 “轴” 且轮绕轴转动(如螺丝刀),剪刀无此结构。故答案为A。14.【答案】B【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沿光滑斜面拉动至相同高度,拉力大小与坡度相关:坡度越陡(斜面倾角越大),所需拉力越大;坡度越缓,拉力越小。题目中 A、B 两面光滑程度相同,排除摩擦力影响,仅需克服物体重力的分力。由图可知,B 面坡度比 A 面更陡(倾角更大),因此拉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拉力)在 B 面更大。答案为B。15.【答案】D【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斜面原理是通过延长运动距离省力,螺旋是斜面的变形。A. 门把手:利用轮轴原理,省力且方便转动。B. 跷跷板:利用杠杆原理,属于等臂杠杆。C. 螺丝刀:螺丝刀运用的是轮轴原理。D. 菜刀:利用斜面原理。故答案为:D。16.【答案】C【知识点】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实验研究 “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 的差异,目的是对比两种工具的运输效果。实验中,平板运输和手推车运输是两种不同的搬运方式,这是人为改变的唯一条件。其他选项(推力大小、搬运物轻重、地面坡度)需保持一致,属于需控制的无关变量,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因此,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搬运方式,答案为 C。17.【答案】B【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因此,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过程中的刷墨。18.【答案】D【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人类信息传播变革的发展脉络与时间对应如下:语言的形成: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伴随人类诞生出现,是最原始的交流手段。文字的诞生:文字使信息可记录和远距离传递,晚于语言,是文明发展的标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隋唐时期(中国)及后续发展,使信息大规模复制传播,推动知识普及。电报的发明与应用:19 世纪电磁学发展后出现,实现远距离即时通信,开启电子通信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0 世纪中期后兴起,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信息传播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⑤,故答案为D。19.【答案】A【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解析】【分析】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磁场穿过锅底产生感应电流,使锅底发热从而加热食物。其能量转化过程为:电能→磁场能→电能(涡流)→热能,核心能量来源是电能。A正确。20.【答案】D【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瀑布的能量来源于水流的运动和位置。水流从高处下落,因高度差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和动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因此瀑布蕴含的主要是机械能。选项A,瀑布需通过发电机才能转化为电能,本身不直接含电能。选项B,化学能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关,瀑布的水未发生化学变化。选项C,风能由空气流动产生,与水流无关。故答案为D。21.【答案】D【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相互作用:外壳内侧的瓦片状磁铁会产生磁场,当转子(线圈)通电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从而带动转子运动。A. 固定外壳:磁铁无固定功能,外壳固定由结构设计实现。B. 为了美观:磁铁是功能性部件,与美观无关。C. 改变电流方向:这是换向器的作用,而非磁铁。因此,磁铁的作用是通过产生磁场使转子动起来,答案为D。22.【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铁磁力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仅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相同)。三个电磁铁参数:①号(线圈少、电池少)、②号(线圈多、电池多)、③号(线圈少、电池多)。观察可知,①号和②号有两个不同量,①号和③号有一个不同量,②号和③号有一个不同量,所以可以进行对比实验的右①号和③号,②号和③号,①号和③号改变电池节数,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影响;②号和③号改变线圈匝数,研究线圈匝数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影响。C正确。23.【答案】C【知识点】太阳能;光合作用【解析】【分析】①正确:光合作用的核心是植物利用阳光(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阳光是能量来源,直接传递能量。②错误:“所有生命活动” 表述绝对。例如,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化学能(如硫化物氧化),并非太阳能,因此太阳能不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③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即生物能),储存起来供自身及其他生物利用。④正确:食物链从生产者(植物,固定太阳能)到消费者,逐级传递能量,清晰描述了太阳能在生物间的传递过程。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答案为C。24.【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A.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研究领域为医药学,与射电望远镜无关。B. 南仁东:天文学家,自 1994 年起主导 FAST 的立项、设计和建造,历时 22 年,被誉为 “FAST 之父”,是该工程的核心推动者,符合题意。C.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贡献在航天工程、导弹技术等领域,未参与 FAST 项目。D.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与射电望远镜无关。故答案为:B。25.【答案】(1)D;C;A;E;碘液(2)物镜;载物台;反光镜(3)C(4)B(5)A【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步骤遵循 “擦→滴→取→展→盖→染” 的流程:B擦拭:先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杂质影响观察。D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形态。C取材:用镊子撕取小块洋葱内表皮。A展平:将表皮在清水中展平,防止重叠。E 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正确方法是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F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如细胞核易被染色)。综上,顺序为 B→D→C→A→E→F,染色液体是碘液。(2)C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如玻片标本),具有放大作用,与目镜共同决定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D是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光线可通过此处照射到标本上,有的载物台还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E是反光镜:位于显微镜底部,可转动,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其作用是反射光线,使光线通过通光孔、标本进入物镜和目镜,调节视野亮度。(3)显微镜使用需遵循从安装到观察的逻辑顺序,③安放:首先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距边缘约 7 厘米),安装好物镜和目镜,这是操作的基础。①对光:安放后需调节反光镜、光圈,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直到视野呈雪白明亮状态,为观察提供充足光线。④上片: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固定,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物镜,避免压坏玻片),再反向转动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必要时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⑤观察:调焦清晰后即可观察物像。正确步骤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对应③①④②⑤,故选 C。(4)显微镜寻找细胞时,镜筒升降阶段的操作要点不同: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此时不能从目镜观察,因此 C、D 选项错误。镜筒上升时:眼睛应从目镜观察,通常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绘图记录),同时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发现物像,因此 A 选项中 “右眼观察” 错误,B 选项正确。(5)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即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装片实际位置相反。例如,物像在视野左上方,实际装片中的细胞位于右下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遵循 “物像在哪,装片向哪移” 的原则:若物像在视野左上方,装片需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物像向右下方移动至中央。A正确。(1)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正确顺序是:B擦拭、D滴加清水、C取材、A展平、E盖上盖玻片、F染色图F染色时所滴的液体是碘液。(2)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从上到下分别是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物镜、D载物台、E反光镜。(3)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③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①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④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②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故选C。(4)用显微镜寻找细胞要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故选B。(5)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故选A。26.【答案】(1)(2)两个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不同(3)电池方向不同(4)电流方向;线圈缠绕方向【知识点】磁极与方向;电能和磁能【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且具有南北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异极相吸、同极相斥原理可知,①钉尖为N极,②钉尖为S极,③钉尖为S极,④钉尖为N极。(2)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方向有关,当电池方向不改变时,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图1与图2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两个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不同。(3)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方向有关,当线圈缠绕方向不改变时,电池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图1与图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电池方向不同。(4)电磁铁的极性由磁场方向决定,而磁场方向受以下两个核心因素影响:电流方向:当电源正负极对调,电流在线圈中的流向改变,磁场方向随之反转,南北极互换。例如,电池正极接线圈左端时 N 极在左,接右端时 N 极可能在右。线圈缠绕方向:即使电流方向不变,若线圈从 “顺时针绕” 改为 “逆时针绕”,磁场方向会反向,导致南北极调换。(1)我们可以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判断电磁铁的N、S极,与指南针S极相吸的是N极,与指南针S极相斥的是S极。(2)改变线圈绕向或改变电流方向,都会导致电磁铁磁极的南北极位置发生变化。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电流方向不同。(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线圈缠绕方向不同。(4)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这两个因素有关。【答案】27.A28.C29.A30.D31.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的公转,会引发一系列自然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季节的更替以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使得一年有春夏秋冬的轮回,而太阳高度的变化则影响着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进而对气候、昼夜长短等产生影响。27.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B点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A正确。28.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北极均无极昼极夜现象。当地球运动到C点时,处于秋分时候,直射点必然在赤道,故答案为C。29.地球公转中,A点是春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选项A正确。30.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节气与太阳直射点位置一一对应:夏至(B 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D 点)时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则直射赤道。D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处于冬季。31.正午影子长度由太阳高度角决定: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反之越短。地球公转至B点时,处于夏至日,此时太阳高度最高,影长最短。B正确。32.【答案】酵母菌;霉菌;干燥低温环境;非细胞生物;电子显微镜【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通常微小,但部分大型真菌肉眼可见。菜市场的蘑菇(如香菇、平菇)属于真菌,是可见的微生物;超市售的酵母粉中含酵母菌,虽单个微小,但成团时可观察。霉变由霉菌(微生物)繁殖引起,霉菌需湿润、温暖环境。保持环境干燥(减少水分)和低温(降低活性),能抑制霉菌生长,从而防霉。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具备繁殖等生命特征,属于微生物范畴。病毒个体直径通常在 20-300 纳米之间,远小于细菌(微米级),远超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光学显微镜最高分辨率约 200 纳米)。因此,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态。33.【答案】(1)C(2)A(3)B(4)轮辋;轮毂(5)轮轴(6)第二种;斜面原理,路程变长,省力【知识点】斜面;轮轴【解析】【分析】(1)A.剪刀:用于裁剪布料、纸张等,无法固定螺母,排除。B.锤子:通过敲击发力,适合钉钉子,若敲击螺母易使其变形或滑丝,不适用。C.扳手:专门设计用于紧固或拆卸螺母、螺栓,其卡口能紧密贴合螺母,通过旋转杠杆省力,是固定松动螺母的专用工具,最匹配需求。D.卷尺:仅用于测量长度,无紧固功能,排除。(2)车把是轮轴的典型应用,轮轴由 “轮”(车把横杆)和 “轴”(连接前叉的轴心)组成,轮半径大于轴半径,符合省力杠杆原理。A.转动车把时,轮轴的省力特性让骑行者只需较小的力就能带动前轮转向,轻松控制方向,这是其主要目的。B.安装车铃是车把的附加功能,与轮轴原理无关。C.变速依赖齿轮系统,并非车把的轮轴结构。D.轮轴反而增加了部件,不会降低车身重量。车把作为轮轴,通过省力杠杆特性帮助骑行者轻松控制方向,故主要目的是 A。(3)车轮发展遵循技术演进规律:无辐条车轮:最早的车轮如古埃及的木制圆盘,结构简单,无辐条,仅能实现基本滚动。有辐条车轮:随着力学认知提升,辐条结构(如自行车辐条)出现,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承重能力,使车轮更轻便耐用。有轮胎车轮:工业革命后,橡胶轮胎发明,解决了颠簸问题,提升了骑行舒适度,是车轮发展的高级阶段。B正确(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围绕 “轮轴” 原理设计:轮圈:是轮子的外圈部分,半径较大,直接与轮胎接触,承担支撑车身和骑行时的滚动功能。轮毂:位于轮子中心,半径较小,是安装车轴、连接辐条的部件,通过辐条与轮圈相连,形成稳固的圆形结构。这种 “大轮圈 + 小轮毂” 的组合,利用轮轴原理实现省力:转动轮圈时,以轮毂为支点,通过较大的半径省力,让骑行更轻松。(5)脚踏板与后轮通过链条相连,构成了一个轮轴系统。其中,脚踏板相当于轮,半径较大;而后轮的齿轮则相当于轴,半径较小。当我们踩动脚踏板时,动力通过这个轮轴系统传递,利用轮与轴的半径差异实现省力效果,从而带动后轮转动,推动自行车前行。(6)骑自行车上坡的过程可类比斜面原理:上坡的高度是需要克服的垂直距离,相当于斜面的高度;骑行的路线长度则是斜面的长度。根据斜面原理,当高度一定时,斜面长度越长,所需的力越小。第一种直线骑行时,路线短(斜面短),需用较大的力;第二种 S 形路线延长了骑行距离(斜面变长),在到达相同坡顶高度的情况下,所需的力更小,因此更轻松。(1)剪刀、锤子和卷尺都不是用来固定螺母的工具。扳手是专门用来拧紧或松开螺母的工具。故选C。(2)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起到省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在自行车上,车把连接到前轮的转向轴,通过轮轴原理可以轻松地控制方向。故选A。(3)车轮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无辐条结构到有辐条增强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再到有轮胎提高舒适性和抓地力的过程。故选A。(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包括轮辋(外侧较大的部分)和轮毂(内侧较小的部分)。(5)脚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实际上是一个轮轴系统,脚踏板是轮,后轮的齿轮是轴。(6)采用“S”形路线上坡相当于增加了斜面的长度,根据斜面原理,斜面越长,所需的力就越小,因此相对更省力。34.【答案】①公鸡、②山羊、④狗、⑥马、⑦牛、⑨蝴蝶;③老鼠、⑤猫头鹰、⑧萤火虫、⑩蝙蝠【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活动时间与光照的关系分类:昼行动物:适应强光,主要在白天活动。①公鸡(清晨啼鸣,白天活动)、②山羊(白天觅食)、④狗(随人类昼间活动为主)、⑥马(白天劳作觅食)、⑦牛(白天放牧耕作)、⑨蝴蝶(白天飞舞采蜜),均符合昼行特征。夜行动物:适应弱光,夜间活跃。③老鼠(夜间偷食避天敌)、⑤猫头鹰(夜间捕猎)、⑧萤火虫(夜间发光活动)、⑩蝙蝠(夜间靠超声波捕食),均为典型夜行性动物。35.【答案】(1) (转子) (电刷) (外壳)(2)A(3)磁;磁极【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1)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通常由线圈和铁芯组成,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是实现机械能输出的核心部件。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负责将外部电源的电流传递到转子的线圈中,保证电流持续输入,使转子能持续转动。外壳:主要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内部常安装永磁体(定子)等部件,为电动机内部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这三个部件在电动机中各司其职,转子提供动力输出,电刷保障电流传输,外壳起固定保护作用,共同保障电动机正常工作。(2)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其方向由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共同决定。改变正负极连接方式,会直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导致转动方向反转,这是影响转动方向的关键因素。线圈粗细、线圈圈数仅影响线圈的电阻和受力大小,进而影响转动速度,与方向无关。电池多少改变的是电压和电流大小,影响的是转动快慢,不改变方向。A正确。(3)电动机的工作基于电生磁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当电流通过电动机的线圈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此时线圈相当于一个电磁铁。电动机内部通常有固定的永磁体,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会与永磁体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磁力推动线圈绕轴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小电动机通常由“转子(上有线圈和换向器)”、“电刷”和“含永久磁铁的外壳”组成。(2)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有关。改变电流的方向,即改变正负极的连接方式,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故选A。(3)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电动机中的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中的永久磁铁或另一组线圈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矩,使得线圈(转子)转动。36.【答案】C;费力;E点;省力【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省力或费力取决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动力臂>阻力臂为省力,反之则费力)。桶盖部件杠杆:支点是桶盖与桶身的连接处的轴,即C点。脚踩时,动力通过连杆传递到桶盖,此时阻力臂大于动力臂(BC),为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实现桶盖轻松开启。脚踩部件杠杆:支点是E点。脚踩踏板时,动力臂(FE)大于阻力臂(DE),用较小的力就能带动连杆,属于省力杠杆,方便省力操作。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1.(2025六上·永康期末)透过下列物体观察文字或图像,不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①近视眼镜 ②太阳镜 ③老花眼镜 ④梳妆镜 ⑤小水珠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③⑤【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①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虽不放大但会缩小;②太阳镜多为平光镜,无放大作用;③老花眼镜是凸透镜,能放大;④梳妆镜是平面镜,成等大像,不放大;⑤小水珠可看作凸透镜,能放大。综上,②太阳镜和④梳妆镜不具有放大功能,对应选项 C。2.(2025六上·永康期末)观察冠状病毒时,最理想的工具是(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 D.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冠状病毒的直径约 60-140 纳米,远超光学仪器的分辨极限:放大镜放大倍数仅几倍到几十倍,无法观察微观结构。光学显微镜和手持式简易显微镜最大放大约 2000 倍,分辨率极限约 200 纳米,看不清冠状病毒细节。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放大倍数可达数百万倍,分辨率达 0.1 纳米,能清晰显示冠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C正确。3.(2025六上·永康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物镜下( )。A.少 B.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物镜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更大,能容纳的细胞数量更多,但细胞个体看起来较小。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大,视野范围缩小,同一视野内只能看到少量细胞,但细胞细节更清晰。因此,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物镜下多,这是显微镜视野与放大倍数的基本关系。B正确。4.(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食物中没有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而成的是( )。A.酸奶 B.年糕 C.泡菜 D.甜酒酿【答案】B【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判断食物是否经微生物发酵,核心看是否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参与并产生代谢产物:酸奶: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凝固并产生酸味,依赖微生物。年糕:由糯米浸泡后蒸熟,再通过捶打等物理方式使淀粉糊化粘连而成,全程无微生物参与,仅为物理加工。泡菜:借助蔬菜表面天然存在的乳酸菌发酵,分解糖类产生乳酸,形成酸味和特殊风味,属于发酵食品。甜酒酿:利用酵母菌发酵糯米中的淀粉,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典型的发酵产物。只有年糕的制作未利用微生物发酵,其余均依赖微生物作用,答案为B。5.(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B.自然界的有些生物体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如树叶、草履虫等C.自然界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变形虫、细菌等,称为单细胞生物D.人体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约为10000个【答案】C【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A.说法不正确。因为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构成形式是多样的,并非所有生物体都由多个细胞组成,像细菌、原生动物等就属于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B.错误。树叶只是多细胞生物体上的一个器官,并非独立的生物体;而草履虫是典型的单细胞生物,并非多细胞生物,所以该选项的表述整体不成立。C.正确。像变形虫、细菌这类生物,整个生物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被称为单细胞生物,这个定义符合生物学对单细胞生物的界定。D.人体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的细胞数量远不止10000个,具体数量会因个体差异、皮肤部位以及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要多得多。综上,正确答案是 C。6.(2025六上·永康期末)伤寒、鼠疫、霍乱等疾病都是由( )引起的。A.细胞 B.动物 C.植物 D.微生物【答案】D【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细菌,属于微生物)引起,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鼠疫由鼠疫杆菌(细菌)引发,借鼠蚤叮咬传播,是典型的细菌性传染病。霍乱由霍乱弧菌(细菌)导致,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属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而细胞是生物体基本单位,动物、植物均为多细胞生物,与这些疾病的致病源无关。故答案为D。7.(2025六上·永康期末)课堂上,我们根据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能够解释的信息有( )。①地球是个液态水丰富的星球 ②地球内部有不同的圈层 ③地球上分布有很多陆地板块④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 ⑤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多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B【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解析】【分析】地球的海陆分布模型主要呈现海洋与陆地的表面分布特征:①能解释:模型中海洋面积广大,可体现地球液态水丰富。③能解释:模型可显示陆地被海洋分隔成多个板块状区域。⑤能解释:通过对比模型中南北半球的陆地占比,可发现北半球陆地更多。而②地球内部圈层(如地核、地幔)和④地球自转公转,属于地球内部结构或运动规律,无法通过海陆分布模型体现。海陆分布模型仅能解释表面海陆相关信息,①③⑤符合,故答案为B。8.(2025六上·永康期末)在杭州旅游的小科同学,中午12时与远在四川成都的爷爷打电话分享旅途的快乐,下列情形最可能发生的是( )。A.成都太阳即将下山,爷爷准备吃晚饭B.成都太阳刚升起,爷爷准备吃早饭C.在成都的爷爷正从菜市场出来,准备回家烧中饭D.成都已是深夜,爷爷已在睡梦中【答案】C【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杭州与成都基本处于同一时区,时差可忽略。A 错误:中午 12 时太阳不可能即将下山,傍晚才会出现此情景。B 错误:太阳刚升起是早晨,与 12 时的时间不符。C 正确:中午 12 时左右,正值准备或吃中饭的时段,符合实际。D 错误:深夜是凌晨,与 12 时完全矛盾。两地时区相近,时间差异极小,中午 12 时爷爷准备中饭最合理,答案为C。9.(2025六上·永康期末)“地心说”和“日心说”一致认同的观点有( )。①地球是球形的 ②地球绕轴自转 ③天体运动是圆周运动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①一致认同:两者都认为地球是球形,而非平面,这是古代天文学对地球形状的共同认知。②存在分歧:“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不认可地球自转;“日心说” 则提出地球绕轴自转。③一致认同:两者都认为天体(如行星、恒星)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运动(尽管 “日心说” 后来被修正为椭圆轨道,但最初与 “地心说” 一样假设圆周运动)。①地球是球形、③天体做圆周运动是两者的共同观点,故答案为C。10.(2025六上·永康期末)小科同学冬至日正午时刻测得校园旗杆的影长是17m,那么10月1日正午时刻旗杆的影长可能是( )左右。A.22m B.20m C.30m D.10m【答案】D【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正午旗杆影长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反之则越长。冬至日(12 月 22 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影长最长(题目中为 17m)。10月1日处于秋分(9 月 23 日,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冬至之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未到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冬至日,因此影长短于 17m。选项中仅 10m 符合 “短于 17m” 的条件,A、B、C 均长于 17m,不符合规律。故答案为 D。11.(2025六上·永康期末)我国科学家都选在冬季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因为这时南极正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解析】【分析】地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冬季时(12 月 - 次年 2 月),南极处于南半球的夏季。南极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气温相对较高,冰层较稳定,便于开展科学考察活动。而若选择南极冬季(对应我国夏季),南极会出现极夜、酷寒等极端条件,不利于科考。因此我国科学家冬季赴南极,正值南极夏季。答案为B。12.(2025六上·永康期末)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下列自然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四季交替 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可通过成因区分。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四季交替: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热量分配变化。极昼极夜:公转导致南北极圈出现周期性昼夜极端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公转使不同季节昼夜时长不同。地球自转导致的现象: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地表昼夜不断更替,与公转无关。B符合题意。13.(2025六上·永康期末)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的结构特点。A.斜面和杠杆 B.斜面和轮轴C.杠杆和轮轴 D.斜面、杠杆和轮轴【答案】A【知识点】剪刀【解析】【分析】杠杆:剪刀的两片刀刃绕中间轴转动,符合杠杆 “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三要素,手柄是用力点,刀刃是阻力点,轴是支点,属于杠杆结构。斜面:刀刃边缘呈斜坡状(斜面),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使剪切更省力,属于斜面结构。轮轴:轮轴需有 “轮” 和 “轴” 且轮绕轴转动(如螺丝刀),剪刀无此结构。故答案为A。14.(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用同一个测力计分别沿A、B个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A、B两个面只是坡度不同,光滑程度等其它情况都一样)。拉动时测力计的读数将会是( )。A.在A面拉动时读数大 B.在B面拉动时读数大C.拉动时两面的读数一样大 D.两面的读数都时大时小【答案】B【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同一物体沿光滑斜面拉动至相同高度,拉力大小与坡度相关:坡度越陡(斜面倾角越大),所需拉力越大;坡度越缓,拉力越小。题目中 A、B 两面光滑程度相同,排除摩擦力影响,仅需克服物体重力的分力。由图可知,B 面坡度比 A 面更陡(倾角更大),因此拉动时测力计的读数(拉力)在 B 面更大。答案为B。15.(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列物品利用斜面原理制成的是( )。A.门把手 B.跷跷板 C.螺丝刀 D.菜刀【答案】D【知识点】斜面【解析】【分析】斜面原理是通过延长运动距离省力,螺旋是斜面的变形。A. 门把手:利用轮轴原理,省力且方便转动。B. 跷跷板:利用杠杆原理,属于等臂杠杆。C. 螺丝刀:螺丝刀运用的是轮轴原理。D. 菜刀:利用斜面原理。故答案为:D。16.(2025六上·永康期末)在研究“利用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的测试”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A.推力的大小 B.搬运物的轻重C.搬运的方式 D.地面的坡度大小【答案】C【知识点】对比实验【解析】【分析】实验研究 “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 的差异,目的是对比两种工具的运输效果。实验中,平板运输和手推车运输是两种不同的搬运方式,这是人为改变的唯一条件。其他选项(推力大小、搬运物轻重、地面坡度)需保持一致,属于需控制的无关变量,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因此,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搬运方式,答案为 C。17.(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过程中的(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D.晾制【答案】B【知识点】印刷术【解析】【分析】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检字是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刷墨是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拓印是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晾制是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因此,盖印章时,一般需要先在印泥里按一下,这个过程很像活字印刷过程中的刷墨。18.(2025六上·永康期末)人类历史上,信息传播发生了五次巨大变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电报的发明与应用 ②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③语言的形成 ④文字的诞生 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A.③④①②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②①⑤【答案】D【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解析】【分析】人类信息传播变革的发展脉络与时间对应如下:语言的形成: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伴随人类诞生出现,是最原始的交流手段。文字的诞生:文字使信息可记录和远距离传递,晚于语言,是文明发展的标志。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隋唐时期(中国)及后续发展,使信息大规模复制传播,推动知识普及。电报的发明与应用:19 世纪电磁学发展后出现,实现远距离即时通信,开启电子通信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20 世纪中期后兴起,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信息传播方式。按时间先后,顺序为③④②①⑤,故答案为D。19.(2025六上·永康期末)有的家庭用电磁炉来烧菜,其能量来自( )A.电能 B.磁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答案】A【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解析】【分析】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磁场穿过锅底产生感应电流,使锅底发热从而加热食物。其能量转化过程为:电能→磁场能→电能(涡流)→热能,核心能量来源是电能。A正确。20.(2025六上·永康期末)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写的是庐山瀑布,瀑布蕴含的能量主要是( )。A.电能 B.化学能 C.风能 D.机械能【答案】D【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瀑布的能量来源于水流的运动和位置。水流从高处下落,因高度差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和动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因此瀑布蕴含的主要是机械能。选项A,瀑布需通过发电机才能转化为电能,本身不直接含电能。选项B,化学能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相关,瀑布的水未发生化学变化。选项C,风能由空气流动产生,与水流无关。故答案为D。21.(2025六上·永康期末)小电动机外壳的内侧有两块瓦片状的磁铁,它的作用是( )。A.固定外壳 B.为了美观C.改变电流方向 D.使转子动起来【答案】D【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相互作用:外壳内侧的瓦片状磁铁会产生磁场,当转子(线圈)通电时,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转动,从而带动转子运动。A. 固定外壳:磁铁无固定功能,外壳固定由结构设计实现。B. 为了美观:磁铁是功能性部件,与美观无关。C. 改变电流方向:这是换向器的作用,而非磁铁。因此,磁铁的作用是通过产生磁场使转子动起来,答案为D。22.(2025六上·永康期末)用下面的三个电磁铁做电磁铁磁力大小实验,下面正确的是( )。A.用1号和2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B.用1号和3号电磁铁做实验,不能比较电池个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C.用2号和3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D.用1号和2号电磁铁做实验,可以比较电池个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答案】C【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解析】【分析】电磁铁磁力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仅改变一个条件,其他相同)。三个电磁铁参数:①号(线圈少、电池少)、②号(线圈多、电池多)、③号(线圈少、电池多)。观察可知,①号和②号有两个不同量,①号和③号有一个不同量,②号和③号有一个不同量,所以可以进行对比实验的右①号和③号,②号和③号,①号和③号改变电池节数,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影响;②号和③号改变线圈匝数,研究线圈匝数多少对电磁铁磁性影响。C正确。23.(2025六上·永康期末)下面都是有关太阳与能量的描述。正确的的是( )。①太阳的能量是通过光合作用传递给植物的,阳光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②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了生物能④食物链从能量转移的角度描述了太阳能给地球上的生物提供能量的过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太阳能;光合作用【解析】【分析】①正确:光合作用的核心是植物利用阳光(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阳光是能量来源,直接传递能量。②错误:“所有生命活动” 表述绝对。例如,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化学能(如硫化物氧化),并非太阳能,因此太阳能不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③正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即生物能),储存起来供自身及其他生物利用。④正确:食物链从生产者(植物,固定太阳能)到消费者,逐级传递能量,清晰描述了太阳能在生物间的传递过程。综上,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答案为C。24.(2025六上·永康期末)以( )为代表的科学家经过22年的艰苦努力,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一个由4450个发射面面板组成的“超级大锅”。A.屠呦呦 B.南仁东 C.钱学森 D.袁隆平【答案】B【知识点】探索宇宙【解析】【分析】A.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研究领域为医药学,与射电望远镜无关。B. 南仁东:天文学家,自 1994 年起主导 FAST 的立项、设计和建造,历时 22 年,被誉为 “FAST 之父”,是该工程的核心推动者,符合题意。C. 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主要贡献在航天工程、导弹技术等领域,未参与 FAST 项目。D.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与射电望远镜无关。故答案为:B。二、实验探究(28分)25.(2025六上·永康期末)如图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的一些操作,请按要求正确作答。(1)下面六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时装片的过程性图片。课堂上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B、 、 、 、 F。图F染色,所滴的液体是 。(2)认识显微镜:写出下图中C、D、E的名称。C是 D是 E是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对光;②调焦;③安放;④上片;⑤观察A.①②④⑤③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②⑤(4)用显微镜寻找细胞正确的方法是(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C.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D.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从目镜往下看并寻找(5)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要使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标本向( )。A.左上方移动 B.左下方移动 C.右上方移动 D.右下方移动【答案】(1)D;C;A;E;碘液(2)物镜;载物台;反光镜(3)C(4)B(5)A【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步骤遵循 “擦→滴→取→展→盖→染” 的流程:B擦拭:先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杂质影响观察。D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维持细胞形态。C取材:用镊子撕取小块洋葱内表皮。A展平:将表皮在清水中展平,防止重叠。E 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正确方法是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F 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如细胞核易被染色)。综上,顺序为 B→D→C→A→E→F,染色液体是碘液。(2)C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如玻片标本),具有放大作用,与目镜共同决定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D是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光线可通过此处照射到标本上,有的载物台还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E是反光镜:位于显微镜底部,可转动,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其作用是反射光线,使光线通过通光孔、标本进入物镜和目镜,调节视野亮度。(3)显微镜使用需遵循从安装到观察的逻辑顺序,③安放:首先将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合适位置(距边缘约 7 厘米),安装好物镜和目镜,这是操作的基础。①对光:安放后需调节反光镜、光圈,使光线通过通光孔,直到视野呈雪白明亮状态,为观察提供充足光线。④上片: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固定,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物镜,避免压坏玻片),再反向转动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必要时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⑤观察:调焦清晰后即可观察物像。正确步骤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对应③①④②⑤,故选 C。(4)显微镜寻找细胞时,镜筒升降阶段的操作要点不同:镜筒下降时:需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此时不能从目镜观察,因此 C、D 选项错误。镜筒上升时:眼睛应从目镜观察,通常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绘图记录),同时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发现物像,因此 A 选项中 “右眼观察” 错误,B 选项正确。(5)显微镜成倒像(上下、左右均颠倒),即视野中物像的位置与装片实际位置相反。例如,物像在视野左上方,实际装片中的细胞位于右下方。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遵循 “物像在哪,装片向哪移” 的原则:若物像在视野左上方,装片需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物像向右下方移动至中央。A正确。(1)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正确顺序是:B擦拭、D滴加清水、C取材、A展平、E盖上盖玻片、F染色图F染色时所滴的液体是碘液。(2)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从上到下分别是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物镜、D载物台、E反光镜。(3)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③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①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④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②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故选C。(4)用显微镜寻找细胞要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故选B。(5)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右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故选A。26.(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电磁铁。(1)如图所示,在钉尖和钉帽上面的方框中标出电磁铁的磁极。(2)图1与图2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3)图1与图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和 因素有关。【答案】(1)(2)两个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不同(3)电池方向不同(4)电流方向;线圈缠绕方向【知识点】磁极与方向;电能和磁能【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且具有南北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异极相吸、同极相斥原理可知,①钉尖为N极,②钉尖为S极,③钉尖为S极,④钉尖为N极。(2)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方向有关,当电池方向不改变时,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图1与图2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两个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不同。(3)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方向有关,当线圈缠绕方向不改变时,电池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图1与图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电池方向不同。(4)电磁铁的极性由磁场方向决定,而磁场方向受以下两个核心因素影响:电流方向:当电源正负极对调,电流在线圈中的流向改变,磁场方向随之反转,南北极互换。例如,电池正极接线圈左端时 N 极在左,接右端时 N 极可能在右。线圈缠绕方向:即使电流方向不变,若线圈从 “顺时针绕” 改为 “逆时针绕”,磁场方向会反向,导致南北极调换。(1)我们可以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判断电磁铁的N、S极,与指南针S极相吸的是N极,与指南针S极相斥的是S极。(2)改变线圈绕向或改变电流方向,都会导致电磁铁磁极的南北极位置发生变化。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电流方向不同。(3)两个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是因为线圈缠绕方向不同。(4)实验证明,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这两个因素有关。(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地球的运动27.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下列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B.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极夜现象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D.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极昼现象28.当地球运动到C点时,太阳的直射点在(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北极圈29.当地球运动到A点时,我们家乡昼夜时间的特点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30.当地球运动到D点时,我们的家乡是( )节气。A.立春 B.夏至 C.立秋 D.冬至31.当地球运动到B点时,我们家乡正午12时阳光下物体影子( )。A.一年中最长 B.一年中最短 C.与物体等长 D.近乎没有【答案】27.A28.C29.A30.D31.B【知识点】四季的特征;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解析】【分析】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地球的公转,会引发一系列自然现象,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季节的更替以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的变化使得一年有春夏秋冬的轮回,而太阳高度的变化则影响着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进而对气候、昼夜长短等产生影响。27.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B点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A正确。28.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期性移动,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北极均无极昼极夜现象。当地球运动到C点时,处于秋分时候,直射点必然在赤道,故答案为C。29.地球公转中,A点是春分,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选项A正确。30.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节气与太阳直射点位置一一对应:夏至(B 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D 点)时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则直射赤道。D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我国处于冬季。31.正午影子长度由太阳高度角决定: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反之越短。地球公转至B点时,处于夏至日,此时太阳高度最高,影长最短。B正确。三、实践应用(36分)32.(2025六上·永康期末)通过《微小世界》单元的学习,我知道:菜市场或超市里可以买到的 、 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 可以防霉。病毒是一种 ,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 能看到。【答案】酵母菌;霉菌;干燥低温环境;非细胞生物;电子显微镜【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通常微小,但部分大型真菌肉眼可见。菜市场的蘑菇(如香菇、平菇)属于真菌,是可见的微生物;超市售的酵母粉中含酵母菌,虽单个微小,但成团时可观察。霉变由霉菌(微生物)繁殖引起,霉菌需湿润、温暖环境。保持环境干燥(减少水分)和低温(降低活性),能抑制霉菌生长,从而防霉。病毒虽无细胞结构,但具备繁殖等生命特征,属于微生物范畴。病毒个体直径通常在 20-300 纳米之间,远小于细菌(微米级),远超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光学显微镜最高分辨率约 200 纳米)。因此,绝大多数病毒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形态。33.(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自行车的秘密。(1)自行车上有一颗螺母松了,以下工具最适合固定螺母的是( )。A.剪刀 B.锤子 C.扳手 D.卷尺(2)自行车车把应用轮轴的主要目的是( )。A.轻松省力地控制自行车方向 B.方便在上面安装车铃等装置C.为了自行车变速的需要 D.降低自行车的车身重量(3)下列关于车轮的发展顺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辐条车轮→无辐条车轮→有轮胎车轮B.无辐条车轮→有辐条车轮→有轮胎车轮C.有轮胎车轮→有辐条车轮→无辐条车轮D.有轮胎车轮→无辐条车轮→有辐条车轮(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是:由半径较大的 和半径较小的 组成的。(5)自行车的脚踏板主要运用了 的原理。(6)小科同学探究骑自行车上坡怎样更省力更轻松时,与爸爸一起到老家附近一处实地进行了骑自行车上坡。小科和爸爸骑车上坡时,第一种骑行方法是沿着直线笔直的往坡顶骑行;第二种方法是绕着“S”的路线往坡顶骑行。采用这两种骑行方法上坡时,相对轻松的是第 方法,原因是 。【答案】(1)C(2)A(3)B(4)轮辋;轮毂(5)轮轴(6)第二种;斜面原理,路程变长,省力【知识点】斜面;轮轴【解析】【分析】(1)A.剪刀:用于裁剪布料、纸张等,无法固定螺母,排除。B.锤子:通过敲击发力,适合钉钉子,若敲击螺母易使其变形或滑丝,不适用。C.扳手:专门设计用于紧固或拆卸螺母、螺栓,其卡口能紧密贴合螺母,通过旋转杠杆省力,是固定松动螺母的专用工具,最匹配需求。D.卷尺:仅用于测量长度,无紧固功能,排除。(2)车把是轮轴的典型应用,轮轴由 “轮”(车把横杆)和 “轴”(连接前叉的轴心)组成,轮半径大于轴半径,符合省力杠杆原理。A.转动车把时,轮轴的省力特性让骑行者只需较小的力就能带动前轮转向,轻松控制方向,这是其主要目的。B.安装车铃是车把的附加功能,与轮轴原理无关。C.变速依赖齿轮系统,并非车把的轮轴结构。D.轮轴反而增加了部件,不会降低车身重量。车把作为轮轴,通过省力杠杆特性帮助骑行者轻松控制方向,故主要目的是 A。(3)车轮发展遵循技术演进规律:无辐条车轮:最早的车轮如古埃及的木制圆盘,结构简单,无辐条,仅能实现基本滚动。有辐条车轮:随着力学认知提升,辐条结构(如自行车辐条)出现,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强承重能力,使车轮更轻便耐用。有轮胎车轮:工业革命后,橡胶轮胎发明,解决了颠簸问题,提升了骑行舒适度,是车轮发展的高级阶段。B正确(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围绕 “轮轴” 原理设计:轮圈:是轮子的外圈部分,半径较大,直接与轮胎接触,承担支撑车身和骑行时的滚动功能。轮毂:位于轮子中心,半径较小,是安装车轴、连接辐条的部件,通过辐条与轮圈相连,形成稳固的圆形结构。这种 “大轮圈 + 小轮毂” 的组合,利用轮轴原理实现省力:转动轮圈时,以轮毂为支点,通过较大的半径省力,让骑行更轻松。(5)脚踏板与后轮通过链条相连,构成了一个轮轴系统。其中,脚踏板相当于轮,半径较大;而后轮的齿轮则相当于轴,半径较小。当我们踩动脚踏板时,动力通过这个轮轴系统传递,利用轮与轴的半径差异实现省力效果,从而带动后轮转动,推动自行车前行。(6)骑自行车上坡的过程可类比斜面原理:上坡的高度是需要克服的垂直距离,相当于斜面的高度;骑行的路线长度则是斜面的长度。根据斜面原理,当高度一定时,斜面长度越长,所需的力越小。第一种直线骑行时,路线短(斜面短),需用较大的力;第二种 S 形路线延长了骑行距离(斜面变长),在到达相同坡顶高度的情况下,所需的力更小,因此更轻松。(1)剪刀、锤子和卷尺都不是用来固定螺母的工具。扳手是专门用来拧紧或松开螺母的工具。故选C。(2)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起到省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在自行车上,车把连接到前轮的转向轴,通过轮轴原理可以轻松地控制方向。故选A。(3)车轮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无辐条结构到有辐条增强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再到有轮胎提高舒适性和抓地力的过程。故选A。(4)自行车轮子的结构包括轮辋(外侧较大的部分)和轮毂(内侧较小的部分)。(5)脚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实际上是一个轮轴系统,脚踏板是轮,后轮的齿轮是轴。(6)采用“S”形路线上坡相当于增加了斜面的长度,根据斜面原理,斜面越长,所需的力就越小,因此相对更省力。34.(2025六上·永康期末)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动物;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动物。下列动物:①公鸡、②山羊、③老鼠、④狗、⑤猫头鹰、⑥马、⑦牛、⑧萤火虫、⑨蝴蝶、⑩蝙蝠。属于昼行动物的有 ,属于夜行动物的有 。【答案】①公鸡、②山羊、④狗、⑥马、⑦牛、⑨蝴蝶;③老鼠、⑤猫头鹰、⑧萤火虫、⑩蝙蝠【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根据活动时间与光照的关系分类:昼行动物:适应强光,主要在白天活动。①公鸡(清晨啼鸣,白天活动)、②山羊(白天觅食)、④狗(随人类昼间活动为主)、⑥马(白天劳作觅食)、⑦牛(白天放牧耕作)、⑨蝴蝶(白天飞舞采蜜),均符合昼行特征。夜行动物:适应弱光,夜间活跃。③老鼠(夜间偷食避天敌)、⑤猫头鹰(夜间捕猎)、⑧萤火虫(夜间发光活动)、⑩蝙蝠(夜间靠超声波捕食),均为典型夜行性动物。35.(2025六上·永康期末)探究小电动机的秘密(1)拆开小电动机,观察结构,把电动机部件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 ( ) ( )(2)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 )有关。A.正负极的连接方式 B.线圈的粗细C.线圈的圈数 D.电池的多少(3)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 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答案】(1) (转子) (电刷) (外壳)(2)A(3)磁;磁极【知识点】电动机【解析】【分析】(1)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通常由线圈和铁芯组成,通电后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是实现机械能输出的核心部件。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负责将外部电源的电流传递到转子的线圈中,保证电流持续输入,使转子能持续转动。外壳:主要起固定和保护作用,内部常安装永磁体(定子)等部件,为电动机内部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这三个部件在电动机中各司其职,转子提供动力输出,电刷保障电流传输,外壳起固定保护作用,共同保障电动机正常工作。(2)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其方向由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共同决定。改变正负极连接方式,会直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导致转动方向反转,这是影响转动方向的关键因素。线圈粗细、线圈圈数仅影响线圈的电阻和受力大小,进而影响转动速度,与方向无关。电池多少改变的是电压和电流大小,影响的是转动快慢,不改变方向。A正确。(3)电动机的工作基于电生磁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当电流通过电动机的线圈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此时线圈相当于一个电磁铁。电动机内部通常有固定的永磁体,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会与永磁体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磁力推动线圈绕轴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小电动机通常由“转子(上有线圈和换向器)”、“电刷”和“含永久磁铁的外壳”组成。(2)电动机转动的方向与正负极的连接方式有关。改变电流的方向,即改变正负极的连接方式,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故选A。(3)电动机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电动机中的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与电动机中的永久磁铁或另一组线圈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矩,使得线圈(转子)转动。36.(2025六上·永康期末)脚踩式垃圾桶,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平时桶盖关闭不会散发垃圾异味。根据右边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确定桶中有桶盖部件和脚踩部件两根杠杆。桶盖部件杠杆的支点是 ,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脚踩部件杠杆的支点是 ,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答案】C;费力;E点;省力【知识点】杠杆【解析】【分析】杠杆的支点是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省力或费力取决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动力臂>阻力臂为省力,反之则费力)。桶盖部件杠杆:支点是桶盖与桶身的连接处的轴,即C点。脚踩时,动力通过连杆传递到桶盖,此时阻力臂大于动力臂(BC),为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实现桶盖轻松开启。脚踩部件杠杆:支点是E点。脚踩踏板时,动力臂(FE)大于阻力臂(DE),用较小的力就能带动连杆,属于省力杠杆,方便省力操作。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