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农业一 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1.结合实例了解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2.运用地图等材料说出我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用实例说明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各地节日市场物丰价稳、供应充足》视频、《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视频、“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等相关材料。播放《各地节日市场物丰价稳、供应充足》视频。教师:视频中提到的“节日市场物丰价稳”主要指哪些商品?学生:蔬菜、水果、米面、油、肉、鸡蛋等食品。教师:这些蔬菜、水果、米面、油、肉、鸡蛋等食品都来自哪一个生产部门?学生:农业。教师:要解决14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农业非常重要。同学们,今天来学习我国的农业。(一)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是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二是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三是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1.图文结合识部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回答农业可分为哪几个部门?学生: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各部门的定义,并通过问题落实对农业各部门产品的认识。(总结)种植业是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林业是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畜牧业是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渔业是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教师:我们餐桌上的大米、蛋、奶、水果、鱼、虾等分别来自哪个农业部门?学生:(总结)大米来自种植业,蛋、奶来自畜牧业,水果来自林业,鱼、虾来自渔业。2.活动探究话地位(1)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总结)生产方面: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肉、奶、蛋、粮食、水果等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材料;林业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材料。因此,农业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生活方面:我们吃的粮食、水果、蔬菜、肉、蛋、奶等,穿的棉纺织品、毛纺织品、皮鞋等都来源于农业。因此,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过渡)我们的粮食、油、肉、蔬菜、鸡蛋、水产品等食品主要来自哪些地区?3.慧眼识图说分布(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图4.1和教材第87页,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东西差异。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得出答案。(总结)东部 水热条件优越,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的主要分布区分界线 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重叠西部 降水较少,草原、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绿洲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图4.1和教材第87页,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得出答案。(总结)分布地区 耕地 类型 作物 熟制 区域差异北方 长城沿 线以北 多旱地 一年 一熟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种植水稻秦岭—淮 河以北到 长城沿线一年 两熟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方 秦岭—淮 河以南到 南岭 多水田 一年 两熟 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海南岛、西双版纳等热带地区可种植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三熟南岭以南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了解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得出答案。(总结)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包括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安徽、内蒙古、河北、江苏、四川等省级行政区。(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和第88页图4.3,了解我国三大主粮的主要产地。学生:阅读材料,得出答案。(总结)水稻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黑龙江、湖南、江西等),小麦在华北平原产量最大(河南、山东、安徽等),玉米主要产自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学生:阅读材料,得出答案。(总结)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新疆,约90%的油菜籽产自长江流域,超过85%的糖料产自云南、广东、广西。(6)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活动”,认识我国高标准农田的分布。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得出答案。(总结)(1)我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的主要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2)我国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的东部。(3)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5%以上的省级行政区与高标准农田高度重叠。(4)略。(结束语)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发展。第一节农业(1)请完成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