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判断题,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2025四上·化州期末)我们可以通过播种的方式种植豌豆。( )【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则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代遗传物质与亲代更一致。豌豆的播种繁殖符合有性繁殖的特征,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2.(2025四上·化州期末)在鸡蛋孵化的过程中,卵黄逐渐发育成小鸡,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答案】错误【知识点】卵生【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卵壳:保护内部,同时透气。卵白:缓冲保护胚胎,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卵黄:储存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供胚胎发育。气室:储存空气,满足胚胎呼吸的氧气需求。胚:是核心部分,最终发育成新个体。3.(2025四上·化州期末)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生存机会就更小了。( )【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借助外力和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两种。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故题干说法正确。4.(2025四上·化州期末)所有的植物都只用种子繁殖后代,例如,马铃薯。( )【答案】错误【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解析】【分析】植物的繁殖方式并非只有种子繁殖这一种,还包括无性繁殖,即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马铃薯通常是通过块茎(属于茎的一种)来繁殖后代的,并非依靠种子,这正是无性繁殖。题干说法错误。5.(2025四上·化州期末)番茄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雄蕊上的小颗粒是花粉。( )【答案】正确【知识点】授粉【解析】【分析】番茄属于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自然开花。在番茄花的雄蕊上,那些细小的颗粒就是花粉,它们是植物雄性生殖细胞的载体,在传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与雌蕊的柱头结合完成受精,进而促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因此题干说法正确。6.(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些动物是通过产崽的方式繁殖后代,猫是胎生哺乳动物。( )【答案】正确【知识点】胎生【解析】【分析】猫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即通过母体直接产出幼崽(产崽),并通过哺乳哺育后代。这一特征符合 “通过产崽的方式繁殖后代” 的描述,因此题干说法正确。7.(2025四上·化州期末)我们可以利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观察它的透光度。( )【答案】正确【知识点】矿物的外观【解析】【分析】观察矿物的透光度是鉴别矿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手电筒照射矿物,根据光线透过的程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可以有效判断其透光度,这是地质观察和矿物识别中常用的简易手段。因此题干说法正确。8.(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嘴巴对着试管口吹气,试管发出了声音且没有振动,说明声音产生时不会发生振动。( )【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用嘴巴对着试管口吹气时,试管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是由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并非试管本身没有振动。声音的产生必然伴随物体的振动,只是这里的振动发生在空气柱上,而非试管的固体部分。因此,“声音产生时不会发生振动” 的结论是错误的。9.(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鼓面,鼓面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越强。( )【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用不同力度敲打鼓面时,力度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力度越小,振幅越小,声音越弱。此时鼓面振动的快慢(频率)并未因力度变化而显著改变,因此 “鼓面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越强” 的说法混淆了振幅与频率对声音的影响,是错误的。10.(2025四上·化州期末)钢琴有长短不同的琴弦,越短的琴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答案】错误【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解析】【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在钢琴中,长短不同的琴弦在相同张力下,越短的琴弦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相反,越长的琴弦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因此,“越短的琴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2025四上·化州期末)当番茄花的花粉落在雌蕊上,雌蕊就有可能结出果实,果实的变化会怎么样?( )A.果皮的颜色逐渐变绿B.果实逐渐膨大C.果实逐渐变小【答案】B【知识点】授粉;果实的结构、作用【解析】【分析】A: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通常从绿色逐渐转为红色、黄色等成熟色,而非持续变绿;不符合题意。B:受精后,子房细胞快速分裂和生长,果实体积不断增大,这是果实发育最显著的特征。C:未受精或发育异常的子房可能萎缩变小,但正常受精后的果实会因细胞增殖而膨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12.(2025四上·化州期末)槭树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是( )传播。A.水力 B.风力 C.动物【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A:水力传播的种子通常具有耐水的外壳(如椰子)或能漂浮的结构,而槭树果实的翅状结构与水力传播无关,且其生长环境多不依赖水源传播。B:槭树的果实呈扁平状,两侧有宽大的翅,如同 “小翅膀”。当果实成熟脱落时,能借助风力在空中滑翔较远的距离,符合风力传播的典型特征。C:动物传播的种子多有钩刺(如苍耳)或肉质果皮(如樱桃),而槭树果实既无吸引动物的特征,也无附着动物的结构,因此不属于动物传播。故选B。13.(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植物中,和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相同的是( )。A.莲 B.樱桃 C.黄鹌菜【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A:莲的种子通过水流传播,与蒲公英的风力传播无关。B:樱桃依靠动物食用其果实后传播种子,属于动物传播。C:黄鹌菜的种子同样带有绒毛,能像蒲公英一样借助风力扩散,属于风力传播。故选C。14.(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植物中,不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是( )。A.豌豆 B.番茄 C.落地生根【答案】C【知识点】根【解析】【分析】落地生根作为多肉植物,具有独特的无性繁殖能力 ;其叶片边缘能长出小芽,这些小芽成熟后落到土壤中,可直接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这种通过叶片繁殖的方式属于叶插繁殖;豌豆和番茄则通常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繁殖,即由种子萌发形成新个体。因此,通过叶插方式繁殖的是落地生根,故选C。15.(2025四上·化州期末)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处新苗,说明它的( )可以繁殖后代。A.块根 B.块茎 C.叶【答案】C【知识点】叶的作用【解析】【分析】A:块根是某些植物(如甘薯)的地下贮藏器官,可用于繁殖,但落地生根的繁殖与块根无关,其新苗从叶片边缘长出,与根部结构无关。B:块茎是地下茎的变态(如马铃薯),通过芽眼发芽繁殖,而落地生根的繁殖结构在叶片上,不属于块茎繁殖。C: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有特殊的不定芽,这些芽能发育成小植株,脱落到土壤后即可生根生长,属于典型的叶繁殖方式。故选C。16.(2025四上·化州期末)要想知道岩石的硬度,我们可以( )。A.用放大镜看B.用手触摸C.用铜钥匙在岩石表面刻画【答案】C【知识点】矿物的硬度【解析】【分析】A:放大镜的作用是观察岩石的细节形态(如颗粒大小、是否有层理等),无法判断硬度。B:用手触摸只能感知岩石的粗糙程度或温度,与硬度没有直接关联,例如光滑的岩石可能很坚硬(如大理石),也可能较软(如滑石)。C:测定岩石硬度的基础方法:如果铜钥匙能在岩石表面留下刻痕,说明岩石硬度较低;若不能,则说明岩石硬度高于铜钥匙。这种方法能直观反映岩石的坚硬程度。故选C。17.(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石的是( )。A.山脚下的花岗岩 B.砖窑里的砖 C.溪流边的鹅卵石【答案】B【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解析】【分析】A:花岗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天然岩石,属于典型的火成岩。B:砖是人类通过加工黏土、烧制而成的人造材料,不具备天然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C:鹅卵石是天然岩石在河流中经长期搬运、摩擦形成的,其本质还是岩石,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故选B。18.(2025四上·化州期末)花岗岩中常有石英、长石和( )等矿物。A.砂岩 B.云母 C.石墨【答案】B【知识点】矿物的组成【解析】【分析】A:砂岩是由砂粒胶结而成的沉积岩,属于岩石范畴,而花岗岩的组成成分是矿物,二者性质完全不同。B:云母是花岗岩的三大主要矿物之一,通常呈片状,有黑云母和白云母等种类,在花岗岩中清晰可见。C:石墨多形成于变质岩中,具有滑腻感和导电性,并非花岗岩的组成矿物。故选B。19.(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矿物是乳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较高?( )A.云母 B.石英 C.长石【答案】B【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硬度【解析】【分析】A:云母虽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点,但颜色多为黑色、银白色等,且硬度较低(用指甲即可划出痕迹),不符合 “硬度较高” 的描述。B:。石英常见乳白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品种,透明度为半透明至透明,且硬度较高(莫氏硬度 7,能在玻璃表面留下刻痕),完全符合题干特征。C:长石虽颜色可能为白色,半透明,但硬度中等(莫氏硬度 6,低于石英),不满足 “硬度较高” 的核心要求。故选:B。20.(2025四上·化州期末)将一块页岩放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放进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冷却,反复多次后,页岩会( )。A.碎裂 B.更加坚固 C.没有变化【答案】A【知识点】风化【解析】【分析】A:页岩属于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质地相对较软。当被加热时,岩石内部颗粒受热膨胀;迅速放入水中冷却时,颗粒又急剧收缩。这种反复的热胀冷缩会使岩石内部产生应力,导致层理之间或颗粒之间的连接被破坏,逐渐出现裂纹,最终碎裂。这是自然界中物理风化的常见过程。B:冷热交替只会加剧岩石内部的结构损伤,不可能让其更加坚固,反而会降低其整体性。C:页岩的结构和硬度决定了它无法承受反复的剧烈温度变化,必然会发生碎裂等明显变化。 没有变化是错误。故选A。21.(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物品能模拟鼓发出声音?( )A.铁罐 B.试管 C.橡皮筋【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A:铁罐的底部或侧面可当作 “鼓面”,敲击时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有一定的厚度和共鸣感,与鼓通过鼓面振动发声的原理一致,是最适合模拟鼓声的物品。B:试管质地坚硬且形状细长,敲击时振动集中在局部,声音尖锐短促,缺乏鼓声的低频振动特征,无法模拟鼓声。C:橡皮筋需要被拨动(如拉紧绷在物体上后拨动)才能振动发声,声音音调较高且单薄,其振动方式和声音特点与鼓通过敲击产生的低频、共鸣式振动完全不同,不能模拟鼓声。故选A。22.(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物体可以让现象更明显,以下哪种做法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A.吹试管时放黄豆B.敲打音叉后放入沙中C.敲打音叉后放在水中【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A:吹试管产生的是空气柱振动,黄豆虽会跳动,但因振动能量弱,跳动幅度小、频率低,现象不够明显,难以清晰观察。B:音叉振动时,沙粒会被 “弹开”,但沙粒分散后视觉效果杂乱,且无法持续直观地体现振动的动态过程,现象明显度较低。C:音叉的振动传递给水,会瞬间激起大量水花,甚至产生明显的水波,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剧烈的、可见的水的运动,实验现象清晰且具有冲击力,能极大增强观察效果。故选C。23.(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时候,我们不用耳朵听也能知道声音的强弱,以下感觉不能用来判断声音强弱的是?( )A.嗅觉 B.视觉 C.触觉【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A:嗅觉的作用是感知气味,而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无论声音强弱,都不会影响嗅觉的感知,因此嗅觉不能用来判断声音强弱。B: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相关,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大,这些振动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因此视觉能判断声音强弱。C:振动可以通过接触传递给皮肤,声音越强,振动的力度和范围越大,触觉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如触摸振动的物体时,声音大则震动更强烈),因此触觉能判断声音强弱。故选:A。24.(2025四上·化州期末)牛可以发出( )。A.很强的高音 B.很强的低音 C.很弱的高音【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A:高音的频率较高,而牛的声带较厚,振动频率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不属于高音,因此该选项错误。B:牛的叫声音调低(低音),且声音响亮、有力量(很强),能在较远的距离被听到,符合 “很强的低音” 的描述。C:牛的叫声既不 “弱” 也不 “高”,其声音强度大且音调低,因此该选项完全不符合实际。故选B。25.(2025四上·化州期末)利用橡皮筋做成几根长短不同的琴弦,以下能发出高音的是?( )A.不长不短的琴弦 B.长的琴弦 C.短的琴弦【答案】C【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解析】【分析】A:不长不短的琴这类琴弦长度中等,振动频率处于中间水平,发出的声音既不是高音也不是低音,而是中音,因此不符合题意。B:长琴弦在振动时,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完成一次振动,振动频率低。而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长琴弦会发出低音。C:短琴弦的振动空间有限,更容易快速振动,振动频率高。由于音调与频率正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短琴弦能发出高音。故选C。26.(2025四上·化州期末)医生经常利用听诊器来听人身体里面的声音,听诊器是依靠什么来传声的?( )A.空气 B.管壁 C.耳挂【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诊器内部的软管是空心的,里面的空气作为介质,将身体内的声音振动从探头传递到耳塞,这是其传声的核心方式。B:管壁是固体,虽然固体也能传声,但听诊器的设计目的是利用空气集中声音(减少分散),而非依赖管壁传声。若声音通过管壁传播,会因固体振动的分散性导致声音模糊,失去听诊效果。不符合题意。C:耳挂是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固定结构,不参与声音的传递过程,仅用于将听诊器稳定在耳朵上。故选A。不符合题意。故选A。27.(2025四上·化州期末)使小灯泡发光的必要电路元件不包括?( )A.导线 B.开关 C.电池【答案】B【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导线是电流的通道,没有导线无法将电源和小灯泡连接成闭合回路,小灯泡无法发光,因此导线是必要元件。B:开关仅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即使没有开关,只要用导线将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就能发光,因此开关不是必要元件。C:电池作为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核心,没有电池就没有电流,小灯泡无法发光,因此电池是必要元件。故选B。28.(2025四上·化州期末)在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电路中,如果取下一个灯泡后,另一个仍然亮着,则这个电路有几个闭合回路?( )A.1 B.3 C.2【答案】C【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解析】【分析】A:若只有 1 个闭合回路,电路为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取下一个灯泡会导致整个回路断开,另一个灯泡必然熄灭,与题意矛盾。B:两个灯泡的电路中,最多形成 2 个独立回路(并联时),3 个回路不符合电路连接的基本逻辑,实际中不会出现。C:并联电路中,两个灯泡分别连接在电源两端,各自形成一条闭合回路。取下一个灯泡后,另一个灯泡所在的回路仍然完整,因此能继续发光,即存在 2 个闭合回路。故选:C。29.(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A.先检查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是否连接好,再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B.将电路中的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逐个拆除检测C.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中电灯的电路故障【答案】C【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解析】【分析】A:检测前先排查明显的连接问题(如导线松动、灯泡未拧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测步骤,是科学的操作流程,做法妥当。B:通过拆除元件单独检测,能判断是元件故障还是连接故障,符合电路检测的逻辑,自制检测器可胜任这类低压元件的检测,做法妥当。C:自制电路检测器一般使用电池供电(低压),而家中电灯电路是 220V 高压电路。高压电路检测需要专业工具和知识,用自制检测器检测会因电压不匹配导致检测器损坏,更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做法极不妥当。故选C。30.(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铁丝 B.石墨 C.橡胶【答案】C【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A:金属(如铁、铜、铝)是导体的代表,铁丝能导电,不属于绝缘体。B:石墨的原子结构使其存在自由电子,能够导电,例如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连接在简单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因此不是绝缘体。C:橡胶不导电,生活中常被用来包裹电线,防止触电,是典型的绝缘体。故选:C。三、实验题:将正确的实验步骤按顺序排列,并填写结论。(共20分)31.(2025四上·化州期末)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特点。(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A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的现象,并做记录。B.准备橡皮筋、试管、铁罐等材料。C.模仿古筝、排箫和鼓的演奏方法分别让橡皮筋、试管、铁罐发出声音。D.归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结论: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 )。A.振动 B.移动【答案】(1)B;C;A;D(2)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1)实验探究需要遵循 “准备材料→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归纳结论” 的流程:B. 准备橡皮筋、试管、铁罐等材料实验第一步需准备所需材料,为后续操作提供基础。C. 模仿古筝、排箫和鼓的演奏方法分别让橡皮筋、试管、铁罐发出声音在材料准备完成后,通过具体操作让物体发声,这是实验的核心环节。A. 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的现象,并做记录物体发声时需仔细观察现象(如是否振动)并记录,为结论提供依据。D. 归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普遍规律。(2)A:振动 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橡皮筋发声时会明显振动,试管发声时空气柱振动,铁罐(鼓类)发声时鼓面振动,这些现象均表明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B:移动 错误 物体发声不一定需要位置移动(如橡皮筋振动时位置未明显移动),“移动” 不是发声的本质特征。故选A。(1)B 步骤是实验的基础,需要先准备好实验材料。C 步骤是实验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方法让不同物体发出声音,这是实验的操作过程。A 步骤是实验的观察和记录阶段,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实验数据。D 步骤是实验的总结阶段,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来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观察,无论是橡皮筋、试管还是铁罐,在发出声音时,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它们在振动。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故选A。四、探究琴弦的产生不同的声音。32.(2025四上·化州期末)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 A.用卡纸做一个三棱体,把这个三棱体斜放在盒子上开孔一面的右侧。B.找一个有盖或封闭的纸盒子,如鞋盒子或大牛奶盒。C.在盒子一面的左侧剪个圆形的大孔。D.在盒子上绷上几条橡皮筋,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使孔上方绷紧的几段橡皮筋长短不同。E.轮流拨动每根橡皮筋琴弦,观察它们发出声音的特点及振动的特点。【答案】B;C;A;D;E【知识点】制作乐器【解析】【分析】要完成这个实验应遵循 “准备容器→加工容器→制作关键部件→组装装置→进行实验” 的逻辑,具体排序如下:B. 找一个有盖或封闭的纸盒子,如鞋盒子或大牛奶盒实验首先需要准备基础容器,纸盒子是整个装置的载体,这是实验的第一步。C. 在盒子一面的左侧剪个圆形的大孔在准备好的盒子上进行加工,剪出圆形大孔,为后续声音的传播或装置的组装做准备。A. 用卡纸做一个三棱体,把这个三棱体斜放在盒子上开孔一面的右侧制作并放置三棱体,作为支撑橡皮筋的部件,确定其在盒子上的位置,为后续绷紧橡皮筋做铺垫。D. 在盒子上绷上几条橡皮筋,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使孔上方绷紧的几段橡皮筋长短不同将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利用三棱体使橡皮筋形成不同的长度,这是实验中产生不同声音的关键设置。E. 轮流拨动每根橡皮筋琴弦,观察它们发出声音的特点及振动的特点完成装置组装后,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拨动橡皮筋观察现象,这是实验的核心环节。1 / 1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判断题,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2025四上·化州期末)我们可以通过播种的方式种植豌豆。( )2.(2025四上·化州期末)在鸡蛋孵化的过程中,卵黄逐渐发育成小鸡,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3.(2025四上·化州期末)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生存机会就更小了。( )4.(2025四上·化州期末)所有的植物都只用种子繁殖后代,例如,马铃薯。( )5.(2025四上·化州期末)番茄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雄蕊上的小颗粒是花粉。( )6.(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些动物是通过产崽的方式繁殖后代,猫是胎生哺乳动物。( )7.(2025四上·化州期末)我们可以利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观察它的透光度。( )8.(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嘴巴对着试管口吹气,试管发出了声音且没有振动,说明声音产生时不会发生振动。( )9.(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不同的力度敲打鼓面,鼓面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越强。( )10.(2025四上·化州期末)钢琴有长短不同的琴弦,越短的琴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2025四上·化州期末)当番茄花的花粉落在雌蕊上,雌蕊就有可能结出果实,果实的变化会怎么样?( )A.果皮的颜色逐渐变绿B.果实逐渐膨大C.果实逐渐变小12.(2025四上·化州期末)槭树的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是( )传播。A.水力 B.风力 C.动物13.(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植物中,和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相同的是( )。A.莲 B.樱桃 C.黄鹌菜14.(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植物中,不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是( )。A.豌豆 B.番茄 C.落地生根15.(2025四上·化州期末)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长处新苗,说明它的( )可以繁殖后代。A.块根 B.块茎 C.叶16.(2025四上·化州期末)要想知道岩石的硬度,我们可以( )。A.用放大镜看B.用手触摸C.用铜钥匙在岩石表面刻画17.(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岩石的是( )。A.山脚下的花岗岩 B.砖窑里的砖 C.溪流边的鹅卵石18.(2025四上·化州期末)花岗岩中常有石英、长石和( )等矿物。A.砂岩 B.云母 C.石墨19.(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矿物是乳白色,半透明或透明状,硬度较高?( )A.云母 B.石英 C.长石20.(2025四上·化州期末)将一块页岩放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放进水中冷却。然后再加热、冷却,反复多次后,页岩会( )。A.碎裂 B.更加坚固 C.没有变化21.(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哪种物品能模拟鼓发出声音?( )A.铁罐 B.试管 C.橡皮筋22.(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物体可以让现象更明显,以下哪种做法能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A.吹试管时放黄豆B.敲打音叉后放入沙中C.敲打音叉后放在水中23.(2025四上·化州期末)有时候,我们不用耳朵听也能知道声音的强弱,以下感觉不能用来判断声音强弱的是?( )A.嗅觉 B.视觉 C.触觉24.(2025四上·化州期末)牛可以发出( )。A.很强的高音 B.很强的低音 C.很弱的高音25.(2025四上·化州期末)利用橡皮筋做成几根长短不同的琴弦,以下能发出高音的是?( )A.不长不短的琴弦 B.长的琴弦 C.短的琴弦26.(2025四上·化州期末)医生经常利用听诊器来听人身体里面的声音,听诊器是依靠什么来传声的?( )A.空气 B.管壁 C.耳挂27.(2025四上·化州期末)使小灯泡发光的必要电路元件不包括?( )A.导线 B.开关 C.电池28.(2025四上·化州期末)在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电路中,如果取下一个灯泡后,另一个仍然亮着,则这个电路有几个闭合回路?( )A.1 B.3 C.229.(2025四上·化州期末)用自制的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时,下列做法不妥当的是?( )A.先检查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是否连接好,再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B.将电路中的电池、导线、灯泡等元件逐个拆除检测C.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中电灯的电路故障30.(2025四上·化州期末)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铁丝 B.石墨 C.橡胶三、实验题:将正确的实验步骤按顺序排列,并填写结论。(共20分)31.(2025四上·化州期末)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特点。(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A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的现象,并做记录。B.准备橡皮筋、试管、铁罐等材料。C.模仿古筝、排箫和鼓的演奏方法分别让橡皮筋、试管、铁罐发出声音。D.归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结论: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 )。A.振动 B.移动四、探究琴弦的产生不同的声音。32.(2025四上·化州期末)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 → → A.用卡纸做一个三棱体,把这个三棱体斜放在盒子上开孔一面的右侧。B.找一个有盖或封闭的纸盒子,如鞋盒子或大牛奶盒。C.在盒子一面的左侧剪个圆形的大孔。D.在盒子上绷上几条橡皮筋,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使孔上方绷紧的几段橡皮筋长短不同。E.轮流拨动每根橡皮筋琴弦,观察它们发出声音的特点及振动的特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无性繁殖则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代遗传物质与亲代更一致。豌豆的播种繁殖符合有性繁殖的特征,因此,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2.【答案】错误【知识点】卵生【解析】【分析】鸡蛋由卵壳、卵白、卵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卵壳:保护内部,同时透气。卵白:缓冲保护胚胎,提供水分和部分营养。卵黄:储存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供胚胎发育。气室:储存空气,满足胚胎呼吸的氧气需求。胚:是核心部分,最终发育成新个体。3.【答案】正确【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借助外力和依靠自身所产生的力量两种。通常情况下,种子传播到远离母体的空间里,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故题干说法正确。4.【答案】错误【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解析】【分析】植物的繁殖方式并非只有种子繁殖这一种,还包括无性繁殖,即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马铃薯通常是通过块茎(属于茎的一种)来繁殖后代的,并非依靠种子,这正是无性繁殖。题干说法错误。5.【答案】正确【知识点】授粉【解析】【分析】番茄属于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会自然开花。在番茄花的雄蕊上,那些细小的颗粒就是花粉,它们是植物雄性生殖细胞的载体,在传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与雌蕊的柱头结合完成受精,进而促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因此题干说法正确。6.【答案】正确【知识点】胎生【解析】【分析】猫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即通过母体直接产出幼崽(产崽),并通过哺乳哺育后代。这一特征符合 “通过产崽的方式繁殖后代” 的描述,因此题干说法正确。7.【答案】正确【知识点】矿物的外观【解析】【分析】观察矿物的透光度是鉴别矿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手电筒照射矿物,根据光线透过的程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可以有效判断其透光度,这是地质观察和矿物识别中常用的简易手段。因此题干说法正确。8.【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用嘴巴对着试管口吹气时,试管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是由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并非试管本身没有振动。声音的产生必然伴随物体的振动,只是这里的振动发生在空气柱上,而非试管的固体部分。因此,“声音产生时不会发生振动” 的结论是错误的。9.【答案】错误【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用不同力度敲打鼓面时,力度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力度越小,振幅越小,声音越弱。此时鼓面振动的快慢(频率)并未因力度变化而显著改变,因此 “鼓面振动越快,产生的声音越强” 的说法混淆了振幅与频率对声音的影响,是错误的。10.【答案】错误【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解析】【分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在钢琴中,长短不同的琴弦在相同张力下,越短的琴弦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相反,越长的琴弦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因此,“越短的琴弦发出的声音越低” 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11.【答案】B【知识点】授粉;果实的结构、作用【解析】【分析】A: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通常从绿色逐渐转为红色、黄色等成熟色,而非持续变绿;不符合题意。B:受精后,子房细胞快速分裂和生长,果实体积不断增大,这是果实发育最显著的特征。C:未受精或发育异常的子房可能萎缩变小,但正常受精后的果实会因细胞增殖而膨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12.【答案】B【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A:水力传播的种子通常具有耐水的外壳(如椰子)或能漂浮的结构,而槭树果实的翅状结构与水力传播无关,且其生长环境多不依赖水源传播。B:槭树的果实呈扁平状,两侧有宽大的翅,如同 “小翅膀”。当果实成熟脱落时,能借助风力在空中滑翔较远的距离,符合风力传播的典型特征。C:动物传播的种子多有钩刺(如苍耳)或肉质果皮(如樱桃),而槭树果实既无吸引动物的特征,也无附着动物的结构,因此不属于动物传播。故选B。13.【答案】C【知识点】种子的传播【解析】【分析】A:莲的种子通过水流传播,与蒲公英的风力传播无关。B:樱桃依靠动物食用其果实后传播种子,属于动物传播。C:黄鹌菜的种子同样带有绒毛,能像蒲公英一样借助风力扩散,属于风力传播。故选C。14.【答案】C【知识点】根【解析】【分析】落地生根作为多肉植物,具有独特的无性繁殖能力 ;其叶片边缘能长出小芽,这些小芽成熟后落到土壤中,可直接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这种通过叶片繁殖的方式属于叶插繁殖;豌豆和番茄则通常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繁殖,即由种子萌发形成新个体。因此,通过叶插方式繁殖的是落地生根,故选C。15.【答案】C【知识点】叶的作用【解析】【分析】A:块根是某些植物(如甘薯)的地下贮藏器官,可用于繁殖,但落地生根的繁殖与块根无关,其新苗从叶片边缘长出,与根部结构无关。B:块茎是地下茎的变态(如马铃薯),通过芽眼发芽繁殖,而落地生根的繁殖结构在叶片上,不属于块茎繁殖。C:落地生根的叶片边缘有特殊的不定芽,这些芽能发育成小植株,脱落到土壤后即可生根生长,属于典型的叶繁殖方式。故选C。16.【答案】C【知识点】矿物的硬度【解析】【分析】A:放大镜的作用是观察岩石的细节形态(如颗粒大小、是否有层理等),无法判断硬度。B:用手触摸只能感知岩石的粗糙程度或温度,与硬度没有直接关联,例如光滑的岩石可能很坚硬(如大理石),也可能较软(如滑石)。C:测定岩石硬度的基础方法:如果铜钥匙能在岩石表面留下刻痕,说明岩石硬度较低;若不能,则说明岩石硬度高于铜钥匙。这种方法能直观反映岩石的坚硬程度。故选C。17.【答案】B【知识点】岩石、 沙和黏土的特征【解析】【分析】A:花岗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天然岩石,属于典型的火成岩。B:砖是人类通过加工黏土、烧制而成的人造材料,不具备天然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C:鹅卵石是天然岩石在河流中经长期搬运、摩擦形成的,其本质还是岩石,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故选B。18.【答案】B【知识点】矿物的组成【解析】【分析】A:砂岩是由砂粒胶结而成的沉积岩,属于岩石范畴,而花岗岩的组成成分是矿物,二者性质完全不同。B:云母是花岗岩的三大主要矿物之一,通常呈片状,有黑云母和白云母等种类,在花岗岩中清晰可见。C:石墨多形成于变质岩中,具有滑腻感和导电性,并非花岗岩的组成矿物。故选B。19.【答案】B【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硬度【解析】【分析】A:云母虽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点,但颜色多为黑色、银白色等,且硬度较低(用指甲即可划出痕迹),不符合 “硬度较高” 的描述。B:。石英常见乳白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品种,透明度为半透明至透明,且硬度较高(莫氏硬度 7,能在玻璃表面留下刻痕),完全符合题干特征。C:长石虽颜色可能为白色,半透明,但硬度中等(莫氏硬度 6,低于石英),不满足 “硬度较高” 的核心要求。故选:B。20.【答案】A【知识点】风化【解析】【分析】A:页岩属于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质地相对较软。当被加热时,岩石内部颗粒受热膨胀;迅速放入水中冷却时,颗粒又急剧收缩。这种反复的热胀冷缩会使岩石内部产生应力,导致层理之间或颗粒之间的连接被破坏,逐渐出现裂纹,最终碎裂。这是自然界中物理风化的常见过程。B:冷热交替只会加剧岩石内部的结构损伤,不可能让其更加坚固,反而会降低其整体性。C:页岩的结构和硬度决定了它无法承受反复的剧烈温度变化,必然会发生碎裂等明显变化。 没有变化是错误。故选A。21.【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A:铁罐的底部或侧面可当作 “鼓面”,敲击时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有一定的厚度和共鸣感,与鼓通过鼓面振动发声的原理一致,是最适合模拟鼓声的物品。B:试管质地坚硬且形状细长,敲击时振动集中在局部,声音尖锐短促,缺乏鼓声的低频振动特征,无法模拟鼓声。C:橡皮筋需要被拨动(如拉紧绷在物体上后拨动)才能振动发声,声音音调较高且单薄,其振动方式和声音特点与鼓通过敲击产生的低频、共鸣式振动完全不同,不能模拟鼓声。故选A。22.【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A:吹试管产生的是空气柱振动,黄豆虽会跳动,但因振动能量弱,跳动幅度小、频率低,现象不够明显,难以清晰观察。B:音叉振动时,沙粒会被 “弹开”,但沙粒分散后视觉效果杂乱,且无法持续直观地体现振动的动态过程,现象明显度较低。C:音叉的振动传递给水,会瞬间激起大量水花,甚至产生明显的水波,将音叉微小的振动转化为剧烈的、可见的水的运动,实验现象清晰且具有冲击力,能极大增强观察效果。故选C。23.【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A:嗅觉的作用是感知气味,而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无论声音强弱,都不会影响嗅觉的感知,因此嗅觉不能用来判断声音强弱。B:声音强弱与振动幅度相关,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大,这些振动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因此视觉能判断声音强弱。C:振动可以通过接触传递给皮肤,声音越强,振动的力度和范围越大,触觉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如触摸振动的物体时,声音大则震动更强烈),因此触觉能判断声音强弱。故选:A。24.【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A:高音的频率较高,而牛的声带较厚,振动频率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不属于高音,因此该选项错误。B:牛的叫声音调低(低音),且声音响亮、有力量(很强),能在较远的距离被听到,符合 “很强的低音” 的描述。C:牛的叫声既不 “弱” 也不 “高”,其声音强度大且音调低,因此该选项完全不符合实际。故选B。25.【答案】C【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解析】【分析】A:不长不短的琴这类琴弦长度中等,振动频率处于中间水平,发出的声音既不是高音也不是低音,而是中音,因此不符合题意。B:长琴弦在振动时,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完成一次振动,振动频率低。而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长琴弦会发出低音。C:短琴弦的振动空间有限,更容易快速振动,振动频率高。由于音调与频率正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因此短琴弦能发出高音。故选C。26.【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诊器内部的软管是空心的,里面的空气作为介质,将身体内的声音振动从探头传递到耳塞,这是其传声的核心方式。B:管壁是固体,虽然固体也能传声,但听诊器的设计目的是利用空气集中声音(减少分散),而非依赖管壁传声。若声音通过管壁传播,会因固体振动的分散性导致声音模糊,失去听诊效果。不符合题意。C:耳挂是塑料或金属制成的固定结构,不参与声音的传递过程,仅用于将听诊器稳定在耳朵上。故选A。不符合题意。故选A。27.【答案】B【知识点】开关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导线是电流的通道,没有导线无法将电源和小灯泡连接成闭合回路,小灯泡无法发光,因此导线是必要元件。B:开关仅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即使没有开关,只要用导线将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形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就能发光,因此开关不是必要元件。C:电池作为电源,是提供电能的核心,没有电池就没有电流,小灯泡无法发光,因此电池是必要元件。故选B。28.【答案】C【知识点】检测电路内部连接【解析】【分析】A:若只有 1 个闭合回路,电路为串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取下一个灯泡会导致整个回路断开,另一个灯泡必然熄灭,与题意矛盾。B:两个灯泡的电路中,最多形成 2 个独立回路(并联时),3 个回路不符合电路连接的基本逻辑,实际中不会出现。C:并联电路中,两个灯泡分别连接在电源两端,各自形成一条闭合回路。取下一个灯泡后,另一个灯泡所在的回路仍然完整,因此能继续发光,即存在 2 个闭合回路。故选:C。29.【答案】C【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解析】【分析】A:检测前先排查明显的连接问题(如导线松动、灯泡未拧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测步骤,是科学的操作流程,做法妥当。B:通过拆除元件单独检测,能判断是元件故障还是连接故障,符合电路检测的逻辑,自制检测器可胜任这类低压元件的检测,做法妥当。C:自制电路检测器一般使用电池供电(低压),而家中电灯电路是 220V 高压电路。高压电路检测需要专业工具和知识,用自制检测器检测会因电压不匹配导致检测器损坏,更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做法极不妥当。故选C。30.【答案】C【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解析】【分析】A:金属(如铁、铜、铝)是导体的代表,铁丝能导电,不属于绝缘体。B:石墨的原子结构使其存在自由电子,能够导电,例如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连接在简单电路中能使小灯泡发光,因此不是绝缘体。C:橡胶不导电,生活中常被用来包裹电线,防止触电,是典型的绝缘体。故选:C。31.【答案】(1)B;C;A;D(2)A【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1)实验探究需要遵循 “准备材料→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归纳结论” 的流程:B. 准备橡皮筋、试管、铁罐等材料实验第一步需准备所需材料,为后续操作提供基础。C. 模仿古筝、排箫和鼓的演奏方法分别让橡皮筋、试管、铁罐发出声音在材料准备完成后,通过具体操作让物体发声,这是实验的核心环节。A. 观察它们发出声音时的现象,并做记录物体发声时需仔细观察现象(如是否振动)并记录,为结论提供依据。D. 归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普遍规律。(2)A:振动 正确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橡皮筋发声时会明显振动,试管发声时空气柱振动,铁罐(鼓类)发声时鼓面振动,这些现象均表明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B:移动 错误 物体发声不一定需要位置移动(如橡皮筋振动时位置未明显移动),“移动” 不是发声的本质特征。故选A。(1)B 步骤是实验的基础,需要先准备好实验材料。C 步骤是实验的主体,通过不同的方法让不同物体发出声音,这是实验的操作过程。A 步骤是实验的观察和记录阶段,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收集实验数据。D 步骤是实验的总结阶段,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来得出结论。(2)根据实验观察,无论是橡皮筋、试管还是铁罐,在发出声音时,我们都可以观察到它们在振动。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物体发出声音时都在振动。故选A。32.【答案】B;C;A;D;E【知识点】制作乐器【解析】【分析】要完成这个实验应遵循 “准备容器→加工容器→制作关键部件→组装装置→进行实验” 的逻辑,具体排序如下:B. 找一个有盖或封闭的纸盒子,如鞋盒子或大牛奶盒实验首先需要准备基础容器,纸盒子是整个装置的载体,这是实验的第一步。C. 在盒子一面的左侧剪个圆形的大孔在准备好的盒子上进行加工,剪出圆形大孔,为后续声音的传播或装置的组装做准备。A. 用卡纸做一个三棱体,把这个三棱体斜放在盒子上开孔一面的右侧制作并放置三棱体,作为支撑橡皮筋的部件,确定其在盒子上的位置,为后续绷紧橡皮筋做铺垫。D. 在盒子上绷上几条橡皮筋,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使孔上方绷紧的几段橡皮筋长短不同将橡皮筋架在三棱体上,利用三棱体使橡皮筋形成不同的长度,这是实验中产生不同声音的关键设置。E. 轮流拨动每根橡皮筋琴弦,观察它们发出声音的特点及振动的特点完成装置组装后,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拨动橡皮筋观察现象,这是实验的核心环节。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